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唐山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肝细胞间隙的液体 B.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 肺泡腔内的气体 D. 膀胱内的尿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详解】A、肝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是人体内环境,A正确;
    BCD、膀胱中的尿液、肺泡腔内的气体以及小肠腔内的消化液都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中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BCD错误。
    故选A。
    2. 下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液体A为血浆,含有胆固醇、蛋白质、尿素、、无机盐、激素等物质
    B. 结构①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物质能通过①进入C液
    C. A液、B液、C液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D. B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A液,但不能通过结构②直接进入C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③表示组织细胞,A液表示血浆,B液表示淋巴,C液表示组织液。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各成分在物质交换时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液体A为血管内的液体,是血浆,血浆中含有胆固醇、蛋白质、尿素、 CO2 、无机盐、激素等物质,A正确;
    B、结构①表示血管壁细胞,该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物质能通过①血管壁细胞进入C液(组织液),B正确;
    C、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A液、B液、C液是都成细胞外液,也称内环境,C错误;
    D、B液(淋巴)中的物质可以通过淋巴循环,最终汇入到A液(血浆),但不能通过结构②淋巴管壁细胞直接进入C液(组织液),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这反映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局限性
    D. 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如HCO3—/H2CO3等,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也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A正确;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占2/3,B错误;
    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内外环境变化超过这一限度时,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这反映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局限性,C正确;
    D、内环境主要两对缓冲物质是H2CO3与NaHCO3、NaH2PO4与Na2HPO4对于维持体液中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4. 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不符合该实验的是(  )
    A. 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 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RNA
    C. 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 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答案】B
    【解析】
    【分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由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为我们研究记忆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方向,故本实验有助于帮助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A正确;
    B、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可知,实验的对照组需要注射来自没有受过电击刺激海蜗牛的RNA,B错误;
    C、R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本实验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C正确;
    D、由题干信息“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推测可知,本实验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D正确。
    故选B。
    【点睛】
    5.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B. 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 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D.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自主神经系统,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通常相反,两者如同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C正确;
    D、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慢,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慢;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与之相反,D错误。
    故选C。
    6. 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
    B. 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
    C. 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D. 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A、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因此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A正确;
    B、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B正确;
    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可以使胞外的Na+持续内流,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动作电位,C错误;
    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引起持续兴奋的中毒症状,D正确。
    故选C。
    7. 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下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据相关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回收,兴奋在此类突触间双向传递
    B. 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回收
    C. 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
    D. 据d图可知,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回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
    【答案】A
    【解析】
    【分析】多巴胺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在突触后膜上,图中显示多巴胺起作用后会被转运分子运回细胞,而毒品分子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详解】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被转运分子运回突触前膜所在的细胞,因为多巴胺作用的受体只在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没有多巴胺作用的受体,因此突触间的兴奋的传递还是单向的,A错误;
    B、 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与多巴胺转运分子结合,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B正确;
    C、c图与a、b图相比较可以看出因为多巴胺不能回收,则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C正确;
    D、从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转运分子会发挥作用,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D正确。
    故选A。
    8. 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与稀盐酸混合,过滤后注射给了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本实验应设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及注射等量稀盐酸的对照组
    B. 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 该实验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 该实验不能证明胰液分泌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遵照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及注射等量稀盐酸,A正确;
    B、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B正确;
    C、滤液中除了促胰液素外,还有其他物质,该实验不能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错误;
    D、该实验不能证明胰液分泌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没有切断反射弧,神经调节还存在,D正确。
    故选C。
    9. 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对照处理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灌胃甲状腺激素,1次/天
    饲养条件
    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

    A. 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进行实验属于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
    B. 甲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高于乙组
    C. 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D. 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的耗氧量大小关系为:丙组>乙组>甲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实验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故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或有无注射或服用甲状腺激素,因变量为小鼠的代谢水平即耗氧量。
    【详解】A、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进行实验,A正确;
    B、由于甲组切除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根据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可知,甲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高于乙组,B正确;
    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C错误;
    D、甲组切除甲状腺,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乙组不切除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丙组增加外源甲状腺激素,推测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的耗氧量大小关系为:丙组>乙组>甲组,D正确。
    故选C。
    10.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 适当撤减衣服 B.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则需要物理方法来增加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适当撤减衣服,有利于散热,因此有利于降低体温,A正确;
    B、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加盖棉被,不仅不利于散热,反而会加重病情,B错误;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的原理,这样有利于降低体温,C正确;
    D、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有利于散热,因此有利于降低体温,D正确。
    故选B。
    11.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环境中,产热为,散热为,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散热为。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
    B. 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
    C. 从0℃的环境进入30℃的环境,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等方式增加散热量
    D. 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下丘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引起骨骼肌战栗,从而使产热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A正确;
    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散热增加,因此要通过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而使体温维持稳定,必须产热=散热,故b1>b2,B错误;
    C、从0℃的环境进入30℃的环境,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就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等方式增加散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C正确;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受到冷刺激时,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就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骨骼肌战栗,从而使产热增加,D正确。
    故选B。
    12. 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B.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C.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D.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A、并非所有的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如扁桃体、脾脏等不产生免疫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不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错误;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C错误;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一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13. 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细胞免疫就能将病毒彻底清除
    B.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和Ⅵ均能增殖、分化
    C. B细胞(Ⅴ)的活化需要抗原或细胞因子信号的刺激
    D. 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Ⅰ是抗原呈递细胞、Ⅱ是辅助性T细胞、Ⅲ是细胞毒性T细胞、Ⅳ是记忆细胞、Ⅴ是B细胞、Ⅵ是记忆细胞、Ⅶ是浆细胞。
    【详解】A、病毒侵染人体后,需要借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才能清楚病毒,A错误;
    B、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Ⅳ(记忆T细胞)、Ⅵ(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B正确;
    C、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即病毒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C错误;
    D、据图可知,Ⅱ、Ⅲ、Ⅳ、Ⅴ、Ⅵ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Ⅶ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作用,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关于免疫异常疾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肥大细胞等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产生组织胺等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 艾滋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 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D. 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并出现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与吸附在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A正确;
    B、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B正确;
    C、过敏反应有时会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些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如药物过敏,C错误;
    D、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D正确。
    故选C。
    15. 生长素和乙烯都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会影响乙烯的合成
    B.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乙烯促进果实发育
    C. 生长素是植物自身合成的,乙烯是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
    D.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乙烯只分布在成熟果实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生长素和乙烯都是植物激素,都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乙烯在植物各个部位都有合成和分布;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如乙烯含量增高,会起到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详解】A、当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A正确;
    B、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C、生长素和乙烯都是植物自身合成的,C错误;
    D、生长素和乙烯各器官各器官均有合成和分布,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16.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生理状况、芽的数量、2,4-D的浓度、温度等
    B. 该实验还可用生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衡量生根效果的观察指标
    C. 生长素类调节剂2,4-D浓度≥600 时,对插条生根起抑制作用
    D. 为了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在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干及题图可知,2,4-D浓度为自变量,生根数为因变量。
    分析题图: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2,4-D浓度在200mg⋅L−1、400mg⋅L−1、600mg⋅L−1和800mg⋅L−1时,生根数比浓度为0时的插条生根数多,说明这些浓度对插条生根起促进作用;而2,4-D浓度在1000mg⋅L−1时,生根数比浓度为0时的插条生根数少,说明该浓度对插条生根起抑制作用。
    【详解】A、2,4-D的浓度属于自变量,不是无关变量,A错误;
    B、月季插条生根的情况可用生根数或生根的平均长度来表示,B正确;
    C、由图可知,2,4一D浓度为600 mg/L时的插条生根数比浓度为0时的插条生根数多,说明该浓度对插条生根起促进作用,C错误;
    D、为了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在200mg⋅L−1−600mg⋅L−1 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D错误。
    故选B。
    17. 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 抑制侧芽生长 B. 抑制顶端优势
    C. 抑制向光性生长 D. 抑制其开花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得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使侧芽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较快,解除顶端优势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
    【详解】为园林工人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以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B正确。
    故选B。
    18. 种群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其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C. 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目的是控制种群的年龄组成
    D. 调查某种草原鼠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
    【详解】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一种间接原因,它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A错误;
    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那么种群密度增加;如果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如果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迁入率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少,B正确;
    C、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性别比例,C错误;
    D、调查某种草原鼠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错误。
    故选B。
    19. 我国古书早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场所,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蝗虫间的流行疾病能影响其种群密度
    B. 合理灌溉和引入青蛙等天敌可以防治蝗害
    C. 调查蝗虫卵的密度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
    D. 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东亚飞蝗因缺乏食物而使种群数量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详解】A、蝗虫间的流行疾病能使蝗虫的死亡率上升,从而影响其种群密度,A正确;
    B、合理灌溉和引入青蛙等天敌可以防治蝗害,B正确;
    C、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可以预测蝗灾的发生率,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C正确;
    D、东亚飞蝗喜欢干旱环境,种群数量增长很快,D错误。
    故选D。
    20. 如图分别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的两种生物种间数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可以表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
    B. 图2可以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竞争关系
    C. 图3可以表示地衣中藻类和真菌的共生关系
    D. 图4可以表示菟丝子和大豆的种间关系,甲表示菟丝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关系。
    【详解】A、图1可以表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被捕食者先增多,捕食者随之增多,A正确;
    B、图2可以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竞争关系,最终甲胜出,乙被淘汰,B正确;
    C、图3可以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的共生关系,C正确;
    D、图4可以表示菟丝子和大豆的关系,甲表示大豆,D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21. 下图表示用电压计测量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的大小及其在相应条件下发生变化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③上发生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B. ④代表内流,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靠过程④
    C. 若适当提高膜外的浓度,则静息电位将加大
    D. 在④处膜外施加适宜强度的刺激,图中电压计指针将偏转2次
    【答案】BC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解】A、在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③上发生的跨膜运输方式消耗了能量,应是主动运输,A正确;
    B、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B错误;
    C、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若适当提高膜外 Na+ 的浓度,则动作电位峰值将加大,C错误;
    D、在④处膜外施加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会依次传导到电流表的右侧和左侧,因此图中电压计指针将偏转2次,D正确。
    故选BC。
    22. 如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当膀胱内储存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的传入神经传到骶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中枢,并产生尿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婴儿无意识尿床,控制其排尿的中枢位于e
    B. 神经递质由d释放作用于c不需要经过内环境
    C. 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虽无尿意但能主动排尿,该过程调节中枢有e和g
    D. 排尿时机体主要通过交感神经控制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
    【答案】AC
    【解析】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膀胱壁是感受器、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逼尿肌是效应器。
    【详解】A、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故婴儿无意识尿床,控制其排尿的中枢位于e骶髓的排尿反射中枢,A正确;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属于细胞间隙,内含组织液。故神经递质由d释放作用于c需要经过内环境,B错误;
    C、成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其原因是成人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故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虽无尿意但能主动排尿,该过程调节中枢有e和g,C正确;
    D、当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当尿液流经尿道时会刺激尿道中感受器使其兴奋,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故排尿时机体主要通过副交感神经控制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使尿液排出,D错误。
    故选AC。
    23.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2021年7月12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已同中国国药集团和科兴公司分别签署了预购协议,这意味着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进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疫苗库。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都是灭活疫苗(需要注射两次,间隔21天),灭活疫苗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新冠病毒→Vero细胞培养→新冠病毒提取→新冠病毒灭活→纯化→添加佐剂→检测→分装→疫苗
    A. 注射灭活疫苗和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的原理相同
    B. 间隔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的目的是强化免疫,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C. 已接受疫苗接种的人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可以不佩戴口罩
    D.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发病率将呈下降趋势
    【答案】BD
    【解析】
    【分析】1、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注射抗体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
    2、免疫预防是指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详解】A、注射灭活疫苗的目的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属于免疫预防,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的原理是利用血清中抗体直接抵抗新冠病毒,属于免疫治疗,涉及的免疫学原理不同,A错误;
    B、二次注射疫苗可以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比仅注射一次产生的记忆细胞数量更多,B正确;
    C、已接受疫苗接种的人也有可能再次被感染,进入人群密集场所仍需佩戴口罩来降低被感染的概率,C错误;
    D、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人群对该病毒的防御能力增强,因此发病率将呈下降趋势,D正确。
    故选BD。
    24.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基因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生长发育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 微量的植物激素就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作用
    C. 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取决于各种植物激素在体内的绝对含量
    D.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些是通过激素来实现的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的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详解】A、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微量有机物,B正确;
    C、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C错误;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有的环境因素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ABD。
    25.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觅食环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就完全一样
    B.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 不同物种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近的种群之间,生态位较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多。
    【详解】A、由生态位的概念分析可知,生态位包括物种种类,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和关系等,故觅食环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正确;
    C、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所以,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正确;
    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如:不同物种使用同一种资源,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
    26. 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神经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动,如图所示。

    (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图中腺体表示效应器,由____________组成。
    (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作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现已确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某突触异常,则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之间。已知用电极刺激神经元可使其产生兴奋,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突触异常,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神经元④的突触小体释放,作用于神经元③的胞体) ③.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
    (2) ①. ⑥和② ②. 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或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分泌)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产生动作电位,即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由正变负。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即③产生的兴奋只能传递到②神经元,而不能反向传递到④。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组成。
    【小问2详解】
    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做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说明脑干对腺体的分泌过程的调节是正常的,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由此会出现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腺体无法做出反应的现象,但是腺体与脑干之间的神经传递正常,因此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据此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结果,实验步骤为:
    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分泌,说明⑥和②之间的突触异常。
    【点睛】熟知神经元的结构以及突触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7. 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表示物质,①表示过程。请回答: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mmol/L。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____________细胞,使其分泌[X] ____________增多,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相关细胞分泌[Y]增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3)为研究胰岛素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头晕、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①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____________;给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一段时间后,B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而C、D组上述症状缓解,那么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答案】(1)3.9~6.1
    (2) ①. 胰岛B ②. 胰岛素 ③. 神经调节 ④. 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3) ①. 体内血糖含量下降 ②. 生理盐水 ③. 葡萄糖
    【解析】
    【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血糖浓度下降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除了激素调节以外,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的的某一区域兴奋,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兴奋,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小问1详解】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3.9~6.1mmol/L。
    【小问2详解】
    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中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入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的X胰岛素增多,该过程为神经调节;血糖浓度下降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Y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小问3详解】
    ①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②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可使上述低血糖症状缓解,而D组上述症状也缓解,说明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可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识记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8.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免疫疗法就是指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来抗击癌症的疗法。詹姆斯·艾利森在小鼠实验中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CTLA-4蛋白能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癌细胞,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使细胞毒性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过程,是癌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癌细胞____________,使其裂解死亡。这一过程体现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2)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____________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的免疫疗法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失调而患____________病。
    (4)请你结合上述两位科学家的发现,说出一种可以恢复免疫细胞的攻击力,治疗癌症的方法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抗原 ②. 特异性结合 ③. 免疫监视
    (2) ①. 体液 ②. 浆细胞
    (3)自身免疫病 (4)给患者注射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1详解】
    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增成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使其裂解死亡。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小问2详解】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属于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小问3详解】
    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的疾病。根据题意分析,病人使用PD-1抑制剂也可能会导致自身组织器官受到损伤,患上自身免疫病。
    【小问4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使细胞毒性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因此给患者注射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可以恢复免疫细胞的攻击力,达到治疗癌症的功效。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9. 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受体,光敏色素是其中的一种。光敏色素在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能促进种子的萌发、调节幼苗的生长和叶绿体的发育等。如图为光敏色素调节相关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光敏色素的本质是一类____________,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____________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2)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____________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____________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_______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3)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实验结果推测,光可能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分生组织
    (2) ①. 结构 ②. 信息传递 ③. (特定)基因的表达
    (3)抑制植物ABA的合成
    【解析】
    【分析】光不仅能作为能源驱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能作为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一种蛋白)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小问1详解】
    光敏色素的本质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小问3详解】
    由柱形图可知,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植株ABA含量相对值高于野生型,说明AB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在突变体水稻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野生型,其原因可能是光抑制植物AB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点睛】本题考查光信号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
    30. “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
    初始种群规模/只
    10
    20
    25
    28
    30
    40
    50
    7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65
    0.041
    0.010
    0.002
    0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是____________只。
    (2)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如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规模会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_____只。
    【答案】(1)28~30
    (2) ①. 增大 ②. 增大 ③. 140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初始种群规模,且随着初始种群规模的增加,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越低,其中初始种群规模为70只时,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0,则存活率最高。
    【小问1详解】
    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初始种群规模在28时,200年内种群灭绝概率为6.5%;初始种群规模在30时,200年内种群灭绝概率为4.1%,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因此该初始种群规模的最小范围是28-30只之间。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率越高,即种群的灭绝可能性会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增大。若仍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根据曲线图分析,当限制压增大到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即虚线与限制压为0.02曲线的交点)为140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通过分析曲线图和表格数据的能力,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一般规律,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大联考试题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大联考试题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为研究红霉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