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4 | 中外文化交流
1.“三教合一”和“三教并行”的区别是“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
收佛教、道教理论。“三教并行”是儒、释、道三家分别发展。( √ )2.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其《姨母帖》标志着书法成为一种艺
术。 ( ✕ )提示:书法在东汉末年就已经成为一种艺术。3.孙思邈的医学名著《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 ✕ )提示: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孙思邈完成
的医学名著是《千金方》。4.法显从当时的都城出发,经西域到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 ✕ )提示:法显是东晋时期的人,当时的都城是建康(今南京),而法显经西域到天竺的出
发点是长安。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情境 下表为南北朝时期的僧尼人数和佛寺所数。
1 | 佛教在中国的盛行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有何特点?提示: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僧尼人数和佛寺数量增加,到南北朝
末年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其特点是北朝比南朝佛教更兴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1)佛教兴盛的原因: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传播提
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佛教;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
人们的目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符合当时广大劳动人民
的心理需求;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支持。(2)佛教兴盛的表现:信奉佛教的人数众多;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佛教寺院在政
治、经济上有很大势力。
情境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
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
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
欧、亚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问题据材料概括唐朝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提示: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长安成为当时世界性的城市;各国使节、
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的推动。
2 |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行求法迎佛,白马寺,张骞通西域,董仲舒《春秋繁露》,违戾正道排佛,三武一宗灭佛,三教合一融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权臣僭越,纲常败坏,探究一儒学危机,天下失序,探究二佛教危机,多元合流信仰重树,鉴真手迹《请经书帖》,书法辨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