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公开课教学设计
展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以当下伟大抗疫精神为题材,展示中国精神。讨论分析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国家如何推进?作为一名时代青年,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材分析本框题是哲学与文化的第七课第三框,是整个课本内容的升华,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框题,正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明确生活的意义。本框分两目:第一目讲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二目讲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本框题是第七课整个知识的升华。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2.法治意识: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对开创党和国家发展新局面起着巨大作用。
3.政治认同:认识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公共参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全员参与,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有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将更加容易掌握该内容。学生在十二课中已经学习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对相关概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同时,该内容与八、九课中的内容紧密关系,特别是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生要善于能联系前后知识点,再对该内容进行复习,将会掌握得更好。
高中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所以教会学生通过当下的伟大抗疫精神自我激励,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特点、做法。
教学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知识建构(两名学生课前在黑板板书)
1.一名学生板书整个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2.另一学生板书第七课第二框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构建体系时要学生注重横向和纵向结合,展示构建依据。
(二)疑问解答
1.思考并列举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疑问
2.除了导学案中的易错点,你还有那些补充?设计意图:让学生集思广益,多角度思考文化生活的注意点。
(三)课堂参与出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素材,以文字资料的形式展示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五个问题:
1.受表彰的几位“人民英雄”是你的偶像吗?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伟大抗疫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伟大抗疫精神就是 中华民族精神吗?
3.伟大抗疫精神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4.我国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这对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有何作用?国家应当如何推进?
5.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你将如何把伟大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分小组充分展示,师生共同探讨升华主题。
聚焦时政: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三)反思总结归纳主观题答题要点
1.核心价值 化为行动
(1)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等)
(2)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品德修养、劳动精神、奋斗精神、责任担当等
2.关键能力 主动训练
(1)知识获取能力(信息搜索、知识整合等)
(2)实际操作能力(信息转换、语言表达等)
3.必备知识 结构化掌握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思想
(四)课后作业
1.倡议书学生代表展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动员起来!
2.举办班级主题班会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核心素养,自主探究,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精品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