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污染物质,1湿地资源问题,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洪涝灾害,持续发展,生存环境,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点二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拓展考点)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________覆盖的土地。(2)(3)湿地的特点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过渡带。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2)湿地的生态效益
提示(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作为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读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4.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________。(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________。(3)措施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沼泽湿地成因(1)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多凌汛,河水泛滥。(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思维延伸沼泽的成因关键是“来水多、去水少”。“来水”主要有降水、径流注入两个途径;“去水”主要有径流流出、蒸发、下渗三个途径。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3.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4.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5.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活学巧用】[2021·山西太原一模]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 B.泥沙淤积C.地壳抬升 D.围湖造田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所挟带泥沙进入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泥沙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最终露出水面,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
(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2)题,由“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3)题,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龙感湖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区,而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是候鸟越冬地的重要条件之一,③正确;鸟类一般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该地区应该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
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 湿地的形成与保护1.[2021·广东卷,8~9]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如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A.湖岸线长度变短 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 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1973~2004年SDI值呈上升趋势,说明湖岸线变曲折。水下地貌体出露会导致湖岸线更加曲折,SDI值会变大,①符合;湖岸土地沙化会导致湖岸线越来越曲折,②符合;湖盆区构造沉降会导致湖岸线缓和,SDI值变小,③不符合;人类活动强度减弱会导致湖岸线缓和,SDI值变小,④不符合;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第(2)题,读图分析,2010~2017年SDI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读图分析,2010~2017年该湖泊水位上升,造成水域面积扩大,更多原来单一陆境生物环境区域变为水域和陆域交替环境,生境多样性增加,D正确;SDI值上升说明湖岸线曲折,湖岸线长度变长,A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土地沙漠化减弱,B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扩大,C错误。故选D。
考法二 湿地的成因分析2.[2020·山东卷,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如图),海拔1 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成因、湿地的功能及对水库的意义,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第(1)题,设问的限定词是地形、地质,故需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断层分布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流向东北,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会沿着断层出露;湿地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容易积水。第(2)题,主要从湿地的功能及其对水库的影响分析,从削峰补枯、净化水质等方面说明即可。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一、森林资源的作用、现状和分布1.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1)重要作用:①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_________”之称。②促进全球________,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3.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________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________强烈、________旺盛、生物生长迅速。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1)________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________作用,使土壤非常________。(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____________,地上植被很容易遭到破坏。
四、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1.影响全球________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造成全球自然灾害频发。2.使________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____________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
五、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________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___________。3.加强________,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________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加强雨林________的建设,减少移民与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的生态效益可以笼统地概括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功能有所差异,总结如下。
【活学巧用】1.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主要是指其贫瘠的土壤、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沙漠相似。
2.巴西和中国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在监测亚马孙地区森林砍伐情况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据此回答(1)~(2)题。
(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D.开辟大型农牧场
解析:第(1)题,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当地人口增长太快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2)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解析:第(2)题,雨林大规模破坏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环境。
【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 林业发展的影响[2019·江苏改编]“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1)~(2)题。
(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提高造林存活率 ③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④提高林地生产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森林覆盖率降低 ③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④木材供需缺口加大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
考法二 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经典高考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6分)(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4分)(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6分)
解析:第1步 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1)题干材料“主根……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可推断,地下水水位下降,沼泽水减少;材料中“我国西南地区……”季风气候降水有旱、雨季之分。(2)设问“沼泽地获得稳定水源”,所以沼泽地补给应该是地下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都不稳定。第2步 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1)天然次生林、灌丛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2)a、b两图比较,引种桉树后,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导致天然次生林、灌丛退化以及沼泽面积减少。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常考10类主观题增分策略十 生态环境问题类【命题角度】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环境问题的考查,经常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解决措施,解答这类问题,除了要掌握基本原理外,还要灵活运用答题模板,并能快速学习新情境。
【典题感悟】[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上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题模板】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答题术语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术语
【学以致用】1.[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2.[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
解析:第(1)题,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尤其要注意尊重规律,减少人为干预。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21讲 城市空间结构,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城市区位分析,2城市区位因素,对接核心素养,思维流程,2立体图的判读,考点四中心地理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24讲 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交通运输,劳动力,社会经济,具体分析如下①,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39讲 中国地理概况,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二我国的气候,考点四我国的经济,3众多的邻国,阶梯状,000m,青藏高原,2主要山脉,1四大高原,2四大盆地,3三大平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