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第1页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探寻新航路》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五单元第15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此前世界各地区相对平行、各自独立发展,有些地区几乎与世隔绝;1500年之后的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这中间的关键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甚至社会文化背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的经济原因是其向外发展的根源;此外黄金热、香料说、宗教扩展说等原因也是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另外也要看到新航路能够开辟离不开一些客观条件的支持,如地圆学说,天文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理解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后,就要了解如何开辟新航路,紧密结合教学课件,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带领学生参与到新航路开辟的经过,从迪亚士、哥伦布到麦哲伦的航行故事中感受事情发展变化过程。   新航路开辟后给西方、给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有积极有消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去分析。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内容还蕴含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等情感的培育。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经过两年的历史学科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经过,通过东西方航海壮举的比较,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过程与方法:1、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扮演航海家角色,感知历史,从而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2、利用地图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3、通过对比分析进行问题探究,进一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对世界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体会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进步性,以及该过程与结果的非正义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三、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即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其中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是重点,经过比较简单,学生可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动态航程地图,给学生以直观印象,按时间顺序打出四次航海的人物、时间、路线,并指出其航行方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再现历史情境,在课前找四位同学搜集资料,分别描述四次航海的经历;影响方面主要通过阅读课本和补充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教师加以指导并进行总结。教师可制作表格辅助学生理解,从广度、深度上进行挖掘,开拓学生思维,加深对新航路开辟原因和影响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实现历史的人文主义教育功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片段,在那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事件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它对旧世界的政治、经济、人口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与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第15课《探寻新航路》。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大声说出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知道新航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掌握开辟的时间、路线和主要人物; 3.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和欧洲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一个疑惑,何谓新航路?或者说,新航路的定义是什么?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国家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只有定义,并不能解决老师的疑惑,西欧国家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有这个必要吗?我们首先来探究第一部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也就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或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0页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学生分组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教师分析:15世纪以后,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货币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正如哥伦布所说的那样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货币和黄金的需求量急增,但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而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这就导致了欧洲人寻金的渴望。 设置问题:那么哪里有黄金呢? 学生回答:东方的中国有黄金。 教师讲解:西欧人为什么认为东方的中国有黄金呢?这是源于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行纪》的介绍,书中把东方包括印度和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香料盈野的人间天堂,因此《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社会掀起一股向东方寻找黄金的热潮。 设置问题:既然知道东方有黄金,直接去不就行了吗?而且还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路线,为什么还要开辟新的航线呢? 教师讲解: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大西洋沿岸的商人渴望另外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绕过地中海东部,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过渡:激励着欧洲人到东方来的不仅仅有黄金的魔力、现实的商路阻碍,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那我们来看一则材料: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设置问题:这种无形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传播天主教。 下面老师请个小组的代表总结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根本原因)。 社会根源: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教师适度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设置问题:那么假如你是当时的航海家,面对着茫茫未知的大海,具备哪些条件你才能杨帆远航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的相关史实故事分组进行归纳概况。 教师总结:地圆学说的流行;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展;政府的支持。 过渡:有了动机,又具备了条件,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万事俱备,只欠水手。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伟大的航海家勇敢地走在了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让小组代表分别从航海家、时间、支持者、路线和影响等方面来阐述,教师适时鼓励学生,并利用动态图进行总结。 为体现人文学科素养,通过阅读航海家日志来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为增加历史趣味性,带领学生穿越时光隧道来找茬,采访哥伦布先生,看看哥伦布说了哪些谎话。 过渡: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那么这个时代新在何处呢?我们共同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多媒体显示相关史料: 史料一: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区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教师总结:打破隔绝——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教师总结: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情境再现:小红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16世纪的欧洲。她来到一个集市,集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她想买一些现在最畅销的货物。你认为小红可能买到的商品有: 亚洲的丝绸非洲的象牙美洲的玉米欧洲手工艺品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史料三: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马克思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 《西方文明史》 教师总结: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史料四: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 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的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教师总结: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过渡:新航路的开辟给西方带来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给东方带来的罪恶和灾难。 多媒体显示: 因此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功臣,而美洲人则把哥伦布看成是恶魔,那么你将如何评价哥伦布呢? 学生发言,教师指出:这两种看法立场不同各有其片面性。哥伦布远航美洲确实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但同时也应看到,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个整体,使掠夺的财富成为原始资本,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进步意义是主要的。 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融合为一体,并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于是1415世纪欧洲大陆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九、课堂小结 请小组代表分别阐述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总结的最好

    相关教案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探索之旅-新航路开辟历程,探索之果-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授新课,教师小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