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1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2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3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4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5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6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7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8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界,经济价值,不合理,煤炭工业,天然气,化石能源,可再生,答案D,答案B,思维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考点二 中国的洪涝灾害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概念存在于_______,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__________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2.分类自然属性 自我再生的性质
    3.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分类的相对性
    4.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5.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②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③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1.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能源之间的关系(1)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自然要素。(2)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取自自然环境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3)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水电、焦炭、核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2.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3.资源问题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思路(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活学巧用】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自然资源是(  )A.太阳能 B.风能C.森林 D.水资源(2)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解析:该资源在我国的大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为水资源。
    解析: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 我国的自然资源分析[2017·北京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或图例fdrfsefdsfsdfdsfsdfdsfsdsdfsd
    考法二 海水资源开发背景分析2.[2015·全国卷Ⅰ,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
    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海冰的形成条件。由材料知,海冰的形成条件主要是水温低、海水含盐量低,另外,水面稳定更适宜海冰形成。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最多,更易结冰,但相对于甲,乙更接近陆地,冬季气温低于甲,且海水含盐量低,海湾处水面较稳定,更易结冰,使海冰厚度最大,故选B。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C.大连 D.烟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海冰资源分布的因素。一般而言,年平均气温低于-4 ℃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多于60天,日数最多,故A项正确。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源开发的条件。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A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C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项错误。
    考法三 淡水资源不足及解决措施3.[全国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6分)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案: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2分)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8分,每点2分)
    解析:由图2可知,该国月均温均大于15 ℃,年降水量超过2 000 mm,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6分,每点2分)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出一种时需说清理由。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类型:________灾害、气象灾害、________灾害、海洋灾害等。(3)主要特征:复杂性、________性、突发性、多因性、________性、潜在性。(4)危害:不仅造成________________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判断某个事件是否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该事件必须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二是致灾因素必须属于自然过程。
    2.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①原因
    ②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③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________。
    【温馨提示】(1)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南涝。(2)分析某流域洪涝灾害特点主要从开始早晚、持续时间、来势、洪峰次数、水位高低等方面考虑。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1.我国三种洪水灾害类型的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1)淮河的治理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2)黄河的治理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知识拓展]1.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活学巧用】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由图中相关信息可知图示为我国长江荆江河段,对该河段而言,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河道弯曲,地势低洼等。
    (2)该地最常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解析:第(2)题,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修筑大堤。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而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湖属于生态措施。
    【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 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1.[2020·天津卷,17(4)]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6分)
    答案: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大);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多碎屑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影响气温的因素、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降水丰富,降水强度大)、地质(地壳运动活跃,岩层中断裂和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地表多碎屑物质)、地形(地势起伏大)、水文(地表径流量大,河流流速快)、土壤(土质疏松)、植被(植被稀疏)等。
    考法二 涝灾自然原因的分析2.[2021·全国乙卷,37(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 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6分)
    答案: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气候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拔相对巢湖较低,圩田排水困难,容易受阻泛滥;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使泥沙淤积巢湖,水位抬高使圩田排水不畅。
    解析:由于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容易造成该地来水又多又快;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圩田海拔比巢湖海拔低,不利于圩田排水;由于人类的一些不合理活动(如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上游的滥砍滥伐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加重,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巢湖,水位抬高使圩田排水不畅。

    相关课件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21讲 城市空间结构: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21讲 城市空间结构,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城市区位分析,2城市区位因素,对接核心素养,思维流程,2立体图的判读,考点四中心地理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24讲 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24讲 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交通运输,劳动力,社会经济,具体分析如下①,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39讲 中国地理概况: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39讲 中国地理概况,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二我国的气候,考点四我国的经济,3众多的邻国,阶梯状,000m,青藏高原,2主要山脉,1四大高原,2四大盆地,3三大平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