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第9单元 第7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第9单元 第7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点一,全球性,循环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各种组成成分,碳循环,二氧化碳,含碳有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 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二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2)特点: 、反复利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 , ,不可分割。(4)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梳理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碳、氢、氧、氮、磷、硫
(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 形式循环。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形式传递。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 和化能合成作用。(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 。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1)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效应①成因:世界范围内, 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②我国措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 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 ,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 (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请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
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3.生物富集(1)生物富集的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 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 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2)富集的过程①途径: (网)。
②实例——铅的富集过程
(3)特点①最终积累在食物链 。②全球性。
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的关系
单向流动、逐级积累、全球性
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往复循环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
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返的动力,也是生物富集的动力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生物圈___ (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考向一 碳循环的过程分析1.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⑤⑥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考向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②④⑤C.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
2.(2022·黑龙江大庆高三模拟)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识。近期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的目标,并制定碳排放达峰的行动方案,其中包括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利用新能源等形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D.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大气中的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
考向二 生物富集3.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相对值示意图,其中丙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含汞的废电池浸出液污染,生物体内含汞最多的营养级是A.乙 B.丙C.甲 D.丁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B.M时甲、乙两种群的数量相等,但出生率不一定 相等C.甲种群中的碳元素可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乙种群D.若长期受某重金属污染,甲种群体内重金属浓度大于乙种群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阅读教材P65~66中参考案例1和参考案例2,试完成下列案例比较:
基础提炼 通读实验内容
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注: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
考向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为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②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中的“敌草隆”含量不变,b中的全部消失 ③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④各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A.① B.②③C.①③ D.①③④
A.该实验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C.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 作用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2、4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
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单独处理土壤的情况见下表,处理后的土壤再与落叶混合进行实验。以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 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梳理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范围_______(填“包括”或“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 ,也发生在________ 。信息传递的方向一般是 的。
矿质元素吸收和水分吸收的关系
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 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 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 。(2)对 进行控制。如利用 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 。
6.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考向一 信息传递的类型和作用分析7.(2022·哈尔滨市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农作物周围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化学信 息的应用B.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C.生态系统中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某种鸟类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一现象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 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8.(2022·吉林四平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细胞膜上受体的识别B.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一般都具有双向性C.无论生物体内还是生物体外,传递每一种信息都必须依赖具体的信息 分子D.人体产生的能促进细胞代谢的甲状腺激素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 的化学信息
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的辨析方法(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到的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的,则判断为行为信息。(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间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进行信息交流。
考向二 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综合9.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非生物环境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
10.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 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1·北京,11)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B.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D.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
2.(2020·全国Ⅲ,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3.(2019·天津,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 对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4.(2021·河北,22)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__。(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5.(2021·广东,17)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_______。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捕食、分解作用
从而将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___和增加_______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一、易错辨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2.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3.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往返的( )
5.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6.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二、填空默写1.(选择性必修2 P63)物质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富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性必修2 P62)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 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 传递的。4.(选择性必修2 P69)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形式。
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
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
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
5.(选择性必修2 P71) 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________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6.(选择性必修2 P71)信息还能够调节 ,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7.(1)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食后者,兔同样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说明 。(3)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能萌发说明________ 。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一、选择题1.“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的特色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如图是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抽样 检测法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 为a>(b+c+e)C.该生态系统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 源的能力D.“稻鱼共生系统”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能减少农药使用,从而具 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2.(2022·石家庄二中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提倡素食能够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减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损失
3.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 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D.生物X不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不可能含有线粒体
4.(2022·山西高三模拟)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茶园中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该茶园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茶树→茶树、茶树→害虫天敌C.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D.一片茶园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
5.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C.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
A.该生态系统的水体中DDT的浓度小于0.04 ppmB.四个种群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是形成一条食物链C.甲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D.丁种群个体死亡后释放的DDT还可能再进入丁种群
6.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农药DDT、六六六等,进入环境后便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是,这些化合物难以被降解并在生物体内积蓄。下表是某水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DDT的平均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7.(2022·辽宁模拟预测)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原理的是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B.增加对农田的投入(如施用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C.某些动物在繁殖季节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D.森林中,狼根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根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 征躲避猎捕
8.(2022·淄博市高三一模)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下图为生态系统部分结构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输入该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能,输出该系统的能量 主要是热能B.若1~3为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则三者间的信息传递 都是双向的C.若1~3为食物链的3个营养级,则组分3含有的能量一 定最少D.若2和3分别代表消费者和分解者,则组分1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9.为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各项构成了一个实验设计,其中不符合实验目的和步骤的是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C.将土壤分为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 处理D.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
10.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碳元素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光合作用C.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物圈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11.草地贪夜蛾俗称秋黏虫,外号“行军虫”,成虫借助风力可以在一夜之间飞行100公里,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草地贪夜蛾取食范围广,但明显嗜好禾本科,其低龄幼虫对农药的抵抗力最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性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诱杀属于化学防治B.利用黑光灯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常规监测利用了物理信息C.杀灭草地贪夜蛾的最佳时期是其成虫期D.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利用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 的呼吸作用实现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C.生态系统在B时期属于增长阶段,A时期属于稳定阶段D.B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
12.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如表所示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1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表示某海域受污染后,一种鱼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改变,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该海域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图2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A→B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C→D以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则E是_________。
(3)图3所示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值,单位为kJ/(cm2·a)。那么,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
(4)图4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
14.(2022·黄山市高三一模)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下图所示。图中A是非生物环境,B、C、D、E和F表示构成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1)图中生物B属于第____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考虑,生物F属于_______,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动植物遗体及动物粪便,加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以二氧化碳、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右图有____处箭头所示过程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碳循环的。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提能力·精准突破,练高考·衍生训练,元素的循环,4过程图解,加速了物质循环,5温室效应,生物富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9单元 第7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9单元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pptx、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9单元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docx、第9单元课时练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总复习第9单元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产者,呼吸作用,含碳有机物,CO2,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分解作用,化石燃料,化学元素,生物群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