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检测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检测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检测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2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检测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检测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检测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9页。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新教材】部编版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1. (本题4.0分)下图是绘制于5000-6000年前的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图中的人们在放牧、收割,图片突出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        A.农牧文化的交融 B.生产工具的完善C.原始部落的产生 D.早期农牧业发展2. (本题4.0分)“氏族之间掠夺战争的产生,使得氏族出现了军事首长。军事首长的财富权力与日俱增,而且由选举产生逐渐变为世袭制。”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私有制的发展 B.世袭王权的萌发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3. (本题4.0分)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A.矿藏丰富,便于手工业生产 B.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C.交通便利,便于商业贸易 D.水草丰美,便于采集渔猎4. (本题4.0分)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5. (本题4.0分)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2000年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都江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中国第17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修建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6. (本题4.0分)北宋范仲淹提出:“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人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上述言论不能反映A.商业冲击农税主体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三冗”局面急速加剧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7. (本题4.0分)陶寺遗址发掘的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这种规格的墓葬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这说明本时期(  )A.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 B.手工技术已经非常发达C.社会化分工达到较高水平 D.生产分工日趋精密细致8. (本题4.0分)著名学者周谷城在谈到夏商两代部落国家的组织时说:“每一氏族可称为一国,许多氏族的联合,仍可称为一国”。而在西周,诸侯统治的国家叫国,卿大夫统治的国家叫家,“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表明西周(   A.铲除了异姓贵族建立的封国 B.早期国家形态走向了成熟C.消除了血缘关系的政治影响 D.中央实现了直接管理地方9. (本题4.0分)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陶寺遗址,年代约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从发掘的成果来看,遗址的各类器具均在大中型墓内,尤其在大型墓中出现了成套的漆木器、陶器。这表明(     A.当时手工业与农业已完全分离 B.陶寺时期形成严密的礼乐体制C.陶寺遗址实证了夏王朝的存在 D.早期国家的等级分化较为严重10. (本题4.0分)中国人口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后迅速增加,一系列的上谕和省府告示劝谕北方农民大规模种植甘薯,以便渡过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土地面积的扩增C.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D.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11. (本题4.0分)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12. (本题4.0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     A.产业化 B.智能化 C.无人化 D.工业化13. (本题4.0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B.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C.技术进步解决了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D.依靠新闻媒体监管食品安全成为各国的共识14. (本题4.0分)“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发明了新交通工具 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C.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D.政府的推动作用15. (本题4.0分)2020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农组织蝗灾控制进展报告》显示,第二波蝗灾可能会在农作物收获的关键时刻到来,粮食危机风险并未消除。历史上粮食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人口激增          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③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        ④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16. (本题20.0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一甘肃敦煌莫高窟323窟的初唐壁画《张謇出使西域》材料二  明代传入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番薯和玉米。…由于番薯和玉米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在干平的丘皮、山地及沿海沙丘均可种拉,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量。其节约出的土地可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拉,时于农业的商品化起了促进作用。——孙玉琴常泡著《中国对外贸易速史》【问题】(1)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请说出其含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番薯和玉米传入中国的原因;概括这些粮食作物传入对明代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17. (本题20.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一  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约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材料二  关于人口移动,有理论认为,从移民动机看,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他地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摘编自网络材料材料三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二,指出人口移动的两种方式。任选其中一种方式,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三中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1. 【答案】D【详解】早期壁画中出现了放牧、收割等场景,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早期农牧业的发展,D项正确;壁画内容并未涉及农文化交融,排除A项;生产工具完善、原始部落产生都与壁画内容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2. 【答案】C【详解】根据“军事首长的财富权力与日俱增,而且由选举产生逐渐变为世袭制”可知是财富权力的增长使选举产生变为世袭制,而财富权力的增长则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C项正确;私有制的发展和国家的产生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AD项;世袭王权的萌发是该现象的反映,不是根源,排除B项。故选C项。3. 【答案】B【详解】古代世界众多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主要原因是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农业发展,为这些农耕文明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矿藏丰富手工业发展、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和采集渔猎等均与大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不符,不是农耕文明产生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ACD三项错误。4. 【答案】D【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乖崖反对农民种菜,鼓励人民种植粮食作物,这一做法实质上是在维护小农经济,反对农民从事商品生产,这是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具体体现,故此题应选D项;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只是表面现象,排除AB;“杜绝”表述绝对化,排除C。5. 【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建的,A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是在秦朝和两汉之前,排除BCD项。故选A项。6. 【答案】B【详解】材料“‘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即与其害农,不如向商贾征税,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是材料不能反映的,B项错误,符合题意;”古文大意为,向商贾征税没有多大的害处,向农民征税则会害农,可见此言论冲击了农税的主体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材料又主张向商贾征税,体现了“三冗”冗兵、冗官、冗费中的“冗费”,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茶盐商税获利较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7. 【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中的“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这种规格的墓葬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信息可知,陶寺遗址中规格高、随葬品丰富的大墓数量很少,大多数墓葬内无随葬品,这说明此时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这种墓葬随葬品的种类,并未体现其手工技术水平,排除B项;社会化分工是指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社会分工,体现的是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和专业化,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当时社会化分工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当时的生产分工发展情况,题干材料无法说明“生产分工日趋精密细致”,排除D项。故选A项。8. 【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通过对商周国家概念的演变及从商朝到西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日益形成鲜明的等级秩序,反映出西周时期早期国家形态走向了成熟,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铲除了异姓贵族,排除A项;西周强调血缘关系,排除C项;中央实现直接管理地方始于郡县制的实行,排除D项。故选B项。 9. 【答案】D【详解】根据“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可得出遗址中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一些特征,从发掘的成果可以看出陶寺的社会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当时手工业与农业已完全分离”,而且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形成严密的礼乐体制”是在西周时期,时间表述上有误,排除B项;根据考古挖掘成果和考古学家的推断,比陶寺遗址晚些时候的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到目前为止“实证了”的判断都是不准确的,排除C项。故选D项。10.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一系列的上谕和省府告示劝谕北方农民大规模种植甘薯,以便渡过饥荒”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高产作物番薯引进中国,缓解了中国的饥荒问题,D项正确;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存在,并不是只有康熙年间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中国土地面积并未得到扩增,排除B项;中央集权强化与种植甘薯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1.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可知,这一时期儒家与佛道思想相互影响,说明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玄学思想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12.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可得出,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故B项正确;“产业化”、“无人化”、“工业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C、D三项。13. 【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工业革命后技术的发展,促使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A项正确;食品的健康需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保证了”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技术进步解决了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依靠新闻媒体监管”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4.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提供了便利的储备工具和运输工具,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B正确;新的交通工具发明以及工业生产方法都是实物储备技术发展的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C;题干并未体现出政府在食物技术储备方面的作用,排除D。15. 【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随着世界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①②正确;蝗灾的危害反映了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③是食品安全的原因,各国都重视农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6. 【答案】(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开辟了中西方交往的通道,而凿空是指开通道路的意思,所以被称为张骞凿空。(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玉米及甘薯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影响: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反映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含义: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开辟了中西方交往的通道,所以被称为“凿空”。(2)原因:根据“明代传入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番薯和玉米”,结合所学可知,番薯和玉米原产于美洲,新航路的开辟后,西方殖民者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番薯和玉米传入中国;根据“由于番薯和玉米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得出玉米及甘薯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根据所学,还可从当时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等角度进行总结。影响:根据“其节约出的土地可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出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根据“增加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量”得出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根据“对于农业的商品化起了促进作用”得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还可从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等角度进行总结。17. 【答案】(1)内容: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美洲的白银和农作物传入中国;欧洲的小麦、马匹和麻疹传到美洲。(2)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中国白银货币化;促进中国赋税制度的变革;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产作物的流入促进中国粮食结构的变化,人口增长。(3)方式:主动和被动。选择被动;情况: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殖民者进行了残酷的黑奴贸易,导致大量非洲人口流入美洲。影响: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积累原始资本,促进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美洲:给美洲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对f非洲:使得非洲人口锐减,更加落后。【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可知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根据材料“,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知美洲的白银和农作物传入中国;根据材料“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可知欧洲的小麦、马匹和麻疹传到美洲。(2)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中国白银货币化;促进中国赋税制度的变革;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产作物的流入促进中国粮食结构的变化,人口增长。(3)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方式主要有主动和被动。选择被动;情况: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殖民者进行了残酷的黑奴贸易,导致大量非洲人口流入美洲。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三个方面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积累原始资本,促进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美洲:给美洲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对f非洲:使得非洲人口锐减,更加落后。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