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其中1~7题为单选,8~10题为多选)1. 如图所示,某地举行500 m直道龙舟大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一定最大B.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C.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静止的D.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时,可将队员看成质点答案 B解析 获得第一名的龙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一定最大,但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不一定最大,A错误,B正确;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运动的,C错误;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时,队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可将队员看成质点,D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地面或旗杆作为参考系的B.某同学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200 m决赛中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C.某中学每天早上开始上课的时间是8:00,“8:00”指的是时间间隔D.矢量都是有方向的,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答案 A解析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地面或者旗杆为参考系的,故A正确;200 m赛跑过程中有弯道,所以200 m决赛中的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故B错误;“8:00”指的是开始上课的时刻,故C错误;矢量有方向并且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电流有方向,但其运算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不属于矢量,故D错误。3.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6分钟,还不到一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公里呢?”根据以上对话及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女士说的“6分钟”是时间间隔,“60公里”是位移B.警察说的“60公里每小时”是指平均速度C.图中的“50”指的是瞬时速度D.图中的“50”指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的路程不能超过50公里答案 C解析 女士说的“6分钟”是时间间隔,“60公里”是路程,警察说的“60公里每小时”是指瞬时速度,图中的“50”指瞬时速度不能超过50 km/h,C正确,A、B、D错误。4.某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率为v1,然后又从乙地原路返回到甲地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 B.,C.0, D.0,答案 D解析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由于此人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故位移x=0,平均速度==0;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由于此人往返一次,故平均速率为==。D正确。5. 中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朱婷于2019年9月29日获得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这也是她继2015年世界杯后再次夺得这一奖项,成为女排世界杯历史上首位蝉联MVP的球员。在比赛中朱婷跳起将以18 m/s的速度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球以22 m/s的速率水平返回(如图所示),假设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00 m/s2,则运动员对排球的击打时间为( )A.0.02 s B.0.20 s C.0.11 s D.0.09 s答案 B解析 以球被击回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a=得t== s=0.20 s,故B正确。6. (2020·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调研)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 s速度大小变为3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A.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B.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 B解析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5 m/s。若2 s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v=3 m/s,则a=== m/s2=-1 m/s2,即加速度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若2 s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v′=-3 m/s,则a′=== m/s2=-4 m/s2,即加速度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正确,A、C、D错误。7.(2020·上海市长宁区高三检测)我国的某新型潜航器在某次试航中,测试垂直急速下潜、上浮性能,水面舰艇上的测试员发现仪表上显示潜航器在某时刻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也是负值并不断变化直到为零,则此过程中该潜航器的运动情况为(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答案 B解析 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一直在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A错误,B正确;位移一直在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变化,但位移随时间继续增大,C、D错误。8.对于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前2 s内D.tn-1~t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 s内答案 BC解析 时刻和时间间隔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个线段。tn表示时刻,可表述为第n s末或第(n+1) s初,n s内是指从0~n s末共n s的时间间隔,A错误,C正确;第n s内是指从(n-1) s末至n s末共1 s的时间间隔,B正确,D错误。9.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C.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化很快答案 CD解析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Δv=v-v0,而加速度a=,即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之比,其大小不是只由速度变化量决定,A错误。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某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B错误。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大小不确定,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C正确。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越大,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D正确。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答案 AC解析 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A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不是速度的平均值,B错误;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C正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11.(15分)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在t0=0时刻质点处于位置x0=0 m,然后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t1=2 s时刻质点处于位置x1=10 m,此后质点沿x轴负方向运动,在t2=4 s时刻质点处于位置x2=-10 m,求:(1)质点在0~4 s内的平均速率;(2)后2 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答案 (1)7.5 m/s(2)-10 m/s,沿x轴负方向 -2.5 m/s,沿x轴负方向解析 (1)质点在0~4 s内通过的路程s=|x1-x0|+|x2-x1|=30 m,质点在0~4 s内的平均速率== m/s=7.5 m/s。(2)后2 s内质点通过的位移x′=x2-x1=-10 m-10 m=-20 m平均速度1= m/s=-10 m/s,负号表示沿x轴负方向质点在0~4 s内通过的位移x″=x2-x0=-10 m,质点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2= m/s=-2.5 m/s,负号表示沿x轴负方向。12.(15分)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取10 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1)一辆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摩托车驾驶员被以与碰撞前货车相同的速度撞飞,碰撞时间为2.1×10-3 s,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 s、3 s,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答案 (1)见解析 (2)1∶1解析 (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为Δv=v2-v1=-72 km/h-54 km/h=-20 m/s-15 m/s=-35 m/s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驾驶员的加速度为a==≈-16667 m/s2=-1666.7g1666.7g>500g,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1=,a2=所以a1∶a2=∶=∶=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1]第1章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共7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