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共3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3分。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3分)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B.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5dm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m
    D.做眼保健操的时间为15min
    2.(3分)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某物体的长度是38.89cm,则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此数据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  )
    A.1mm,38.89cm,0.09cm B.1cm,38.8cm,0.09cm
    C.1cm,38.0cm,0.89cm D.1mm,38.8cm,0.09cm
    3.(3分)小刚使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数据分别是4.65cm、4.66cm、4.67cm,4.7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4.66cm B.4.657cm C.4.65cm D.4.7cm
    4.(3分)男低音放声演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男声”发声频率低,响度大;“女声”发声频率高,响度小
    B.“男声”发声频率低,振幅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低,振幅大;“女声”发声带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小,响度小
    D.“男声”和“女声”的音色不同,是因为我们的听觉不同造成的
    5.(3分)关于如图中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乙图所示抽出真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所示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丁图所示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6.(3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做变速直线运动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20s末,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7.(3分)在某次直线短跑训练中,小明和小华同时从起点向终点冲刺,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C.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D.全程中,小华一直跑得比小明快
    8.(3分)某同学在骑自行车去上学的路上,用3m/s的速度骑完前一半路程,又用2m/s的速度骑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2.8m/s B.2.5m/s C.2.4m/s D.1m/s
    9.(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6: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4 B.4:1 C.9:4 D.4:9
    10.(3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有4个小题,共16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多选)11.(4分)以下四幅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有(  )
    A. B.
    C. D.
    (多选)12.(4分)小丽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有关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可以快速完成实验
    B.实验中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3s
    D.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小
    (多选)13.(4分)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相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相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相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相同
    (多选)14.(4分)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从左向右向瓶子吹气,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
    C.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填空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12分)
    15.(8分)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甲和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    cm;用甲刻度尺测量物体时长度为    mm。图2中秒表的读数为    s。

    16.(4分)如图1所示,圆筒的直径d为    cm,图2秒表的读数为    s。

    四、实验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18分)
    17.(6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6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80
    1.02
    F

    10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3)本实验中对选中同一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选填“减小误差”或“得到普遍规律”)。
    18.(12分)如图1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    。
    (3)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计算出的速度v偏    (选填“大”或“小”)。
    (4)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tAC=0.8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5)如图2所示,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做运动相符的是    ;

    五、计算题(本题有3个小题,共2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9.(6分)小刚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去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请你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看到标志牌到贵阳需行驶多长时间?
    (2)若汽车以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0.(9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4k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1.(9分)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1318km,请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南
    济南西
    南京南
    ......
    上海虹桥
    G121
    发车时间
    10:28
    12:24
    14:59
    ......


    到站时间

    12;21
    14:57
    ......
    16;28
    (1)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
    (3)中途G121次高铁列车以360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隧道,这列火车的长度是200m.则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共3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3分。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3分)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B.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5dm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m
    D.做眼保健操的时间为15min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版权所有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确定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
    【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故A符合事实;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3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5cm=2.5dm左右,故B不符合事实;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不符合事实;
    D、完整播放一遍眼保健操乐曲所需的时间约为5min=300s,故D不符合事实。
    故选:A。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3分)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某物体的长度是38.89cm,则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此数据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  )
    A.1mm,38.89cm,0.09cm B.1cm,38.8cm,0.09cm
    C.1cm,38.0cm,0.89cm D.1mm,38.8cm,0.09cm
    【考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版权所有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记录的测量结果应该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据此分析。
    【解答】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38.89cm,最后一位是估计数字,所以准确值为38.8cm,估计值为0.09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8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属于基础题。
    3.(3分)小刚使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数据分别是4.65cm、4.66cm、4.67cm,4.7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4.66cm B.4.657cm C.4.65cm D.4.7cm
    【考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版权所有
    【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4.77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4.77cm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
    L==4.66cm。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4.(3分)男低音放声演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男声”发声频率低,响度大;“女声”发声频率高,响度小
    B.“男声”发声频率低,振幅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低,振幅大;“女声”发声带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小,响度小
    D.“男声”和“女声”的音色不同,是因为我们的听觉不同造成的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版权所有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BC、男低音放声演唱,“男声”发声频率低,单位时间内声带振动次数小,所以音调低;“男声”主唱,以他的声音为主,声带振幅大,所以他的响度大;
    女高音轻声伴唱,“女声”发声频率高,单位时间内声带振动次数大,所以音调高;“女声”在轻声伴唱,声带振幅小,所以她的响度小;故A正确,BC错误;
    D、“男声”和“女声”的音色不同,是因为其声带不同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别,正确区分音调与响度是解题的关键。
    5.(3分)关于如图中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乙图所示抽出真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所示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丁图所示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考点】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
    【分析】(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以及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
    B、抽出真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即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知识点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6.(3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做变速直线运动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20s末,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如果v﹣t图象平行于时间轴,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速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做变速运动;两速度图象相交,表明此时两物体速度相等。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乙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即乙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甲、乙的v﹣t图线在20s末相交,说明此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故C正确;
    D、在0﹣20s内,甲的速度不变,乙的速度逐渐增大,且20s 末时甲、乙速度相同,
    所以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乙通过的路程小于甲通过的路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速度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即可正确解题,同时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的特点。
    7.(3分)在某次直线短跑训练中,小明和小华同时从起点向终点冲刺,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C.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D.全程中,小华一直跑得比小明快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版权所有
    【分析】(1)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图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运动速度的大小;
    (3)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大小;
    (4)通过图线的倾斜程度的变化来判断速度的变化,据此判断。
    【解答】解:A、小明的s﹣t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明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的图像是曲线,表明他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前2s内,小华图像的倾斜程度大于小明的倾斜程度,说明小华的速度大于小明的速度,即小华跑得快,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小华和小明运动的路程都是40m、时间都是8s,则他们全程的平均速度都是,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前2s内小华的s﹣t图像的倾斜程度大于小明的倾斜程度,则小华跑得快,2~8s的时间内,小华的s﹣t图像的倾斜程度小于小明的倾斜程度,则小明跑得快,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s﹣t图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的知识,利用s﹣t图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某同学在骑自行车去上学的路上,用3m/s的速度骑完前一半路程,又用2m/s的速度骑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2.8m/s B.2.5m/s C.2.4m/s D.1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版权所有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求出同学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全程的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的路程均为s,
    由v=得,该同学前一半、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t1=,t2=,
    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v======2.4m/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要求平均速度,应先求出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不要错误的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
    9.(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6: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4 B.4:1 C.9:4 D.4:9
    【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已知甲乙速度之比=,通过的路程之比=,
    由v=得t=;
    则所用时间之比:==×=×==9: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0.(3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版权所有
    【分析】(1)根据图像判断甲、乙的运动状态,再根据速度公式判断甲、乙速度关系,最后判断8s末甲、乙的速度关系;
    (2)4s~8s内,甲、乙两同学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据此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3)由图像可知,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关系;
    (4)由图像可知,甲、乙甲乙的出发时间。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甲、乙通过的路程均为5m时,甲、乙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甲=8s﹣4s=4s,t乙=8s,所以由v=可知,甲、乙的速度不相等,即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
    B、4s~8s内,甲、乙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
    D、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运用图像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像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像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有4个小题,共16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多选)11.(4分)以下四幅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有(  )
    A. B.
    C. D.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版权所有
    【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
    (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解答】解:A、图像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A错误;
    B、图像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图像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图像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多选)12.(4分)小丽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有关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可以快速完成实验
    B.实验中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3s
    D.如果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小
    【考点】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版权所有
    【分析】(1)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
    (2)由图中信息可得出小车在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时间,再利用v=分析小车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3)由图中信息即可得出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
    (4)若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所测量AC段的时间会偏小,再根据v=分析即可。
    【解答】解:A、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实验中小车上半段所用时间为:10:30:17﹣10:30:15=2s;下半段所用时间为:10:30:18﹣10:30:17=1s;即上半段所用时间大于下半段所用时间,由v=可知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为:10:30:18﹣10:30:15=3s,故C正确;
    D、若小车未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所测量AC段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v=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多选)13.(4分)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相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相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相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相同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版权所有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解答】解:如图所示的波形图,甲、乙、丙图中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多选)14.(4分)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从左向右向瓶子吹气,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
    C.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
    【分析】(1)(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实验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直尺,还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从左向右向瓶子吹气,声音是由瓶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从左到右逐渐变短,在气流速度相同时,振动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故B正确;
    C、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明确声音的几个实验所探究的内容,可做出选择
    三、填空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12分)
    15.(8分)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甲和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  2.80 cm;用甲刻度尺测量物体时长度为  28 mm。图2中秒表的读数为  100.3 s。

    【考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版权所有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1)由图1知,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2.8cm刻度线对齐,读作2.80cm,所以物体长度为:L乙=2.80cm;
    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
    物体左侧与5cm刻度线对齐,读作5.0cm,右侧在2.5cm与2cm刻度线之间,偏向2cm,读作2.2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甲=5.0cm﹣2.2cm=2.8cm=28mm;
    (2)由2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超过半格偏向2min,示数是1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小盘分针过半格,大盘秒针读数从30s起,示数是40.3s,因此秒表(停表)读数为:t=1min40.3s=100.3s。
    故答案为:1mm,2.80;28;100.3。
    【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和秒表的读数,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本题中需要注意结果的单位换算,秒表秒针的读数需注意不是10.3s。
    16.(4分)如图1所示,圆筒的直径d为  1.00 cm,图2秒表的读数为  219.5 s。

    【考点】时间的测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版权所有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筒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00cm对齐,所以圆筒的直径为d=3.00cm﹣2.00cm=1.0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5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39.5s=219.5s。
    故答案为:1.00;219.5。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四、实验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18分)
    17.(6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6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80
    1.02
    F

    10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A、B、C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A、D、F 的琴弦进行实验;
    (3)本实验中对选中同一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得到普遍规律 (选填“减小误差”或“得到普遍规律”)。
    【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3)实验中多次测量,可以获得普遍的规律。
    【解答】解:(1)为了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应选A、B、C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故应选择A、D、F的琴弦进行实验;
    (3)本实验中对选中同一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偶然性的发生,获得普遍的规律。
    故答案为:(1)A;B;C;(2)A;D;F;(3)得到普遍规律。
    【点评】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或不变,同时牢记实验探究的步骤。
    18.(12分)如图1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缓 (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  时间 。
    (3)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计算出的速度v偏  大 (选填“大”或“小”)。
    (4)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tAC=0.8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1 m/s。
    (5)如图2所示,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做运动相符的是  C ;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版权所有
    【分析】(1)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
    (4)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读取路程,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5)从静止开始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据此判断图象。
    【解答】解:(1)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出小车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故本实验的原理是v=。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缓一些,滑下时所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测量时间;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速度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4)根据图象,sAC=80.0cm,tAC=0.8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100cm/s=1m/s;
    (5)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C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C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故答案为:(1)v=;(2)缓;时间;(3)大;(4)1;(5)C。
    【点评】本题为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探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题,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动手能力。
    五、计算题(本题有3个小题,共2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9.(6分)小刚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去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请你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看到标志牌到贵阳需行驶多长时间?
    (2)若汽车以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1)已知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和路程,利用公式v=可以得到所需时间。
    (2)已知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利用S=vt计算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
    (1)由交通标志牌可知,该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
    根据v=可得,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
    t==1.2h;
    (2)图乙所示的速度为90km/h,
    则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90km/h×5h=450km。
    答:(1)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1.2h;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为450km。
    【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应用的计算题,难度不大,从图片中读懂里程表、限速表、速度表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0.(9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4k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版权所有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在模拟山路、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山路上与公路上的总路程除以山路上与公路上总时间即为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72km/h=72×m/s=20m/s,
    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s2=v2t2=20m/s×100s=2000m;
    (2)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为:
    s1=4km=4000m;
    t1===500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v===10m/s。
    答:(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为2×103m;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m/s。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可加起来被2除,这是此类题的易错点。
    21.(9分)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1318km,请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南
    济南西
    南京南
    ......
    上海虹桥
    G121
    发车时间
    10:28
    12:24
    14:59
    ......


    到站时间

    12;21
    14:57
    ......
    16;28
    (1)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
    (3)中途G121次高铁列车以360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隧道,这列火车的长度是200m.则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版权所有
    【分析】(1)由列出时刻表可知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到站的时间和发车的时间,据此可求出全程所用时间;
    (2)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
    (3)知道列出穿越隧道的速度和和行驶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列出通过隧道的时间。
    【解答】解:(1)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t=16:28﹣10:28=6h;
    (2)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路程:s=1318km,
    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v==≈219.7km/h;
    (3)列出穿越隧道的速度:v′=360km/h=100m/s,列出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s隧道+s车=1600m+200m=1800m;
    由v=可知,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t′===18s。
    答:(1)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是6h;
    (2)G121次高铁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为219.7km/h;
    (3)中途G121次高铁列车以360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隧道,这列火车的长度是200m.则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是18s。
    【点评】本题通过列出时刻表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列出时刻表中找到有用信息,注意计算平均速度的时候不能把列车中途停留的时间减去。


    相关试卷

    [物理]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42,山东省滨州邹平市梁邹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142,山东省滨州邹平市梁邹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2页。

    山东省滨州邹平市梁邹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邹平市梁邹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