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5年知识点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含解析 235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5年知识点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含解析 235,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1.(2015·全国卷Ⅱ·T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 温度(℃) | 离子相对吸收量(%) |
空气 | 17 | 100 |
氮气 | 17 | 10 |
空气 | 3 | 28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解题指南】(1)表中信息:第一、二组对照,自变量为含氧量,因变量为离子相对吸收量;第一、三组对照,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也是离子相对吸收量。
(2)关键知识:矿质元素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解析】选A。本题考查实验分析能力。第一组实验有氧气,离子相对吸收量高;第二组实验无氧气,离子相对吸收量低,因此,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故A正确。第一、三组实验温度不同,对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因此,温度影响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故B错误。该矿质元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ATP,故C错误。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中离子相对吸收量低,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故D错误。
2.(2015·全国卷Ⅱ·T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结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2)隐含信息:抗体是分泌蛋白,是经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的。
【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基体加工,经囊泡运输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故A项属于胞吐作用。mRNA通过细胞核的核孔运输到细胞质,故B项不属于胞吐作用。胰腺的腺泡细胞的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与抗体分泌过程相似,故C项属于胞吐作用。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故D项属于胞吐作用。
3.(2015·江苏高考·T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本质及影响因素。发烧使体温升高,降低体内酶的活性,使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减退,故A项错误。口服的多酶片由于有肠衣、糖衣的保护,使胰蛋白酶到达小肠才被释放,发挥作用,故B项正确。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酶活性越低,果汁中果胶的分解速度越慢,故C项错误。在弱碱性条件下,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最强,故D项错误。
4.(2015·海南高考·T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细胞膜”。
(2)关键知识: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物质运输方面的知识。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氨基酸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借助膜蛋白协助,并消耗ATP,C正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D正确。
5.(2015·海南高考·T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ATP”“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关键知识:ATP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选D。本题考查ATP的结构和功能。酒精发酵过程中,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ATP生成,A正确;物质的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ATP可为物质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ATP的两个高能磷酸键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可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6.(2015·海南高考·T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酶”。
(2)关键知识:酶的化学本质、作用和特性。
【解析】选D。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正确;尿素在脲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氨和CO2,B正确;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可以将生物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而不能降解细菌细胞壁,D错误。
7.(2015·海南高考·T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同的小块”“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
(2)关键知识: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原理。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的有关知识。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反之吸水膨胀,两者浓度相等时,吸水量与失水量相等,水分进出达到平衡状态。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过程中,甲中叶片失水、乙中叶片水分进出平衡、丙中叶片吸水,所以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进出平衡,B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引起的,D正确。
8.(2015·重庆高考·T1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 红粒管 | 白粒管 | 对照管 | |
① | 加样 | 0.5mL 提取液 | 0.5mL 提取液 | C |
② | 加缓冲液(mL) | 1 | 1 | 1 |
③ | 加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④ |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 |||
显色结果 | +++ | + |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如上法实验操作并显色测定
X处理的作用是使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显蓝色,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
(2)思维流程:根据各试管显色现象逆推淀粉酶活性→逆推穗发芽率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淀粉鉴定原理、酶的相关知识以及考生的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
(1)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以形成对照实验,符合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中pH的相对稳定,符合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显色结果表明,红粒管中蓝色较深,说明此时淀粉酶活性较低。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也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达到相同显色效果的时间应当缩短。
(2)图中X处理的作用是使β-淀粉酶失活,Ⅰ和Ⅱ相互对照,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明显较深,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1)0.5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9.(2015·海南高考·T26)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 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 (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放入蒸馏水”“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斐林试剂”。
(2)关键知识:渗透作用的应用,还原(性)糖的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及还原(性)糖检测的有关知识。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马铃薯细胞成为渗透系统,水分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由于细胞的吸水,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低。
(2)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还原(性)糖。
答案:(1)被动运输(自由扩散) 低 (2)不会 (3)还原(性)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7年知识点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含解析,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7年知识点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含解析,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7年知识点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含解析 275,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