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题文】
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彗星 D.卫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恒星 B.地球 C.行星 D.太阳
【答案】
1.D
2.A
【解析】
1.据所学可知,能够发光发热的为恒星,围绕恒星运行的是行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是卫星,彗星是拖着长长尾巴的一个天体。据图可知,行星围绕恒星运行,蓝月亮为围绕行星运行的一个天体,因此其应该属于卫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蓝月亮位于图中恒星天体系统,该系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发热,行星与卫星不发光,因此光照来自于图中的恒星,A正确。图中蓝月亮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外星,天体距太阳遥远,光照不可能来自太阳,地球和图中行星都不能发光发热,BCD错误。故选A。
【题文】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
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错误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
B.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的变化主要动力
【答案】
3.D
4.C
【解析】
3.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四地中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少,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4.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B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的电磁波不对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C错误,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的变化主要动力,D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所以选C。
5.2021年12月25日,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太空望远镜的姆斯·韦伯,开启宇宙探索新时代。韦伯望远镜被部署在与太阳、地球一直线的对立面,距离地球约150万km的地方环绕太阳运行。从运动特征看,韦伯望远镜类似( )
A.行星 B.恒星 C.星云 D.卫星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韦伯望远镜在距离地球约150万km的地方环绕太阳运行,从运动特征看,其与地球一样,中心天体是太阳,围绕太阳公转,类似行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太阳活动的研究水平。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A.耀斑和日珥 B.黑子和耀斑 C.黑子和太阳风 D.日珥和太阳风
【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故B正确,排除A、C、D选项。
7.2021年10月14日5时6分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发生了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乙波传播速度较慢,为横波,在①②交界处完全消失,说明①②交界处为古登堡面,所以①为地壳和地幔,A错误;根据图中信息,甲乙波在①层传播速度随深度加深而增快,B正确;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乙波为横波,可以在地幔中传播,无法在地核中传播,D错误,所以选B。
【题文】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05日02时48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结合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有左右摇晃 D.只有上下颠簸
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答案】
8.B
9.A
【解析】
8.纵波、横波在固体中均可传播,但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地震发生时纵波传到地面的时间略早于横波;纵波使人感到上下颠簸,横波使人感到左右摇晃。本次地震位于陆地,因此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材料显示此次地震位于陆地,震源深度7千米,故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A正确。上地幔与地壳分界面是莫霍界面,莫霍界面的深度与地壳平均厚度相当,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7千米,故此次地震发生与上地幔、下地幔关系不大,BC错误。地核位于地面约2900千米以下,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7千米,故此次地震与地核无关,D错误。故选A。
【题文】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距地面约380km的高空降落并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会对神舟十三号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强干扰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天气现象 C.太阳活动 D.地球自转
11.神舟十三号从高空着陆时所经过的圈层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是( )
A.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B.大气圈—岩石圈—地幔
C.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 D.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答案】
10.C
11.D
【解析】
10.太阳活动爆发时,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易导致载人飞船的损坏,并干扰他们与地面之间进行信息传输,C正确;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天气现象等对神舟十三号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ABD错误,所以选C。
11.神舟十三号从距地面约380km的高空降落时,依次经过大气圈层的高层大气,平流层(臭氧层上部)、臭氧层、平流层(臭氧层下部),对流层,其中对流层中有生物的存在,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时位于岩石圈,没有经历地幔圈层,ABC错误,生物圈包括大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所以神舟十三号从高空着陆时所经过的圈层由先到后排序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D正确,所以选D。
【题文】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藻(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如图为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
12.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
A.太古代 B.远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13.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前为蓝藻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
A.温度逐渐升高 B.大气变得富氧 C.海洋更加广阔 D.陆地普遍抬升
【答案】
12.A
13.B
【解析】
12.蓝藻出现在太古代,所以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太古代,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3.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会使大气变得富氧,B正确,蓝藻对气温和海陆变化影响小,ACD错误,所以选B。
【题文】
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现代相比,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征是(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5.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从总体上看,新生代第四纪( )
A.海平面不断上升 B.冰川范围逐渐缩小
C.全球平均气温较高 D.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
【答案】
14.B
15.D
【解析】14.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读图,与现代相比,中生代气温偏暖,降水偏干,所以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征是暖干,故选B。
15.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从总体上看,新生代第四纪气温偏冷,降水偏干。冷干的气候背景下,海平面不会不断上升,A错。气温偏冷,蒸发小,冰川范围不一定缩小,B错。全球平均气温较低,C错。冷干的气候背景下,生物向较低纬度气温相对温暖的地区迁移,D正确。故选D。
【题文】
下图为法国诺曼底海岸“大岩门”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16.“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17.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 B.海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答案】
16.C
17.A
【解析】
16.由于岩性、构造差异,海浪侵蚀形成不规则海岸,形成海蚀崖,在海蚀崖与高潮海面接触处,常有海蚀穴形成;海蚀穴逐渐扩大后,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陡崖。①是海蚀穴形成前,④是形成海蚀穴,②③海蚀穴垮塌并形成海蚀柱,③图中海蚀柱比②图中的海蚀柱体积小且更形象,因此②在③之前。因此,“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①④②③。故选C。
17.由上题可知,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与海水堆积关系较小。法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作用不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题文】
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河流的某河段及河流横剖面,右图示意该地区某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河流( )
A.阶地3形成最早 B.流经地势低平区
C.常年水位高 D.冬季冰期较短
19.山区聚落一般沿河分布,据材料推断图示地区聚落最理想的选择地是( )
A.阶地1 B.阶地2 C.阶地3 D.基岩处
【答案】
18.C
19.B
【解析】
18.间歇性地壳上升使河流下切与侧蚀交替进行,形成多级阶地。阶地越高,形成年代越早,阶地1形成最早,A错误;由地形剖面图的坐标可知,图示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较高,河床以岩石为主,B错误;由右图雨林景观可知,此河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河流常年水位高,C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河流,没有结冰期,D错误。故选C。
19.读图可知,阶地1海拔最高,气候最为凉爽,但是距离河流最远,生产生活取水不便,A错误;阶地2海拔高度居中,气候较为凉爽,既气候凉爽,靠近河流,且附近有金矿可开采,是聚落最理想的选择地,B正确;阶地3海拔最低,且靠近河流,易受洪涝灾害威胁,C错误;处地势陡峭,聚落建设难度大,D错误。故选B。
20.如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甲地地貌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岩层渗水性强,土壤持水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土层疏松,钙磷等矿物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③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
④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区,岩石有许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不利于农作物生长,①错误;土层薄,土壤贫瘠,②错误,③正确;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1.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下表),完成下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氩气
0.93
二氧化碳
0.038(变动)
其他(包含臭氧)
0.032
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
A.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C.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干洁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加在一起两者的体积分数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因此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C符合题意;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与氮气和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无关,排除AB;氮气和氧气在其他天体上也存在,并不是地球独有,排除D。故选C。
22.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能量的损失,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①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很低,②错误;在重力作用下,水汽和杂质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高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③错误;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含臭氧较多的平流层因此而增温,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3.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调查报告显示,本次事件的最大可能原因是:B-6419号机右风挡封严(气象封严或封严硅胶)可能破损,风挡内部存在空腔,外部水汽渗入并存留于风挡底部边缘。紧急下降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的原因是该层大气( )
A.上热下冷 B.对流运动为主
C.水汽与固体杂质少 D.平流运动为主
【答案】B
【解析】风雨天气出现在对流层中,对流层下热上冷,对流运动为主,AD错误,B正确;对流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C错误,所以选B。
24.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中国空间站( )
A.外部大气密度小,接近真空 B.白天可看到蔚蓝的天空
C.外部气温在-50℃至0℃之间 D.位于适合巡航的平流层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中国空间站位于距地面400km的高空,则结合图示以及所学可知,其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高层大气,空间站外部大气密度小,接近真空,A正确、D错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所看到的天空中的蓝天、白云是发生在对流层的变化,B错误。空间站外部气温大于0℃,C错误。故选A。
25.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增强太阳辐射 B.增强地面辐射
C.减弱大气辐射 D.减弱大气逆辐射
【答案】B
【解析】节能房中鹅卵石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地温高,可增强地面辐射,传递给节能房中大气的热量也多,使节能房内气温升高,增强了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B正确,CD错误;鹅卵石位于节能房地面,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A错误,所以选B。
【题文】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减弱大气辐射
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27.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B.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C.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D.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答案】
26.D
27.D
【解析】
26.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能够增强地面辐射,给房内空气供给更多热量,增强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从而加强保温作用,D正确,AB错误;鹅卵石位于节能房地面,无法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故选D。
27.冬季气温低,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使热气流入屋内、冷气排出屋子。白天,鹅卵石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应关闭丙、打开乙,让热气流入屋内;同时关闭甲,减少室内热气流失;打开丁,让屋内较冷气流流出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的气流,气流再受热上升至乙,形成热力环流,减少屋内耗能。综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8.德克塔火洞是由美洲原住民发明的一种燃烧效率高、热量集中、隐蔽性好的火灶,深受户外生存者和野外单兵的喜爱。下图是德克塔火洞剖面图,德克塔火洞燃烧效率高,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甲处气流受热上升,燃烧充分 B.空气通过铁架处流入,燃烧充分
C.底部气流乙流向甲,燃烧充分 D.燃烧时空气快速补充,燃烧充分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乙处为燃烧室,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乙处形成低压,而甲处气压较高,地下气流便由甲处流向乙处,补充火洞燃烧过程中消耗的氧气,使得柴火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C错误,D正确。甲处气流流到乙处,甲处上方空气向下流动,A错误。铁架处的空气以上升为主,燃烧室的空气由铁架处流出,B错误。故选D。
29.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依据图中草的倒伏方向可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白天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AC错误。晚上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晚上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草的倒伏方向和图示不吻合;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此时草的倒伏方向和图示吻合,B正确,D错误。故选B。
30.图中字母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只A箭头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其它箭头均与当地等压线斜交,因此图中字母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A,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D。故选A。
31.华北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该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该地晴天的中午吹西南风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该地晴天的中午池塘相对于岸边来说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形成局部的较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池塘指向岸边。由于地处华北,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①地吹西北风,A错误;②地吹西南风,B正确;③地吹东北风,C错误;④地吹东南风,D错误。故选B。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B为____;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左图中的____(不连续面字母)。
(2)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③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3)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当时____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____时期。
(4)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曲线③④之间为____层。
(5)地球约38.5亿年前开始出现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____、____、____。
【答案】
(1)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壳 B
(2) 木星 土星
(3) 中生代 爬行 成煤
(4) 太阳黑子 日冕
(5) 充足的水分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适宜温度范围
【解析】
(1)从左图中看,A界面是大致位于地下33km处,过A时横波和纵波波速明显加快,为莫霍界面;B是大致位于地下2900km处,过B后横波消失,纵波减慢,为古登堡界面;由右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上侧①②之间是地壳,曲线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对应左图中B不连续面。
(2)由右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①与火星轨道相邻、为地球的公转轨道,曲线②距太阳较近、为火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③距太阳更远、为木星的公转轨道,④位于木星轨道外侧、为土星的公转轨道。
(3)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的时代是中生代,中生代有“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之称;中生代的侏罗纪气候温暖湿润,地球上森林茂密,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4)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如果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曲线①②之间位于色球层内侧,为光球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黑子;③④之间位于色球层外侧,为日冕层。
(5)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要从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自身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温度范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适宜的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大气层的包围。外部条件包括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能够提供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本题只要求考生回答自身条件,考生结合此回答即可。
33.读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名称:甲____,丙____。
(2)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形成原因:乙:____,丁:____。
(3)图丙为流动性沙丘,下列有关该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粒在C坡一侧被搬运,在D坡一侧沉积
B.C坡风力大于D坡
C.此地的风向是西北风
D.D坡一侧为迎风坡
(4)乙图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____处,图中自A到B沉积物颗粒逐渐____,原因是____。
【答案】
(1) 峰林 沙丘
(2) 流水堆积
海浪侵蚀
(3)D
(4) 出山口 减小 河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沉积物先沉积,颗粒小的沉积物后沉积。
【解析】
(1)据图景观特征可知,甲地表岩石突起如林,景观为峰林;丙被海水包围,形似拱桥,为海蚀拱桥,其所在地区为沙漠地区,景观为沙丘。
(2)乙为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即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丁为海蚀拱桥,是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即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
(3)据图丙可知,沙丘缓坡一侧为迎风坡,即D为迎风坡,C为背风坡,沙粒在D坡一侧被搬运,在C坡一侧沉积,A错误;流动沙丘迎风坡风力大,沙粒被搬运到背风坡堆积,D坡是迎风坡,C坡为背风坡,B错误、D正确;图示沙丘由D向C移动,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地风向东风,C错误;故选D。
(4)甲为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由于自A扇顶到B扇缘,地势不断降低,坡度逐渐减小,因此水流速度不断下降,从而使得大颗粒沉积物先沉积,小颗粒沉积物后沉积,所以自A扇顶至B扇缘堆积物由粗变细,粒径逐渐减小。
34.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
(2)写出下列各个辐射的名称:①____③____。
(3)读图2分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____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图3中绿洲气温比沙漠高的时间段是____,此时段沙漠气压____(高或低),在图4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
【答案】
(1) 对流 地面辐射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3)C
(4) ② ③
(5) 6:00—21:00 高 图4: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人类生活所在的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由图2可知,①是没有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②是由地面发出的,方向向上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③是由大气发出的,方向向下,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还热量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3)由图2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使大气逆辐射③减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在温室大棚内,短波太阳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②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使③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结合图3可知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段是6点到21点,此时段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地面冷热不均或者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绿洲局地环流,白天沙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因此白天近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作图如下: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天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天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天津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