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高一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l2,MgCl2,C6H6是有机物,故C正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1. 关于 3685Kr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49 B. 质量数为36 C. 中子数85 D. 最外层电子数为8
2. 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a、b表示加入的试剂),能实现的是( )
选项
气体
a
b
A
H2S
稀H2SO4
FeS
B
Cl2
浓盐酸
MnO2
C
NO2
浓HNO3
铁片
D
CO2
稀盐酸
大理石
A. A B. B C. C D. D
3. 向盛有Cl2的密闭试管中注入少量Na2S稀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S元素存在的主要形式为( )
A. S2− B. H2S C. S D. SO42−
4. 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一种有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一次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该电池以金属Na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放电时( )
A. 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CO2在正极上得电子
C. 阳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 D.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5. SF6可作为超高压绝缘介质气体,分子如图呈正八面体结构,有关SF6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原子晶体 B. 是极性分子
C. S和F之间共用电子对偏离S D. 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6. 一次性鉴别等浓度的NH4Cl、K2SO4和Na2CO3三种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AgNO3溶液 B. Ba(OH)2溶液 C. 稀盐酸 D. 焰色试验
7. 关于NH3性质的解释合理的是( )
选项
性质
解释
A
比PH3容易液化
NH3分子间作用力更小
B
熔点高于PH3
N−H键的键能比P−H键大
C
比PH3稳定性强
N−H键的键长比P−H键长
D
具有还原性
N化合价处于最低价
A. A B. B C. C D. D
8. 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2体积的Cl2。用盛满Cl2的量筒进行如下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量筒内液面上升,证明Cl2与H2O发生了反应
B. 量筒中还剩余气体,是因为Cl2的溶解已达饱和
C. 取出量筒中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由于Cl2挥发
D. 向大理石中滴加量筒中的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盐酸
9. 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
A. 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B. 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C.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D. 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
10. 检验下列溶液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或试纸肯定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溶液
Na2SO3溶液
FeSO4溶液
KI溶液
NaOH溶液
所选试剂或试纸
BaCl2溶液
KSCN溶液
AgNO3溶液
广泛pH试纸
A. A B. B C. C D. D
11. 在KClO3+6HCl=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 )
A. 1:6 B. 1:5 C. 6:1 D. 5:1
12. 将SO2气体通入KIO3淀粉溶液,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此过程中SO2表现出( )
A. 漂白性 B. 氧化性和漂白性 C. 还原性 D. 还原性和漂白性
13. 根据图Ⅰ和图Ⅱ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Ⅰ和Ⅱ中负极均被保护
B. Ⅰ中负极反应是Fe−2e−=Fe2+
C. Ⅰ中正极反应是O2+2H2O+4e−=4OH−
D. Ⅰ、Ⅱ溶液pH均增大,原因相同
14. 如图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环碳分子。正确的是( )
A. 与C60互为同位素
B. 硬度大、熔点高
C. 碳碳三键的键能大于碳碳单键
D. 这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15. 下列离子常用“气体法”检验的是( )
A. SO42− B. NH4+ C. I− D. Fe2+
16.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X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 B.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弱碱
C. Z最低负价是−2价 D. 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弱酸
17. 海水提溴时,下列操作步骤与目的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步骤
海水提盐后母液
通Cl2
鼓入热空气
CCl4萃取
目的
提高n(Br−)
还原Br−
使Br2挥发
使Br2溶解
A. A B. B C. C D. D
18. 下列实验中均使用了饱和食盐水,实验设计不严谨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
目的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
制消毒液
验证氯化钠的溶解平衡
得到平稳的气流
A. A B. B C. C D. D
19. 关于侯德榜制碱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碱是碳酸氢钠 B. 同时生产了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
C. 在滤液中加入了生石灰 D. 食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
20. 关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①:铁丝易生成Fe2O3⋅xH2O
B. 图②:M可用石墨代替
C. 图③:若电源断开闸门发生吸氧腐蚀,不易发生析氢腐蚀
D. 图③:N只能选金属
21. 某晶体中只含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能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分子晶体 B. 可能是电解质也可能是非电解质
C. 可能是有机物也可能是无机物 D. 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22. 下列固体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能用加热法直接除去的是( )
A. Fe粉(硫粉) B. Na2CO3粉末(NaHCO3)
C. Al(OH)3(Al2O3) D. KMnO4(MnO2)
23. 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nH2O)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测定n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
A. 称量晶体的坩埚潮湿
B. 加热后固体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C. 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D. 晶体中含有加热分解产物全部为气体的杂质
24. 某无色溶液可能由K2CO3、MgCl2、NaHCO3、BaCl2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样,向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取样,加入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据此分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MgCl2和K2CO3 B. 一定有MgCl2和BaCl2
C. 一定有K2CO3和NaHCO3 D. 一定有BaCl2和NaHCO3
25. ,‘’已知:2A(g)⇌B(g)+Q(Q>0);B(g)⇌B(l);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6. 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2.67%,其原因可能是( )
A. 实验时盛放硫酸铜晶体的容器未完全干燥 B. 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C. 硫酸铜晶体灼烧后有黑色物质出现 D. 晶体中有受热不反应不挥发的杂质
27. 有关等体积等浓度氨水和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的微粒总数相同 B. 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均增大
C. 都有刺激性气味 D. 都有杀菌消毒作用
28. H2O2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能量变化为E1−E2 B. Fe3+的加入改变了反应的热效应
C.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 H2O(l)比H2O2(l)稳定
29. 根据表格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pH
2
4
6
6.5
8
13.5
14
腐蚀快慢
较快
慢
较快
主要产物
Fe2+
Fe3O
Fe2O3
HFeO2−
A. pH越大,钢铁腐蚀越困难
B. 中性环境中,钢铁较难腐蚀
C. pH>14时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D. 自然界中钢铁腐蚀的产物只有Fe2O3
30. 向FeBr2和FeI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氯气至恰好完全反应,Fe2+、I−、Br−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还原性:I−Br−,故A错误;
B.通入氯气的总量为1mol+2mol+3mol=6mol,故B错误;
C.若反应过程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有Fe3+生成,则amol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反应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0a段代表I−的变化情况,ab段代表Fe2+的变化情况,bc段代表Br−的变化情况;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则a=1;n(Fe2+)=2n(Cl2)=4mol,则b=2,Fe2+反应完毕,故n(Br−)=6mol,n(Cl2)=12n(Br−)=3mol,则c=3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以及根据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同时考查学生的看图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中等。
31.【答案】共价键 二者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NH3+HCl=NH4Cl硫铵或肥田肥 Fe2++2NH3⋅H2O=Fe(OH)2↓+2NH4+ 4Fe(OH)2+2H2O+O2=4Fe(OH)3 NH3+H2O⇌NH3⋅H2O⇌NH4++OH− N 亚硝酸和水 23.5
【解析】解:(1)氮气分子中N、N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对,属于共价键,N原子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CS2的电子式类似于CO2,二者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熔点越高,
故答案为:共价键;;二者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2)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HCl与氨气的反应生成氯化铵,该反应为NH3+HCl=NH4Cl;浓硫酸难挥发,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盐,则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生成的白色固体为(NH4)2SO4,俗称硫铵或肥田肥;FeSO4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发生反应为Fe2++2NH3⋅H2O=Fe(OH)2↓+2NH4+,然后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是因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发生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NH3+HCl=NH4Cl;硫铵或肥田肥;Fe2++2NH3⋅H2O=Fe(OH)2↓+2NH4+;4Fe(OH)2+2H2O+O2=4Fe(OH)3;
(3)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是因氨在水中存在平衡为NH3+H2O⇌NH3⋅H2O⇌NH4++OH−,使得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NH3+H2O⇌NH3⋅H2O⇌NH4++OH−;
(4)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生成水,结合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计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由反应可知,生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亚硝酸和水,成2molHNO2时转移2mol×[3−(−3)]=12mol电子,则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3mol×212=0.5mol,其质量为0.5mol×47g/mol=23.5g,
故答案为:;N;亚硝酸和水;23.5。
(1)氮气分子中每个N原子还有1对孤电子对;CS2的电子式类似于CO2,二者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
(2)浓盐酸和浓氨水易挥发,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HCl与氨气的反应生成氯化铵;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或硫酸氢铵;氨气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以此解答;
(3)结合NH3+H2O⇌NH3⋅H2O⇌NH4++OH−及平衡移动分析;
(4)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生成水;结合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计算。
本题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涉及电子式、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等,综合性较强,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32.【答案】4s2 ⅢB+3C 4NH3+5O2−催化剂△4NO+6H2O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不宜长期施用
【解析】解:(1)钪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列在4s能级上且自旋方向相反,则基态Sc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c与第二主族相邻,Sc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ⅢB族;基态Sc的价电子为3d能级上的1个电子、4s能级上的2个电子,这些价电子完全失去时就得到其最高化合价,所以为+3价,
故答案为:4s2;ⅢB;+3;
(2)A.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则r(S)>r(O),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r(N)>r(O),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所以这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的顺序是r(O)S,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2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科指标评估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高一(下)段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宜川中学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