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物理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 (含详解)
高考物理考前冲刺(6)把握高考变化,洞悉命题方向,突破高考新题型 (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考前冲刺(6)把握高考变化,洞悉命题方向,突破高考新题型 (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真题引领】,【高考猜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冲破高分瓶颈考前必破破(6)把握高考变化、洞悉命题方向、突破高考新题型一、【真题引领】(2019·全国卷Ⅲ)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 s拍1幅照片。(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米尺 B.秒表C.光电门 D.天平(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24.5 cm、ac=58.7 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_____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9.7解读题眼解析:(1)此实验用数码相机替代打点计时器,故实验原理是相同的,仍然需要米尺来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故选A。(2)米尺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为: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这样便于测量连续几张照片上小球位置之间的距离。(3)利用逐差法Δx=aT2求加速度a。则g=a===9.7 m/s2。失分警示:警示1:不能将题干信息转化成常见物理模型。题目用数码相机连拍的照片我们可以转化为常见的纸带。警示2:对未知内容的抵触和害怕。看到“简述选择器材的使用方法”就感觉这种形式从来没见过,想放弃。要学会将没有见过的内容转化成通俗常见的物理模型。警示3:没有关注有效数字的要求。特别有数字要求的题目,填写完成后一定要核查一遍,确保结果符合要求,如本题要求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只能填9.7,不能填9.70。二、【高考猜押】(1)实验创新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变化规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乙所示,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⑤把滑块2(所用滑块1、2如图丙所示)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⑥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丁所示;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试着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前总动量为_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后总动量为_______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 。 【答案】(1)⑥释放纸带 (2)0.620 0.618 (3)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有摩擦力的作用解析:(1)⑥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2)放开滑块1后,滑块1做匀速运动,跟滑块2发生碰撞后跟2一起做匀速运动,根据纸带的数据得:碰撞前滑块1的动量为:p1=m1v1=0.310× kg·m/s=0.620 kg·m/s滑块2的动量为零,所以碰撞前的总动量为0.620 kg·m/s。碰撞后滑块1、2速度相等,所以碰撞后总动量为:v2=× kg·m/s=0.618 kg·m/s(3)结果不完全相等是因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有摩擦力的作用。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1)测出纸带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如图(a)所示,为使由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计算加速度平均值的公式应为a=__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为验证小车质量M不变时,a与F成正比,小车质量M、沙及沙桶的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A.M=500 g,m分别为50 g、70 g、100 g、125 gB.M=500 g,m分别为20 g、30 g、40 g、50 gC.M=200 g,m分别为50 g、70 g、100 g、125 gD.M=200 g,m分别为30 g、40 g、50 g、60 g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_______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a-F图象较准确。 (3)有位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象,如图(b)所示。试分析:①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象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2)B(3)①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 ②未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解析:(1)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公式a=求解加速度。(2)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的条件,绳对小车的拉力才近似等于沙和桶的重力,故选B。(3)分析实验误差出现的原因:①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②未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用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实验器材为:待测干电池组(电动势约3 V)、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小于1 Ω)、电阻箱(0~99.99 Ω)、滑动变阻器(0~10 Ω)、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单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若干。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电流表的内阻不能忽略。(1)该同学按图甲连线,通过控制开关状态,测得电流表内阻约为0.20 Ω。试分析该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简要写出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图乙是由实验数据绘出的-R图象,由此求出待测干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V,内阻r=_______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并联电阻箱后线路总阻值减小,从而造成总电流增大。使测得的电流偏小,电流表内阻偏大(2)①断开K,将R旋至最大值,S掷向D②调小R直到电流表指针有足够偏转,改变R值测出几组I随R变化的数据(3)2.86(2.76~2.96) 2.37(2.37~2.47)解析:(1)用图示电路测电流表电阻时用半偏法,其测量方法是:先闭合电键K,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满偏;然后,把开关S连到C上,保持滑动变阻器电阻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半偏,则电阻箱的电阻即为电流表电阻,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并联电阻箱后线路总阻值减小,从而造成总电流增大。使测得的电流偏小,电流表内阻偏大;(2)测电动势和内电阻,只需得出电流值及外电阻的阻值即可;故断开电键K,将开关S与D连接,调节电阻箱R,得到多组R、I值,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画出-R图象,由图象的斜率及截距的意义即可求得电动势和内电阻。故步骤应为:①调节电阻箱R,断开开关K,将开关S接D,记录电阻箱的阻值和电流表示数;②断开开关K,再次调节电阻箱R,将开关S接D,记录电阻箱的阻值和电流表示数。(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A+r),即:=+由上式可知:图线的斜率是电动势的倒数,得:E==2.86 V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0.9解得:r=2.37 Ω(2)选考创新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按图示方向经历了ABCDA的循环,其p-V图线如图。状态B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A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选填“大”或“小”);由B到C的过程中,气体将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经历ABCDA一个循环,气体吸收的总热量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释放的总热量。 【答案】大 放出 大于解析: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解得:==可见TA<TB,所以状态B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A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B到C的过程中,体积没变,外界不对气体做功,气体也不对外界做功,W=0;体积没变,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内能变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将放出热量;经历ABCDA一个循环,内能变化为0,气体对外做了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的总热量大于释放的总热量。5.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细U形管竖直放置,左右两侧管中各有一段水银柱,长度如图所示,水平管中封闭10 cm长的空气,设大气压强为76 cmHg,环境温度为27 ℃,此时管中气体的压强等于_______cmHg,温度升到__________℃,左侧水银柱刚好全部进入竖直管。 【答案】80 294解析:加热前封闭气体压强为:p1=p0+4 cmHg=80 cmHg。初态:体积为:V1=10S,温度为:T1=(27+273) K=300 K,p1=80 cmHg;末态:p2=p0+8 cmHg=84 cmHg、体积为:V2=(10+4+4)S=18S;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代入数据解得:T2=567 K,即:t2=T2-273=294 ℃。6.A、B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气体,它们可视为理想气体,两部分气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1)A、B两部分气体都做_______(选填“等压变化”“等容变化”或“等温变化”); (2)当tA=tB时,VA∶VB=_______;当VA=VB=0.3 m3时,TA∶TB=_______; (3)当t=273 ℃时,气体的体积A比B大_______m3。 【答案】(1)等压变化 (2)3∶1 1∶3(3)0.4解析:(1)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C,所以当p一定时,V与T成正比,所以A、B两条直线表示对应的压强是一定的,即A、B两部分气体都做等压变化;(2)根据V-t图象可知,VA=kAT=TA,VB=kBT=TB;当tA=tB时,==;根据V-t图象可知,VA=kAT=TA,VB=kBT=TB;当VA=VB=0.3 m3时,则==;(3)根据V-t图象可知,VA=kAT=TA,VB=kBT=TB;当t=273 ℃时,VA=×m3=0.6 m3,VB=×m3=0.2 m3,所以A气体的体积比B气体的体积大(0.6-0.2) m3=0.4 m3。7.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实线为t=0时的波形图,此时x=3.5 m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_______(选填“y轴正方向”或“y轴负方向”);虚线为t′=0.2 s时的波形图,该简谐振动的最大周期为_______s;该波的传播最小速度为_______m/s。 【答案】y轴正方向 0.8 5解析:因为波向x轴负向传播,根据平移法,x=3.5 m处质点速度方向为y轴正方向;根据图象可知,波长为4 m,且0.2 s=T+nT,解得周期T=,波速v==20n+5,当n=0时,波速最小为5 m/s。8.如图所示是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单色光波长的实验装置,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对齐A条纹中心时如图(1),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3)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对齐B条纹中心时如图(2),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4)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 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 m,则图(3)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mm,可得相邻两明条纹的间距Δx=_______mm,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m。 【答案】11.5 1.3 6.5×10-7解析:游标卡尺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游标尺读数,10分度精确度为0.1 mm,图(3)中游标尺第5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故读数为11 mm+0.1 mm×5=11.5 mm图(4)中游标尺第7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故读数为16 mm+0.1 mm×7=16.7 mm可得相邻两明条纹的间距Δx= mm=1.3 mm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得单色光的波长λ=Δx=×1.3×10-3 m=6.5×10-7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冲破高分瓶颈考前必破:破(6)把握高考变化,洞悉命题方向,突破高考新题型 (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真题引领】,【高考猜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2020年高考物理冲破高分瓶颈考前必破 破(6)把握高考变化,洞悉命题方向,突破高考新题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真题引领】,【高考猜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考前冲刺(25)电学实验猜押练 (含详解),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