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506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506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506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5067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5067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5067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5067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5067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完美版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语,学习目标,作者介绍,作品介绍,背景链接,诸葛亮的草芦,字词积累,初步感知,诸葛亮,三访前争论开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三国演义》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他,三顾茅庐,成为了一段佳话。刘备是怎么让诸葛亮出山帮助他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顾茅庐》,从中可知一二。
1、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分析抓住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句子、反复烘托的写作手法,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的人物形象。3、感受古代白话小说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今存署名由他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演义》(即《三国演义》)及《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的出现,对后来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题目是编者加的。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间自有卧龙、凤维。”刘备打听后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發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之中,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的人才。于是刘备专程到隆中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沔( ) 刘璋( ) 吴会( )拜谒( ) 愧赧( ) 存恤( ) 纶巾( ) 鹤氅( ) 贵胄( ) 箪食壶浆( ) 谬举( ) 挟天子( )
如雷贯耳:经世奇才:屏人促席: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武之地:思贤如渴:箪食壶浆:顿开茅塞: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指治理国家的杰出才干。也指具有治理国家的杰出才能的人。经,治理。
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
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文中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用兵之地。指兵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1、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2、抓住主要情节,复述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 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
第二部分( 2—3 ):写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 诸并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隆中献策。
第三部分( 4 ):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1、在第三次拜访时,刘备见到诸葛亮之前经历了哪些波折?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1)中途遇到诸葛均,诸葛均说兄长在,言罢飘然而去,受冷遇。
(2)童子说,先生在,诸葛亮却昼寝未醒,阶下等候
(3)诸葛亮翻身将要起来,忽又侧身壁睡。醒而未起,继续等候
(4)诸葛亮佯斥责童子,转入后堂更衣戴冠,半晌乃出
好处:情节安排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
2、刘备的哪些言行表现他的诚意和谦恭?
(1):“访孔明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不顾关张二人的劝阻,执意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2):“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
(3)“到了草芦口门口见诸葛亮在睡觉,叫童子“且休通报”,不要惊扰诸葛亮休息。
(4):拱立阶下,一直等诸葛亮睡醒。
(5)见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刘备竟泣得“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1)“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2)“开备愚鲁而赐教”
(3)“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4)“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这些细小的言行举动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和礼贤下士,也反应了刘备的内心恭谨和虔诚。
3、关羽、张飞的态度与刘备的一样吗?他们持什么态度。作者写他们的言行有什么作用?
“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认为诸葛亮徒有虚名,不敢见而已。其礼太过
“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张飞更为直接,拿个麻绳把诸葛亮捆来
作用:把他们的言行与刘备进行鲜明对比,烘云托月,从侧面烘托刘备善识人才,渴求贤才的特点。
3、结合课文分析刘备、关羽和张飞各自有怎么样的性格?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虽然他同样不满刘备对诸葛亮的礼遇,但在劝说刘备时语气委婉;在张飞说要放火时,能“再三劝住”
他不满刘备谦恭耐心地去拜见诸葛亮,直率扬言要将诸葛亮绑过来;在刘备恭敬等候诸葛亮时,他气得扬言要去屋后放一把火
4、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称为“隆中对”,他是如何分析的?
对于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对于孙权: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对于荆州: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对于益州: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对于刘备: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第一,“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第二,“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稳定后方,做好内政外交上的准备第三,“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北定中原,成就霸业
虽他躬耕陇亩,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在战略方面进行了精心谋划。
1、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刘备,并多次考验刘备,并多次考验刘备。
胸怀大志、富有智慧、高瞻远瞩
示例三:这样做合适,可以使文章的情节跌宕起伏,增添小说的趣味性,页更能突出刘备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2、你对诸葛亮故意多次避而不见刘备,你认为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这样合适,因为一方面此时诸葛亮对刘备是否能成就大业,是否能礼贤下士并没有完全了解,故意采用避而不见的形式对其进行试探和考验,说明诸葛亮极为達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必须完全信任,才能托付。
示例二:这样做不合适,因为这种行为明显是对来访者的不礼貌。虽然诸葛亮有试探的用意,但应适可而止,否则,很可能与上市自己的“伯乐〞失之交臂。
本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卓绝的智慧,以及在成就蜀汉大业中将要起到的巨大作用。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代:杜甫《蜀相》
2、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3、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柏寒。 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 ——唐代:章孝标《诸葛武侯庙》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宋·陆游《书愤》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三顾茅庐评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今日听君歌一曲,忽复乘舟梦日边,晦明变化者,两人铺毡对坐,欲说还休,明白知道,答案是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评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顿开茅,食壶浆,三顾茅庐,体现在语言上,强调人谋的重要性,知恩图报,淡泊名利,诸葛亮,张飞无礼,关公反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4* 三顾茅庐获奖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品介绍,理清本文的结构,爱贤敬贤,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人物形象,诸葛亮,对比手法形象鲜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