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鄂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
A. 研究高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B. 研究低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C. 寻求氨的新来源D. 研制耐高温高压的新型材料建造合成塔
向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mlN2和3mlH2,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生成NH3。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B. N2完全转化为NH3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D. 单位时间内消耗amlN2,同时消耗2amlNH3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3 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 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 电负性:④>③>②>①D. 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a、b、d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c>d>bB. 电负性:a>b>d>c
C. 原子序数:d>a>c>bD.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c>d>a
研究发现液态有机物是比较理想的储氢材料。甲苯储氢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甲苯储氢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甲苯储氢反应是放热反应
C. 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D. 加入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热
要增大 Zn 和稀H2SO4间置换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 使用高纯度的锌粒B. 使用浓H2SO4C. 使用小颗粒的锌粒D. 使用浓HNO3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OH−)c(H+)=10−12的溶液:NH4+、Cu2+、NO3−、SO42−
B. 0.1ml⋅L−1的氨水:Cu2+、Na+、SO42−、NO3−
C. 1ml⋅L−1的NaClO溶液:Fe2+、Al3+、NO3−、I−
D. 0.1ml⋅L−1的NaHCO3溶液:K+、Na+、NO3−、OH−
电化学固氮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氮气的还原合成氨,某课题组提出一种全新的电化学固氮机理——表面氢化机理示意图如图,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表面氢化机理中,第一步是H+的还原反应
B. 在表面*H原子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N2与表面*H原子反应生成*N2H2中间体
C. 电化学固氮法较传统工业合成氨法,具有能耗小、环境友好的优点
D. 若竞争反应(析氢反应)的活化能显著低于固氮反应,则析氢反应的速率要远远低于固氮反应
已知:X(g)+2Y(g)⇌3Z(g)△H=−aKJ⋅ml−1(a>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1mlX和0.2ml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0.3ml
B.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达a kJ
D. 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制品做阳极,锌做阴极
B. 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C. 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 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0℃时Kw为10−12,pH=6的纯水呈酸性
B. 将1mL1×10−6ml⋅L−1的稀盐酸稀释至1000mL,所得溶液的pH为9
C. 常温下当水电离的c(H+)为1×10−13ml⋅L−1时,此溶液的pH可能为1或13
D. 将pH=2的盐酸与醋酸各1mL分别稀释至100mL,所得醋酸溶液的pH更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5℃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KI溶液,溶液中Pb2+浓度增大
B. 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选用Na2CO3溶液比NaOH溶液效果好
C. 两种难溶盐电解质,其中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D. 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盐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小,也使Ksp变小
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H2的燃烧热为akJ⋅ml−1,则热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ΔH=−akJ⋅ml−1
B. 若1mlSO2和0.5mlO2完全反应放热98.3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ΔH=−98.3kJ⋅ml−1
C. 若H+(aq)+OH−(aq)=H2O(l)ΔH=−57.3kJ⋅ml−1,则稀硫酸与稀Ba(O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ΔH=−114.6kJ⋅ml−1
D. 若31g白磷的能量比31g红磷多bkJ,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白磷,s)=4P(红磷,s)ΔH=−4bkJ⋅ml−1
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 )
A.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g)⇌2NH3(g),图表示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
B. 由图可知,p2>p1、T1>T2满足反应:2A(g)+B(g)⇌2C(g)ΔHc(H+)>c(HA)
B.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C. pH=7时,c(Na+)=c(A−)+c(HA)
D. b点所示溶液中c(A−)>c(HA)
已知25℃时,醋酸、氢硫酸、氢氰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单位省略)
(1)体积相同、c(H+)相同的三种酸溶液a。CH3COOH;b.HCN;c.H2SO4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填字母)______。
(2)25℃时,等浓度的三种溶液①NaCN 溶液、②Na2S溶液、③CH3COONa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3)25℃时,浓度均为0.01ml/L的①NaCN、②CH3COONa、③NaCl 溶液中,阴离子总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4)将浓度为0.02ml/L的HCN 与0.01m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c(Na+)>c(C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c(H+)”、“F,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P>N,故原子半径P>S>N>F,即②>①>③>④,故B错误;
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O>S,Nd>a>b,故B错误;
C.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P>Si>Na>N,即d>a>b>c,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为N>P>Si,即c>d>a,故D正确.
故选:D.
由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x=2,a的原子序数为14,故a为Si元素;
由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可知c原子核外应有5个电子,为第ⅤA族元素,应为N元素,
b最外层应有1个电子,与a同周期,应为Na元素,
c、d同主族,则d为P元素,
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元素的位置与结构来推断元素,并利用元素化合物知识来解答,综合性强,注重了高考的热点来考查学生,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答案】C
【解析】解:A.甲苯储氢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故A正确;
B.根据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根据能量变化图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为E,从中间态到甲基环己烷为逆反应活化能,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即不会改变反应热,故D正确,
故选:C。
A.该反应为加成反应,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B.根据能量变化图判断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关系;
C.根据能量变化图判断正反应活化能和逆反应活化能的大小关系;
D.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侧重考查活化能和催化剂的作用,属于基础考点,难度偏低。
6.【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高纯度的锌粒,不会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
B、锌和浓硫酸之间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
D、锌和浓硝酸之间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增大反应速率可增大压强、升高温度、提高浓度以及使用催化剂等,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之后还有表面积、溶剂、光照等因素,注意常见基础知识的积累.
7.【答案】A
【解析】解:A.该溶液显酸性,NH4+、Cu2+、NO3−、SO42−离子之间不反应,与H+也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氨水显碱性,与Cu2+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1ml⋅L−1的NaClO溶液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2+和I−,故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HCO3−与OH−会反应生成CO32−和H2O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A.该溶液呈酸性,能和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B.能和一水合氨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C.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和NaClO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D.能和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侧重考查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明确离子共存条件及离子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隐含信息的分析判断并灵活运用隐含信息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在表面氢化机理中,第一步是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原子,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在催化剂表面,*H原子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N2与表面的2个*H原子反应生成*N2H2中间体,故B正确;
C.传统工业合成氨法需要在高温、高压下实现,电化学固氮法在常温、常压下就能实现,故C正确;
D.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活化能越小则反应越易进行,反应速率越快,析氢反应的活化能显著低于固氮反应,则析氢反应的速率要远远高于固氮反应的速率,故D错误;
故选:D。
A.得到电子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B.化学反应中应满足质量守恒,也即原子守恒;
C.传统工业合成氨法需要在高温、高压下实现;
D.活化能越小则反应越易进行,反应速率越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看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化学反应的机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中等。
9.【答案】AD
【解析】A.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0.1mlX和0.2ml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ml,故A错误;
B.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所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故B正确;
C.反应热表示1mlX和2mlY完全反应生成3ml的Z放出aKJ的热量,反应放出的热量与实际参加反应的量有关,所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只要有1mlX完全反应就可以放出akJ的热量,故C正确;
D.升高反应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对正逆反应影响是一致的,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解:A.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则镀层金属锌为阳极,待镀金属铁为阴极,故A错误;
B.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因原电池反应与电镀时所发生的反应为不同的两个反应,故电镀过程不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故B错误;
C.电解池的阳极上金属本身失电子转化为金属离子,阴极上金属离子得电子转化为金属单质,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电镀液的浓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镀锌层破损后,能形成锌铁原电池,铁为正极,锌为负极,同样起到保护铁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则镀层金属锌为阳极,待镀金属铁为阴极,电镀过程中,Zn2+不断的移向阴极铁电极,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易形成Zn−Fe原电池,Zn作负极优先被腐蚀,铁制品仍能受到保护,据此分析解答。
此题考查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重在突出应用及电路中的电量与析出物质的守恒关系,解答本题时应明确电池或电解工作原理,对于其应用也要掌握。
11.【答案】C
【解析】解:A.水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并且纯水电离始终存在c(H+)=c(OH−),即pH=6的纯水仍然呈中性,故A错误;
B.酸性溶液加水稀释不能变为碱性,则将1mL1×10−6ml/L盐酸稀释至1000mL,所得溶液的pH接近7,但是小于7,不可能为9,故B错误;
C.常温下当水电离的c(H+)为1×10−13ml⋅L−1①>③ ③>②>① acCN−+H2S=HS−+HCN
【解析】解:(1)体积相同,c(H+)相同的酸溶液,酸越弱,酸的浓度越大,消耗同浓度的NaOH溶液体积越大,所以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b>a>c,
故答案为:b>a>c;
(2)酸越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大,pH越大,所以等浓度的三种溶液①NaCN 溶液、②Na2S溶液、③CH3COONa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
故答案为:②>①>③;
(3)溶液①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CN−),溶液②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溶液③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Cl−),比较阴离子总浓度,只需比较c(Na+)+c(H+),三种溶液浓度相同,则只需比较c(H+),由于酸性CH3COOH>HCN,所以碱性CN−>CH3COO−,则溶液中c(H+)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故答案为:③>②>①;
(4)将0.02ml/L的HCN与0.01m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005ml/L的NaCN、HCN,测得c(Na+)>c(CN−),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HS−,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H2S=HS−+HCN,
故答案为:CN−+H2S=HS−+HCN。
(1)体积相同,c(H+)相同的酸溶液,酸越弱,酸的浓度越大,消耗同浓度的NaOH溶液体积越大;
(2)酸越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大,pH越大;
(3)根据电荷守恒关系分析;
(4)将0.02ml/L的HCN与0.01m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HCN,已知混合溶液中c(CN−)Mg2+
【解析】解:(1)A是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该元素为Cr,元素名称为铬,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ⅥB族,
故答案为:铬;第四周期第ⅥB族;
(2)①中3p能级中2个电子占据1个轨道,违背了洪特规则,②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是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即B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是图1中的②,
故答案为:②;C;
(3)图中8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连续的,其中B、C、D、E的单质都是气体,可知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F元素、E为Ne,则A为C、F为Mg,其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Ne,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C、D、F元素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F−、Mg2+,三者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F−>Mg2+,
故答案为:E;D;O2−>F−>Mg2+。
(1)A是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
(2)①中3p能级中2个电子占据1个轨道,违背了洪特规则,②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是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
(3)图中8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连续的,其中B、C、D、E的单质都是气体,可知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F元素、E为Ne,则A为C、F为Mg。
本题考查比较综合,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负性、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等,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题目比较基础,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19.【答案】3Ca+N2−△Ca3N2 Ca3N2+6H2O=3Ca(OH)2+2NH3↑ighefjkd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酸性气体 银白色金属逐渐变为棕色 取C中反应后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将生成气体通过(或浓硫酸),再通入灼热的CuO,黑色固体变红,则Ca3N2中混有钙单质 92.5%
【解析】解:Ⅰ.(1)装置C中氮气与钙反应生成二氮化三钙,反应方程式为3Ca+N2−△Ca3N2,Ca3N2水解生成氢氧化钙和氨气,反应方程式为Ca3N2+6H2O=3Ca(OH)2+2NH3↑,
故答案为:3Ca+N2−△Ca3N2:Ca3N2+6H2O=3Ca(OH)2+2NH3↑;
(2)E装置的空气,D装置除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酸性气体,A装置除空气中的氧气,C装置中氮气与Ca反应生成氮化钙,氮化钙为棕色固体,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F装置防止倒吸,氮化钙易水解,加入B装置用浓硫酸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C中。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i→gh→ab→ef→jk→d,
故答案为:i;gh;ef;jk;d;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酸性气体;银白色金属逐渐变为棕色;
(3)氮化钙与酸反应生成铵盐,钙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难溶于水,检验生成的气体有氢气即可确定氮化钙中含有未反应的钙,故方法为:取C中反应后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将生成气体通过(或浓硫酸),再通入灼热的CuO,黑色固体变红,则Ca3N2中混有钙单质,
故答案为:取C中反应后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将生成气体通过(或浓硫酸),再通入灼热的CuO,黑色固体变红,则Ca3N2中混有钙单质;
Ⅱ.(4)剩余的盐酸量为200mL20mL×0.2ml/L×0.025L=0.05ml,故参与反应的盐酸为0.1L×1ml/L−0.05ml=0.05ml,根据氮元素守恒:Ca3N2∼2NH3,则n(Ca3N2)=0.025ml,则氮化钙的质量分数为0.025ml×148g/ml4.0g×100%=92.5%,
故答案为:92.5%。
E装置中的空气加入水后排出,通过D装置除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酸性气体,再绕过A装置除空气中的氧气,得到干燥的N2,通入C装置中,氮气与Ca加热时反应生成氮化钙,氮化钙易水解,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C中,应在C装置后加盛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B,C装置中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可能会引起B中浓硫酸倒吸进B中,为防止倒吸C、B之间应接入F装置;氮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氨气,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检验生成的气体有氢气即可确定氮化钙中含有未反应的钙;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氨气,被过量的盐酸吸收,根据剩余的盐酸量可得消耗的盐酸,即可得到氨气的量,据此计算产品的纯度,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发生的反应及制备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20.【答案】−246.4kJ/mlce>0.1ml/L
【解析】解:(1)①2H2(g)+CO(g)⇌CH3OH(g)△H=−90.8kJ/m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l
③CO(g)+H2O(g)⇌CO2(g)+H2(g)△H=−41.3kJ/ml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③计算3H2(g)+3CO(g)⇌CH3OCH3(g)+CO2(g)的△H=−246.4kJ/ml;
a.该反应正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正向移动、高压利于正向移动,所以低温高压的措施能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减少CO2的浓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故c正确;
d.增加CO的浓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但CO的减少量远小于CO的增加量,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e.分离出二甲醚以减少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故e正确;
故答案为:−246.4kJ/ml;ce;
(2)①某时刻测得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c(CH3OH)=0.4ml/L,c(CH3OCH3)=0.6ml/L,c(H2O)=0.6ml/L,浓度熵Qc=c(CH3OCH3)⋅c(H2O)c2(CH3OH)=0.6×v逆,
故答案为:>;
②开始时,密闭容器中CH3OH的浓度为2.1ml/L,反应三行式为,
2CH3OH(g)⇌CH3OCH3(g)+H2O(g)
起始量(ml/L)2.100
变化量(ml/L)2xxx
平衡量(ml/L)2.1−2xxx
平衡常数K=c(CH3OCH3)⋅c(H2O)c2(CH3OH)=x⋅x(2.1−2x)2=100,解得x=1,达到平衡时c(CH3OH),2.1ml−2×1ml/L=0.1ml/L,
故答案为:0.1ml/L。
(1)①2H2(g)+CO(g)⇌CH3OH(g)△H=−90.8kJ/m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l
③CO(g)+H2O(g)⇌CO2(g)+H2(g)△H=−41.3kJ/ml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③得到3H2(g)+3CO(g)⇌CH3OCH3(g)+CO2(g);除增大CO浓度外的其他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均可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2)①根据浓度熵Qc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判断:若Qc>K时,则反应逆向进行,v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0×10−3ml/,【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0−7ml⋅L−1,0×10−8,【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