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1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1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1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1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1,共7页。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lì)  引(zhǔ)      夕日欲(qí)B.东(hāo)  (dú)      绿潭(tuān)  C.然(yān)  碧(piāo)    泠作响(ng)    D.纸(yuān) 萋(qī)      重岩叠(zhàng)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于夏水陵(升到高处)   多趣味(良好)    B.五色交(光辉)     势竞上(凭借)    C.晓雾将(休息)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D.急湍箭(超过)   竹柏影也(大概是)  3.下列选项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C.水中藻、荇交横    D.实是欲界之仙都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辙、弟弟苏洵并称“三苏”。  C.《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盛唐诗人,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  D.律诗分为四联,一般来说,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5.古诗默写。(6分)  (1)________,长歌怀采薇。(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3)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由此引发思乡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将故乡水拟人化,流露了对故乡的不舍和思念。6.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走进三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3分)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行程万里。他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效仿司马迁写《史记》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便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这些让他大开眼界,获取了大量前所未闻的知识,为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我们知道,过去的三峡是古老而又神秘的,}  而现在走近我们的是一个充满了现代感的、更加壮美的三峡。请你为今日之三峡拟写一句广告词。(2分)(3)在征集有关三峡对联的活动中,同学们结合《三峡》一文拟写了不少对联,请你依照示例也拟写一副对联。(2分)示例一:上联——夏水阻轻舟   下联——秋林闻哀猿    示例二:上联——山高树荣多怪柏            下联——水清草茂有趣味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沿溯阻绝    沿:________  (2)飞其间   漱:__________(3)晴初霜    旦:________  (4)属凄异   引: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三峡的山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①古来    共:共同。    ②高峰    :耸B.①五色    交:交相。 ②四时    俱:都。  C.①猿鸟    乱:纷乱。    ②沉鳞    竞:争相,争着。  D.①竹柏影也    盖:原来。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养鱼记[北宋]欧阳修    折檐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为池,不方不圆,任地形;不凳不甃,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容,盖活其小者弃其大。怪而问,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注]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④甃(zhòu):砌池壁。筑:夯底土。⑤锸(chā):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⑨罟(gǔ):渔网。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嚚(yín)昏:愚蠢糊涂。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3)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循:1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3分)     A.折檐前有隙地     怪而问       B.因湾为池      童子为斗斛之水    C.任地形        不能广  D.微风       盖活其小者弃其大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恭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为描写鱼池特点的一组是(  )(3分)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   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⑤若星若月,精彩下人。   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19.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40分)20.山川风光,风土人情,皆蕴藏无穷美好。请你选取自己熟悉的景观或游览过的一处胜地,描写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写你的情怀。题目自拟。  (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            参考答案一、1.DDA  B  (1)相顾无相识  (2)长河落日圆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1)示例:行万里路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或: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不畏艰难、勇于实践、持之以恒的精神)  (2) 示例  一:中国的山水画廊,世界的三峡大坝。  示例二:中国水电智慧,世界山水经典。  (3) 示例:上联——轻舟江上过  下联——哀猿山间鸣二、(一)7.①王维写的是正值春天雨中的草色和桃花,花草色彩  浓艳。②本诗颈联所写的则是初春时节的花草,大地上鲜花  繁多,竞相初放,小草嫩绿喜人。 8.开头对钱塘湖早春的景色作整体描写,然后由远及近,从听觉、  视觉等角度作细致的描绘渲染,最后用“最爱”直抒胸臆。(二)9.(1)顺流而下。  (2)冲荡。  (3)早晨。  (4)延长。10.(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11.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  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  做了铺垫。(三)12.D13.(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2)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4.(1)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  中的愿望。(2)抒发了作者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四)15.(1)种植。  (2)满,充满。  (3)顺着,沿着。16.C[解析]A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第二个  “之”是代词,代指童子。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译为“用,  把”;第二个“以”是动词,“认为”。C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鱼池。D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就”;第二个“而”  是连词,“表转折,却”。故选C。17.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群小鱼  却在又浅又窄的水池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18.C19.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感到两者命运  不公;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还感慨自己不满足  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参考译文]    在(我的)屋檐下回廊前有块空地,方圆有四五丈,正对着非非堂。四周高大的竹子环绕,互相荫蔽映照,不曾种植花草。于是借着低洼的地势挖咸水池,不是方形也不是圆形,就随着这块地的形状;没有砌池壁,也没有夯池底,保全它本来的样子。用铁锹挖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满水池,池水澄澈无垠,池面光亮明朗。有风,水面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和月亮都能映照在池中,光亮直透池底。我在池边休息,(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顺着池面的微波沿岸散步,便萌生出茫然身处辽远江湖的想法。这足以释放(我)忧愁郁闷的心情,也让我在困厄孤独中渐渐快乐起来。于是我寻找到一位渔人,从那里买回几十条鱼,叫小童放在水池中养着。小童认为水池的水有限,叉不能扩大容积,只能先让小鱼活下来,而把大鱼都扔了。(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我。唉!这个小童难道不是愚蠢糊涂又没有见识吗?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群小鱼却在又浅又窄的水池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了《养鱼记》。三、20.[写作指导]要选取自己熟悉的景观或游览过的记忆深刻的一处胜地来写。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并在描写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切忌写成流水账,只记游览的过程,而忽略细致的描写。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