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2 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祖父的园子》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蚂”等15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能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能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出示童年跳皮筋、打乒乓球、抽陀螺、打雪仗的场景图片。
2.谈话导入: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人们往往特别留恋童年时光。今天,让我们走进一段别样的童年生活,感受童年别样的快乐!(板书:祖父的园子)
3.简介作者及作品。
(1)简介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乳名荣华。幼年丧母,从小与祖父相依为命。1933年4月,以“悄吟”为笔名发表文学作品,后在鲁迅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42年1月,因肺结核病逝于香港。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2)简介《呼兰河传》: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设计意图: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和她的《呼兰河传》,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也为引导学生阅读作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随文识字
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生字。
蚂蚱(zhà) 啃(kěn) 樱(yīng)桃 蚌(bàng)壳 割(gē)掉
毛嘟(dū)嘟 倭(wō)瓜 拴(shuān)着 啰(luo) 逛(guàng)
3.集中识字
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zhà kěn yīng bàng gē dū wō shuān luo guàng
蚱 啃 樱 蚌 割 嘟 倭 拴 啰 逛
预设:
(1)联系生活实际,我知道“蚱”读“zhà”,在词尾读轻声。
(2)通过组词“樱花、樱桃”来理解和记忆“樱”字。
(3)通过歇后语“河蚌不煮——难开口”来理解和记忆“蚌”字的。
(4)通过组词“刀割、割舍”来理解和记忆“割”字。
(4)通过理解“拴”的意思是“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结”来记住“拴”字。
(5)“啰”是语气助词。
(6)“啃、嘟、倭、逛”都是形声字,可以按照形声字的特点记住读音。
4.梳理内容
(1)教师提问: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类。
预设:
景物:昆虫、花草、大榆树……
活动:栽花、拔草、铲地……
(3)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4)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归纳并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的是园中的景物。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写的是“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太阳下园中的景物。
(5)教师小结: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第三部分侧重于写景,中间部分侧重于叙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梳理内容环节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默读课文,在读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感受“我”在园子中的心情。
2.探究过程
(1)思考问题,理解关键句中蕴含的“我”的情感。
(2)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部分。
(3)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明确学习任务:体会课文中写景部分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①让学生朗读句子并思考: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②组织全班交流:你是怎样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感受的?
预设:“仿佛”“好像”后面的内容写的是“我”的感受。大树和土墙不会自己发出声响,不会回应,但“我”认为它们会,说明在“我”眼中这些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从中能体会到作者爱园子中的一切。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①让学生朗读后说一说: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体会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
②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点拨:关注“……愿意……就……”的表达形式。
预设:因为“我”在园子中感觉十分自由,所以觉得黄瓜也是自由的。作者借黄瓜的自由生长抒发自己无拘无束的感受。
(3)从前面两个句子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这两个例句中,作者都是借园中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时,要注意从独特的表达方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4)默读课文第一和第三部分,找找类似的借园中景物表达自己情感的语句,画下来并作批注,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预设:从这些句子中,能感受到“我”很喜欢园子。对园子中各种昆虫、花草树木的描写都满怀着喜爱与赞叹。
追问: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这些词语具体写出了什么?
预设:叠词“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带给我们画面感,可见作者对园子的记忆十分清晰,也能看出她对园子的喜爱。“呼叫”“冒烟”“发光”“闪烁”这几个动词写出了榆树的生机和活力。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从这句话里能体会到,园子中所有景物在“我”眼中都是有灵性的。
教师点拨:“就像”后面的内容是作者的想象,作者赋予花、鸟、虫子以灵性,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从这几句话中,能感受到在园子中“我”的身心是自由的、愉快的,园子中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
(5)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点拨:让学生在课文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我”在园子中的自由自在,感受“我”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选择典型例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掌握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情感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体会其他语句中的情感。由扶到放,学习路径清晰。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这些汉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
蝴 蚂 蚱 嗡 樱 拔 瞎 铲 锄 割 尾 承 拴 瓢 逛
点拨:
(1)“蝴、蚂、蚱、嗡、樱、拔、瞎、铲、锄、割、拴、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书写“蝴”时左右要紧凑。右半部分中“月”起笔稍低,略窄,偏下。“蚂”的“虫”稍靠左上;“马”最后一笔是横。“蚱”的左半部分偏上,右半部分的“乍”竖为垂露竖。“嗡、樱、拔、瞎、拴”书写时左窄右宽。“拔”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发”。“铲、瓢”两个字的右半部分的撇画要穿插到左半部分。书写“锄”时,“且”的最后一画横变为提。书写“割”时,左宽右窄,右半部分“刂”竖钩直而有力。
(2)“尾、逛”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逛”的“狂”字笔画要紧凑,“辶”要托住“狂”字。
(3)“承”是独体结构的字,中间是三短横。提醒学生注意“承”的笔顺——横撇、竖钩、横、横、横、横撇、撇、捺。撇、捺要写得舒展。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作品供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结构复杂、易写错的字较多,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是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的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漂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在这里,作者度过了她快乐的童年时光,接下来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究吧。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蝴蝶 蜻蜓 蚂蚱 圆滚滚 明晃晃 樱桃 瞎闹 锄头 承认 随意
2.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祖父的园子》。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园中的景物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太阳下园中的景物
(写景) (叙事) (写景)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