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学科综合素养评价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1.该生态循环农业体系中,生产商品有机肥的原料为( )
A.秸秆、粪污B.秸秆、沼气C.粪污、沼气D.粪污、玉米籽
2.以往限制承德市畜禽粪污利用率提高的因素是( )
①种养业空间分布不均②畜禽养殖业比重下降③农业生产技术不成熟④粪污土地承载力较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1.A
2.B
【解析】
1.由图可知生态循环农业以玉米种植区的农业废弃物“秸秆”和通过养鸡场的农业废弃物“粪污”,作为生产商品有机肥的原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畜禽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升。养殖场因不能占用耕地,大多数分布在偏远地区,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空间布局上分离,养殖场周边没有足够的农田作为粪污消纳地,直接限制林畜禽粪污的利用率的提高,①正确。由“小农经营”推知当地农业生产技术不成熟,③正确。畜禽养殖业比重下降、粪污土地承载力较高都不是影响畜禽粪污利用率的因素,且畜禽养殖业比重应该为上升,②④错误。故选B。
【题文】
高铁可以加强城市间的联系,对城市网络格局的影响日益深刻。某研究基于高速铁路流对湖北省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分析,发现由于高铁的流动,湖北各市与地理位置上并不相邻的江西省抚州市之间构建了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该研究将这个基于高铁构建的城市网络称为湖北省城市集聚区。下图示意湖北省城市集聚区内各城市间高铁联系频次关系,图示城市间连线越粗,代表城市间高铁频次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湖北省城市集聚区呈现( )
A.单核心发展模式B.双核心发展模式C.多核心发展模式D.城郊化发展模式
4.湖北省城市集聚区内各城市服务范围排序正确的是( )
A.孝感>宜昌B.荆州>黄冈C.武汉<宜昌D.荆门>天门
5.地理位置不邻近湖北省的江西省抚州市,却与湖北各市共同构成湖北省城市集聚区,说明抚州市( )
A.与湖北省各市相连的高铁数量多B.与江西省其他各城市无高铁联系
C.是江西省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D.是江西省高铁通达度最高的城市
【答案】
3.A
4.B
5.A
【解析】
3.据图,可知武汉市在湖北城市集聚区中与其他城市之间的高铁联系频次最高的,武汉应是湖北城市集聚区中的核心城市,该城市集聚区目前仅以武汉为核心发展,应为单核心发展模式,A正确,B、C错误;图示并未显示出城郊地区的发展趋势,D错误。故选A。
4.据图,可知武汉应是湖北城市集聚区中的核心城市,服务范围应最大,C错误;宜昌与荆州对外联系频次次之,也是众多城市中与武汉联系较为紧密的两个,故宜昌与荆州应与武汉构成了区域内的一级联系,服务范围较武汉小,但比其他城市大,故,A错误,B正确;据图可知,天门与其他城市之间的高铁联系频次比荆门高,说明天门的服务范围较荆门大,D错误。故选B。
5.江西抚州在地理位置上不与湖北相邻,但通过高铁与湖北各市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说明抚州与湖北间高铁频次较江西其他城市高,应有多条高铁将抚州市与湖北省各市相联,A正确;但不代表抚州与其他江西各市无高铁联系,B错误;据图可知抚州市与集聚区中各市的联系频次并不是最高,不应是江西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C错误;图示仅说明抚州与湖北各市间高铁联系密切,通达度高,但不代表抚州与其他省份的高铁联系均密切,不能说明抚州是江西高铁通达度最大的城市,D错误。故选A。
【题文】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58′N,100°16′E)点火发射,并于当天17时42分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图示,符合发射当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阳高度变化特点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7.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至对接成功期间( )
A.地球自转角速度加快B.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地球的公转速度加快
【答案】
6.D
7.C
【解析】
6.6月5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甘肃太阳高度角大于0°的时长应长于12小时,太阳高度最大值即正午太阳高度应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2点,但因当地经度为100°E,与北京时间之间存在80分钟时差,故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应出现在北京时间13时20分左右。同时因甘肃纬度为40°58´N,无法被太阳直射,故太阳高度角最大值无法达到90°。ABC错误,D正确。故选D。
7.神舟十四号发射至对接的时间应为6月5日10时44分至17时42分之间,当天太阳直射点应向北回归线移动,C正确;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渐短,B错误;地球自转为匀速运动,无加快现象出现,A错误;7月初为地球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该时间段内地球公转速度应下降,D错误。故选C。
【题文】
在一定风速下,匍匐状(贴地生长)、丛状(枝条稀疏)、球状(枝叶茂密)三种植物株型的风蚀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的风蚀量)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下图)。在固沙植物的冠层背风侧,往往因风速降低而形成风沙堆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关于不同覆盖度植物株型风蚀率结论正确的是( )
A.覆盖度为45%时,匍匐株型风蚀率为0.9g·m-2·min-1
B.覆盖度低于35%时,匍匐状株型固沙能力最强
C.覆盖度越高,三种植物株型的风蚀率差异越大
D.同等植被覆盖度条件下,丛状株型风蚀率最高
9.相对匍匐状和球状株型,丛状植物阻沙、固沙能力弱的原因是( )
A.冠层枝叶密集B.透风系数较小C.随风摆幅较大D.茎干直立强硬
10.随覆盖度增加,球状株型枝下和株间的风沙堆积减少,影响因素是( )
A.土壤水量B.叶片数量C.风沙来源D.风速大小
【答案】
8.D
9.C
10.D
【解析】
8.由图可知,同等植被覆盖度条件下,丛状株型风蚀率最高,D正确;覆盖度为45%时,匍匐株型风蚀率约为0.5g•m-2•min-1,A错误;覆盖度低于35%时,球状株型的风蚀率最低,固沙能力最强,B错误;覆盖度越高,三种植物株型的风蚀率差异越小,C错误。故选D。
9.相对匍匐状和球状株型,丛状植物枝条相对稀疏且柔软,透风系数较大,在风的作用下摆动幅度较大,因而阻沙、固沙能力相对较弱,C正确;球状株型的茎干更为直立、强硬,且冠层枝叶密集、透风系数较小、茎干直立强硬均有利于减弱风沙,起到固沙作用,综上,A、B、D错误。故选C。
10.随覆盖度增加,植株间距减小,球状株型的枝下和株间因“狭管效应”而形成局部风蚀,一定程度削弱了风力堆积作用,风沙堆积减少,D正确;球状株型的特征为枝叶茂密,叶片数量的增多对抑制风沙堆积的影响小,风沙堆积减少的位置为枝下和株间,更强调局部风力的增强对风沙堆积的影响,B错误;A、C与设问无关。故选D。
【题文】
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之一——臭氧(O3)污染,多由生产生活排放形成,浓度易受不同气候条件影响,常随大气环流在区域间传输。位于南岭南侧、广东北部的韶关市,近年来O3污染增加。其来源除本地排放外,也与周边地区外源性输入有关。图示意韶关市不同地区O3浓度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为韶关市带入外源性O3污染的大气环流主要为( )
A.夏季风B.冬季风C.极地东风D.盛行西风
12.韶关市O3污染的最主要源地为( )
A.江西赣州B.湖南郴州C.珠三角地区D.韶关本地
【答案】
11.A
12.C
【解析】
11.据图可知韶关市O3浓度在9月份达到峰值,总体上夏半年浓度较高,冬半年浓度较低,结合韶关市地理位置,可知将外源性O3污染带入韶关市的大气环流为夏季风,A正确,B错误;韶关位于亚热带地区,不受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影响,C、D错误。故选A。
12.冬季韶关O3浓度较低,说明冬季风对韶关影响有限,且受北侧南岭阻挡,O3污染的传播受阻碍,故位于韶关北部的江西赣州与湖南郴州不是其主要污染源地,A、B错误;根据韶关O3浓度的季节变化特点,即韶关夏季O3浓度较高,应是夏季风将位于韶关南侧的珠三角O3污染向北侧传输导致,C正确;城市中O3污染源地主要为工业区,图中显示韶关市工业区浓度并非韶关市内最高,说明韶关本地排放的O3不如外源性输入的强度大,D错误。故选C。
【题文】
图为2022年6月23日亚洲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甲地最可能对应的天气系统及近地面气流运动分别是( )
A.气旋、逆时针辐散B.反气旋、顺时针辐散
C.气旋、顺时针辐合D.反气旋、逆时针辐合
14.四地中天气状态可能是( )
A.甲地阴雨连绵B.乙地高温炎热C.丙地大风天气D.丁地强对流天气
【答案】
13.B
14.C
【解析】
13.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的分布,可知甲地近地面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应为反气旋(高压系统),图示为北半球,北半球近地面高气压气流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辐散,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4.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分布可知,甲地受高压控制,高气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A错误;乙地近地面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受低气压控制,低气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多为阴雨天气,且纬度较高,不是高温炎热,B错误;图示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为大风天气,C正确;丁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受高压脊影响,为晴朗天气,D错误。故选C。
【题文】
黄河以高输沙量著称,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2002年后黄河实施调水调沙,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减轻河道淤积,同时将小浪底水库前期淤积的泥沙排出。图示意1999~201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实测水沙通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据图判断,以下年份未实施调水调沙的是( )
A.2003年B.2009年C.2013年D.2016年
16.若调水调沙中断后,对黄河下游带来的影响是( )
A.下游河道冲淤平衡B.陆上三角洲面积萎缩
C.下游河道变宽变浅D.陆上三角洲向海淤进
【答案】
15.D
16.B
【解析】
15.由材料“特别是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2002年后黄河实施调水调沙,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减轻河道淤积,同时将小浪底水库前期淤积的泥沙排出。”分析可知,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而调水调沙为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冲刷的同时河流入海口输沙量会变大,读图可知2016年基本没有输沙,推断未实施调水调沙,D正确。故选D。
16.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送入大海,从而能够减少泥沙在下游河床的沉积,从而使下游河床降低,增加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多发。若调水调沙中断后,河流的冲刷能力降低,泥沙易在下游河段淤积,A错误;调水调沙中断后,输沙量变少,造陆功能减弱,陆上三角洲面积萎缩,B正确,D错误;“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以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阻止河床上涨。如果调水调沙中断,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河道变深,C错误。故选B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渔光一体”是通威集团首创的光伏电站开发模式,即在水产养殖的同时,于水面架设光伏组件发电。作为国内唯一的农牧、光伏“双龙头”企业,通威集团控制的养殖水面积非常广。为降低光伏电站在复杂水面的运营成本,2015年起,通威集团采用华为公司的智能光伏电站管理系统。为推动高纬、高寒区“渔光一体”的突破性应用,2021年通威集团联合黑龙江大庆市青花湖(下图),以“渔光小镇”创新型产业融合模式为核心,实现渔业和光伏协同,同时发展旅游休闲,助力乡村振兴。
(1)说明黑龙江青花湖建设水面光伏电站的不利自然条件。
(2)概括通威集团与华为公司合作建设水面光伏电站各自具备的优势条件。
(3)简述“渔光小镇”创新型产业融合模式助力青花湖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
【答案】
(1)黑龙江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结冰期长,建设难度高;水面湿度大,湖底多淤泥,光伏固定支架易腐蚀老化、易沉降;需定期清洗浮萍、水藻等漂浮物;水位变化较大,巡检、维修成本高。
(2)通威:品牌优势(知名度高);光伏组件的生产体系完善/生产经验丰富;可用于建设水面光伏电站的养殖水面广;资金充足。华为:提供技术支持。
(3)通过发展渔业与光伏发电,增加就业;增加农民增收;发展旅游休闲,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解析】
(1)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结冰期长,不利于施工,建设难度大;黑龙江省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后期巡检难度大,维修成本高;养殖水面积非常广,水面湿度大,湖底淤泥较多,光伏固定支架和浮筒等部件质量和寿命受影响大,易被腐蚀老化、易沉降;需要定期将水中的浮萍、水草等漂浮物等清理。
(2)由材料信息“通威集团采用华为公司的智能光伏电站管理系统”可知,华为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而通威集团是以农业、新能源为双主业,并在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知名度较高;通威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光伏组件的生产体系完善,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渔光小镇”实现渔业和光伏协同,同时发展旅游休闲,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休闲旅游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冰物候,即湖泊的冻结和消融时间,对局地气候变化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色林错(下图)位于青藏高原中部,该区域冬半年以西风为主,日均温低于0℃,湖泊东、北岸为浅水区,通常从东、北岸处开始冻结,之后逐渐向中部湖心深水区扩张。全球变暖背景下,近20年来色林错的气候整体呈现暖湿化,湖泊面积扩张,泥沙增加,湖水浑浊度上升,湖冰存在期(开始冻结—完全消融)等湖冰物候特征变化复杂。
(1)说明近20年来色林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的原因。
(2)分析色林错北部和东部湖岸处最早冻结的原因。
(3)判断全球变暖背景下色林错湖冰存在期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气候整体呈现暖湿化,冰川消融加剧;降水逐渐增多;河流汇入色林错的流量增加。
(2)北岸纬度较高,气温更低;北岸和东岸为浅水区,陆地为冷源,使湖冰更先冻结;持续的西风影响,使初冰在东岸累积。
(3)湖冰存在期缩短;全球变暖气温上升,使湖冰冻结时间推后,消融时间提前;湖泊面积扩大,蓄水能力加强,湖泊热容量增大,延缓湖冰冻结;湖水浑浊度增加,湖面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增强,湖面吸收热量增加。
【解析】
(1)色林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即水量增加,可从水量平衡中的水量收入增加或水量支出减少等角度考虑,内陆湖泊的水量收入主要有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汇入等,水量支出主要有蒸发、下渗、河流流出、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等。结合材料“全球变暖背景下,近20年来色林错的气候整体呈现暖湿化,湖泊面积扩张”可知,色林错面积扩张(水量增加)主要与气候暖湿化有关。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加剧,冰雪融水增多;气候暖湿化,降水增多;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多使汇入色林错的河流水量增加。
(2)湖泊结冰与气温、深度、流速、距陆地远近等因素有关。北岸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易先冻结;湖泊东、北岸为浅水区,湖水热容量小,且靠近冷源陆地,水温较低,湖水先冻结;冬半年以西风为主,在西风定向吹拂下,初冰在东岸不断累积。
(3)湖泊结冰与气温、深度、流速、距陆地远近等因素有关。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升高,湖冰冻结时间退后,消融时间提前;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积扩大且水量增加,热容量增大,冬季降温慢,水温较高,湖水不易冻结;材料提到“湖泊泥沙增加,浑浊度上升”,湖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湖面吸收热量增加,水温较高,湖水不易冻结。综上所述,可知湖冰存在期将缩短。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膜法与热法是淡化海水的工艺,其中,热法指以高温加热的方式生产淡水。两种淡化工艺均会产生高浓度、高密度、高腐蚀性的盐水,目前多通过水泵抽取后利用金属排污管道排入海洋。
环渤海地区工业历史悠久,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其经济发展深受水资源紧缺的制约。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等国家政策指导下,环渤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目前已是我国发展淡化工程最为集中的地区。图示意我国渤海及沿岸地理位置。
(1)分析环渤海地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2)说明渤海沿岸海水淡化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对渤海海洋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答案】
(1)沿海地区,海水资源充足(原料充足);水资源短缺,对淡水的需求量大/淡水产品市场广阔;有较长的工业发展历史,技术支持条件好;国家政策支持。
(2)高浓度盐水入海,改变渤海海水的盐度;热法工艺产生的盐水温度高,长期排放提高沿岸水温;盐水腐蚀金属排污管,将更多重金属物质带入海湾;高密度盐水排放时产生较快流速,改变渤海海岸带的冲淤环境。
【解析】
(1)环渤海地区属于沿海地区,海域面积大,原料充足;环渤海地区人口、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淡水资源短缺,市场广阔;环渤海地区工业历史悠久,中国海水淡化在技术创新、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国家的高度扶持,有技术的支持;而且由材料可以看出有相关政策的支持。
(2)由材料信息“热法指以高温加热的方式生产淡水。两种淡化工艺均会产生高浓度、高密度、高腐蚀性的盐水,目前多通过水泵抽取后利用金属排污管道排入海洋”对于处于半封闭式海域的渤海来说,渤海沿岸海水淡化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对渤海海洋自然环境的影响有:高温浓海水显著提高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海水温度, 从而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浓海水显著提高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高盐度区,从而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浓海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海水淡化过程中的管道腐蚀溶出和冲洗脱落,含量过高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浓海水排放量较大,较快的流速,影响海水交换和沉积物运动,改变渤海海岸带的冲淤环境。
广东省南粤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南粤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联考地理试题,共8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9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学科综合素养评价 地理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学科综合素养评价 地理 PDF版,文件包含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学科综合素养评价地理答案1123pdf、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学科综合素养评价地理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