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第1页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第2页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第3页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第4页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第5页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第6页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第7页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考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网络构建要语必背,重温高考真题演练,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稳态的生理意义。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考点二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
    (2)内环境的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3)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
    (4)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成分①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
    ②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①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 决定的。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渗透压越大。②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等离子有关。③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1)源于必修3 P6“练习·基础题”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水 ⑤胰岛素 ⑥呼吸酶 ⑦胃蛋白酶 ⑧抗体 ⑨血浆蛋白 ⑩胰淀粉酶其中 (填序号)只存在于细胞内,所以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填序号)存在于 中,因其与外界直接相通,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有 (填序号)。(2)源于必修3 P13“自我检测”:血浆中的水来自 。
    3.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的媒介。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源于必修3 P6“技能训练”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源于必修3 P9“思考与讨论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 , 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 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 。5.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1) 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 和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 和 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6.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1)血浆pH调节的过程
    (2)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
    (1)人体内细胞外液只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2)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4)膀胱内的尿液、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  )(5)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 (  )(6)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7)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8)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9)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患病,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一定紊乱(  )
    (1)(源于必修3 P5)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但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中占重要地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源于必修3 P5)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中的pH将略有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浆中虽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
    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
    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3)(源于必修3 P7)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源于必修3 P9)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对于人体来说,体温稳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界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各种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考向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2020·河北高三期末)下列生理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在激素调控下,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被分解C.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D.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
    解析 在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下,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发生在肝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符合题意;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因此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被分解发生在内环境中,B不符合题意;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不符合题意;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 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D不符合题意。
    归纳总结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2020·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解析 过程2、6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B正确;
    丁液和血浆相互进行物质交换,丁是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中的O2浓度可能比血浆中高,C错误;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血浆和丙淋巴中,D正确。
    方法技巧 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②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①组织液 血浆②内环境 细胞内液
    由此推测,图1中甲为组织液,图2中A为血浆,图3中a为淋巴。
    考向二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机制的分析3.下列实例中属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是A.即使二氧化碳为细胞代谢终产物,组织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也要维持相 对稳定B.细胞代谢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必须保持各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C.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细胞内温度、pH的影响D.氧气为有氧呼吸的原料,组织液中氧气含量必须维持绝对稳定
    解析 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B、C不符合,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D不符合。
    4.(2021·山东枣庄模拟)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解析 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错误。
    1.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的热量来源、热量平衡、意义和相关结构
    ①体温调节方式为 调节。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 和 ,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 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 作用。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源于必修3 P32资料分析某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
    2.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机制、相关结构和参与激素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源于必修3 P32“资料分析”:如果某人一天要喝10多千克水,经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此人多饮的原因可能是垂体功能出现问题,则不能释放由 分泌的 ,使 重吸收水分减少, 增加,渗透压 ,通过神经调节将信息传到 产生渴感,主动饮水,造成多饮。
    (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产生冷觉(  )(2)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中,散热量会减少(  )(3)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4)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5)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6)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7)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
    (1)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反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
    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
    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3)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尿液产生的很少,原因是运动员 ,细胞外液的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验证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丘脑的调节,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将小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破坏下丘脑,对照组不作处理,
    两组供给相同的水量,测定各组小鼠的尿量
    考向一 体温调节过程的分析5.(2020·上海高三模拟)“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加C.体温明显下降,酶活性降低D.挑战者因浇冰水发烧,持续高烧39度不退,则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解析 寒冷条件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A正确;骨骼肌和肝脏是主要的产热来源,寒冷条件下,为了维持体温的稳定,机体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使骨骼肌和肝脏的细胞代谢增强来增加产热,B正确;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的稳定,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挑战者虽然发烧,但是体温是稳定的,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
    拓展延伸 正确认识“发烧”(1)“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不具传染性。(2)发烧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体内产热大于散热;退烧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体内散热大于产热。但只要体温恒定,不论是否发烧,产热都等于散热。(3)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热量的散失。
    6.(2020·山东聊城联考)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 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项正确;图中①→③→④→⑤过程需要
    神经调节和相关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因此“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C项正确;当人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的初期,人体会迅速散热,而由于体温调节特别是体液调节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进入寒冷环境初期,人体的产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若人体的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该个体的体温会上升甚至发热,D项错误。
    7.如图表示两种动物呼吸作用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为变温动物,乙为恒温动物B.甲、乙变化的原因都是温度影响酶活性C.甲曲线表示的动物20 ℃代谢比10 ℃时强D.乙曲线表示的动物在0 ℃时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一定范围内,甲随温度的升高其耗氧量增加,为变温动物,一定范围内,乙随温度的升高其耗氧量减少,为恒温动物,A正确;
    题图中的甲代表变温动物,其呼吸作用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是温度影响酶活性,而乙是恒温动物,其呼吸作用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低温和高温条件下散热不同,不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B错误;由题图知,甲曲线表示的动物20 ℃比10 ℃时氧气消耗量高,说明甲曲线表示的动物20 ℃代谢比10 ℃时强,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乙曲线表示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其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推知在0 ℃时该动物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D正确。
    题后归纳 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调节的特点与耗氧量的关系(1)一定范围内,恒温动物的耗氧量与外界温度呈反比。恒温动物要保持体温,在寒冷环境中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2)一定范围内,变温动物的耗氧量与外界温度呈正比。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降低,酶活性下降,代谢能力减弱,耗氧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代谢快,耗氧量增加。
    考向二 水盐调节过程的分析8.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B.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产生渴感C.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 泌,尿量减少
    解析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渗透压感受器都位于下丘脑,A正确;饮水不足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感,B错误;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内液的量减少,C错误;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D错误。
    生命观念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9.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理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 输至靶细胞B.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 程,为M蛋白供能
    C.H2O通过③自由扩散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D.M蛋白促进②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解析 抗利尿激素(ADH)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垂体释放的,A错误;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但不能为M蛋白供能,cAMP属于信号分子,B错误;
    H2O通过③协助扩散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C错误;分析可知,M蛋白促进②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D正确。
    考向三 体温和水盐调节的实验探究题10.(2017·全国Ⅱ,30)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解析 实验动物处于41 ℃的高温环境中,此时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增加散热的主要途径有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
    解析 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增加。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
    解析 室温是动物甲正常的温度环境,相当于不做温度处理,室温下动物与41 ℃环境中动物进行对照。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
    解析 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过程,因此耗氧量会增加,分解代谢会增强。
    11.(2018·全国Ⅰ,31)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中实验兔用垂体提取液处理,垂体提取液中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实验兔的尿量减少。
    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解析 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受阻,实验兔的尿量增加。葡萄糖等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能够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兔注射了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且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出现砖红色,可判断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解析 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1.核心概念(1)(必修3 P2)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2)(必修3 P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3)(必修3 P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教材结论性语句(1)(必修3 P2)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三种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2)(必修3 P8)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3)(必修3 P9)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必修3 P5)内环境的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必修3 P32)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6)(必修3 P3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7)(必修3 P32)人体体温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冷觉、温觉、渴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1.(2020·山东,18改编)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解析 患者在高原缺氧地区呼吸困难时,CO2不能被及时排出,故其体内CO2含量会偏高,A项正确;人体体温维持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项错误;患者肺部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收能力增强,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C项正确;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使水不能被重吸收回血浆而形成尿液,故患者尿量增加,D项正确。
    2.(2019·全国Ⅲ,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解析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的一种途径,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利于散热,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利于蒸发散热,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可以带走身体的大量热量,D不符合题意。
    3.(2019·全国Ⅲ,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解析 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中,B正确;O2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
    4.(2018·海南,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解析 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B项正确。
    5.(2020·江苏,26)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
    解析 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作为信号刺激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血压降低,此过程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所以该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解析 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缺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会激活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排尿量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使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过程为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过程为体液调节,故整个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④由甲状腺分泌,则④为甲状腺激素,进而可知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促进腺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又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代谢水平,促进产热,所以运动后,体温升高时,三者的分泌量均应减少,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6.(2017·全国Ⅰ,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解析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高,因此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
    解析 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相对而言血浆渗透压升高,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2020·山东高考模拟)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解析 组织间隙中充满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B不符合题意;C、D项均发生在体外环境中(肠道属于体外环境、泪液也是排放到体外的液体),故C、D不符合题意。
    2.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营养不良,④中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C.正常情况下①处的CO2浓度低于⑤处D.饭后4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⑤处
    解析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表示毛细血管的动脉端;②为肝细胞;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⑤为血浆。若营养不良,则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④中的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项正确;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淋巴)和④(组织液),B项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液由①→⑤流动的过程中,肝细胞产生的CO2不断进入血液,因此①处的CO2的浓度低于⑤处,C项正确;饭后4小时,因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不断进入血液,导致①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⑤处,D项错误。
    3.(2020·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参与马拉松运动。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机体会发生一些重要变化。运动员在马拉松运动过程中A.肝脏、肌肉产热量增加,体温快速上升B.汗液分泌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血糖浓度明显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D.血液中乳酸含量增加,血浆pH明显降低
    解析 马拉松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但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可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A错误;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正确;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血糖浓度有降低的趋势,为保证能量的正常供应,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补充血糖,故血糖浓度不会明显降低,C错误;剧烈运动导致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加,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不会明显降低,D错误。
    4.(2020·湖北麻城高三模拟)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B.体液①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 生物膜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 基本稳定
    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②④组成的,A错误;体液①血浆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两层膜,共5层膜,B错误;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C错误;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血浆中,血浆中的NaHCO3与乳酸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D正确。
    5.(2019·湖南永州一模)正常人体处于0 ℃和30 ℃的环境中均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处于0 ℃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a1=b1,a2=b2B.a1>a2,b1<b2C.从30 ℃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使机体散热 减少D.从30 ℃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产 热增加
    解析 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故a1=b1,a2=b2,A正确;同30 ℃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因此a1>a2,b1>b2,B错误;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产热增加,同时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机体散热减少,C、D正确。
    6.(2021·山东泰安高三模拟)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 温度范围相同B.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C.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 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解析 由图可知冷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在10 ℃~40 ℃之间,温觉感受器敏感温度范围在36 ℃~47 ℃之间,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A错误;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B错误;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C错误;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正确。
    7.如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 ℃降到3 ℃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依次为A.①③②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解析 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恒定,需要加快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温度降低,则出汗减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恒温动物酶的活性基本不变,D符合题意。
    8.(2020·山东高三模拟)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 ℃左右。感冒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使人误感觉到特别冷,导致发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受冷觉感受器的神经冲动后,下丘脑产生冷觉B.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后机体会增加产热C.持续高热阶段是产热总量大于散热总量的结果D.下丘脑接受到寒冷刺激的过程是体液调节过程
    解析 冷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A错误;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后,机体默认的“正常体温”高于实际的体温,实际体温对下丘脑来说属于寒冷刺激,会调节机体增加产热,B正确;持续高热阶段,患者的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人,C错误;下丘脑接受到寒冷刺激的过程是神经调节过程,D错误。
    9.下列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纯净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B.高温环境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C.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解析 高温环境作业,大量流汗,既失水又失盐,需要补充大量的淡盐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A项错误;低温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B项错误;体内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项正确;无论是在炎热条件下还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只要维持稳定则产热量一定等于散热量,D项错误。
    10.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患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B.患者体内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C.为防止脱水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D.患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解析 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进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患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患者需及时补充生理盐水,A项错误。
    1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___________;[  ]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解析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图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D细胞内液;绝大多数细胞周围的液体是A组织液,故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体液是_____,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_________汇入C中。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体液是单方向流动的,故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C血浆中。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中蛋白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 等离子有关。
    解析 C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pH的调节依赖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故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2.(2019·哈九中高考模拟)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寒冷冬季,人体会出现血压轻度上升的症状,易引发慢性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结合所学体温调节知识,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北方寒冷冬季,人体会出现血压轻度上升的症状,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是血管收缩。
    (2)引起激素丁分泌量增加的有效信号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激素丁在水盐调节中起作用,故为抗利尿激素,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信号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有研究表明,适量的乙醇会抑制激素丁的分泌,某实验小组欲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不能测定激素丁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①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家兔均分为A、B两组。②A组为实验组,注射____________溶液,B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③一段时间后,测A、B两组家兔的_______的变化。④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⑤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机体调节尿量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 根据题干“适量的乙醇会抑制激素丁的分泌,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不能测定激素丁的含量”,因此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乙醇,因变量为尿液的量。
    13.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5 ℃、0 ℃、25 ℃环境中,在每一种环境中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由25 ℃环境进入到0 ℃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以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据表分析,指标____(填“A”“B”或“C”)代表皮肤血流量。
    解析 小鼠由25 ℃环境进入到0 ℃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以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机体在0 ℃环境时的皮肤血流量应小于25 ℃环境时的皮肤血流量,所以据表分析,指标C代表皮肤血流量。
    (2)据实验中第3次~第5次的测量结果可以推断指标 _____(填“A”“B”或“C”)是TS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调控,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
    解析 表中第3次~第5次表示小鼠由25 ℃环境到0 ℃环境时的指标变化情况,由于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调控,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所以可以推断指标B是TSH。
    (3)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战现象。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______(填“前部”或“后部”)。
    解析 机体在寒冷环境中时,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寒战)来增加产热量,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可通过排汗来增加散热量。因此,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后部。

    相关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含解析),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文件包含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pptx、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考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网络构建要语必背,重温高考真题演练,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