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恩平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中段考试
地理试题卷
注意:
1.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如下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完成下面小题。
1. 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三个月后,北京市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赤道上昼夜平分,因此甲地位于赤道,乙地位于南极圈及以南;丙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极光常出现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故乙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B正确,ACD错。故选B。
【2题详解】
此时为6月22日,三个月后,时间为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北京市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图甲,因此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夏至日(6月22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情况: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是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南半球与之相反;全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图中( )
A. 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B. 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 山峰是由背斜形成 D. 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答案】3. C 4. 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3题详解】
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
【4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 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所以选A。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的规律: 1、下层沉积岩要比上层的沉积岩老。2.下沉接受沉积,上升接受侵。 3、被侵入的岩层要比侵入岩老。4、 变质岩比附近的侵入岩要新。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古代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对阆中城区所在地的叙述,最可能的是( )
A. 河岸坡度大 B. 土层深厚,颗粒大 C. 地下水埋藏较深 D. 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
6. 下列有关阆中城区布的说法确的是( )
A. 甲地是沿江防洪堤最厚最高区域 B. 乙地建筑较为高大密集
C. 丙地为重工业区 D. 古城区布局因受行政规划影响而成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可知,阆中城区位于河流泥沙堆积形成凸岸,所以河岸坡度较小,排除A;城区位于凸岸,水流速度较缓,有利于细小颗粒物质沉积,所以该地区土层深厚,颗粒小,排除B;城区临河而建,且城区由河流泥沙堆积而成,所以地下水埋藏较浅,排除C;该地区为河流凸岸堆积形成,所以是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的,D符合题意;排除ABC,选D。
【6题详解】
图中嘉陵江的流向,总体为自西向东,据此推断沿江防洪堤最厚最高区域,应该不是甲,排除A;乙地位于市中心,且南侧有两条跨江大桥,因此可推断出乙应该是商业区,建筑物较为高大密集,B正确;重工业污染严重,一般不适合临近城区,所以丙地应该不是重工业区,排除C;古城区的布局是经过历史长时间积累形成的,不是受行政规划影响形成的,排除D;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河流凹岸水量更大,流速更快,侵蚀更强;
河流凸岸水量较少,流速较慢,堆积较强。
某地质考察队在我国某岩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不同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依据当地岩层新老关系推断a-b-c之间的山地类型可能为( )
A. 背斜山 B. 向斜山 C. 断块山 D. 火山
8. 该地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题据左图可以判断,三叶虫化石比较老,恐龙化石比较新,可以得出a-b-c之间岩层关系为中间老,两翼新,符合背斜地质构造,所以A正确。向斜山对应岩层的新老关系应该是中间新,两翼老,与图中信息不符,B错误。断块山对应有断层,图示信息未显示,C错误。火山对应的有火山活动,图示信息未显示,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转化关系得出,甲由变质作用生成为变质岩,丁为其余三种物质转变应为岩浆,乙为岩浆转变应为岩浆岩,则丙为沉积岩。左图岩层含有化石,故为沉积岩,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的要领:①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③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发射,历时6个月,于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41°39′N,100°09′E)成功着陆。下图为“返回舱着陆时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位于英国伦敦(零时区)的华人观看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现场直播时间为( )
A 10月15日16时23分 B. 4月16日1时56分
C. 10月16日8时23分 D. 4月16日17时56分
10. 神舟十三号飞船从发射升空到成功着陆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 B. 南通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变小
C.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 太阳直射点方向先向北后向南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于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英国伦敦位于零时区,所以北京时间与英国伦敦的时间相差八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伦敦时间应为北京时间减八小时,所以可以判断出位于英国伦敦(零时区)的华人观看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现场直播时间为4月16日1时56分,所以B正确,ACD错误。本题应选B。
【10题详解】
由于神舟十三号飞船从发射升空到成功着陆期间为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到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所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方向先向南再向北,同时北半球的白昼先变短,再变长,AD错误;此时,南通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应是先变小再变大,B错误;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向近日点运动,到达近日点后逐渐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C正确。本题应选C。
【点睛】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 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3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4 B. 1/3 C. 1/2 D. 3/4
12. 飞机飞抵芝加哥时,芝加哥当地的区时为( )
A. 22日12时 B. 22日18时 C. 23日12时 D. 23日18时
13. 飞机起飞时,北京太阳高度角约是( )
A. 63°26′ B. 73° C. 63°34′ D. 73°34′
【答案】11. A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起飞,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时,北京时间为6月23日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6月23日2时,0时经线与2时经线,相差2小时,经度相差30°,并且0时经线在120°E经线的西方,所以此时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90°E,因此属于6月23日的地区范围为90°E经线向东到180°经线,跨经度90°,约占全球范围的1/4,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起飞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2时,飞行时间为14小时,因而14小时后北京时间为6月23日2时,芝加哥时间即为87.5°W经线的区时时间,为西六区的区时,因而客机抵达芝加哥时的当地区时是北京时间减去14个小时,即为22日12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根据H=90°-纬度差,所求地为40°N,北京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73°26′,飞机起飞时为北京时间12时,北京的地方时约为11时44分,此时太阳高度角略低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从0时经线算起,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传统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九尽桃花开”,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和九九消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九尽桃花开”时( )
A. 南极附近出现极昼 B. 太阳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
C. 北京日出东北,正午日影渐长 D.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15. “数九”期间,太原( )
A. 昼夜差值不断加大 B. 正午时射进教室内太阳光的面积不断扩大
C.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九九消寒图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开始,时段为81天,结束时应在3月15日左右,即“九尽桃花开”时。3月15日左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A正确;3月15日左右处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处于图中④⑤之间,B错误;3月15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区均日出东南,此时直射点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正午日影应渐短,C错误;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值,3月15日左右,接近春分日(3月21日),直射点接近赤道,除了直射纬线,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没有达到最大值,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从上一题分析可知,“数九”期间处于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太原此时昼短夜长,且昼长增长,因此昼夜差值不断缩小,A错误;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原市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缩小,则太原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因此正午时教室内太阳光的面积不断减小,BC错误;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原市的昼长逐渐增长,因此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正确。故选D。
【点睛】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图中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图中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据图推断该地河流流向( )
A. 自西南向东北 B. 河流自东向西流
C. 河流自北向南流 D. 河流自西向东流
17. 图中地理过程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③②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可知此日为冬至日。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据图中正午太阳光线的位置可知河流为东西走向;因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导致河流的右岸为侵蚀岸,左岸为堆积岸,结合图中沉积物的位置及地转偏向力可判读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7题详解】
据图上的地层和化石可推知该地先进行了沉积,后水平挤压形成弯曲②,根据断层相对运动方向可知该处为拉张引起的断裂①,之后很可能整体拾升,地壳稳定接受外力作用,后又接受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岩层堆积③,最后火山喷发④。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一般方法:(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不同生物化石形成的年代不同)。(2)其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侵入岩侵入的岩层来判断(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②根据断层来判断(若断层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则断层的时间晚于其岩层的形成时间)。
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经黄山北麓向北注入长江干流(图1)。经野外调查,泾县盆地存在溪口剖面(AA′)与城北剖面(BB′)2个天然剖面,共发育了1级洪积扇台地(P)、3级河流阶地(T3、T2、T1),以及相应的4级砾石层(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能为确定河流发育年代提供测年物质的堆积物位于( )
A. TO B. T1 C. T2 D. T3和P
19. 任意两个相邻阶地形成期间地壳( )
A. 基本稳定 B. 持续下沉 C. 持续抬升 D. 间歇抬升
20.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该区域多级阶地形成的是( )
A. 河流流速持续变快 B. 夏季降水显著增多
C. 构造运动地面沉降 D. 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
【答案】18. D 19. C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河流阶地是在地壳不断抬升、河流不断下蚀条件下所形成的河流地貌。河流阶地较高的形成年代比较早,河流阶地越靠近河流的形成时间比较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距离河流最近的阶地为T0,距离河流最远的阶地为T3,除此之外还有更高的地面为P台地。要想确定河流发育的年代,必须寻找到河流最早侵蚀的地点。最早的地点为T3阶地或P台地,D选项正确。
【19题详解】
从图中不同的阶地,我们可以看到阶地边缘呈现出明显的V字形形状。这是河流不断向下侵蚀或地壳不断向上抬升而形成的。地壳稳定阶地较为平稳,不会形成不同阶段的阶地,A选项错误。地壳持续下沉,地势落差减小,河流流速会更慢,不易形成侵蚀阶地,B选项错误。地壳持续抬升,地势落差增大,河流流速增加,河流下蚀增强,形成新一级阶地,C选项正确。在两阶地形成期间,地壳间歇抬升,阶地平面出现更多的台地,多阶地的形成跟地壳间歇性抬升有关,两个相连阶地应与地壳持续抬升有关,D选项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河流流速持续变快,河流侵蚀作用强,易形成V型谷,但不易形成多级阶地,多级阶地还需河流有一定阶段稳定期,使阶地更好的完成堆积,A选项错误。夏季降水增多,河流水量增大,河流侵蚀力强,夏季降水结束后,河流流量趋于平缓,河床处于稳定阶段,河谷展宽展开堆积形成阶地,利于多阶地的形成,B选项正确。多阶地的形成,应与构造运动中的地壳抬升有关,地壳下沉不利于阶地的形成,C选项错误。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不利于河流下切作用,不利于多阶地的形成,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多阶地的形成,需要地壳间歇性地抬升,在地壳第一次抬升后,需要进入一个稳定期,此时河流落差较小,流水又以侧蚀为主,侵蚀两侧的阶地,拓宽河谷宽度。而到了下一次地壳上升时期,河流又以下蚀作用为主,从而塑造出第二级河流阶地。因此,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多次间歇性的地壳抬升运动而形成的。在河流阶地中,位于上方的阶地,形成时间越早。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N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3)在图中M和P处,若开挖一条隧道应选择哪处并说明缘由
(4)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1)M地是背斜。地壳运动使M地岩层向上拱起。
(2)经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M处,该处为背斜拱形结构,牢固,P处为断层地基不稳。
(4)地壳运动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侵入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的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及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M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受水平挤压形成的。
【小问2详解】
N地地貌为向斜山,经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后下弯曲,形成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小问3详解】
建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向斜和断层处都不适合建隧道。断层处岩层破碎,地质基础不稳定,易发生滑坡、坍塌、渗漏,影响施工安全。
【小问4详解】
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是花岗岩被抬升到地表后,遭到风化、侵蚀形成的。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消失,形成球状地貌景观。
2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谷区滑坡的形成发育与地形地貌条件有密切关系,滑坡作为地貌演化的一种形式,也成为河谷区地貌演化的推动力之一。黄河河谷在(a)时期呈现“V”形谷形态,在(c)时期黄河左侧多冲积扇,且河谷不断拓宽,心滩和河漫滩发育,黄河河谷由“V”形谷变为河漫滩型河谷,现代黄河河谷地貌基本形成。
(1)说明“V”形谷对I期滑坡形成的影响。
(2)说明黄河在此次滑坡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3)说明黄河废弃古河道的形成过程。
(4)分析(c)时期黄河河漫滩形成的原因。
【答案】(1)河流呈现“V”型谷,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河谷纵深,两侧坡度较陡,为滑坡发生创造了有利地形条件。
(2)黄河水冲刷滑坡体下部,造成滑坡
(3)Ⅱ期滑坡形成后,大规模滑坡体迅速挤占河道,造成黄河短时间堵塞;随着河水大量聚集,滑坡体前缘被黄河剥蚀后形成新的黄河河道,旧河道成为黄河故道。
(4)夏季水量大,该地较平缓被河水淹没,冬季水量少该地露出水面,如此反复,河流堆积形成河漫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滑坡形成需要的动力条件是受重力作用下滑,需要一定的坡度,“V”型谷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河谷两侧形成较陡的坡,为滑坡发生创造了有利地形条件。
【小问2详解】
黄河水冲刷滑坡体下部,摩擦力减小,整体下滑造成滑坡。
【小问3详解】
黄河故道是黄河旧河道被废弃形成的,黄河旧河道废弃的原因是Ⅱ期滑坡形成后,大规模滑坡体迅速挤占河道,造成黄河短时间堵塞,随着河水大量汇集,滑坡体前缘被黄河剥蚀后形成新的黄河河道,旧河道成为黄河故道。
【小问4详解】
河漫滩:在洪水时被淹没,水少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四地中有可能表示北京的是, 某日北京时间6,38°W,20, 图中居民区最可能遭遇, 该公路的修建,最初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信宜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信宜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死亡谷夏季少量降雨的类型是, 死亡谷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