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课一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时作业-0033
一、单选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于Z气态氢化物
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表:
元素代号
K
L
M
Q
R
T
N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06
0.111
0.066
0.152
主要化合价
+1
+2
+3
+6、-2
+2
-2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L、M三种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Q>T
C.K与T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D.K在T单质中燃烧所生成的化合物是淡黄色的固体
3.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中文名为“镆”,读音是mò。这4个原子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中文名则定为“”,读音是n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15号元素在第六周期 B.113号元素在第七周期第ⅤA族
C.115号和113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镅元素和115号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4.某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是,该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 B. C. D.
5.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位于同一主族,Z的核外电子数是X的2倍,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Y<Z<W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弱酸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W的非金属性弱于Z
6.根据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第53号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
B.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C.第六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6
D.第37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1
7.现有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它们最高(或最低)化合价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e是同主族元素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d>c
C.简单离子半径:d>c>b>e
D.d的一种氧化物能使溴水褪色
8.应用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可以预测我们不熟悉的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中正确的是()
①B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②是无色、有毒、比稳定的气体
③At(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④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其溶液是一种强碱溶液
⑤(Sr位于第IIA族)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9.甲、乙、丙都是短周期元素,其中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和3倍,丙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与L层的电子数相同。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乙元素的族序数比甲元素的族序数大
B.甲、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甲<丙
C.乙、丙两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相同
D.甲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
10.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b之间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B.若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bO4,则a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H3
C.若b的单质与H2易化合,则c的单质与H2更易化合
D.若b的单质可做半导体材料,则c的单质不可能为半导体材料
11.短周期的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A.非金属性a>b>c
B.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氢化物稳定性:c的氢化物>b的氢化物
D.c的一种氧化物具有漂白性
12.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是金属元素,且在短周期中其原子半径最大,Y与Z能形成、型化合物,Z与T形成化学式为的化合物,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由X、Y、Z、T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13.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如图)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这种规律被称为“对角线规则”。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Li在N2中燃烧生成Li3N
B.氧化铍的化学式为Be2O3
C.Be(OH)2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
D.硼酸属于弱酸
14.锗(Ge)是第四周期第ⅣA族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B.锗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强酸
C.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极容易与空气反应
D.锗与盐酸反应生成
15.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W
X
Y
Z
A.W、X处于第二周期,Y、Z处于第三周期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C.Y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更稳定
D.工业上常用YX2漂白纸浆、毛、丝等
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W
X
Y
Z
A.X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弱碱
C.Z最低负价是-2价 D.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弱酸
17.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符号
X
Y
Z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089
0.102
0.143
0.074
主要化合价
+2
+2
-2、+4、+6
+3
-2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R>Y>X
B.离子半径:X2+>R3+>T2-
C.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R>X
D.相同条件下,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T>Z
18.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其族的序数,其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X
Y
Z
W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元素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是最小的
B.X元素原子的最高价为+6价
C.Z的原子序数是X的3倍
D.Y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Y(OH)2
19.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W-的核外电子结构与氦相同,X和Y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Y-和Z+的核外电子结构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元素的三种核素的氧化物互为同素异形体
B.W元素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Z元素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W元素与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18电子微粒
20.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下到说法不正确的是()
W
X
Y
Z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B.W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C.在元素周期表中,117号元素与Z元素位于同一主族
D.工业上常用YX2漂白纸浆、毛、丝等
二、填空题
21.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
(2)ⅦA族中,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是_______。
(3)钠、硫、硅、锗四种元素的单质中,适合作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__。
2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元素⑩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具有两性的是___________。
23.比较下列元素的性质(用“>”、“<”表示)
(1)金属性:Li_______Na;
(2)非金属性:F_______Cl;
(3)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Al(OH)3 _______Mg(OH)2;
(4)原子半径:N_______O。
三、实验题
24.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Sn的最高正价为________,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Bi的最高价氧化物为________。
(2)元素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
①阴影部分元素的氢化物热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②N、O、Al、Si,原子半径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③H3AsO4、H2SeO4、H2SO4的酸性强弱顺序:______________
(4)为比较元素C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溶液B应该选用 ______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C和Si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每个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1)表中所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周期_______族。
(2)下列_______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A.b、c、i B.a、g、k C.c、g、l D.d、e、f
(3)i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最高化合价是_______,最低化合价是_______。
(4)按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元素b、c、f、l,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这样排序的原因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是O元素,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Y为N元素,X上一周期的主族元素,只能是H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为Na元素。
【详解】A.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Z<Y,原子半径:r(X)Na+,即d>c>b>e ,C正确;
D.据分析,d是S元素,其一种氧化物SO2具有还原性,能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①元素周期表中Be和Al处于对角线位置上,处于对角线的元素具有相似性,所以Be(OH)2可能有两性,故①正确;
②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S>Se,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故②错误;
③卤素单质都是有色物质,且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其单质颜色加深,AgX中只有AgF易溶于水,其它卤化银既不属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卤族元素At的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可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③正确;
④Li的活泼性小于Na,Li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不会生成Li2O2,故④错误;
⑤第IIA元素硫酸盐性质的递变规律,硫酸钡(Ba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则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⑤正确;
正确的为:①③⑤;
答案选C。
9.C
【分析】甲、乙、丙都是短周期元素,其中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和3倍,则甲为碳、乙为氧;丙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与L层的电子数相同,丙为硫。
【详解】A.甲为碳、乙为氧,族序数分别为ⅣA、ⅥA,乙元素的族序数比甲元素的族序数大,A正确;
B.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碳酸,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硫酸,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B正确;
C.氧元素的电负性太强,没有正价,C错误;
D.碳元素最外层有4个电子,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D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a、b可能均为非金属,如a为C,b为P,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不易形成离子键,A错误;
B.若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bO4,b为第VIA族元素,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 2价,a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H3,B正确;
C.b、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强的容易与H2化合,c的非金属性可能较弱,则c的单质与H2不易化合,C错误;
D.若b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b为Si元素,c为金属元素Ge,则c的单质可能为半导体材料,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1.D
【分析】短周期的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得到a为He,b为F,c为S。
【详解】A.a为稀有气体,因此非金属性b>c >a,故A错误;
B.b是元素F,F元素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故B错误;
C.非金属性F>S,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因此氢化物稳定性:b的氢化物>c的氢化物,故C错误;
D.c的一种氧化物即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C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中,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可能为C或S,由图中原子半径和原子序数关系可知R应为C;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应为Na2O、Na2O2,则Y为O,Z为Na;Z与T形成的Z2T化合物,则T应为S,X的原子半径最小,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H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原子半径O<Na,但离子半径O2->Na+,故A错误;
B.非金属性S>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B错误;
C.非金属性O>S,故氢化物稳定性:H2O>H2S,故C正确;
D.由H、O、Na、S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溶液显酸性,例如硫酸氢钠等,故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根据对角线规则知,Li和氮气反应生成Li3N,故A正确;
B.铝是第IIIA,在空气中燃烧是氧化铝,Be是第IIA,铍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铍化学式为BeO,故B错误;
C.氢氧化铝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根据对角线规则知,氢氧化铍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故C正确;
D.硅酸为弱酸,根据对角线规则知,硼酸为弱酸,故D正确。
故选:B。
14.A
【详解】A.锗处于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则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碳、硅、锗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即锗的最高价含氧酸弱于硅酸,是弱酸,故B错误;
C.锗处于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较弱,反应中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故C错误;
D.锗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与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5.C
【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设W最外层电子为a,则X、Y、Z最外层电子为a+1、a+1、a+2,则a+ a+1+a+1+a+2=24,a=5,则W、X、Y、Z分别为氮、氧、硫、氯;
【详解】A.由分析可知,W、X处于第二周期,Y、Z处于第三周期,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变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Y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更不稳定,C错误;
D.YX2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浆、毛、丝,故D正确;
故选C。
16.A
【分析】该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位于第二周期,X、Y、Z位于第三周期,W与X的最高价化合价之和为8,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2,W、X的最高价化合价之和=a+a+2=8,解得a=3,则X为Al,Y为Si,Z为P,W为N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N,X为Al,Y为Si,Z为P元素。
A.X是Al元素,铝单质具有两性,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A正确;
B.Y为Si,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2SiO3,该物质属于弱酸,B错误;
C.Z为P元素,其最高为+5价,最低为-3价,C错误;
D.W为N,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NO3,HNO3是一元强酸,D错误;
故选A。
17.D
【分析】短周期元素Z主要化合价是-2、+4、+6,则Z是S元素;X、Y主要化合价是+2价,说明它们是第IIA的元素,由于原子半径:X>Z>Y,则X是Mg元素,Y是Be元素;R主要化合价是+3价,原子半径:X>R,则R是Al元素;T主要化合价是-2价,Z原子半径小于Y,则T是O元素。
【详解】A.金属活动性越强,其单质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就越剧烈,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则金属性Mg>Al;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逐渐增大Mg>Be,在Mg、Al、Be三种元素中Mg最活泼,因此Mg(X)与稀硫酸反应最剧烈,A项错误;
B.X是Mg元素,R是Al元素,T是O元素,它们形成的离子分别为Mg2+、Al3+、O2-,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T2->X2+>R3+,B项错误;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X[Mg(OH)2]>R[Al(OH)3],C项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Z是S元素,T是O元素,它们是同一主族的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O>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O(T)>H2S(Z),D项正确;
答案选D。
18.A
【分析】由Y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其族的序数,可知Y为Al元素,根据元素位置关系,进一步推知:X为O,Z为S,W为Cl。
【详解】A.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氯元素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是最小的,A正确;
B.氧元素原子的最高价为+2价,不等于其主族序数,B错误;
C.硫的原子序数是16,氧的原子序数是8,16是8的2倍,C错误;
D.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H)3,D错误;
故选A。
19.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W为H,X为S,Y为Cl,Z为K。
A.H的三种核素的氧化物是化合物,同素异形体是单质,选项A错误;
B.H与K形成的KH是离子化合物,选项B错误;
C.K与S、Cl、H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选项C正确;
D.H与K、S、Cl分别形成KH、H2S、HCl,其中KH为20电子微粒,H2S、HCl为18电子微粒,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0.A
【分析】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由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得:a+(a+1)+(a+1)+(a+2)=24,解得a=5,则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S元素、Z为Cl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硫酸的酸性弱于高氯酸,故A错误;
B.氨气与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铵,硝酸铵是头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1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117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氯元素都位于ⅦA族,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工业上常用于漂白纸浆、毛、丝等,故D正确;
故选A。
21.(1) Cl Cl
(2) Ts Ts
(3)硅、锗
【详解】(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自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元素;同周期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元素;
(2)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ⅦA族中,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最大的元素是Ts;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是Ts;
(3)硅、锗两种元素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适合作半导体材料。
22.(1) 溴
(2) K Ar H
(3) HClO4 Al(OH)3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①是H元素;②是C元素;③是O元素;④是F元素;⑤是Mg元素;⑥是Al元素;⑦是Cl元素;⑧是Ar元素;⑨是K元素;⑩是Br元素。
(1)
⑦是Cl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⑩是Br元素,名称为溴。
(2)
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易失电子,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结构稳定,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H;
(3)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最强的是HClO4;Al(OH)3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具有两性的是Al(OH)3;
23.(1)<
(2)>
(3)<
(4)>
【分析】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1)
Li、Na是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金属性:Li<Na;
(2)
F、Cl是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F>Cl;
(3)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Al(OH)3<Mg(OH)2;
(4)
N、O是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O。
24. +4 HClO4 Bi2O5 第四周期第ⅢA族 HF Al>Si>N>O H2SO4 >H2SeO4 >H3AsO4 NaHCO3 除去HCl 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 或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
【详解】(1)碳、锡同为第IVA族,其最外层均有4个电子,所以Sn的最高价为+4;Cl最外层有7个电子,其最高价为+7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Bi的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其最高价氧化物为Bi2O5,故答案为:+4;HClO4;Bi2O5;
(2)B元素为第2周期第ⅢA族,和它同主族的相差两个电子层的是Ga元素,在第4周期第Ⅲ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ⅢA族;
(3)①阴影部分为卤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下往上,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卤族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对应的氢化物热稳定性最高,故答案为:HF;
②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Al>Si>N>O,故答案为:Al>Si>N>O;
③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也越强,非金属性:S>Se>As,所以酸性:H2SO4 >H2SeO4 >H3AsO4,故答案为:H2SO4 >H2SeO4 >H3AsO4;
(4)比较C、Si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比较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来实现,而比较两种酸的强弱可利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基本原理”,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故溶液B可选用饱和NaHCO3溶液,以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将生成的CO2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再将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或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依据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得出酸性H2CO3>H2SiO3,所以据此可判断出非金属性C>Si,故答案为:NaHCO3;除去HCl;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或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
【点睛】解答本题时,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出发,进行“位构性”的相互推演。形象地从位置中看出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明确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的强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等。
25.(1) abcfgijlm abcdfghijkl 四 IVB
(2)D
(3) 非金属 +5 -3
(4)原子半径:C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同步训练题,共5页。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测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巩固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