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方新课堂 高考总复习》生物 实验技能 实验小专题课件
展开1.信息读取题: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图表,正确读取相
[典例]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
容器内蓝莓果实的 CO2 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 1 和图 2。
(1)由图可知,与 25 ℃相比,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
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 25 ℃和 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 CO2 浓度。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 CO2 生成速率。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信息:探究不同温度(25 ℃和 0.5 ℃)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 CO2 生成速率的变化。
推断结论: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25 ℃和 0.5 ℃)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 CO2 生成速率的变化”。
关键信息 1:变量——25 ℃和 0.5 ℃,条件——密闭。推断结论 1:不同温度条件下 CO2 生成速率不同。推断结论 2:随着时间增加,若 CO2 生成量越来越多,则O2 的量相应减少。关键信息 2:与 25 ℃相比,0.5 ℃条件下果实的 CO2 生成速率较低。
推断结论 3:CO2 生成速率跟温度有关,0.5 ℃条件下低。
推断结论 1:CO2 生成速率跟温度有关,0.5 ℃条件下低→生成 CO2 的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0.5 ℃低温降低了呼吸酶的活性,导致果实的 CO2 生成速率低。推断结论 2: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 O2 含量减少→细胞呼吸减弱。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呼吸是酶促反
应,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与 25 ℃相比,0.5 ℃条件下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导致果实的 CO2 生成速率较低。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 O2 含量减少,同时CO2 浓度增大,导致细胞呼吸减弱。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 O2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2)生物实验的原则是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可重复原则,所以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选取的果实成熟度应当一致,并且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 3 个平行重复实验。
(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
(2)③a.选取的果实成熟度应当一致少有 3 个平行重复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要能理解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理解所考实验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核心(1)弄清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在题目中往往以“验证……”“证明……”“探究……”“观察……”“调查……”“鉴定……”等形式呈现。
分析下列实验属于哪种类型的实验:
①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②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③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①③属于探究性实验,②属于验证性实验。
(2)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2.明确实验原理——实验的依据
实验原理来源于课本中的相关知识(题干较短)或来源于题干(题干较长),因此可通过联想相关知识或解读题干来解题。
3.明确实验变量——解题的关键
变量是实验设计中可以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具体分类如下:
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提出了甲、乙、丙三种设计方案, 请判断是否合理。
甲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 10-10 ml/L 浓度的溶液,剪取某种植株大小相似的枝条若干,随机均分成 A、B、C 三组,浸泡一定时间,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生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
分为A、B、C三组,A 组枝条浸泡在10-14 ml/L溶液中
乙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
三种浓度,剪取某种植株大小相似的枝条若干,均
B 组枝条浸泡在 10-10 ml/L 溶液中
10-6 ml/L 溶液中
,然后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
中,观察枝条的生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丙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 10-14 ml/L、10-10 ml/L、
10-6 ml/L 三种浓度的溶液,剪取某种植株大小相似的枝条若
干,均分为 A、B、C 三组,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生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
答案:甲方案不合理,方案中未设置浓度对照组,不符合
乙方案不合理,具有浓度和时间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
变量”的实验设计要求。
丙方案合理,设计中既控制单一变量又有对照实验,是可
[典例]小麦的穗发芽情况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
,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
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 C 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 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管粒颜色显著________(填“深于”或“浅于”)白管粒,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解题思路]
关键信息: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推断结论:实验目的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
结合题干联想课本相关知识得出实验原理:1.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解。2.淀粉遇碘液变蓝,蓝色越深表明淀粉含量越高。
表格主要分为单自变量和双自变量表格,单自变量表格横、纵坐标分别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双自变量表格横、纵坐标均为自变量,表格内的数据为因变量。
关键信息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表格的行、列标题。推断结论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小麦籽粒”。推断结论 2:本实验中的“加样”为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显色结果”。
关键信息 1(表格信息):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对照管颜色最深。
推断结论 1: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淀粉酶
关键信息 2: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推断结论 2:淀粉酶的活性越低,种子的发芽率越低。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 C 是 0.5 mL 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 pH;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则淀粉酶活性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
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据图分析可知,X 处理的目的是使β-淀粉酶失活。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1)0.5 mL 蒸馏水
控制 pH 红粒小麦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专题31.实验设计题的一般要求
2.实验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有八大原则,此处着重强调
常考的几个。(1)对照原则。
①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
②自身对照: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③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④条件对照: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2)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
a.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
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
b.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洁净
②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
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的等量。
③处理方法要相同:无关变量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
搅拌或振荡,对照组和实验组要一致。
(4)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科学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研究的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实验原理、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
(6)另外还有可操作性原则、随机性原则等。
举例说明为了研究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是否对植物的开
花具有影响,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取
成两组,一组 10 个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作为对照;另一组 10 个水仙头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并用 0.1mg/mL 的萘乙酸处理。两组放在相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培养。实验组的 10 个水仙头除 2 个死亡外,其他 8 个分别在 6 至 9 天的时间内开花,平均比对照组早开花一个月。(1)据此得出萘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开花的结论,实验设计有哪些地方不够严谨?(2)请你重新设计合理方案。
答案:(1)①对照组也应与实验组一样剥去部分鳞片叶。②两组放在相同环境下培养,不仅温度和湿度要相同,还
有光照、pH 等也应相同。
③水仙头的品种和大小应当一致。
(2)取 20 个相同品种、大小一致的水仙头,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10 个水仙头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并用 0.1mg/mL 的萘乙酸处理;对照组 10 个水仙头处理方式除不用萘乙酸处理外,其他均与实验组相同,作为对照。两组放在完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验思路:取蛙 1 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示),观察是否屈腿。②洗去 H2SO4,再用 1% H2SO4 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解题思路]
关键信息: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推断结论:实验目的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
关键信息 1:用 1% H2SO4 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推断结论 1:该反射为屈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该反射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推断结论 2:兴奋通过反射弧需要时间。关键信息 2: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推断结论 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包括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根据关键信息 1 推断结论 1:屈反射的反射弧完整,能屈腿。关键信息 2:用 1% H2SO4 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推断结论 2:不能同时发生。关键信息 3:电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推断结论 3:肌细胞能感受电刺激,腓肠肌能收缩。推断结论 4:因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在坐骨神经上不能测到电位变化。
(1)屈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在大脑,所以即使捣毁大脑,仍然可以发生屈反射;由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所以刺激和屈腿不能同时发生;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样可以兴奋,肌细胞受到刺激后会收缩;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腓肠肌而不能从腓肠肌传到传出神经,所以刺激腓肠肌,在坐骨神经上检测不到电位变化。(2)验证反射中枢存在的部位,应设计破坏脊髓的实验组。
(2)⑤用针捣毁该蛙的脊髓,再用 1% H2SO4 溶液刺激该蛙
的左后肢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1.(2020 年河南濮阳高三模拟)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20 ℃和相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以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 NaHCO3 溶液控制 CO2 浓度,进行了“探究 CO2 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获得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叶圆片大小相同,实验前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已抽出;NaHCO3 溶液浓度变化对溶液 pH 的影响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同学在进行上述正式实验前,先将 NaHCO3 溶液浓度梯度设置为 0、1%、2%、3%、4%,每组放入 20 片叶圆片,其他条件均与上述正式实验相同,2 min 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该实验是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min 后,除蒸馏水组叶圆片未见上浮外,其他组叶圆片均有上浮。NaHCO3 溶液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 CO2,有人认为叶圆片上浮是由 CO2 气泡附着引起的。为此实验小组另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最好选择上表中浓度为__________的 NaHCO3 溶液进行对照,将 20 片叶圆片放到溶液中后进行遮光处理;若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 NaHCO3 溶液产生的 CO2 不足以引起叶圆片的上浮。
(2)由曲线图可以看出,20 ℃条件下,NaHCO3 溶液浓度为_______时最有利于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在此浓度下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则 4 min 时上浮的叶圆片数量可能会___________。当 NaHCO3 溶液浓度大于 1%时,上浮的叶圆片数量减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正式实验时,若要使得到的曲线更光滑,变化趋势更细致,则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预实验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确定正式实验时 NaHCO3 溶液浓度的大致范围。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 NaHCO3 溶液为 4%时,上浮叶圆片数量0,因此选择上表中浓度为 4%的 NaHCO3 溶液进行对照,因为遮光处理,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若 4 min 后未见叶圆片上浮,则说明 NaHCO3 溶液产生的 CO2 不足以引起叶圆片的上浮。(2)根据曲线可知,20 ℃条件下,当 NaHCO3 溶液浓度为 1% 时上浮叶圆片数量最多,最有利于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在此浓度下若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增强,则4 min 时上浮的叶圆片数量可能会增加。当 NaHCO3 溶液浓度大
于 1%时,随着 NaHCO3 溶液浓度升高,部分叶圆片细胞渗透失水过多,光合速率随之下降,因此上浮的叶圆片数量减少。(3)把 NaHCO3 溶液浓度梯度进一步缩小,重复实验,可以使得到的曲线更光滑,变化趋势更细致。答案:(1)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确定正式实验时NaHCO3 溶液浓度的大致范围 4% 4 min 后未见叶圆片上浮
随着 NaHCO3 溶液浓度升高,部分叶圆片细
胞渗透失水过多,光合速率随之下降(3)进一步缩小 NaHCO3 溶液浓度梯度,重复实验
2.(2019 年河北石家庄一模)胰岛素在细胞内合成后借助囊泡进行分泌。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其一是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分泌途径;其二是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分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均为 1.5 g/L)
甲组:培养液+胰岛 B 细胞+X 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乙组:培养液+胰岛 B 细胞+________;
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3)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组检测无胰岛素,乙组检测有胰岛素,则说明胰岛
素只存在________分泌途径;
②若甲、乙两组检测结果一致,则说明胰岛素只存在
________分泌途径;
③若甲组检测到较少胰岛素,乙组检测到较多胰岛素,则
说明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
解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2)根据题干分析,对照实验的设计必须确保单一变量,根据实验目的“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则单一变量为是否有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X,因变量为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所以实验分组:甲组:培养液+胰岛 B 细胞+X 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乙组:培养液+胰岛 B 细胞+等量生理盐水。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3)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甲组检测无胰岛素,乙组检测有胰岛素,则说明胰岛素只存在组成型分泌途径;②若甲、乙两组检测结果一致,则说明胰岛素只存在调节型分泌途径;③若甲组检测到较少胰岛素,乙组检测到较多胰岛素,则说明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
答案:(1)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
(3)①组成型 ②调节型
3.(2020年浙江卷)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 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
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 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 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
组 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 a 中,测定其静息
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 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 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 d、
e 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
①简要解释组 3 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放射性同位素 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
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_______。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_________神经。
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K+和Na+的浓度,因变量是对
应电位数值,因此,本实验中组 1 是对照组,组 2 和组 3 为实验组。组 2: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 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 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2)实验结果坐标图见下:
(3)①组3的结果分析: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②神经细胞在兴奋时Na+内流(易化扩散),能够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细胞始终要维持膜外Na+浓度高、膜内钠离子浓度低的状态,现将放射性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在生理溶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因此,这种转运方式属于主动转运。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抑制细胞中载体蛋白的合成和能量的释放,因此会使24Na+外流量减少。 ③刺激蛙的坐骨神经,在反射中枢检测到动作电位,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至腓肠肌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1)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 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 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2)见解析(3)①细胞外 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
Na+通过 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4.(2019 年广东广州一模)某城市考虑引进香樟作为绿化树种。为了解光照强度与光周期对香樟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并
对香樟苗始终提供适量的________(至少回答 2 点)。(2)研究人员测定了若干组长势相同的同龄期香樟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结果表明,香樟苗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是 21~30 klx。过低或过高光照强度都不利于香樟苗的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在适当条件下培养若干香樟种子,待幼苗出土后,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设 3 个人工控制的光周期处理组继续培养,2 个月后测定各组香樟苗的株高和地径(靠近地表处的直径)。结果如下表:
光周期对香樟苗的株高和地径的影响
该城市春季平均日照长度接近 10 h、夏季平均日照长度接近 15 h,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在大棚中培育香樟苗适合在________(填“春季”或“夏季”),并应控制好大棚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且根据一天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让香樟苗更好地生长。
解析:(1)香樟生长过程中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除了光照强度与光周期外,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并对香樟苗始终提供适量的水分和无机盐。(2)研究人员测定了若干组长势相同的同龄期香樟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由于光照强度过低,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从而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光照强度过高,破坏相关色素以
及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的活性,所以香樟苗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是 21~30 klx。过低或过高光照强度都不利于香樟苗的生长。(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大棚中培育香樟苗适合在夏季,并应控制好大棚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且根据一天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采取适时补光及遮阴的措施让香樟苗更好地生长。答案:(1)水分和无机盐(2)光照强度过低,限制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从而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光照强度过高,破坏相关色素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的活性
5.(2019 年北京顺义一模)研究发现,许多癌细胞表面会出现高亲和力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受体。某研究所构建了一种导向治疗癌症的药物——重组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 A 融合蛋白(LHRH—PE40),目前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由________分泌,与相关垂体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特异性结合并调节其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调节相关腺体的激素分泌,该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___调节。
(2)绿脓杆菌外毒素 A(PEA)是绿脓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它必须在进入细胞后才能发挥毒性作用,杀死细胞。PEA 有PEA受体结合区、越膜区和毒性区三个功能区。LHRH—PE40 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 LHRH 基因和去除____________区的所对应的基因片段在体外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产生的。(3)为了研究 LHRH—PE40 与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最适加入量。科研人员用 125I 标记的 LHRH—PE40 和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进行结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25I—LHRH—PE40 与癌细胞膜蛋白的总结合量
:125I—LHRH—PE40 与癌细胞膜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量(非特异性结合是指激素结合到受体蛋白除特异性结合位点之外的其他部位)。
据图分析可知 LHRH—PE40 可作为其与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最适加入量是________万 CPM,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进一步验证:“LHRH—PE40 特异性结合的对象为LHRH 受体”,科研人员以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作为实验材料,并先后添加相关药品进行实验。(注:药品 A~D 均溶于 E)
A.125I—LHRHD.LHRH 受体
B.LHRH—PE40E.缓冲液
①药品 1、2、3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②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则证明“LHRH—PE40
特异性结合的对象为 LHRH 受体”的说法正确。
③若将 LHRH—PE40 作为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药物,需要补充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由下丘脑分泌,与相关垂体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调节其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调节相关腺体的激素分泌,该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绿脓杆菌外毒素 A(PEA)是绿脓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它必须在进入细胞后才发挥毒性作用,杀死细胞。PEA有PEA 受体结合区、越膜区和毒性区三个功能区。LHRH—PE40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 LHRH 基因和去除 PEA 受体结合区的所对应的基因片段在体外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产生的。(3)由图可知,LHRH—PE40 可作为其与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非特异性结合量较低,且和总结合量差值最大,所以最适加入量
是80 万CPM。(4)①药品 1、2、3 分别是 B、C、A。②若实验结果为实验组的放射性和对照组 2 大致相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1,则证明“LHRH—PE40 特异性结合的对象为 LHRH 受体”的说法正确。③若将 LHRH—PE40 作为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药物,需要补充的数据有药物是否保留了 PEA 毒性的实验数据;对人体的临床实验的数据;药物对其他正常细胞尤其是垂体细胞是否有毒害作用的实验数据;药物是否会引发体液免疫或过敏的实验数据;药物在机体是否会被降解,降解速率的相关研究数据。
(2)PEA 受体结合(3)80 非特异性结合量较低,且和总结合量差值最大
②实验组的放射性和对照组 2 大致相同,
③药物是否保留了 PEA 毒性的实验数
据;对人体的临床实验的数据;药物对其他正常细胞尤其是垂体细胞是否有毒害作用的实验数据;药物是否会引发体液免疫或过敏的实验数据;药物在机体是否会被降解,降解速率的相关研究数据
6.已知果蝇的灰体与黄体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这对基因的位置可能在常染色体上或 X 染色体上。某同学选用一只灰体雌蝇和一只黄体雄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灰体雌蝇∶黄体雌蝇∶灰体雄蝇∶黄体雄蝇=1∶1∶1∶1。若选用上述杂交产生的子代果蝇为实验材料,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或证明以下两方面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判断灰体和黄体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证明黄体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表现为隐性。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实验技能实验小专题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实验技能实验小专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策略,条件下,的量相应减少,率较低,减少→细胞呼吸减弱,针对训练,提高IAA含量,发育快,答案1胞吐,不能发挥信息调节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南方新课堂 高考总复习》生物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课件: 这是一份2022年《南方新课堂 高考总复习》生物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一,初情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体内受精,雌性动物生殖道,精能力,受精过程特点分析,3受精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南方新课堂 高考总复习》生物 必修1 小专题二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及其拓展课件: 这是一份2022年《南方新课堂 高考总复习》生物 必修1 小专题二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及其拓展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型一,KNO3,糖溶液,答案C,错误的是,答案D,题型二,题型三,答案B,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