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古诗导入,初读课文,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回顾总结,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篇课文。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3.体会文中寄情以物,以情驭景,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
4.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作家季羡林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欣赏古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自古以来,月亮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了作者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感受文中蕴含在“月”中的思想感情。
3.教师板书课题——月是故乡明,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季羡林:语言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的翻译家,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三次发文拒绝“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称号。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创作背景。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润园,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徘徊(pái huái) 烟波浩渺 (miǎ) 篝(gōu)火 萌(méng)动
澄澈(chéng chè) 风光旖旎(yǐ nǐ) 瑞(ruì)士 莱(lái)芒湖
无边无垠(yín) 碧波万顷(qǐng) 巍峨(é)雄奇
燕(yān)园圣地 点缀(zhuì)
gōu
méng
ruì
lái
é
(2)多音字。
朗润园是燕(yān)园胜地。
燕(yàn)子
(3)识字方法。
看图识字: ——篝
字理识字: ——峨
形声字。从山,我声。本义:高耸峭拔、令人惊叹的高山。
(4)词语解释。
烟波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文中指季老先生故乡的小村子的几个大苇坑在他眼中水面也是很辽阔的。
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风光美丽动人。文中指瑞士莱芒湖的景色很迷人。
相映成趣: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文中指清空中的明月和水里的那个月亮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
美妙绝伦:形容非常美妙,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它。文中指作者在故乡以外的地方看到的月亮也很美。
茂林修竹:指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哪句话是对“月是故乡明”的阐释?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2)这段话和课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一自然段是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简单解释。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自由读课文,说一说,除了故乡的月亮外,作者还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作者分别用什么词语形容了那些地方的月亮?
外国的月亮——美妙绝伦
北京的月亮——奇景
(4)读了课文之后,你认为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2.再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感受。
(1)往事一:回忆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这部分课文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由月亮总有陪衬,引出下文作者对故乡苇塘上和水中月亮的描述和怀念。
(2)往事二:回忆故乡的月亮——数星星、逮知了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美好、有趣;对故乡的思念
①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
②作者说“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句中的“此”是指代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它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③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这些童年趣事呢?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对作者故乡的思念。
④“八月湖水平”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对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家乡几个大苇坑的烟波浩渺与洞庭湖的“八月湖水平”相比较,显出作者心目中,苇坑也是阔大的。
(3)往事三:回忆故乡的月亮——看月亮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诗兴萌动
①“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萌动”能换成“萌发”吗?
“萌”是萌芽、新生,“动”是悸动,“萌动”表现了“我”在儿时生发出的对美的感悟和领会;“萌发”比喻事物发生,没有悸动之意。“萌动”更好,所以不能换。
②在这部分课文中作者又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请作简要概括。
看天上月与水中月相映成趣
梦到天上月与水中月叠加的样子
③这些童年趣事都与什么有关,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④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4)教师小结。
作者在第2—4自然段描写了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自然段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记忆犹新,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坑边玩,梦月亮。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①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
②作者离乡背井,漂泊天涯期间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作者列举了哪里的月亮?
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的月亮;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的月亮;碧波万顷的大海中的月亮;巍峨雄奇的高山上的月亮。
③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④从“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你又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⑤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因为“我的小月亮”勾起“我”对童年的趣事的回忆;使“我”想起故乡。
⑥读下面两个句子,思考: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一些?
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的小月亮!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倒装句)
“我的小月亮”放在了前边,强调,突出了“我的小月亮”;倒装句更好。
⑦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小”来形容故乡的月亮吗?
强烈反差
小——平凡、可爱
其他地方的月亮——美妙绝伦
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厚而独特的情感,故乡虽然平凡,但故乡永远是“我”的最爱。
(2)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①“朗润园”和“燕园”是什么地方?
朗润园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校内;燕园位于北京的海淀,名字来源于燕京大学。
②作者描述“朗润园”和“燕园”这些赏月胜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③从“我现在年事已高”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随着年月的增加,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④从“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一句你又感受到什么?
在作者看来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⑤“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教师小结:
这部分课文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7.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①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因为故乡的月亮总是能勾起“我”对童年趣事的回忆,使“我”总是能够想起故乡,也更让“我”眷恋祖国。
②课文的结尾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2.欣赏了大师的这篇美文,我们发觉现,其实,大师也是凡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比如思乡怀人,比如……。但是,在表达情感的方法境界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愿我们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从中学到表情达意的方法。那么,你也有过童年,也有家乡,你愿不愿意把你的童年或者你的家乡与我分享呢?
3.分享描写月亮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4.拓展阅读。
寻 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一日哥根廷。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描写月亮的诗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预习检测,整体感知,课文研读,总结提高,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3*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检查预习,扫清障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