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页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页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页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4页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5页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页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7页
    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文注释,诗歌理解,作者·背景,主旨点拨,诗歌赏析,词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①,余独不觉。已而②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③,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④。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⑤却相迎。回首向来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
    【注释】①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②已而:过了一会儿。③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④一蓑烟雨任平生:披一件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⑤斜照:偏西的阳光。⑥向来:方才。⑦也无风雨也无晴:无所谓是风雨还是放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不必理会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不妨高声吟咏,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草鞋轻便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披一件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微感到一丝寒冷,山头上的斜阳却迎面照来。回首方才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无所谓是风雨还是放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就很高。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
    这首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此词通过描述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词人虽处逆境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坚强性格和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的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轻快。结尾句是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名句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名句赏析——“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自然界阴晴的循环,早已见惯,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到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晴的机会吗?“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遭受风吹雨打的人是要望晴的吧,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最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无须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如何达到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①多是豪英②。长沟流月③去无声。杏花疏影④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⑤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⑥。闲登小阁看新晴⑦。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①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②豪英:英雄豪杰。③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消逝。 ④疏影:稀疏的影子。⑤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⑥惊:胆战心惊。⑦新晴:新雨初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上,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总是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以诗著名,原属江西诗派。宋室南渡后,诗风有了明显转变,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为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明净变为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的特点,而豪放处又接近苏轼。著有《简斋集》。
    这首《临江仙》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绍兴六年(1136)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当朝的政和年间,天下承平,岁月优游。然金兵南下,烽烟四起,徽、钦二帝被俘,宋室南迁,陈与义备尝流离奔亡之苦。晚年隐遁僧舍,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遂填此词。
    这首词回忆了词人年轻时在洛阳的游乐生活,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国家沦陷的悲痛之情和自己漂泊四方的落寞孤寂的情怀。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然天成。词的上阕由“忆昔”领起,回忆了二十多年前午桥聚饮的盛况,照应题目中的“忆洛中旧游”。词人与英豪在此聚饮,突出了风云际会、豪气干云的盛况。豪饮、吹笛塑造了英豪风流倜傥、豪放俊爽的形象。下阕是由回忆到现实而引发的感慨,流年似水似梦,短暂而虚幻,二十多年间不知发生过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包括国破家亡、身世沉浮,而残身尚在,流露出词人的一腔感慨和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出作者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①赋一轮秋影转金波②,飞镜③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④?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⑤婆娑⑥,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①吕叔潜:名大虬,字叔潜,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②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③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④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二首》“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⑤桂:桂树。⑥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
    【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空。我举杯问嫦娥:我满头白发,好像故意欺负我,又能怎么办呢?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枝叶扶疏的桂树,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向人间的光辉更多。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擅长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慷慨悲壮。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都未被采纳,所以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这首词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
    这首词的上阕,词人运用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更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和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名句赏析——“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词的下阕陡转,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突变为奋发激扬之音,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大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此是勉友,亦是自勉。尾句更发奇思异想,把这股“英雄之气”推向高峰:“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①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②!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注释】①那畔:那边。②若为情:怎样的心情。
    【译文】向着北方边关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在遥远边塞的深秋,我是怎样的心情!一抹晚烟袅袅升起,使营垒显得特别荒凉。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词人奉旨出塞的凄惘之情。
    这首词描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抒发了词人奉旨出塞的凄惘之情。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第五单元 活动·探究19 枣儿/孙鸿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第五单元 活动·探究19 枣儿/孙鸿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概括剧情,分析课文,深层探究,枣儿在剧中所起的作用,延伸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23 出师表/诸葛亮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23 出师表/诸葛亮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部分,结构分析,第一段分析,第一条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9 鱼我所欲也/《孟子》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9 鱼我所欲也/《孟子》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舍生取义,背诵指导,拓展延伸,课文总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