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典型实例,概念解析,图文讲解,展示图片,课堂活动,概括明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3.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教学难点】
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教学策略
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教材编写紧扣课程的要求,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相结合,依次安排了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以及防灾减灾三个方面内容。
课时分配上为1~1.5个课时。在教学策略上,以2021年7月河南洪灾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能做些什么?从而引入正文内容。正文部分首先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以及判断条件,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自然灾害的判断方法。接着通过图文资料和案例来介绍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按下来通过分布图来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以及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实例来介绍防灾减灾知识,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自救方法。
四、教学流程
五、当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寒潮 B. 地震 C. 洪涝 D. 车祸
2.下列现象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 地震 B. 滑坡 C. 台风 D. 泥石流
3.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5.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
C. 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答案:D;C;B;A;C;
六、课程小结
七、板书设计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定义:自然环境中会造成危害的异常变化。
2.两个判断条件:一是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二是有人、资源或财产受到损害
3.主要类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危害大、多种灾害关联性
三、防灾减灾
日常防御工作:储备救灾物资、建造防护林等
灾前:遥感卫星监测
灾中: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个人自救
八、课后作业
如果家乡突然遭遇了洪灾(或台风、旱灾),我们应该怎样做?请查找相关资料,做一期手抄报。
参考示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程引入
【典型实例】7·20郑州特大暴雨
提问: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感受生活地理
引用生活地理,引入正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
常见的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
【概念解析】
1.自然灾害:自然环境中会造成危害(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的异常变化。
2.自然灾害的判断条件:一是自然环境发生了异常变化;二是人、财产或资源受到损害
【练习】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
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楼上的广告牌被一阵瞬时的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汽车上。
D.一游客违反规定在禁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E.千岛群岛无人岛火山爆发 。
(提示:A属于自然灾害,因为突然的冰雹是自然异常现象,且造成了损失;B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化工厂废水泄漏是人为原因;C属于自然灾害,因为瞬时大风是自然异常现象,且造成了损失;D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游客乱扔烟头致森林火灾,是人为原因;E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没有受灾体,即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理解、思考、判断
通过概念解析和配套练习的方式,检测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掌握
2.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
【图文讲解】
1.讲解常见自然灾害的分类
2.通过图文和案例来呈现各种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读图、理解、归纳
培养读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
环节三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过渡: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之多,这些自然灾害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1.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展示图片】“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图文讲解】台风、干旱的分布地区和原因
(台风:
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台风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所以我国台风危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干旱:
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原因: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人口密集,水资源需求量大,所以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读图、思考归纳
培养读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课堂活动】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参考台风、干旱灾害的分析方法,分组讨论洪涝、滑坡和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读图、观察、讨论、总结
培养读图能力、合作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通过阅读相关图文素材,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概括明确】
洪涝灾害:
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原因: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故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滑坡和泥石流: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原因:我国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
地震灾害:
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原因: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过渡: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案例分析1】台风引发洪灾,在山区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
案例分析、归纳总结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案例分析2】地震造成山体崩塌,在有降水的条件下造成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引发洪灾
3.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
【案例分析】夏季风引发的南北方旱涝灾害
案例分析、归纳总结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自然灾害的群发性
4.自然灾害损失的严重性
【课堂阅读】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
案例分析、归纳总结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自然灾害损害大的特点
小结: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危害大、关联性等
过渡: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能做什么?
环节四 防灾减灾
【图文、案例】
1.日常防御工作:储备救灾物资、防灾工程(防护林);
2.灾前:遥感卫星监测
3.灾中: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案例分析、思考 讨论、归纳总结
通过案例分析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课堂活动】灾害来临时,可以做哪些事情?
1.你正在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这时你应该……
2.你正在野外露营,突然发生了泥石流,这时你应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情境引入,读图活动,课堂活动,综合探究,图文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概念解析,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2,展示表格,总结归纳,图文展示,知识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一节 疆域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