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1.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跑出过486.1公里的世界列车最高时速,这得益于全路铺设的优质无缝平滑的超长钢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钢,钢是用量最大的合金
B. 在空气中将金属钛、铝混合后熔化可制得铝合金,强度、硬度比铝大
C. 在我国使用最早上合金是铜合金
D. 不锈钢的合金元素主要是铬和镍
2.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酸性强弱:HClO4>HBrO4>HIO4
B. 氢化物的稳定性:PH3
D. 碱性强弱:Al(OH)3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④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2O3+6OH−=2Al3++3H2O
⑥ 35Cl2和 37Cl2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⑦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③锂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Li+O2−△2Li2O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4. 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
②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③Al与S直接化合时可得到Al2S3;Fe与S直接化合时也可得到Fe2S3
④Fe(OH)3受热易分解,Al(OH)3、Cu(OH)2受热也易分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 甲同学用FeCl2和烧碱制备Fe(OH)2;乙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备Fe(OH)2,为了生成的产物不容易被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溶液所用的蒸馏水通常要煮沸
B. 甲同学可在FeCl2溶液的上面加一层植物油,以隔绝空气
C. 乙同学装置①加入Fe和稀硫酸,②中加入烧碱溶液
D. 乙同学应该先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以后再打开止水夹
6. 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 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
A. B. C. D.
7. 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像。如图为铁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实现转化①
B. 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发生转化②生成红棕色粉末
C. 由图可预测: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
D. 加入铁粉可实现转化③,加入碘水可实现转化④
8. 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分子数之比为2:1
C. 若生成2molHNO3,则转移2mol电子
D. NO是还原产物,HNO3是氧化产物
9.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1 B. 1:2:3 C. 3:4:3 D. 3:2:1
10.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学实验室中可以将未用完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B. 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
C. 配制480mL0.1mol/L硫酸铜溶液时,需要用到500mL容量瓶
D. 干燥的氯气可以使有色鲜花变色,说明干燥的氯气有漂白性
11. 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 生成等质量H2时,①和②反应消耗n(HCl)=n(NaOH)
B. 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 反应③和④消耗等量的Al时,生成的n(Cu):n(Fe)=3:2
D. 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12. 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磁性材料之一。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重要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保存溶液A时,应加入少量铁粉滤液
B. FeSO4⋅7H2O和FeCl3⋅6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应为2:1
C. 取滤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
D. 其制备反应类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的质子数为NA
B. 常温常压下,0.1mol12C18O2含有的中子数为2.6NA,电子数为2.2NA
C. 1mol雄黄(As4S4,)分子中,含有的极性键数为8NA
D. 0.1mol(H2与Cl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应后,体系中含有共价键总数为0.2NA
14. 如图所示,在一个容积固定的恒温容器中,有两个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在A、B、C处分别充入等质量的X、H2、Y三种气体,当隔板静止时,A、C内的气体密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B. 气体的体积:V(X)>V(H2)>V(Y)
C. X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Y的相对分子质量
D. 物质的量:n(X)
A. Na+、Cu2+、NO3−、SO42− B. Na+、Mg2+、Cl−、OH−
C. Fe2+、H+、Cl−、MnO4− D. Fe3+、K+、OH−、SO42−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用足量硝酸酸化后无明显现象,再滴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Cl−
B
向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棕黄色,再滴入数滴淀粉溶液
溶液变成蓝色
KI具有还原性
C
某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后无明显现象,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Fe2+
D
取少量NaHCO3固体物质,加入几滴水,插入温度计
温度下降
碳酸氢钠溶解过程吸热
A. A B. B C. C D. D
17. 铁粉具有平肝镇心,消痈解毒之功效,主治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某兴趣小组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反应产物,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以控制①中气泡产生快慢
B. 装置①的作用是干燥氢气
C. 装置②、③中的药品可分别是无水硫酸铜、无水氯化钙
D. 无需加③装置
18. 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圆圈内的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已知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水的质量为10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
B.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Na+2H2O=Na++2OH−+H2↑
C. 反应①、②、③中,①③为氧化还原反应,②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 反应③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19. ClO2和NaClO2均具有漂白性,工业上由ClO2气体制取NaClO2固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入的空气可将发生器中产生的ClO2全部驱赶到吸收器中
B. 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ClO2−+2H+ +O2↑
C. 步骤a的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
D. 工业上将ClO2气体制成NaClO2固体,其主要目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
20. 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新制备的Cl2,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色干燥布条逐渐褪色。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 )
①浓硫酸
②NaOH溶液
③H2O
④饱和NaCl溶液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1.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使面胚在熔烤过程中变得松软、多孔。小苏打是常用的膨松剂之一,它既可以作为碱性膨松剂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膨松剂,复合膨松剂遇水会产生二氧化碳,起到膨松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受热分解能产生气体的物质都可以做食品膨松剂
B.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Na2CO3+H2O+CO2↑
C. 小苏打做膨松剂时,必须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混合使用
D. 复合膨松剂应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22. 无水AlCl3(178℃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Al和氯气通过如图装置制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剂瓶B、C、F中分别盛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浓硫酸
B. 氯化铝产品最后在装置E中收集
C. 若D中生成的AlCl3凝华堵塞导管,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长颈漏斗中液面下降
D. 装置F和G可用装有无水CaCl2的干燥管替换
23. 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与其一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X可能为锂
B. Z虽是金属,但也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C. M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D. X2W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24. 如图所示,甲、乙、丙常温下都为气体,2mol甲反应生成1mol丙和3mol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丙的结构式是N≡N
B. 甲的电子式是
C.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2:1:3
D. 同温同体积下,生成丙和乙的压强比为1:3
25. 某小组在探究Fe2+性质的实验中观察到异常现象(实验1),观察到溶液变红,片刻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①在实验1加入H2O2溶液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溶液变红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②用实验2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则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______。
26. 钒性能优良,用途广泛,有金属“维生素”之称。完成下列填空:
(1)将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V2O5)与稀硫酸、亚硫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VO2+等离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KClO3溶液,完善并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ClO3−+______ VO2++______ ______ = ______ Cl−+______ VO2++______ ______ 。
(3)V2O5能与盐酸反应产生VO2+和一种黄绿色气体,该气体能与Na2SO3溶液反应被吸收,则SO32−、Cl−、VO2+还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
(4)在20.00mL0.1mol⋅L−1VO2溶液中,加入0.195g锌粉,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______ 。
a.VO2+
b.VO2+
c.V2+
d.V
27. 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②等在图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
(2)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与⑤、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3)下列可以判断⑤和⑥金属性强弱的是 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熔点:⑤<⑥
b.化合价:⑤<⑥
c.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⑤>⑥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⑤>⑥
(4)②③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均是 ______(填“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5)为验证第Ⅶ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②验证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⑨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振荡、静置,可观察到 ______。
③第Ⅶ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______,______。
28. 试完成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1)水煤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主要成分可视为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H2和CO的混合物,水煤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______。
(2)某0.2L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中含有KCl、K2SO4、NH4Cl三种溶质,测得该营养液中部分离子的浓度柱状图如图甲所示,该营养液中NH4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将该营养液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NH4+的浓度(c)随溶液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则V1=______,V2=______。
(3)图丙是某儿童微量元素体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①报告单中“μmol/L”是 ______(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
②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Fe2+。一些补铁剂以硫酸亚铁为主要成分,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推测糖衣的作用是 ______。
(4)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丁所示(水的密度为1g/mL)。已知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则溶质质量分数为2a%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ol/L。
(5)为测定人体血液中Ca2+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戊方案,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若血液样品为15.00mL,滴定生成的草酸消耗了0.001mol/L的KMnO4溶液15.00mL,则血液样品中的含钙量为 ______mol/L。
29. X、Y、M、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X2−和M2+电子层结构相同。含0.9%YW化合物的水溶液称为生理盐水。
(1)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______。
(2)X2−离子的电子式是 ______,W可形成化合物MW2、ZW2,由此说明,化学键可以使 ______相结合,也可以使 ______相结合。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Y2Z的形成过程 ______。
(4)上述5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数字化实验是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连接起来,采集实验过程中各种物理量变化的数据。如图是用强光照射广口瓶中新制W2的水溶液时所获得的图像,下列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与图像不相符的是______(填标号)。
A.溶液颜色
B.溶液中氢离子的数目
C.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溶液的导电能力
工业上用W2制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铁合金,即钢材,钢是用量最大的合金,故A正确;
B.在空气中融化钛、铝会被氧化,故应该隔绝空气,故B错误;
C.我国最早进入铜器时代,我国使用最早上合金是铜合金,故C正确;
D.不锈钢的合金元素主要是铬和镍,故D正确;
故选:B。
A.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
B.在空气中融化钛、铝会被氧化;
C.我国最早进入铜器时代;
D.不锈钢的合金元素主要是铬和镍。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金的性质方面的知识,注意合金的性质: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但硬度比各成分硬度高,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非金属性,Cl>Br>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HClO4>HBrO4>HIO4,故A正确;
B.非金属性,F>S>P,氢化物的稳定性:PH3
D.金属性强弱为Al
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
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
C.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应用,试题侧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3.【答案】B
【解析】解:①能够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能与碱发生反应,故①正确;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七氧化二锰,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故②正确;
③水是电解质,故③错误;
④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④错误;
⑤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生为:Al2O3+2OH−=2AlO2−+H2O,故⑤错误;
⑥ 35Cl2和 37Cl2是氯气单质,属于同种物质,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素异形体,故⑥正确;
⑦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而不是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如H3PO2为一元酸,故⑦错误;
⑧锂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Li+O2−△2Li2O,故⑧正确;
故选:B。
①能够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②能够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③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④不同分散系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⑤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⑥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为元素的同位素,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⑦根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⑧锂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锂。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明确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为做题的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①不是所以金属都能与水反应,如铜、银与水不反应,故错误;
②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对铝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铝能稳定存在与空气中,故错误;
③硫的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故错误;
④Fe(OH)3受热易分解,可知Al(OH)3、Cu(OH)2受热也易分解,故正确;
故选:C。
①只有活泼金属才能与水反应;
②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③硫的氧化性较弱;
④难溶性氢氧化物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水。
本题考查学生对钠、铝、碱的性质等方面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注意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FeCl2和烧碱溶液要现用现配,且配制溶液的蒸馏水要煮沸以除去氧气,确保Fe(OH)2的生成在无氧的环境里,故A正确;
B.在FeCl2溶液的上面加一层油,以隔绝空气防止氧气溶入,故B正确;
C.装置①加入Fe和稀硫酸,产生氢气,排尽空气,然后将FeCl2溶液压进烧碱溶液中,产生氢氧化亚铁,故C正确;
D.先关闭止水夹,装置中的空气没排出去,故不能先关闭止水夹,故D错误;
故选:D。
实验室用FeCl2和烧碱制备Fe(OH)2,由于Fe(OH)2有强还原性,极易被氧化,故在制取的过程中的关键是要防氧化,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氢氧化亚铁沉淀的制取,应注意的是Fe(OH)2有强还原性,极易被氧化,要通过多种措施来隔绝空气,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V=nVm=mMVm知,相同质量时,气体体积与气体摩尔质量成反比,摩尔质量是16g/mol、44g/mol、32g/mol、64g/mol,根据摩尔质量知,甲烷的体积最大,故选D。
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V=nVm=mMVm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的关系,灵活运用基本公式来分析解答是解本题关键,熟记基本公式,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A.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不是Fe2O3,不能实现上述转化①,故A错误;
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部分被氧化,氧化生成Fe3O4,不是Fe2O3,故B错误;
C.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Fe(OH)3胶体,其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6价,则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即有氧气生成,可用于消毒,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表面积,吸附悬浮杂质可以做净水剂,故C正确;
D.加入铁粉可实现转化③,加入碘水不可实现转化④,故D错误,
故选:C。
A.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
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在空气中受热氧化得到Fe3O4;
C.+6价的铁具有氧化性,生成的氧气可以消毒;
D.三价铁可以和铁单质发生归中反应,向氯化亚铁中加入碘单质得不到氯化铁。
本题主要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互相转化,难度不大,需要重点掌握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8.【答案】D
【解析】A.反应中只有N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NF3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生成NO,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生成硝酸,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故B错误;
C.生成硝酸,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5价,则每生成2molHNO3,反应中转移4mol电子,故C错误;
D.生成NO,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NO是还原产物,生成硝酸,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HNO3是氧化产物,故D正确。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N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电子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比较基础,关键是理解掌握电解质浓度与离子浓度关系。
【解答】
电解质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量=电解质浓度×体积×化学式中氯离子数目。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3,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根据n=cV可知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3,故C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解:A.一般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钠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具有可燃性,存在安全隐患,则未用完的钠放回原试剂瓶,故A正确;
B.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HCl的物质的量偏大,则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
C.容量瓶具有固定的规格,则配制480mL0.1mol/L硫酸铜溶液时,需要用到500mL容量瓶,故C正确;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则干燥的氯气可以使有色鲜花变色,不能说明干燥的氯气有漂白性,应选干燥的有色花,故D错误;
故选:D。
A.一般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钠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具有可燃性;
B.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HCl的物质的量偏大;
C.容量瓶具有固定的规格;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溶液的配制、药品的存放、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铝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铝守恒,设1mol铝参加反应,则生成偏铝酸钠1mol,则需氢氧化钠为1mol,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为1mol,则需盐酸为3mol,所以①和②反应消耗n(HCl)=3n(NaOH),故A错误;
B、铝与硫酸铜反应,铝是还原剂,硫酸铜是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硫酸铜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B错误;
C、反应③和④消耗等量的Al时,所以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设2mol的铝参加反应,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铜的物质的量为3mol,生成铁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以生成的n(Cu):n(Fe)=3:2,故C正确;
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用化学式,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铝的物质的量相等;
B、铝与硫酸铜反应,铝是还原剂,硫酸铜是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分析解答;
C、反应③和④消耗等量的Al时,所以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分析解答;
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用化学式。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等。
12.【答案】B
【解析】解:A.溶液A中含Fe2+,为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保存溶液A时应加入少量铁粉,故A正确;
B.Fe3O4可看成FeO.Fe2O3,则FeSO4⋅7H2O和FeCl3⋅6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
C.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滤液含钠离子,则取滤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故C正确;
D.溶解后加NaOH发生Fe2++2Fe3++8OH−=Fe3O4+4H2O,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制备反应类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硫酸亚铁晶体溶解得到溶液A中溶质为FeSO4,氯化铁晶体溶解得到溶液B中溶质为FeCl3,二者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发生反应Fe2++2Fe3++8OH−=Fe3O4+4H2O,过滤得到纳米级四氧化三铁,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的关键为FeSO4⋅7H2O和FeCl3⋅6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于使用,难度中等。
13.【答案】D
【解析】解:A.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的质子数为2.24L22.4L/mol×10×NAmol−1=NA,故A正确;
B.一个 12C18O2含有22个电子,含有26个中子,故0.1mol12C18O2含有的中子数为2.6NA,电子数为2.2NA,故B正确;
C.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s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结合结构图可知:黑球表示As原子,白球表示S原子,可见1mol雄黄分子中含有的极性键数为8NA,故C正确;
D.0.1molH2与Cl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应后,H2、Cl2和HCl分子中都只含有1个共价键,则体系中含有共价键总数为0.1NA,故D错误;
故选:D。
A.氖气为单原子分子;
B.一个 12C18O2含有22个电子,含有26个中子;
C.先确定S原子和As原子,由于As和N同主族,所以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形成3个共价键,而S需形成2个共价键,所以图中黑球为As原子,白球为S原子;
D.H2、Cl2和HCl分子中都只含有1个共价键。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注意雄黄分子的结构组成。
14.【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图知,A、B、C中压强相同,温度相同,则气体摩尔体积相等,X、Y气体的密度相等,M(气体)=ρ×Vm,所以X、Y气体的摩尔质量相等,即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A错误;
B.V(气体)=mρ,X、Y的质量相同、密度相同,则V(X)=V(Y),故B错误;
C.根据A的分析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C正确;
D.气体的物质的量n=mM,X、Y的质量相同、摩尔质量相同,所以其物质的量相同,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图知,氢气的体积最小,所以其物质的量最小,则存在n(X)=n(Y)>n(H2),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图知,A、B、C中压强相同,温度相同,则气体摩尔体积相等,X、Y气体的密度相等,M(气体)=ρ×Vm;
B.V(气体)=mρ;
C.根据图知,A、B、C中压强相同,温度相同,则气体摩尔体积相等,X、Y气体的密度相等,M(气体)=ρ×Vm;
D.气体的物质的量n=mM。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分析判断,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是解本题关键,A中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为解答易错点。
15.【答案】A
【解析】解:A.Na+、Cu2+、NO3−、SO42−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Mg2+、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MnO4−在存在较多H+的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Fe2+、Cl−,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Fe3+、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离子之间不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时能大量共存,以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C
【解析】解:A.硝酸可排除干扰离子,加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AgCl,则溶液中一定Cl−,故A正确;
B.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知氯化铁与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则KI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先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排除原溶液中是否含铁离子,应先加KSCN无现象,后加氯水检验亚铁离子,故C错误;
D.NaHCO3固体物质溶于水吸热,则温度下降,故D正确;
故选:C。
A.硝酸可排除干扰离子,加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AgCl;
B.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知氯化铁与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
C.先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排除原溶液中是否含铁离子;
D.NaHCO3固体物质溶于水吸热。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D
【解析】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X装置为Zn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备H2的装置,分液漏斗可调节稀硫酸的滴入速率从而控制①中气泡产生快慢,故A正确;
B.①装置盛有浓硫酸干燥H2,防止对后面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②为检验产物H2O的装置,可盛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③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吸收H2O并防止④中的H2O进入②装置中造成干扰,可以是无水CaCl2或无水硫酸铜,但碱石灰会吸收CO2,不能选碱石灰,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③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吸收H2O并防止④中的H2O进入②装置中造成干扰,不能去掉,故D错误;
故选:D。
实验目的“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反应产物”,结合装置图分析可知,X装置为Zn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备H2的装置,①装置盛有浓硫酸干燥H2,Y装置为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的装置,②为检验产物H2O的装置,可盛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③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吸收H2O并防止④中的H2O进入②装置中造成干扰,可以是无水CaCl2,④为检验CO2的装置,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及性质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18.【答案】C
【解析】解:A.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所以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故A错误;
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B错误;
C.反应①、②、③中,①③均匀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②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为歧化反应,消耗0.1mol过氧化钠转移0.1mol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A.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
B.电荷不守恒;
C.依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为歧化反应,消耗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
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易错选项是A,注意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是过氧根离子不是氧离子,和水反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B
【解析】解:A.发生器中含有少量ClO2,用空气可以将其排出,确保其在吸收器中被充分吸收,故A正确;
B.吸收器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离子反应为2ClO2+2OH−+H2O2=2ClO2−+O2+2H2O,故B错误;
C.步骤a用于从蒸发后的溶液中得到晶体,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故C正确;
D.固体较为稳定,便于贮存和运输,故D正确;
故选:B。
由流程可知,发生器通入空气,可将ClO2排出,确保其被充分吸收,在吸收器中发生2ClO2+2NaOH+H2O2=2NaClO2+O2+2H2O,然后真空蒸发、冷却结晶,再经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NaClO2,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C
【解析】解:①关闭B阀时,浓硫酸能够干燥氯气,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色干燥布条褪色;当打开B阀后,湿润的氯气能够使C处干燥红色布条褪色,满足条件,故①正确;
②NaOH溶液能够吸收氯气,关闭B阀时氯气被完全吸收,导致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湿润的氯气能够使C处红色干燥布条褪色,满足条件,故②正确;
③D中盛放水时,无论关闭还是打开关闭B阀,C处红色干燥布条均褪色,故③错误;
④D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时,无论关闭还是打开关闭B阀,C处红色干燥布条均褪色,故④错误;
故选:C。
HClO有漂白作用,干燥的Cl2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没有漂白性,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新制备的Cl2,当打开B阀后,C处红色干燥布条逐渐褪色,说明A处Cl2为潮湿的,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干燥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新制备的氯气需要经过D溶液进入C,说明D处溶液吸收了氯气或者吸收了潮湿氯气中的水蒸气,以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实验装置的综合运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发生的反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1.【答案】D
【解析】解:A.受热分解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或物质本身有毒就不可以作食品膨松剂,常用的膨松剂为小苏打,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题中方程式质量不守恒,故B错误;
C.小苏打是常用的膨松剂之一,它即可以作为碱性膨松剂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膨松剂,故C错误;
D.复合膨松剂遇水会产生二氧化碳,复合膨松剂应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故D正确;
故选:D。
A.受热分解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或物质本身有毒就不可以作食品膨松剂;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C.小苏打是常用的膨松剂之一,它可以作为碱性膨松剂单独使用;
D.复合膨松剂遇水会产生二氧化碳。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2.【答案】B
【解析】解:A.B用于除去氯化氢,应为饱和食盐水,故A错误;
B.E为收集瓶,可用于收集产物,故B正确;
C.若D中生成的AlCl3凝华堵塞导管,B中压强过大,长颈漏斗液面上升,故C错误;
D.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氯气,不能起到尾气处理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A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有氯化氢、水等杂质,先用B中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用C中浓硫酸干燥,氯气与铝在D中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得氯化铝,反应的尾气中有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为防止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气反应,所以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之间加一干燥装置F,E为收集瓶,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于使用,难度中等。
23.【答案】D
【解析】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或Li、Y为N、Z为Al、M为Si、W为S元素,
A.根据分析可知,X可能为锂,故A正确;
B.铝介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Al虽是金属,也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故B正确;
C.硅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
D.X2W为H2S或Li2S,氢离子和锂离子均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D。
由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与其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可知,Y为+5价、Z为+3价,且原子序数Z大于Y,可知Y为N、Z为Al;M、W的化合价分别为+4、−2价,且原子序数大于Z,则M为Si、W为S;X的原子序数最小,且化合价为+1价,X为H或Li,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序数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
24.【答案】C
【解析】解:根据所给信息并结合质量守恒可知,甲为NH3、丙为N2,则乙为H2,还剩1mol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氮氮三键,其结构式为N≡N,故A正确;
B.甲中N−H之间存在1个共用电子对,且N还有1个孤电子对,其电子式为,故B正确;
C.该反应中甲、丙、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m=nM,参与反应的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质量之比为(2mol×17g/mol):(1mol×28g/mol):(3mol×2g/mol)=17:14:3,故C错误;
D.根据理想状态方程PV=nRT知,同温同体积的乙、丙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1:3,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所给信息并结合质量守恒可知,甲为NH3、丙为N2,则乙为H2,2mol甲反应生成1mol丙和3mol乙,还剩1mol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氮氮三键;
B.甲中N−H之间存在1个共用电子对,且N还有1个孤电子对;
C.该反应中甲、丙、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m=nM;
D.根据理想状态方程PV=nRT知,同温同体积的乙、丙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考查,本题注意把握物质的构成特点,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25.【答案】H2O2+2Fe2++2H+=2H2O+2Fe3+ Fe3++3SCN−=Fe(SCN)3 SCN−或Fe(SCN)3被氧化为SO42−
【解析】解:①在实验1加入H2O2溶液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2O2+2Fe2++2H+=2H2O+2Fe3+,溶液变红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SCN−=Fe(SCN)3,
故答案为:H2O2+2Fe2++2H+=2H2O+2Fe3+;Fe3++3SCN−=Fe(SCN)3;
②用实验2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以及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在含有SCN−,滴加盐酸和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硫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CN−或Fe(SCN)3被氧化为SO42−,
故答案为:SCN−或Fe(SCN)3被氧化为SO42−。
①H2O2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Fe2+生成H2O和Fe3+,生成的Fe3+与SCN−生成血红色的Fe(SCN)3;
②用实验2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以及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在含有SCN−,滴加盐酸和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硫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双氧水的强氧化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同时考查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中等。
26.【答案】V2O5+K2SO3+2H2SO4=2VOSO4+K2SO4+2H2O163H2O166H+ SO32−>Cl−>VO2+ c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V2O5与稀硫酸、亚硫酸钾反应生成VOSO4、K2SO4,由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H2O,反应中+5价钒降为+4价,亚硫酸根中+4价的硫升高为硫酸根离子中+6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V2O5+K2SO3+2H2SO4=2VOSO4+K2SO4+2H2O,
故答案为:V2O5+K2SO3+2H2SO4=2VOSO4+K2SO4+2H2O;
(2)ClO3−与VO2+反应生成VO2+、Cl−,氯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1,共降低6价,V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为+5,共升高1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6,故ClO3−的系数为1、VO2+系数为6,由原子守恒可知成VO2+的系数为6,Cl−的系数为1,由电荷守恒可知还生成H+,系数为6,故有水参加反应,系数为3,离子方程式:ClO3−+6VO2++3H2O=Cl−+6VO2++6H+,
故答案为:1;6;3;H2O;1;6;6;H+;
(3)V2O5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和VO2+,故还原性Cl−>VO2+,氯气可以将亚硫酸根氧化生成硫酸根、自身被还原为Cl−,可以说明还原性SO32−>Cl−,则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32−>Cl−>VO2+,
故答案为:SO32−>Cl−>VO2+;
(4)0.195g锌粉的物质的量=0.195g65g/mol=0.003mol,令V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则:0.003×2=0.02L×0.1mol/L×(5−x),解得x=2,
故答案为:c。
(1)由题意可知,V2O5与稀硫酸、亚硫酸钾反应生成VOSO4、K2SO4,由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H2O,依据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书写方程式;
(2)ClO3−与VO2+反应生成VO2+、Cl−,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确定其它物质并配平;
(3)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V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与计算、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等,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与守恒思想的运用。
27.【答案】 Al(OH)3+OH−=AlO2−+2H2OAl(OH)3+3H+=Al3++3H2Ocd共价化合物 分液漏斗 2Br−+Cl2=2Cl−+Br2 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⑨为Cl;
(1)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由里到外各层电子数依次为2、8、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氢氧化铝与高氯酸反应生成Al(ClO4)3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Al(OH)3+3H+=Al3++3H2O;
(3)a.单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金属性强弱与失去电子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数目多少无关,即不能根据二者化合价判断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
c.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⑤>⑥,说明金属性:⑤>⑥,故c正确;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⑤>⑥,说明金属性:⑤>⑥,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4)②③⑦都是非金属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均是共价化合物,
故答案为:共价化合物;
(5)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r−+Cl2=2Cl−+Br2,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Br−+Cl2=2Cl−+Br2;
②验证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⑨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③第Ⅶ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⑨为Cl;
(1)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由里到外各层电子数依次为2、8、7;
(2)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氢氧化铝与高氯酸反应生成Al(ClO4)3和水;
(3)根据“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难易程度或剧烈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单质之间相互置换反应”等判断;
(4)非金属元素氧化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5)分液漏斗中发生反应:2NaBr+Cl2=2NaCl+Br2,溶液变为橙色,说明有Br2生成,证明Cl元素非金属性比Br强,再将分液漏斗中溶液加入试管中,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有I2生成,证明非金属性Br>I,由于Br2易挥发,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吸收挥发的Br2,防止污染空气。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熟记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注意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事实,从结构上理解元素周期律。
28.【答案】15g/mol8mol/L0.2L1.0L浓度 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小于 0.0025
【解析】解:(1)设H2和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M(混)=2g+28g2mol=15g/mol,
故答案为:15g/mol;
(2)0.2L营养液中,存在电荷守恒:9mol/L×0.2L×1+c(NH4+)×0.2L×1=9mol/L×0.2L×1+4mol/L×0.2L×2,解得:c(NH4+)=8mol/L,则该营养液中NH4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mol/L,由图乙可知,稀释后,NH4+的浓度变为原理的15,则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5倍,所以V1=0.2L,V2=1.0L,
故答案为:8mol/L;0.2L;1.0L;
(3)①报告单中“μmol/L”是毫摩尔每升的意思,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故答案为:浓度;
②硫酸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糖衣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4)设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氨水的密度为dg/L,质量分数为2a%的氨水的密度为Dg/L,则c1=1000×d×a%17mol/L=5mol/L,c2=1000×D×2a%17mol/L,故c1c2=d2D,c2=2c1×Dd,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所以d>D,所以c2<2c1,即溶质质量分数为2a%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0mol/L,
故答案为:小于;
(5)根据题意可得关系式:5Ca2+∼5CaC2O4∼5H2C2O4∼2KMnO4,所以n(Ca2+)=52×n(KMnO4)=2.5×0.001mol/L×0.015L=0.000375mol,c(Ca2+)=0.000375mol/0.015L=0.0025mol/L,
故答案为:0.0025。
(1)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除以总物质的量;
(2)抓住电荷守恒计算c(NH4+),即NH4Cl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稀释定律计算稀释后的体积;
(3)①报告单中“μmol/L”是毫摩尔每升的意思;
②硫酸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4)设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氨水的密度为dg/L,质量分数为2a%的氨水的密度为Dg/L,则c1=1000×d×a%17mol/L=5mol/L,c2=1000×D×2a%17mol/L,故c1c2=d2D,c2=2c1×Dd,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所以d>D,所以c2<2c1;
(5)根据题意可得关系式:5Ca2+∼5CaC2O4∼5H2C2O4∼2KMnO4,所以n(Ca2+)=52×n(KMnO4),进一步计算c(Ca2+)。
本题考查内容较多,具体涉及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电荷守恒、稀释定律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式的计算等,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中等。
29.【答案】第三周期第ⅥA族 离子 原子 NaA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X为O、Y为Na、M为Mg、Z为S、W为Cl;
(1)Z为S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2)O2−离子的电子式是,W可形成化合物MgCl2、SCl2,前者属于离子化合物,后者属于共价化合物,由此说明,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故答案为:;离子;原子;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Na2S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4)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上述5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故答案为:Na;
(5)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用光照射,HClO分解为HCl和O2,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最终得到盐酸,溶液颜色变浅至消失,溶液中氢离子数目增大,瓶中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选项A与图像不符;
工业上用Cl2制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A;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X、Y、M、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含0.9%YW化合物的水溶液称为生理盐水,则Y为Na、W为Cl;X2−和M2+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为O、M为Mg,而X、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S元素。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常用化学用语,题目难度不大。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gNaOH,5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0mL待测液,用0,68kJ,4∼7,【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