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人民解放战争-2023届艺考生高考历史复习宝典(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第十四讲 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考点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号召,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过程: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谈判历时43天。
(3)结果: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天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
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考点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全面进攻: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很快被粉碎。
2.重点进攻
(1)背景:193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概况
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陕北的重点进攻。
②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1946年6月22日毛泽东提出《全局破裂后太行和山东两区的战略计划》,“太行区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相机占领开封”“山东区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相机占领徐州”“如形势有利,可考虑以太行、山东两区主力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前进。”这一战略计划( )
A.目的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B.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内线作战方案
C.使解放战争直接由防御转入反攻 D.突出了新四军对解放战争的贡献
考点三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上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2.政治上:召开“国民大会”
(1)召开:1946年11-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
(2)参加者: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拒绝出席。
国民党代表占85%,此外有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
(3)结果: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其实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3.下表是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表。
问题 | 赞成人数 | 反对人数 |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 4 | 538 |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 61 | 464 |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 124 | 381 |
对内战的态度 | 34 | 535 |
该调查主要说明( )
A.中共在内战中已占上风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国民政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
考点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
(1)全国土地会议:为了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2)土地改革: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
(1)背景: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
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
②淮海战役: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③平津战役: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3)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力,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2)内容: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5.北平谈判
(1)背景
①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
②迫于内外压力,蒋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③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2)谈判: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3)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6.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7.追歼残敌
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进军,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
8.伟大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
4.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
A.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 B.直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
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
1.报刊头版是每期报纸最重要的内容,下表为1945年国内重要报刊头版标题。这表明抗战胜利后( )
报刊名称 | 类别 | 文章标题 |
《解放日报》 |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 |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中国》 |
《新民报》 | 重庆最大的民营报纸 | 《蒋主席广播向民主团结大道前进》 |
《中央日报》 | 国民党党报 | 《国父指引民主合作实现永久和平》 |
A.国共两党建国方针基本一致 B.共产党主张解放全中国
C.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 D.国民党披上“宪政”外衣
2.它地处鄂东北和豫东南,南临武汉和长江,平汉铁路从这里通过,因而它可以威胁武汉,又是国民党军队沿平汉铁路北上进攻华北的必经之地。国民党若要大举北上,首先要扫清这个“障碍”。这里阐述了( )
A.内战始于中原解放区的原因 B.国民党取得内战胜利的策略
C.中原解放军的力量相对薄弱 D.中原地区遭到严重的破坏
3.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月跌至0.0603,1949年2月跌至0.000000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上述现象( )
A.说明国人的消费能力增强
B.是政府刺激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C.反映了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D.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直接关系
4.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这说明( )
A.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 B.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
C.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 D.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
5.下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 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 )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 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
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 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
6.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7.1946年下半年,各解放区迅速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区约有4400多万贫雇农分得了土地,到1947年2月止,整个解放区已有2/3的地区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据此可知,解放区土地改革( )
A.解决了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提供了抗战胜利的物质保障
C.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8.邓小平在某次军事行动前强调:“跃进大别山,解放中原,这是中央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就是以中原为阵地,再来一个跃进,打过长江,解放全国。”“中央的第一步棋”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真面目 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9.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参观,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说“怀着崇敬之心来”主要是因为该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B.及时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制定了新中国各项方针政策
D.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10.这是一场战役的形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打到长江流域,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全面展开
D.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准备解放南京
11.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
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表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13.以下各党派,中国共产党统称它们为民主党派。这些党派冠以“民主”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
各民主党派成立情况表
全称 | 简称 | 成立时间 | 成立地点 |
中国致公党 | 致公党 | 1925年10月 | 美国旧金山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农工党 | 1930年8月 | 上海 |
中国民主同盟 | 民盟 | 1941年3月 | 重庆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民建 | 1945年12月 | 重庆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民进 | 1945年12月 | 上海 |
九三学社 | 九三 | 1946年5月 | 重庆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台盟 | 1947年11月 | 香港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民革 | 1948年1月 | 香港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始终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C.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D.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革命统一战线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又有哪些具体的实践?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15.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转折年代》一书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百度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状况?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参考答案
第十四讲 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1.【答案】C
【解析】从毛泽东答记者问的时间上来看,日本刚刚投降,追求民主、和平是国内一致的呼声,毛泽东借答记者问表达了中共的主张,顺应了历史潮流,故C项正确;毛泽东肯定林肯和罗斯福的部分政治主张,而非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出现有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题干是人民解放战争初期中共的战略部署,这是毛泽东在对敌我形势充分分析后,跳出被动防御思维,采取积极主动、敌进我进的外线作战方案,以进攻对进攻,目的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降低解放区人力、物力遭受战争的破坏和损失,从而保障中原解放军顺利突围与少受损失,故A项正确;题干主旨反映的是外线战争,而非内线战争,故B项错误;使解放战争直接由防御转入反攻是在194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四军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题干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反对民国宪法、反对内战,说明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故D项正确;中共在内战中占据上风是在三大战役后,故A项错误;题干中多数中国人反对美军驻华以及反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不能体现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且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看不出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故C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可知“它”是指解放战争期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使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整个战争格局发生重大转变,故A项正确;延安保卫战、淮海战役不符合“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故不选BC两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展战略反攻与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关系不大,故不选D项。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与图表内容可知,1945年,《解放日报》《新民报》《中央日报》等都报道了团结、和平、建国的内容,体现了抗战胜利前夕,和平建国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共产党主张和平民主建国,建立联合政府,排除A项;解放战争爆发后,共产党主张解放全中国,排除B项;1946年国民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国民党披上“宪政”外衣,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显示了中原解放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后首先向中原解放区进攻,故A项正确;题干仅提到国民党军队北上,没有讲战争策略,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中原解放军的力量的强弱,故C项错误;题干并没有涉及中原地区是否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乱发纸币、通货膨胀的现象,说明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国人的消费能力不可能增强,故不选A项;乱发纸币、通货膨胀不利于民族经济发展,故不选B项;《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属于外因,不是政府政策原因,故不选D项。
4.【答案】A
【解析】题干提到,日寇投降不久,上海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结合所学可知,日寇投降不久,上海物资奇缺,同时由于道路破坏,法币也奇缺,导致暂时性的通货紧缩。国民党政府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为之飞速上涨,法币信用自此开始丧失,故A项正确;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法币,故不选B项;材料说明上海出现暂时性的通货紧缩,无法体现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故不选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官僚资本,故不选D项。
5.【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人民生活艰难,广大人民群众反对战争,故C项符合题意;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1945年已取得胜利,故A项错误;迫害民主人士、官僚资本的掠夺与材料不符,故BD两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可知,男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都有发言权,体现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B项正确;“消亡”“被颠覆”说法绝对,排除AD两项;“按劳分配”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排除C项。
7.【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解放区约有4400多万贫雇农分得了土地”“整个解放区已有2/3的地区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联系所学,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农民积极生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解决了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说法错误,抗战胜利结束于1945年8月,农民分得土地后仍是个体私有制,故排除ABD三项。
8.【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跃进大别山,解放中原”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央的第一步棋”是指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故B项正确;重庆谈判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真面目,故排除A项;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故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B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时,全国革命并没有取得完全胜利,故A项错误;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故C项错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地图中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徐州”等信息可知,这是国共内战时期的淮海战役,故C项正确;题干与1926~1928年的北伐战争无关,故A项错误;从地图中可见,进军方向是徐州,而不是大别山(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故B项错误;地图中的战场和进军路线,都在长江以北,可知这显然不是渡江战役,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中共获得人民的支持是最终推翻国民党统治的保障,故B项正确;作者的落脚点是“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故排除AC两项;D项中社会主义性质不对,排除。
1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之一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此可知,题干材料中的决议的目的是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准备,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3.【答案】C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各民主党派,少数成立于大革命时期和十年内战时期,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同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比如,在抗战时期,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新中国成立前,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这些党派冠以“民主”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故C项正确;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始终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太绝对,故B项错误;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是国民党,故D项错误。
14.【参考答案】(1)事件:国民大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实践: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在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围剿”。
(2)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成果:百团大战。
(3)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4)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的理论指导;人民军队英勇顽强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等。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等信息可知“中国大革命”指的是1924年-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结合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采取的措施相关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建立了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1931年11月在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1930年到1933年连续四次粉碎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围剿”等。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可知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可知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也是抗战胜利因素之一;“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说明敌后战场作用。第二小问,结合敌后抗战的史实相关所学可知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成果如1940年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百团大战等。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及“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可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第二小问,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回答即可,但要注意从世界政治角度回答,即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等。
(4)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三则材料信息,回忆、再现相关所学,注意从多个方面思考和作答,诸如,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正确的思想指导、坚持武装斗争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15.【参考答案】(1)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原因: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等。
(2)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事业:反帝反封建。
说明: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解析】(1)状况:根据材料“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可知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外资的打压、官僚资本的挤压、国民政府的盘剥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等。
(2)举措及意义:经济:根据材料“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和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军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事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经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的经验是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