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0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0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0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07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07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07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07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5607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周王室衰微,卿大夫僭越,促进统一,铁犁牛耕,变法运动,百家争鸣,老子的哲学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思想大争鸣,战国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各个强国为了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争做霸主,故而春秋时期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史记·太史公自序》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书录》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孔子如何评价管仲?
《孟子·尽心下》:春秋无义战。
《韩非子·有度》:荆(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
《韩非子·难二》:[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史记·秦本纪》:[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比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华夏”
在频繁交往和密切联系中,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
二、经济变革与变法运动
据已知的统计资料,山东、河北、山西、河南、辽宁、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的数十个地点,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出土。——李发林《战国秦汉考古》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风起云涌的各国变法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是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的革新的要求。
【课堂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1)积极性: ①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等。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忙变法,承认私有
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
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到诸侯国的重用。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2、主要流派
思想核心:“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的发展。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当中。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阴阳五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
各家针对社会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
天命观:“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变局,为何危,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朝代歌诀,春秋时期道家,百家争鸣的意义,强兵之策,富国之策,集权之策,说明了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示范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纷争与动荡,经济发展,工商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铁犁牛耕农业进步,私田开拓公田不治,政治变动,统一与秩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