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10−12,5的成分之一,2∼10,【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
    A. 1s B. 1p C. 2d D. 3f
    2. 下列溶液因盐类的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A. K2CO3 B. AlCl3 C. NaHSO4 D. NaNO3
    3. 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ΔH)
    B. 反应H2(g)+Cl2(g)=2HCl(g)ΔH=−184.6kJ⋅mol−1,表示每摩尔反应放出184.6kJ的热量
    C. 在等温条件下,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体系内能减少
    D. 所有反应的反应热都可以通过量热计直接测量
    4. 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
    B. 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C. 反应符合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
    D. 海洋潮汐能、波浪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对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钾的焰色试验呈紫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 钠原子的电子由3s跃迁到5s,放出能量
    C. 基态硫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D. 氮原子的三个2p轨道(2px、2py、2pz)的能量不相等
    6. 元素Po(钋)与S同主族,原子序数为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oO2具有还原性 B. 原子半径:PoAg,电解精炼铜时银沉积在电解槽底部
    C.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作电解熔融氯化镁制镁的保护气
    D.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NaOH溶液去除铝表面的氧化膜
    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方程式是(    )
    A. SO3能使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3+Ba2++H2O=BaSO4↓+2H+
    B. 炽热的铁水与水蒸气反应:3H2O(g)+2Fe−高温Fe2O3+3H2
    C. 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的NO2:2NO2+2OH−=2NO3−+H2O
    D. Na2CO3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CO32−+2H2O⇌H2CO3+2OH−
    9.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Z可与X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2X2,Y、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电离能:X>Y B. 电负性:Z>W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10.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2mL0.5mol⋅L−1CuCl2溶液,溶液颜色变为绿色
    B. 电镀实验中,错将铁制镀件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铁制镀件溶解
    C. 向NaOH溶液中加入适量饱和FeCl3溶液,加热制得Fe(OH)3胶体
    D. 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适量Na2CO3溶液,出现无色气泡,说明Ka(CH3COOH)>Ka1(H2CO3)
    11. CH3COOH溶液存在电离平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向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B. 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C. 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c(H+)=c(OH−)+c(CH3COO−)
    D. 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4.0时,生铁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D. 外加电流法保护金属,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
    17. 新型锂-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大、密度高的优点,可以用作新能源汽车的电源,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固体电解质只允许Li+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内电路中Li+向石墨烯电极方向移动
    B.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O2+4H++4e−=2H2O
    C.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从石墨烯电极流向锂电极
    D. 放电时,电池中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18.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SO3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SO3(s)]>S[SO3(1)]>S[SO3(g)]
    B. 2KClO3(s)=2KCl(s)+3O2(g)ΔH=−77.6kJ⋅mol−1,常温下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 放热反应都可以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D. 反应C(s)+CO2(g)=2CO(g)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是该反应ΔS的影响为主
    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5℃,向10mL氨水中加入蒸馏水,将其稀释到1L后,溶液的pH变化小于2
    B. 将CH3COONa溶液从常温加热到80℃,溶液中c(OH−)减小,c(H+)增大,pH减小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Cl溶液、NH4F溶液和NaF溶液,其pH依次增大
    D. 若将CO2通入0.1mol⋅L−1Na2CO3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2c(CO32−)+c(HCO3−)=0.2mol⋅L−1
    20. 氨对发展农业有着重要意义,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原料气n(H2)n(N2)=2.7∼2.9,是因为N2相对易得,适度过量利于提高H2转化率
    B. 合成氨一般选择400∼500℃进行,主要是让铁触媒的活性最大,平衡转化率高
    C. 热交换的目的是预热原料气,同时对合成的氨气进行降温利于液化分离
    D. 中国科学家研制的新型锰系催化剂将合成氨的温度、压强分别降到了350℃、1MPa,显著降低合成氨的能耗
    21.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h的元素符号是 ______。
    (2)y原子有 ______个能级。元素f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是 ______。
    (3)元素的第一电离能:z>d,其原因是 ______。
    (4)以上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和x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电子式是 ______。

    22. 25℃时,H2CO3的Ka1=4.5×10−7,Ka2=4.8×10−11。请回答:
    (1)25℃时,水的离子积Kw=______。
    (2)NaHCO3溶液显 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结合数据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3)某实验测得0.050mol⋅L−1NaHCO3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试分析45℃后,随温度升高NaHCO3溶液pH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
    (4)氯气通入NaHCO3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23. 利用生物发酵得到的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乙醇和水蒸气重整制取氢气,其部分反应如下。
    反应Ⅰ:CH3CH2OH(g)+H2O(g)⇌2CO(g)+4H2(g)ΔH1=+265kJ⋅mol−1
    反应Ⅱ:CO(g)+H2O(g)⇌CO2(g)+H2(g)ΔH2=−41kJ⋅mol−1
    (1)CH3CH2OH(g)+3H2O(g)⇌2CO2(g)+6H2(g)ΔH=______。
    (2)恒温恒容时,对于反应Ⅰ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
    A.CO的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C.2v正(CO)=v逆(CH3CH2OH)
    D.CH3CH2OH(g)、H2O(g)、CO(g)的浓度相等
    (3)对于反应Ⅱ,在进气比[n(CO):n(H2O)]不同时,测得相应的CO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图示各点所对应的反应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①图中C、E两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C和TE。判断:TC______TE(填“”)。
    ②若CO和H2O的起始浓度总和为5mol⋅L−1,求G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
    ③图中E、G两点对应的反应温度相同,其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E和KG。判断:KE______KG(填“”)。

    24. 某学习小组用0.100mol⋅L−1NaOH溶液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HR溶液。请回答:
    Ⅰ.用0.1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mol⋅L−1HR溶液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V[NaOH(aq)]/mL
    0
    10.00
    19.00
    19.98
    20.00
    20.02
    21.00
    30.00
    pH
    2.6
    4.2
    5.5
    7.2
    8.4
    9.7
    11.4
    12.3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绘制滴定曲线(pH−V图)______。

    (2)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应选用______作指示剂,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A.酚酞(8.2∼10.0)
    B.石蕊(5∼8)
    C.甲基橙(3.1∼4.4)
    Ⅱ.用0.1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R溶液,实验所用仪器如图2所示。
    (3)仪器A盛装 ______(填“NaOH”或“HR”)溶液。
    (4)下列关于滴定实验,正确的是 ______。
    A.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活塞(或由乳胶管、玻璃球组成的阀)是否漏水
    B.滴定前,锥形瓶和滴定管均须用所要盛装溶液润洗2∼3次
    C.将溶液装入滴定管时,应借助烧杯或漏斗等玻璃仪器转移
    D.滴定时,通常用左手控制活塞或挤压玻璃球,右手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向同一方向旋转
    E.接近终点时,应控制液滴悬而不落,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溶液沾落,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吹洗锥形瓶内壁,继续摇匀
    (5)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盛装0.100mol⋅L−1NaOH溶液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3所示,终点读数为 ______mL,HR溶液的浓度为 ______mol⋅L−1。
    (6)后续平行实验显示,此次滴定实验所得测定结果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A.滴定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滴定并读数
    B.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NaOH中混有杂质KOH
    C.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慎将瓶内溶液溅出
    25.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摩尔质量:180g⋅mol−1)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也常用作分析试剂及显影剂等。
    (1)草酸亚铁晶体含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2)称取3.60g草酸亚铁晶体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经分析,3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各层均有s能级,故A正确;
    B.第一层(K层)上的能级只有1s,故B错误;
    C.第二电子层(L层)的能级只有2s和2p,无2d能级,故C错误;
    D.第三电子层(M层)的能级只有3s、3p和3d,无3f能级,故D错误;
    故选:A。
    第一层(K层)上的能级只有1s,第二电子层(L层)的能级只有2s和2p,第三电子层(M层)的能级只有3s、3p和3d,第四电子层(N层)的能级只有4s、4p、4d和4f亚层,各能层均有s能级,以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能级的排布,明确电子层与含有能级的关系为解答关键,原子掌握原子构成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K2C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故A不选;
    B.AlCl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故B选;
    C.NaHSO4为强酸的酸式盐,NaHSO4=Na++H++SO42−,但不是盐类水解的原因,故C不选;
    D.NaNO3是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故D不选;
    故选:B。
    物质的水溶液因发生水解而显酸性的是强酸弱碱盐,弱碱阳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呈酸性,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为高频考点,把握水解原理及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盐类水解的本质,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当反应在等温、恒压条件下进行时,反应热效应等于焓变,故A正确;
    B.在25℃、101kPa时,1mol气态H2和1mol气态Cl2完全反应生成2mol HCl气体,放出的热量为184.6kJ,故B正确;
    C.在等温条件下,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体系内能减少,故C正确;
    D.某些反应的反应条件限制,发热过程中常伴随其他能量转化,反应热不能直接测定,故D错误;
    故选:D。
    A.在等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热;
    B.热化学方程式指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反应生成特定状态的物质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某些反应的反应条件限制,反应热不能直接测定。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A.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故A正确;
    B.水分解需要吸收能量,不是放出能量,故B错误;
    C.是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百分之百,符合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故C正确;
    D.海洋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开发海洋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故D正确;
    故选:B。
    A.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B.水分解需要吸收能量;
    C.是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百分之百;
    D.海洋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
    本题考查了化学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焰色试验实际上是电子的跃迁,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能量,3s能级的能量小于5s能级,所以钠原子的电子由3s跃迁到5s,吸收能量,故B错误;
    C.基态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故C正确;
    D.同一能级的轨道能量相等,所以氮原子的三个2p轨道(2px、2py、2pz)的能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A.焰色试验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能量;
    C.基态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D.同一能级的轨道能量相等。
    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子跃迁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级与能量的关系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解:A.PoO2中Po是+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Po>S,故B错误;
    C.第六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为86,该周期容纳32种元素,而Po的原子序数比86小2,可知Po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VIA族,故C正确;
    D.Po、S处于VIA族,属于p区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A.PoO2中Po是+4价,处于中间价态;
    B.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C.根据第六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为86判断;
    D.Po、S处于VIA族。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表与元素周期律,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掌握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7.【答案】C 
    【解析】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A正确;
    B.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Cu和比Cu活泼的金属Zn、Fe、Ni等在阳极放电,比Cu活泼性差的金属Ag、Au等杂质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形成阳极泥,故B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电解熔融氯化镁制镁,镁能与氮气反应,故C错误;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与NaOH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可用NaOH溶液去除铝表面的氧化膜,故D正确;
    故选:C。
    A.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
    B.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中含有的Zn、Fe、Ni在阳极放电;
    C.镁能与氮气发生反应;
    D.氧化铝能与NaOH反应。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此题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8.【答案】A 
    【解析】解:A.三氧化硫合适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Ba2++H2O=BaSO4↓+2H+,故A正确;
    B.炽热的铁水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O(g)+3Fe−高温Fe3O4+4H2,故B错误;
    C.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的NO2反应生成亚硝酸钠、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2−+NO3−+H2O,故C错误;
    D.Na2CO3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碳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溶液显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故D错误;
    故选:A。
    A.三氧化硫合适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B.炽热的铁水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C.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的NO2反应生成亚硝酸钠、硝酸钠和水;
    D.Na2CO3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碳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溶液显碱性。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不大,明确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O,Y为F,Z为Na,W为Cl元素,
    A.主族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第一电离能:XW,故C错误;
    D.氧离子和钠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的半径:X>Z,故D正确;
    故选:D。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Z可与X形成淡黄色化合物Z2X2,该化合物为过氧化钠,则Z为Na,X为O,满足“基态X(O)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Y、W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位于同主族,Y位于第二周期,其原子序数大于O,则Y为F,W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原子序数、原子结构来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解:A.加热促进铜离子水解氢氧化铜,导致溶液颜色变为绿色,故A正确;
    B.电解池中,较活泼金属作阳极上,阳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镀实验中,错将铁制镀件与电源的正极相连,Fe作阳极,铁制镀件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不断溶解,故B正确;
    C.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应该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为止,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
    D.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酸的酸性越强,其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适量Na2CO3溶液,出现无色气泡,说明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则Ka(CH3COOH)>Ka1(H2CO3),故D正确;
    故选:C。
    A.加热促进铜离子水解;
    B.电解池中,较活泼金属作阳极上,阳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D.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酸的酸性越强,其电离平衡常数越大。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盐类水解、酸性强弱判断、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A 
    【解析】解:A.向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减弱,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A错误;
    B.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相当于加入醋酸根离子,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故B正确;
    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3COOH溶液中电荷守恒:c(H+)=c(OH−)+c(CH3COO−),故C正确;
    D.醋酸为弱酸,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醋酸溶液浓度大于0.01mol/L,pH=12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01mol/L,两者等体积混合,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CH3CH2CH2,故A错误;
    B.Br2(g)→2Br⋅(g)为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ΔH1>0,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生成CH3CHCH3的活化能比生成CH3CH2CH2活化能低,故生成CH3CHCH3反应越容易进行,则丙烷与Br2发生一元取代反应的产物以CH3CHBrCH3为主,故C正确;
    D.由图可知,ΔH2较大,升高温度对反应热大的反应影响较大,则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产物中CH3CH2CH2Br的比例,故D正确;
    故选:A。
    A.能量越低越稳定;
    B.Br2(g)→2Br⋅(g)为断开化学键;
    C.活化能越低,反应越容易进行;
    D.升高温度对反应热大的反应影响较大。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与稳定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B 
    【解析】解:A.过程Ⅰ中NO2得到SO32−失去的电子,水参与电子传导,故A正确;
    B.过程Ⅲ的反应有电子转移,NO2生成HNO2,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故B错误;
    C.过程Ⅰ有亚硝酸根生成,可继续氧化成硝酸根,所以雾霾微颗粒中既含有硫酸盐,也含有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故C正确;
    D.NO2生成HNO2,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A.过程Ⅰ中NO2得到SO32−失去的电子;
    B.过程ⅢNO2生成HNO2,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C.过程Ⅰ有亚硝酸根生成,可继续氧化成硝酸根;
    D.NO2生成HNO2,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机理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把握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以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交点后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平衡向右移动,故A错误;
    B.增大氧气的量,平衡逆向移动,则NO2的转化率减小,与图不符,故B错误;
    C.由图可知0∼3s内v(NO2)=1.0mol/L−0.4mol/L3s=0.2mol⋅L−1⋅s−1,但不能计算3s时的瞬时速率,故C错误;
    D.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A.由图可知,交点后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B.增大氧气的量,平衡逆向移动;
    C.结合v=△c△t计算;
    D.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温度、压强、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B 
    【解析】解: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故A正确;
    B.pH=2.0时,生铁片上析氢腐蚀和化学腐蚀同时存在,以析氢腐蚀为主,故B错误;
    C.由图可知,pH>4.0时,气体压强几乎不变,生铁主要发生吸氧腐蚀,故C正确;
    D.外加电流法保护金属,可以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保护金属做阴极,故D正确;
    故选:B。
    生铁分别在pH=2.0酸性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做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生铁中的碳颗粒做正极,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由图可知,pH=4.0和6.0的弱酸性溶液中,气体压强几乎不变,甚至减小,以发生吸氧腐蚀为主,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应用,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电子、电流的移动方向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高频考点,难度不大。

    17.【答案】A 
    【解析】解:A.该装置为原电池,锂为负极,石墨烯为正极,阳离子在电解质中移向正极,即Li+向石墨烯电极方向移动,故A正确;
    B.O2在石墨烯上得电子生成OH−,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B错误;
    C.放电时,锂为负极,石墨烯为正极,外电路中电子从锂电极流向石墨烯电极,故C错误;
    D.电池工作时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电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即电池中化学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由图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放电时Li发生失电子的反应生成Li+,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Li−e−=Li+,O2在石墨烯上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OH−,为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子由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阳离子在电解质中移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把握电极的判断、发生的反应为解答关键,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D 
    【解析】解:A.同一种物质的熵变:气态>液态>固态,则1molSO3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SO3(s)]Ka2,说明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其水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碱性;Kh(HCO3−)=2.2×10−8>Ka2(H2CO3),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3)温度超过45℃时,NaH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a2CO3,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所以溶液碱性增强,
    故答案为:超过45℃,温度升高造成NaHCO3分解生成Na2CO3,溶液碱性增强;
    (4)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l2+HCO3−=Cl−+HClO+CO2↑,
    故答案为:Cl2+HCO3−=Cl−+HClO+CO2↑。
    (1)25℃时,水的离子积Kw=1.0×10−14;
    (2)HCO3−水解平衡常数=KwKa1=10−144.5×10−7≈2.2×10−8>Ka2,说明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3)温度较高时,NaH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a2CO3;
    (4)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强酸制取弱酸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图象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电离平衡常数与水解平衡常数的关系、化学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答案】+183kJ⋅mol−1  AB

    相关试卷

    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舟山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舟山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mL稀盐酸,20gNaCl,13℃,98×10−8,HF的Ka=7,0kJ⋅ml−1,8kJ⋅ml−1,【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ml/L减少到0,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6kJ/ml,0kJ/ml,【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