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检测题(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小明在玩具小鼓里找到了一块可以播放音乐的芯片,他把芯片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进盛水的缸中,发现仍然能听到音乐声,于是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对于“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A.分析与论证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猜想与假设2.小吴想测量1角硬币的直径,下列测量方法最佳的是(C)3.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体检,现有以下四种规格的刻度尺,在测量同学们的身高时应选用(C)A.同学们常用的量程为20 cm,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B.数学老师常用的量程为50 cm,分度值为1 mm的三角板C.总务处老师常用的量程为2 m,分度值为1 mm的钢卷尺D.体育老师常用的量程为30 m,分度值为1 cm的皮尺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2 mL和1 mL,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6 mL和13.3 mL。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 mL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5.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6.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D)A.声可以传递信息 B.传声不需要介质C.响度与频率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7.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超声波测速仪,可以监测汽车的行驶速度。当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从而计算出汽车的行驶速度。下列与该超声波测速仪工作原理相同的是(B)A.超声波碎石 B.利用倒车雷达倒车C.超声波清洗眼镜 D.超声波加湿器增湿 8.有一根铺设在开阔地面上长17 m的已供水的铁质水管,甲同学用小铁棒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已知声音的响度足够让乙同学听到,声音的频率也在乙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 200 m/s、1 500 m/s和340 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 s)(A)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的古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琴师要提高古筝的音调,应将(A)A.琴弦调紧一些 B.保持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变,使琴弦长一些C.保持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变,换用较粗的琴弦 D.琴弦松紧不用调,用力拉弦10.青少年在变声期时,声音会变得低沉沙哑。在变声期的青少年的声音所改变的是:①音色;②响度;③音调。(B)A.①② B.①③ C.③ D.①11.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是(A)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2.如图所示,是一张“网红”照片,我国航母上的起飞助理正在给战机做起飞手势,起飞助理需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主要作用是(C)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杂物吹到耳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3.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2.00cm。14.小慧等同学在探究摆的奥秘,他们从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物体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长有关,而跟角度和质量无关。摆的这个特性,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15.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敲击两个杯子时,要使得甲杯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于乙杯,你的做法是减少甲杯中水的质量。要使得甲杯发出的声音响度大于乙杯,你的做法是敲击甲杯的力度要大于乙杯。16.在百米赛跑时,当起点的发令员打枪后,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应该是看见枪冒烟(选填“听到枪声”或“看见枪冒烟”)后开始计时,甲计时员在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某运动员的成绩为11.52 s,你认为这个记录的时长偏短(选填“长”或“短”),真实成绩应该为11.8 s(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三、实验与探究(第17、18题各8分,第19题10分,共26分)17.某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C.用细铜丝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填写步骤字母);有错误的步骤应改正为用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应是DBEC(或DEBC)。(3)该同学在绕细铜丝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会偏大。18.在声现象的学习中,研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到与音叉不同距离的地方,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小华在课外完成了以下实验:实验1:在音箱上放一些小纸球,小纸球会随着音乐起舞。实验2: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细线。实验3: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听到两次敲击声。实验4: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他的实验设计中,有三次实验可以得出同一个结论,则与这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同的是实验3(填数字序号)。(4)如图为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比乙的音调小 B.甲比乙的响度小C.甲比乙的音调大 D.甲比乙的响度大19.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高度不同。(1)若用相同的力依次敲击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声源是瓶和水(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选填“高”或“低”);(2)若用嘴依次吹水瓶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此时声源是空气柱(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选填“高”或“低”);(3)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乙,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发现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四、综合应用(第20题8分,第21题10分,共18分)20.为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船发出超声波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已知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 s被探测器接收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取1 500 m/s)(1)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米?(2)暗礁到船的距离有多少米?解:(1)由v=可得,声波从发出到返回通过的路程:s=vt=1 500 m/s×0.6 s=900 m;(2)暗礁到船的距离:s′=s=×900 m=450 m。答:(1)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900 m;(2)暗礁到船的距离有450 m。 21.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空气(0 ℃)331 m/s冰3 230 m/s空气(15 ℃)340 m/s铜3 750 m/s空气(25 ℃)346 m/s铝5 000 m/s水(常温)1 500 m/s铁5 200 m/s(1)在长为1 275 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此时气温约为15 ℃),两声相隔3.495 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声音在40 ℃的洗澡水中传播的速度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500 m/s。解:(1)已知管道长:L=1 275 m,v空气=340 m/s,由速度公式v=变形可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空气===3.75 s;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于空气,由题意知:t空气-t金属管=3.495 s,则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t金属管=t空气-3.495 s=3.75 s-3.495 s=0.255 s;由速度公式可得,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v金属管===5 000 m/s。查表可知,该金属管可能是由铝制成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检测题(二)(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检测题(一)(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