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
展开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分)战国中期各国变法之后,铁制农具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涌现。众多出土的战国铁农具(如图),展示出当时已经发明的层叠铸造技术。上述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
A. 冶铁业 B. 青铜业 C. 纺织业 D. 煮盐业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战国中期各国变法之后,铁制农具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涌现。众多出土的战国铁农具……”这说明当时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得出当时冶铁业十分发达,A项正确;铁制农具的大规模涌现不能反映出青铜业或纺织业或煮盐业的发达,排除BC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战国时期的冶铁业的发展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了战国时期的冶铁业的发展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分)《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春秋后期。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1分)对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兼并战争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诸侯争霸 D. 出现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
【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十几个,这一时期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霸主。对春秋时期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诸侯争霸。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1分)“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农业便是民生所系。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上的突破是( )
A. 出现青铜农具 B. 出现铁制农具 C. 用曲辕犁耕地 D. 用筒车灌溉
【答案】B;
【解析】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知道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1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对火的使用和保存 B. 稻、粟和黍的栽培
C. 干栏式建筑的建造 D.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答案】D;
【解析】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D项正确;北京人学会对火的使用和保存,排除A项;稻、粟和黍的栽培属于原始农耕时期,排除B项;河姆渡人学会干栏式建筑的建造,排除C项。
故选D项。
6.(1分)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农具和器皿都是铁制的,许多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农具的大量使用,这几个世纪农业产量才迅速增加。由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A. 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 B. 手工业非常的发达
C. 改革变法成为历史潮流 D. 诸侯兼并战争不断
【答案】A;
【解析】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农具和器皿都是铁制的,许多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农具的大量使用,这几个世纪农业产量才迅速增加。由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1分)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 )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B. 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 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 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上,周王室衰落,大国争霸,士大夫开始掌握政权;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A项。
8.(1分)西周时期,“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到了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耒耜等磨制石器的出现 B. 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
C. 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D.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答案】D;
【解析】据“西周时期,‘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到了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农业比西周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出现并得到广泛的使用,牛耕技术用于农业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原来大规模集体协作的生产方式也不需要了,自耕农经济出现并得到发展,这极大的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1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对火的使用和保存 B. 稻、粟和黍的栽培
C. 干栏式建筑的建造 D.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答案】D;
【解析】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知道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1分)春秋时期,我国农耕技术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指( )
A. 筒车的使用 B. 牛耕的使用 C. 曲辕犁的使用 D. 都江堰的兴修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农耕技术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指牛耕的使用,它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B项正确;筒车、曲辕犁的使用体现了封建社会生产力量的增加而不是质的变化,都江堰是水利工程而不是动力,排除ACD三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主要考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农用动力”的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11.(1分)春秋牺尊(如图)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这件牺尊的牛鼻上穿有一环,牛鼻环在当时称为“棬”。《吕氏春秋》记载:“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以上材料可用于佐证当时( )
A. 青铜工艺的诞生 B. 原始农业的出现
C. 游牧文化的盛行 D. 牛耕技术的使用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牛耕,到战国时,牛耕使用范围扩大。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我们可推断出,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使用牛耕。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牛耕的出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1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水平的进步表现在( )
A. 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 B. 发明便于精耕的曲辕犁
C. 城市兴起和商业发展 D.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青铜冶炼是手工业进步的表现,排除A项;曲辕犁是唐朝出现,排除B项;城市兴起和商业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1分)以下能够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根本原因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A项是铁农具,符合题意;B项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曲辕犁,排除;C项是唐朝时期的筒车,排除;D项是东汉时期发明的翻车,排除。
故选择A。
14.(1分)察历史变化,思发展根源。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公田变为私田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确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1分)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B. 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
C. 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下降 D. 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
【答案】A;
【解析】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根本原因是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崛起,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我国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诸侯竞相称霸,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16.(1分)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出现最早、也是当时世界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
B.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C. 宋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D. 明朝时期,“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答案】B;
【解析】半坡人种植粟,排除A;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B正确;唐朝发明曲辕犁和筒车,排除C;宋代“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排除D。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1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
A. 西周的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B. 春秋时期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C. 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 D. 战国时期有些卿大夫自立为诸侯
【答案】B;
【解析】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春秋时期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吏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1分)某历史时期,现在的江西是吴、越、楚三国分争之地。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
A. 西周 B. 东周 C. 西汉 D. 东汉
【答案】B;
【解析】现在的江西是吴、越、楚三国分争之地发生在春秋末期,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史实。知道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掌握东周的分段,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1分)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的话表明齐桓公称霸的主要因素是( )
A. 尊王攘夷 B. 齐桓公号召力强 C. 齐国富庶 D. 任用管仲改革
【答案】D;
【解析】孔子曾说:“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的话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主要因素是任用管仲改革,提高了经济实力。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知道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实力。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0.(1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繻葛,周王的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繻葛之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B.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C. 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 D. 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
【答案】B;
【解析】A.分封制逐渐瓦解是社会转型的表现,并非当时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B.导致繻葛之战后,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B项正确;C.公元前707年,周天子尚未失去共主地位,C项错误;D.诸侯实力逐渐增强是表现,不是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D项错误。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知道导致繻葛之战后,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
此题主要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0分)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二《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请回答:
21-1.据材料一,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21-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二,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21-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
【答案】(1)据材料一可知,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历史信息有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铸造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2)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
(3)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青铜器、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等相关史实。
22.(10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大江大河孕育了早期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材料二:
材料三: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22-1.根据材料一回答:原始农耕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比较三幅图片中的生产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22-3.根据材料二中图3和材料三,分析劳动工具在当时有什么进步的意义?
22-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1)粟、水稻。;
(2)由打制石器到骨耜再到铁制农具。;
(3)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人类抵御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4)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人、半坡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人、半坡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等相关史实。
2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23-1.图一、图二所示物品于哪一时期在我国出现?它们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23-2.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
23-3.请列举出“政由方伯”时期的两位霸主。
【答案】(1)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公元前770年。东周。;
(3)齐桓公、晋文公。;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云“春秋无义战”。(注释: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没有道义的战争。)
--摘编自《孟子•尽心天》
24-1.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4-2.你是否同意孟子云“春秋无义战”。请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齐桓公。;
(2)同意;因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及争夺对别国的控制权,战争给人民带来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等相关史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后测评,文件包含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