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22 出师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2 出师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文体知识,写作背景,学习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 出师表诸葛亮◇教材分析◇《出师表》是情辞意切、感人肺腑的千古名篇。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提出的三条建议,既是安定的措施,也是施政的真理。作者通过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慷慨深沉,动人心魄。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者主张明确,析理透彻,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难点: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受爱国热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所撰写的《出师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文天祥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评价“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经典之作,感受诸葛亮的节操和品格。二、文体知识表表,古代臣子向君主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类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三、写作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去世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之时,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决心,出兵北伐,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原,复兴汉室。 四、学习新课步骤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诵课文,要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2.教师领读课文片段,学生跟读,注意句中停顿。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相关读音,扫清字词障碍。崩殂(cú) 行阵(hánɡ) 夙夜(sù)驽钝(nú) 攘除(rǎnɡ) 咨诹(zōu)陟罚臧否(zhì) 裨补阙漏(bì)猥自枉屈(wěi)步骤二: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积累文言知识。(1)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深入不毛:深入到贫瘠、未开垦的地方。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斟酌损益:斟酌利弊。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方法。(2)古今异义①诚宜开张圣听 [古]扩大 [今]指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痛心、遗憾 [今]极度憎恨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④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感奋激发 [今]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3)词类活用①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②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③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④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形容词作动词,疏远)⑤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⑥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4)虚词“以”的用法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③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④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⑤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步骤三:把握重点,理清思路1.学生齐读课文。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理清思路。(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明确: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宫中之事,悉以咨郭攸之、费祎、董允等;④营中之事,悉以咨向宠;⑤亲贤臣,远小人;⑥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明确:这些建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和北伐之举。从写作背景上看,“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国策略,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北伐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此次出师,刘禅只有20岁,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北伐做准备。本文陈述的重点是对国内政事的安排。(3)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明确: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①“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建议刘禅广泛听取忠臣的意见,发扬先帝遗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之人的精神。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同样的标准。③“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其中“亲贤远佞”是最重要的建议。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致忠奸不分、赏罚不明。文章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3.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中的“出师表”片段,学生静观画面,静听诸葛亮自陈,感受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和对刘禅的谆谆教诲之情。五、课堂小结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刘禅能认识到只有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大业的道理。其中的三条建议是治国方针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建议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可供借鉴。六、布置作业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请自选角度(如: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表达你的看法。100字左右。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按学号或座位抽查背诵,也可由同学自荐或互荐背诵,然后全班齐诵。二、合作探究步骤一:细读课文,讨论交流1.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明确:文章开篇以蜀国形势谈起,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这种情况下,“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项治国主张。“益州疲弊”是指蜀国在“三分”中处于不利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做准备,主要措施有:①跟吴国通好;②加强内政建设;③平定南方的叛乱。可见,出师伐魏的时机已经成熟。2.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心。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合情合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3.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希望能勉励后主。步骤二:赏析表文,学习写法本文是如何把议论、抒情和叙事融为一体的?明确: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彻,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步骤三:延伸拓展,品评人物学生讨论交流,品评人物——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明确: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看成是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教师小结: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之恩,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三、课堂小结同学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虽然最终没能够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但是,这篇《出师表》永远地流传了下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它让杜甫热泪满衣襟,它让陆游深夜挑灯细看,它让岳飞感动不能自已,挥毫成书……今天,我们又一次走进《出师表》,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臣吧!四、布置作业有人说诸葛亮成功地帮刘备奠定了蜀汉政权,从而和曹魏、东吴分庭抗礼。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心,日月可鉴。但也正是他的忠心,辜负了刘备对他的期望。请课后查阅资料,以“我说诸葛亮”为话题,谈谈你的认识。附: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情景的层层深入,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教学中打破了文章翻译—内容理解—主题理解的传统步骤,将文章的翻译与理解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翻译中理解文章,在理解中巩固翻译,也便于背诵。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没有适当进行鼓励,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家作品简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全面理解,研读课文,答疑解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精品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初读课文,读顺课文,理解词语,疏通文意,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