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常见二级结论应用

    《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常见二级结论应用第1页
    《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常见二级结论应用第2页
    《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常见二级结论应用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常见二级结论应用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常见二级结论应用,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训练10,训练11,训练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见二级结论应用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在解题中有其高明之处,不仅简化思维过程,而且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记住这些常用二级结论,可以帮你理清数学套路,节约做题时间,从而轻松拿高分.

    结论1 奇函数的最值性质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区间D上的奇函数,则对任意的x∈D,都有f(x)+f(-x)=0.特别地,若奇函数f(x)在D上有最值,则f(x)max+f(x)min=0,且若0∈D,则f(0)=0.
    【例1】 设函数f(x)=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则M+m=________.
    解析 显然函数f(x)的定义域为R,
    f(x)==1+,
    设g(x)=,则g(-x)=-g(x),
    ∴g(x)为奇函数,
    由奇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知g(x)max+g(x)min=0,
    ∴M+m=[g(x)+1]max+[g(x)+1]min
    =2+g(x)max+g(x)min=2.
    答案 2
    【训练1】 已知函数f(x)=ln(-3x)+1,则f(lg 2)+f=(  )
    A.-1 B.0 C.1 D.2
    解析 令g(x)=ln(-3x),x∈R,则g(-x)=ln(+3x),因为g(x)+g(-x)=ln(-3x)+ln(+3x)=ln(1+9x2-9x2)=ln 1=0,所以g(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又lg =-lg 2,所以g(lg 2)+g=0,
    所以f(lg 2)+f=g(lg 2)+1+g+1=2.
    答案 D
    结论2 函数周期性问题
    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若对任意的x∈R,总存在非零常数T,使得f(x+T)=f(x),则称f(x)是周期函数,T为其一个周期.
    常见的与周期函数有关的结论如下:
    (1)如果f(x+a)=-f(x)(a≠0),那么f(x)是周期函数,其中的一个周期T=2a.
    (2)如果f(x+a)=(a≠0),那么f(x)是周期函数,其中的一个周期T=2a.
    (3)如果f(x+a)+f(x)=c(a≠0),那么f(x)是周期函数,其中的一个周期T=2a.
    【例2】 (1)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f(x),且f(-2)=f(-1)=-1,f(0)=2,则f(1)+f(2)+f(3)+…+f(2 019)+f(2 020)=(  )
    A.-2 B.-1 C.0 D.1
    (2)(多选题)(2020·济南模拟)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f(x+1)与f(x+2)都为奇函数,则(  )
    A.f(x)为奇函数 B.f(x)为周期函数
    C.f(x+3)为奇函数 D.f(x+4)为偶函数
    解析 (1)因为f=-f(x),
    所以f(x+3)=-f=f(x),则f(x)的周期T=3.
    则有f(1)=f(-2)=-1,f(2)=f(-1)=-1,f(3)=f(0)=2,
    所以f(1)+f(2)+f(3)=0,
    所以f(1)+f(2)+f(3)+…+f(2 019)+f(2 020)
    =f(1)+f(2)+f(3)+…+f(2 017)+f(2 018)+f(2 019)+f(2 020)
    =673×[f(1)+f(2)+f(3)]+f(2 020)=0+f(1)=-1.
    (2)法一 由f(x+1)与f(x+2)都为奇函数知,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1,0),(2,0)对称,所以f(-x)+f(2+x)=0,f(-x)+f(4+x)=0,所以f(2+x)=f(4+x),即f(x)=f(2+x),所以f(x)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又f(x+1)与f(x+2)都为奇函数,所以f(x),f(x+3),f(x+4)均为奇函数.故选ABC.
    法二 由f(x+1)与f(x+2)都为奇函数知,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1,0),(2,0)对称,所以f(x)的周期为2|2-1|=2,所以f(x)与f(x+2),f(x+4)的奇偶性相同,f(x+1)与f(x+3)的奇偶性相同,所以f(x),f(x+3),f(x+4)均为奇函数.故选ABC.
    答案 (1)B (2)ABC
    【训练2】 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2)为偶函数,且f(1)=1,则f(8)+f(9)=(  )
    A.-2 B.-1 C.0 D.1
    解析 由f(x+2)是偶函数可得f(-x+2)=f(x+2),
    又由f(x)是奇函数得f(-x+2)=-f(x-2),
    所以f(x+2)=-f(x-2),f(x+4)=-f(x),f(x+8)=f(x).
    故f(x)是以8为周期的周期函数,所以f(9)=f(8+1)=f(1)=1.
    又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所以f(0)=0,所以f(8)=f(0)=0,故f(8)+f(9)=1.
    答案 D
    结论3 函数的对称性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
    (1)若f(a+x)=f(b-x)恒成立,则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特别地,若f(a+x)=f(a-x)恒成立,则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
    (2)若函数y=f(x)满足f(a+x)+f(a-x)=0,即f(x)=-f(2a-x),则f(x)的图象关于点(a,0)对称.
    (3)若f(a+x)+f(a-x)=2b恒成立,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
    【例3】 (1)函数y=f(x)对任意x∈R都有f(x+2)=f(-x)成立,且函数y=f(x-1)的图象关于点(1,0)对称,f(1)=4,则f(2 016)+f(2 017)+f(2 018)的值为________.
    (2)(多选题)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2-f(2-x),且f(x)是偶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x)的图象关于点(1,1)对称
    B.f(x)是周期为4的函数
    C.若f(x)满足对任意的x∈[0,1],都有x+1>x>1+ln x(x>0,且x≠1).
    【例4】 已知函数f(x)=x-1-aln x.
    (1)若f(x)≥0,求a的值;
    (2)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 0.
    令x=1+,得ln0),
    以x+1代替x,得x>ln(x+1)(x>-1,且x≠0),
    所以ln(x+1)-x-1,且x≠0),排除A,C,易知B正确.
    答案 B
    (2)已知函数f(x)=ex,x∈R.证明:曲线y=f(x)与曲线y=x2+x+1有唯一公共点.
    证明 令g(x)=f(x)-=ex-x2-x-1,x∈R,则g′(x)=ex-x-1,
    由经典不等式ex≥x+1恒成立可知,g′(x)≥0恒成立,所以g(x)在R上为增函数,且g(0)=0.
    所以函数g(x)有唯一零点,即两曲线有唯一公共点.
    结论5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
    设平面上三点O,A,B不共线,则平面上任意一点P与A,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与μ,使得=λ+μ,且λ+μ=1.特别地,当P为线段AB的中点时,=+.
    【例5】 在△ABC中,=2,=3,连接BF,CE,且BF与CE交于点M,=x+y,则x-y等于(  )
    A.- B. C.- D.
    解析 因为=2,所以=,
    所以=x+y=x+y.
    由B,M,F三点共线得x+y=1.①
    因为=3,所以=,
    所以=x+y=x+y.
    由C,M,E三点共线得x+y=1.②
    联立①②解得所以x-y=-=-.
    答案 C
    【训练5】 在梯形ABCD中,已知AB∥CD,AB=2CD,M,N分别为CD,BC的中点.若=λ+μ,则λ+μ=________.
    解析 如图,连接MN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T.

    由已知易得AB=AT,
    ∴==λ+μ,
    ∴=λ+μ,
    ∵T,M,N三点共线,∴λ+μ=1,∴λ+μ=.
    答案 
    结论6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O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
    (1)O为△ABC的外心⇔||=||=||=.
    (2)O为△ABC的重心⇔++=0.
    (3)O为△ABC的垂心⇔·=·=·.
    (4)O为△ABC的内心⇔a+b+c=0.
    【例6】 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若·=·=·,则P是△ABC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 由·=·,可得·(-)=0,即·=0,∴⊥,同理可证⊥,⊥.∴P是△ABC的垂心.
    答案 D
    【训练6】 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λ,λ∈R,则P点的轨迹一定经过△ABC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 设BC的中点为M,则=,
    则有=+λ,即=λ.
    ∴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重心.
    答案 C
    结论7 与等差数列相关的结论
    已知等差数列{a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1)若Sm,S2m,S3m分别为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前2m项、前3m项的和,则Sm,S2m-Sm,S3m-S2m成等差数列.
    (2)若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偶数2m,公差为d,所有奇数项之和为S奇,所有偶数项之和为S偶,则所有项之和S2m=m(am+am+1),S偶-S奇=md,=.
    (3)若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奇数2m-1,所有奇数项之和为S奇,所有偶数项之和为S偶,则所有项之和S2m-1=(2m-1)am,S奇-S偶=am,=.
    【例7】 (1)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m-1=-2,Sm=0,Sm+1=3,则m=(  )
    A.3 B.4 C.5 D.6
    (2)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m-1+am+1-a=0,S2m-1=38,则m=________.
    解析 (1)∵数列{an}为等差数列,且前n项和为Sn,
    ∴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即+=0,解得m=5.
    经检验,m=5符合题意.
    (2)由am-1+am+1-a=0得2am-a=0,解得am=0或2.
    又S2m-1==(2m-1)am=38,
    显然可得am≠0,所以am=2.
    代入上式可得2m-1=19,解得m=10.
    答案 (1)C (2)10
    【训练7】 (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10=20,S20=50,则S30=________.
    (2)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的和与奇数项的和的比为32∶27,则数列的公差d=________.
    解析 (1)(S20-S10)-S10=(S30-S20)-(S20-S10),S30=3S20-3S10=3×50-3×20=90.
    (2)设等差数列的前12项中奇数项和为S奇,偶数项的和为S偶,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得解得
    又S偶-S奇=6d,所以d==5.
    答案 (1)90 (2)5
    结论8 与等比数列相关的结论
    已知等比数列{an},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
    (1)数列也为等比数列,其公比为.
    (2)公比q≠-1或q=-1且n为奇数时,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n∈N*).
    (3)若等比数列的项数为2n(n∈N*),公比为q,奇数项之和为S奇,偶数项之和为S偶,则S偶=qS奇.
    (4)已知等比数列{an},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则Sm+n=Sm+qmSn(m,n∈N*).
    【例8】 (1)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3,则=(  )
    A.2 B. C. D.3
    解析 由已知=3,得S6=3S3且q≠-1,因为S3,S6-S3,S9-S6也为等比数列,所以(S6-S3)2=S3(S9-S6),则(2S3)2=S3(S9-3S3).化简得S9=7S3,从而==.
    答案 B
    (2)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S3=,S6=.
    ①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②求log2a1+log2a2+log2a3+…+log2a25的值.
    解 ①由S3=,S6=,得S6=S3+q3S3=(1+q3)S3,∴q=2.又S3=a1(1+q+q2),得a1=.
    故通项公式an=×2n-1=2n-2.
    ②由①及题意可得log2an=n-2,
    所以log2a1+log2a2+log2a3+…+log2a25=-1+0+1+2+…+23==275.
    【训练8】 已知{an}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Sn是{an}的前n项和,且9S3=S6,则数列的前5项和为(  )
    A.或5 B.或5 C. D.
    解析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易知S3≠0.
    则S6=S3+S3q3=9S3,所以q3=8,q=2.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其前5项和为=.
    答案 C
    结论9 多面体的外接球和内切球
    (1)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d与共点的三条棱长a,b,c之间的关系为d2=a2+b2+c2;若长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有(2R)2=a2+b2+c2.
    (2)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内切球半径r=a,外接球半径R=a.
    【例9】 已知一个平放的各棱长为4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O(重量忽略不计),现从该三棱锥顶端向内注水,小球慢慢上浮,若注入的水的体积是该三棱锥体积的时,小球与该三棱锥的各侧面均相切(与水面也相切),则小球的表面积等于(  )
    A. B. C. D.
    解析 当注入水的体积是该三棱锥体积的时,设水面上方的小三棱锥的棱长为x(各棱长都相等).
    依题意,=,得x=2,易得小三棱锥的高为.
    设小球半径为r,则S底面·=4×S底面·r(S底面为小三棱锥的底面积),得r=.
    故小球的表面积S=4πr2=.
    答案 C
    【训练9】 (1)已知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是1,且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16π,则该三棱柱的侧棱长为(  )
    A. B.2 C.4 D.3
    (2)已知球O的直径PA=2r,B,C是该球面上的两点,且BC=PB=PC=r,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则球O的表面积为(  )
    A.64π B.32π C.16π D.8π
    解析 (1)由于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把直三棱柱ABC-A1B1C1补成正四棱柱,则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是其外接球的直径,因为外接球的表面积是16π,所以外接球半径为2,因为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所以该三棱柱的侧棱长为=.
    (2)如图,取PA的中点O,则O为球心,连接OB,OC,则几何体O-BCP是棱长为r的正四面体,所以VO-BCP=r3,于是VP-ABC=2VO-BCP=r3,令r3=,得r=4.从而S球=4π×42=64π.

    答案 (1)A (2)A
    结论10 焦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在椭圆+=1(a>b>0)中,F1,F2分别为左、右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则△PF1F2的面积S△PF1F2=b2·tan ,其中θ=∠F1PF2.
    (2)在双曲线-=1(a>0,b>0)中,F1,F2分别为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则△PF1F2的面积S△PF1F2=,其中θ=∠F1PF2.
    【例10】 如图,F1,F2是椭圆C1:+y2=1与双曲线C2的公共焦点,A,B分别是C1,C2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边形AF1BF2为矩形,则C2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解析 设双曲线C2的方程为-=1,则有a+b=c=c=4-1=3.
    又四边形AF1BF2为矩形,所以△AF1F2的面积为btan 45°=,即b=b=1.
    所以a=c-b=3-1=2.
    故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答案 D
    【训练10】 已知F1,F2是椭圆C:+=1(a>b>0)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C上一点,且⊥.若△PF1F2的面积为9,则b=________.
    解析 在焦点三角形PF1F2中,⊥,
    所以∠F1PF2=90°,
    故S△PF1F2=b2tan=b2tan 45°=9,则b=3.
    答案 3
    结论11 圆锥曲线的切线问题
    (1)过圆C:(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2)过椭圆+=1上一点P(x0,y0)的切线方程为+=1.
    (3)已知点M(x0,y0),抛物线C:y2=2px(p≠0)和直线l:y0y=p(x+x0).
    ①当点M在抛物线C上时,直线l与抛物线C相切,其中M为切点,l为切线.
    ②当点M在抛物线C外时,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其中两交点与点M的连线分别是抛物线的切线,即直线l为切点弦所在的直线.
    【例11】 已知抛物线C:x2=4y,直线l:x-y-2=0,设P为直线l上的点,过点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其中A,B为切点,当点P(x0,y0)为直线l上的定点时,求直线AB的方程.
    解 联立方程得消去y,整理得x2-4x+8=0,Δ=(-4)2-4×8=-160)焦点的弦
    设AB是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的弦,若A(xA,yA),B(xB,yB),则
    (1)xA·xB=.
    (2)yA·yB=-p2.
    (3)|AB|=xA+xB+p=(α是直线AB的倾斜角).
    【例12】 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若|AF|=2|BF|,则|AB|等于(  )
    A.4 B. C.5 D.6
    解析 由对称性不妨设点A在x轴的上方,如图设A,B在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D,C,作BE⊥AD于E,

    设|BF|=m,直线l的倾斜角为θ,
    则|AB|=3m,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
    |AD|=|AF|=2m,|BC|=|BF|=m,
    所以cos θ==,
    ∴sin2θ=.
    又y2=4x,知2p=4,故利用弦长公式|AB|==.
    答案 B
    【训练12】 设F为抛物线C:y2=3x的焦点,过F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OAB的面积为(  )
    A. B. C. D.
    解析 法一 由已知得焦点坐标为F,因此直线AB的方程为y=,即4x-4y-3=0.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化简得4y2-12y-9=0,
    故|yA-yB|==6.
    因此S△OAB=|OF||yA-yB|=××6=.
    法二 由2p=3,及|AB|=
    得|AB|===12.
    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d=|OF|·sin 30°=,
    故S△AOB=|AB|·d=×12×=.
    答案 D

    相关教案

    《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专题一 第9讲 零点问题: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专题一 第9讲 零点问题,共7页。

    《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专题一 第6讲 导数的简单应用: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专题一 第6讲 导数的简单应用,共15页。

    《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专题一 第1讲 不等式: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二轮满分突破讲义》专题一 第1讲 不等式,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