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五 数列 ——2023届高考数学高频题型专项讲解
展开
这是一份题型五 数列 ——2023届高考数学高频题型专项讲解,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路分析,考纲要求,方法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五 数列一、思路分析数列的概念和递推公式是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由与的关系求通项公式、利用数列的性质求最值等,主要以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呈现,难度中等.等差数列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知识,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和性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等,尤其要注意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数列题,题型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要善于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和整体带入思想解决有关等差数列问题,同时要注意探索创新和生活实践情境载体下的试题训练.等比数列是高考的考查热点,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和性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尤其要注意证明题或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数列题,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中等,要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题,也要注意探索创新和生活实践情境载体下的试题训练.数列求和及数列综合应用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其中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数列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难度中等,要注重常规考法,也要注重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创新,同时也要注重对结构不良类试题的训练.二、考纲要求1.数列的概念和递推公式(1)了解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
(2)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3)理解与的关系.
2.等差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
(3)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3.等比数列(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
(2)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
(3)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4.数列求和及数列综合应用(1)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2)掌握数列的综合应用.
三、方法技巧1.由前几项归纳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及具体策略:
(1)常用方法:观察(观察规律)、比较(比较已知数列)、归纳、转化(转化为特殊数列)、联想(联想常见的数列)等方法.
(2)具体策略:①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
②相邻项的变化特征;
③各项的符号特征和绝对值特征;
④对于分式还可以考虑对分子、分母各个击破,或寻找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
⑤对于符号交替出现的情况,可用或,处理.
2.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求解得常用方法(1)通项公式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通项公式求出符号变化的项,从而求得和的最值;(2)前n项和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前n项和公式的二次函数特性,借助抛物线的图象求最值. 3.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判断问题中涉及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若是等差数列,找出首项、公差、项数;
(3)确认问题是求还是;
(4)选择恰当的公式计算并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4.解决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基本运算题的思路方法及注意事项:(1)注意公式与的选择使用;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3)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的作用,而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是常用方法,同时注意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以简化计算过程. 5.应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解实际应用问题的步骤(1)构建等比数列模型;
(2)明确,q,n,等基本量;
(3)利用求解;
(4)还原为实际问题. 6.判定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验证(q为常数且不为0)是否成立,但应注意必须从第二项(即)起所有项都满足此等式;
(2)等比中项法:验证(,且)是否成立;
(3)通项公式法:验证是否成立,但应注意隐含条件是,. 7.解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实际应用问题的基本步骤(1)将已知条件翻译成数学语言,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构建等比数列模型;
(3)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解等比数列问题;
(4)将所求结果还原到实际问题中. 8.等比数列基本运算中的常用技巧:
(1)(对称设元)一般地,若连续奇数个项成等比数列,则可设该数列为;若连续偶数个项成等比数列,则可设该数列为(注意:此时公比,并不适合所有情况).这样既可减少未知量的个数,也使得解方程较为方便.
(2)求解等比数列基本量时注意运用整体思想、设而不求等,同时还要注意合理运用. 9.用错位相减法解决数列求和问题的步骤:
(1)判断结构:若数列是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公比q)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则可用此法求和;
(2)乘公比:设的前n项和为,然后两边同乘以q;(3)错位相减:乘以公比q后,向后错开一位,使含有的项对应,然后两边同时作差;
(4)求和:将作差后的结果求和,从而表示出. 10.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基本步骤
(1)裂项:观察数列的通项,将通项拆成两项之差的形式;
(2)累加:将数列裂项后的各项相加
(3)消项:将中间可以消去的项相互抵消,将剩余的有限项相加,得到数列的前n项和.
11.解决数列与不等式综合问题的一般步骤
(1)由已知条件和数列性质求基本量,确定数列的特性(等差或等比数列);
(2)求出或的通项公式;
(3)分析,涉及的函数或不等式,利用相关函数或不等式性质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4)得出结果,叙述完整;
(5)回顾反思,查验“n”的取值是否符合要求,运算过程是否有不当之处.
12.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1)判断数列问题中的一些不等关系,可以利用数列的单调性或者是借助数列对应的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2)对于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则要灵活选择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如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等,有时需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最值来证明.
13.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1)已知函数条件,解决数列问题,一般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等进行研究.
(2)已知数列条件,解决函数问题,一般要充分利用数列的有关公式对式子化简变形.
(3)解题时要注意数列与函数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求解.
14.数列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模型
(1)等差模型:如果增加(或减少)的量是一个固定的数,则该模型是等差模型,这个固定的数就是公差.
(2)等比模型:如果后一个量与前一个量的比是一个固定的非零常数,则该模型是等比模型,这个固定的数就是公比.
(3)递推数列模型:如果题目中给出的前后两项之间的关系不固定,随项的变化而变化,则应考虑考查的是第n项与第项(或者相邻三项等)之间的递推关系还是前n项和与前项和之间的递推关系.
15.解答数列实际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仔细阅读题目,认真理解题意.
(2)建模:将已知条件翻译成数列语言,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分清数列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还是递推数列,是求通项还是求前n项和.
(3)求解:求出该问题的数学解.
(4)还原:将所求结果还原到实际问题中.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题型一 数学通用基础——2023届高考数学高频题型专项讲解,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路分析,考纲要求,方法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题型四 平面向量——2023届高考数学高频题型专项讲解,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路分析,考纲要求,方法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题型三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2023届高考数学高频题型专项讲解,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路分析,考纲要求,方法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