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受疫情的影响,第三十二届奥运会推迟到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如图为近十届奥运会举办地点分布示意图。完成近十届奥运会举办地( )
A.均位于中纬度B.位于亚欧大陆的有7个
C.多位于西半球D.位于美洲大陆的有3个
【答案】D
【详解】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纬度0°-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根据图片,近十届奥运会举办地中里约热内卢位于15°S-- 30°S之间,属于低纬度,A错误;举办地中位于亚欧大陆的有北京、首尔、雅典、巴塞罗那,共四个城市,B错误;图中大部分城市位于20°W向东到160°E的东半球,C错误;举办地中位于美洲大陆的有洛杉矶、亚特兰大和里约热内卢,共3个城市,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⑤⑥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③④两地之间的距离
B.任何一日,②③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不相等
C.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南方向
D.③④两地位于西半球,②⑥两地位于东半球
3.图中③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 )
A.(40°N,40°W)B.(40°S,140°E)
C.(40°S,50°E)D.(40°N,140°E
4.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两地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两地,所用的时间( )
A.从①地飞行到②地所用的时间较短B.从⑤地飞行到⑥地所用的时间较短
C.二者所用时间相等D.无法判断
【答案】2.C 3.B 4.C
【解析】2.根据图示经纬度,⑤⑥两地与③④两地间经度间隔相同,纬度不同,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两地之间的距离不相等,A错误。根据图示纬度,太阳直射点在②③两地中间时,即直射20°N时,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B错误。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南方向,C正确。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③地位于西半球,②④⑥三地位于东半球,D错误。
3.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纬度南北相对,经度位于两条相对经线上,经度和是180°,图中③点的坐标是(40°N,40°W),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40°S,140°E),B对。A、C、D错。
4.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两地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两地。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相同。两架飞机飞过的经度间隔相同,角速度相同,所用的时间相等,C对。A、B、D错。
某学校校园东西长600米,南北宽1000米,校内有孔子像距北门500米,距西门300米。校训牌位于孔子像的西北方。完成下面小题。
5.下图中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6.学校门口早上和傍晚都有老师在校门外值班接送学生。某日,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前方。此时,王老师( )
A.早上在东门迎学生进校
B.早上在西门迎学生进校
C.傍晚在北门送学生离校
D.傍晚在南门送学生离校
【答案】5.D 6.B
【解析】5.由题中“校园东西长600米,南北宽1000米,校内有孔子像距北门500米,距西门300米”可知,校园南北宽,东西窄,孔子像应在校园正中,从图中一个大门的名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推断另外三个方向,AC都是东西宽,南北窄,AC错误。校训牌位于孔子像的西北方,B图位于东北方,B错误,D正确。故选D。
6.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前方,说明老师与太阳方向刚好相反;太阳东升西落,早上在老师应在西门迎学生进校,A错误,B正确;傍晚应在东门送学生离校,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最大高差约为( )
A.78米B.88米C.98米D.278米
8.图中陡崖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6米B.53米C.43米D.450米
9.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7.B 8.C 9.A
【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海拔最高处为278.2米的山顶,海拔最低处为河流处,海拔在190-200米之间,则最大高差为88.2米,B符合题意。故选B。
8.读图可知,图中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10米。根据陡崖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可得,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50米,C符合题意。故选C。
9.由材料可知,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最为密集,水流最急,所以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为①,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等高线判读的基本原则: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重叠为崖、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大大小小。
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
A.金星和木星B.水星和金星
C.火星和木星D.金星和火星
11.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
A.温度相对较低B.会干扰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出现在太阳内部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答案】10.B 11.A
【解析】10.“凌日”现象是指类地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必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B正确;,而火星和木星距日比地球远,故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
11.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但比太阳光球层的表面温度要低1000~2000℃,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浑暗色的斑点,C错,A正确。往往会对地球的气候、通信(无线电短波通信)、生物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B错。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D错。故选A。
12.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图中( )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答案】C
【详解】从生物多样性来看,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物种更加丰富,A选项错误。从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是大型爬行类生物恐龙所在的时代,并非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选项错误。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第3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第3次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C选项正确。生物的演化其影响因素较多,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D选项错误。故选C。
2022年2月4~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联合举行。冬奥会开幕式将于北京时间19:30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下图示意冬奥会期间北半球太阳光照(R为晨昏线)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能表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开始时刻的点是( )
A.aB.bC.cD.d
14.冬奥会开幕式这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 )
A.50°B.47°C.38°D.27°
【答案】13.B 14.C
【解析】13.北京冬奥会举办时间为2022年2月4~20日,此时太阳直时南半球,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因此,晨昏线的上半部分为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00。a点和b点与该交点接近,a点位于该交点的西侧、b点位于该交点的东侧,因此a点的地方时晚于18:00,b点地方时早于18:00,即a点的地方时小于18:00,b点地方时大于18:00。冬奥会开幕北京时间为19:30(18:00之后),应该为b点,B确,ACD错误,故选B。
14.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开幕。2月4日(大致为12月22日到3月21日中间日期)太阳大约直射12°S(大致为赤道和南回归线中间纬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该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8°,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º-|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B.15点C.18点D.21点
16.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答案】15.C 16.A
【解析】15.根据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可知降落时,赤道上75°E的地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9时,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则飞机达到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9+9=18时。故选C。
16.据图中昼夜状况可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可判断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正确;正午悉尼树影在南,广州树影在北,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悉尼大于广州,C错误;广州昼短夜长,悉尼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A。
17.某航班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16:29从甲地起飞,飞行13小时抵达乙地。下图为“航班路线图”。完成此次航行( )
A.飞机起飞时,乙地旗杆影子朝向东南B.飞机从西半球经160°E进入东半球
C.飞行期间,北京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D.穿越北冰洋上空时先向西北再向东南
【答案】B
【详解】某航班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16:29从甲地起飞,甲地位于西八区,乙地位于中国,使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二者相差16个小时,当飞机从甲地起飞时,乙地的时间=9月24日16:29+16h=9月25日8:29,此时太阳位于东南的天空,乙地旗杆影子朝向西北,A错误;结合飞机的航线进行判断,飞机从120°W向西跨过180°经线,到达乙地,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行判断,飞机是从西半球经160°E进入东半球,B正确; 结合前面计算,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8:29,结合飞机飞行的时间13小时,飞机降落时北京时间为21:29,因此飞行期间,北京太阳高度角变化为逐渐变大——最大——逐渐变小,C错误;穿越北冰洋上空时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错误,故选B。
【点睛】两点间最近航线的判断:
(1)两地经度之差等于180°,最短航线过极点。两地同位于北(南)半球,最短航线先向北(南)过极点再向南(北);两地位于南、北两半球,看过哪个极点的航线是劣弧。
(2)两地经度之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不过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①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由甲地往乙地,同在北半球(南半球)先向东北(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东北);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要讨论;②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由甲地往乙地,同在北半球(南半球)先向西北(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西北);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要讨论。
家住北京西城的某同学,新学年开学时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从入住到次年高考,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 )
A.一直增加B.先增后减C.一直减少D.先减后增
19.冬至日天气晴朗,他的书房于北京时间( )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B.17: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0.6米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答案】18.D 19.D
【解析】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新学年开学是9月初,高考是在6月上旬,所以从入住到次年高考就是9月初到次年6月上旬。书房落地窗朝向正南,因此从9月初到次年6月初书房的采光时间大约就是白昼时间。从9月初到次年6月初,北京的白昼先变短后变长,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先减后增,D符合题意。故选D。
19.北京大致位于(40°N, 116°E), 根据40°N最短昼长9时9分可推测,冬至日应为7: 30左右日出,16:30左右日落,北京时间17:30已日落,A、B项错误;冬至日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 (40°+23.5°)=36.5°,则室内光照面积应大于落地窗面积,落地窗为2.6米,且北京时间12: 30,当地时间接近12: 14, 太阳斜射,阳光进深大于0.6米,C项错误。15: 30时,当地时间接近15: 14,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日影朝向东北方位,书柜位于落地窗的东北方位,阳光可以照射到书柜上,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朝南房间冬半年采光时间的长短往往就是昼长的时间。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区域( )
A.①地有可能发现溶洞B.②③④地均位于上升岩体
C.花岗岩的岩石年龄最新D.砂岩形成年代比砂砾岩早
21.砂砾岩层下界的侵蚀面略有起伏,其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下降,侵蚀强度加大B.受外力作用时,侵蚀速度不均一
C.地表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D.断层线附近形成巨大裂谷
【答案】20.A 21.B
【解析】20.①地为河谷,岩石为可溶性较强的石灰岩,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易形成溶洞,A正确。②④的形成在断层之后,③为侵入型岩浆岩,其形成也在断层之后,均不属于断层后相对上升的岩体,B错。砂岩的年龄最新,C错。砂岩在砂砾岩上部,其形成比砂砾岩晚,D错。故选A。
21.砂砾岩层下界存在侵蚀面,表明其形成时期岩层受外力侵蚀,但侵蚀面略有起伏,表明侵蚀速度不均一,B正确。地壳持续下降主要接受沉积,而不是侵蚀,A错。侵蚀面形成时期区域主要受外力侵蚀的影响,而不是地表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C错。侵蚀面形成时期如果断层线附近形成巨大裂谷,不会导致图中断层线附近侵蚀面相对平坦(略有起伏,但起伏不大),D错。故选B。
【点睛】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一般方法:(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不同生物化石形成的年代不同)。(2)其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侵入岩侵入的岩层来判断(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②根据断层来判断(若断层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则断层的时间晚于其岩层的形成时间)。
22.冰壶是深受加拿大人喜爱的一项运动。冰壶为圆壶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下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详解】据题干知,冰壶由花岗岩制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由岩浆侵入地壳中冷却凝结形成,根据右图中的相互转化关系,①为岩浆,②是侵入型岩浆岩,③属于喷出型岩浆岩,④属于沉积岩,均不正确,可排除,故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右图中的②,故B正确;。
【考点定位】三大类岩石。
23.完成图中平原形成的主要内力作用过程是( )
A.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地层俯冲隆起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地层褶皱凹陷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地层水平错断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地层断裂陷落
【答案】D
【详解】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平原位于美国西部高山区的山间谷地,形成的内力作用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地层断裂陷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河流( )
A.水流湍急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25.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支流流速慢B.位于干流凹岸
C.侵蚀作用强D.汇入处落差大
【答案】24.D 25.A
【解析】24.该河流河漫滩宽阔,水流可能较缓,若水流湍急,流速快,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错。河漫滩是洪水期时淹没,枯水期时出露地表的区域,图中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线,D对。位于季风区,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B错。左岸是侵蚀岸,陡峭,右岸平坦,C错。故选D。
25.图示河流的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支流流速慢,流速慢,利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A符合题意。支流汇入干流凹岸,侵蚀强,B不符合题意。干流侵蚀作用强,不易形成泥沙沉积,C不符合题意。支流汇入处落差大,不利于三角洲形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河漫滩是洪水期时淹没,枯水期时出露地表的区域,图中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线。水流湍急,流速快,不利于河漫滩形成。流速慢,利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上游新建大型水库,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河漫滩形成速度减慢。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此时( )
A.东北平原艳阳高照B.渤海海域风大浪高
C.江淮地区梅雨连绵D.四川盆地出现阴天
27.图中台风( )
A.生成于东海海面B.中心会形成海啸
C.将向低纬沿海地区移动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26.D 27.D
【分析】26.此图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0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东北平原是黑夜,不会是艳阳高照,A错误。渤海海域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不会是风大浪高,B错误。江淮地区6月份梅雨连绵,此时是9月份,C错误。四川盆地受低压影响,出现阴天,D正确。故选D。
27.图中台风一般生成于热带海面,东海属于亚热带,A错误。台风中心风力小,不会形成海啸(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B错误。图中台风将向中纬沿海地区移动,C错误。图中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D正确。故选D。
【点睛】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某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9.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由暖到冷再到暖B.降雨:由晴朗到阴雨再到晴朗
C.气压:由高到低D.风向:由西北风转到东南风再到东北风
30.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及成因是( )
A.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B.冷锋过境后,带来连续性降水
C.冷锋过境后,出现“倒春寒”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答案】28.A 29.C 30.C
【解析】28.结合材料可知: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阴雨天气时不适宜洗车。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好,适合洗车,因而洗车指数数值最低,A正确;图中②③④位于锋面附近,可能出现雨雪天气,不适合洗车,因而洗车指数数值较高,BCD错误。故选A。
29.②位于冷锋后、④位于暖锋前。因此,②④位于冷气团一则,所以气温校低;③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校高,所以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为低一高一低,即冷→暖→冷,A错误;锋面降水均降在冷气团一侧,②④位于冷气团一侧,均为阴雨天气,③位于暖气团一侧,天气晴朗,所以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降雨情况为雨→晴→雨,B错误;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可知,三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②>③>④,C正确;根据等压线的走向画出风向,可知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风向为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D错误。故选C。
30.图示虚线范围内受锋面气旋影响,不是冷气团过境,也不是高压系统控制,AD错误;冷锋过境后,天气转好,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会出现“倒春寒”,B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1)冷锋与天气:①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②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多云、大风、雨雪等天气;③冷锋过境后:天气转好,气温降低、气压升高。(2)暖锋天气:①暖锋过境前: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②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的阴雨天气;③暖锋过境后:雨过天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二、综合题
31.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观察地貌析成因.某同学在观察日记中写到:“白石山因岩石呈白色而得名,因大面积的大理岩峰林而著称。”左图是某同学拍摄的白石山景观照片,右图是某小组查询文献后绘制的白石山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白石山地貌景观特点并推测形成过程。
任务二:调研植被找差异.同学们在调研中发现:白石山的植被繁茂,种类多样,生态环境优美。但也发现阴坡植被种类不同于阳坡.
任务三:选择路线说理由.图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2)说出考察路线的选线理由。
任务四:绘制地图促联系。阅读考察路线图,图中A、B地分别是两个小组所在位置。
(3)绘制地形剖面图,说明A、B两地的同学是否互相可见并解释原因。
【答案】(1)特征: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层理明显,岩石呈白色。
形成过程:侵入岩体使白云岩(沉积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经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受风化、流水侵蚀等作用形成峰林景观。
(2)为了省时省力,尽量与等高线走向一致:为了观看更多景点,沿景点分布:为了观察植被景观的差异性,选择了阴坡和阳坡。
(3)剖面图略可以互相看到。
理由:视线范围内是山谷地形,无阻挡。
【分析】本题以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为背景材料,涉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考察路线的选择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1)
任务一中的景观图显示,该地区群峰竞秀,地势起伏大;分析任务一中的文字信息可知,该地岩石呈白色,其中白云岩属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分析任务三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区海拔高。一般地貌的形成应从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首先应知道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而岩浆活动会提供高温条件使沉积岩变质形成变质岩,后由外力作用形成峰林景观。根据图示可知,岩浆活动导致沉积岩受高温影响变质为大理岩,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隆起,在风化崩塌与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
(2)
考察路线选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安全省力,景点内容最丰富,最有价值。图中线路基本与等高线走向一致,这样可以降低坡度,省时省力。线路沿景点分布,可以使考察者观看更多景点。线路既包括阴坡和阳坡;任务二显示考察的任务之一是调研植被找差异;材料显示,白石山的植被繁茂,种类多样,生态环境优美。但也发现阴坡植被种类不同于阳坡。因而线路选择了阴坡和阳坡是为了观察植被景观的差异性。
(3)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1、确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题目要求是AB线)。2、找点: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3、取尺:根据要求,选取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4. 投影:依据AB线与等高线的交点的海拔高度(如图所示1650米、1600米、1550米……)将各点投影到下方的网格图中。5、点点相连: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依据所绘地形剖面图或等高线特征“凸高为谷”可判断,AB之间有山谷,无阻挡,因而A、B两地的同学可互相看见。
32.小华于国庆节期间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游览,下图为她拍摄的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北京时间第二天中午12时,小华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立即收到了来自莫斯科(55°45'N,37°37'E)的小颖、纽约(40°43'N,74°W)的小萍、悉尼(33°51'S,151°12'E)的小宏等在不同国家留学同学的点赞。
(2)判断当时与小华不在同一天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3)在右图中画出国庆当日太阳直射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答案】(1)6:00﹣8:00(或早晨),因为此时太阳在东南(或东方)天空,太阳高度较小,说明此时正值日出不久。
(2)小萍北京(东八区)与纽约(西五区)区时相差13个小时,当北京12点时,纽约为前一天的23时。
(3)如下图箭头表示太阳直射光线,白昼与黑夜的交线为昏线,用斜线表示阴影是夜半球。
【分析】本题以小华在国庆节期间参观北京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为背景材料,涉及昼夜长短与日出方位、地方时的计算、光照图的判读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1)
图示太阳刚在地平线上,应是日出或日落时刻。天安门是坐北朝南,则图中太阳在东南天空地平线上,是日出时刻。国庆节期间,北半球昼短夜长,应是地方时6:00之后日出,结合国庆节的日期可判断约6:00-8:00。
(2)
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莫斯科(55°45'N,37°37'E)在东3区,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早加晚减”,因此,当北京时间是第二天12时,小颖的时间是第二天的7:00;纽约(40°43'N,74°W)在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早加晚减”,因此,当北京时间是第二天12时,小萍的时间是前一天的23:00;悉尼(33°51'S,151°12'E)在东十区,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早加晚减”,因此,当北京时间是第二天12时,小宏的时间是第二天的14:00。故与小华不在同一天的同学是纽约的小萍。
(3)
依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太阳直射点每个月约移动23°26'/3≈8°。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国庆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5°S附近;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等分地球;对着阳光的一半为昼半球,另一半为夜半球。
【点睛】
33.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的区别并分析原因。
(2)说出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3)从自然角度说明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U”形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A处于河流支流的上游地段,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较大,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剖面深且窄,呈“V”形。B处于河流的下游河段,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水速较慢,河流以侧蚀为主,河谷宽展,呈槽形。
(2)
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C处于河流的出山口,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3)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聚落主要是沿河、沿海岸分布。沿河沿海地区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和海洋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沿河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34.下图是2021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控制新疆北部地区的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征。
(2)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
(3)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4)指出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
【答案】(1)气流运动特征:水平方向:顺时针方向辐散(或由中心向四周顺时针方向流动)。
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冷锋出现大风、降温、阴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3)异: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同:两地都为晴朗天气。
(4)寒潮
【分析】本题以2021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主要知识点为常见天气系统,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新疆北部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为1080—1085且高于四周。因此,新疆北部受高压影响。北半球高压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辐散;中心气流垂直下沉。
(2)
根据图示气压和符号可判断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锋面过境对天气的影响,一般从气温、气压、风、降水、阴晴等角度推测。锋面两侧分别为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因此,锋面两侧水平气压差较大,易形成大风;暖气团被迫沿锋面爬升,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天气;根据文字材料中的时间可推测,冷锋过境时,这些地区即将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3)
天气状况包括风雨、冷热、阴晴等。图中①②两地都位于高压脊的部位,因此两地都为晴朗天气。但两地离高压中心的距离和等压线疏密不同:①地等压线比②地稀疏,水平气压差小,风力小;1月份,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①地离高压中心更近,因此气温更低,气压更高。
(4)
根据图示气压和符号可判断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1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受冷锋影响,我国易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大风降温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为寒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初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