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物质是( )
A. 麦芽糖和乳糖 B. 葡萄糖和核糖 C. 糖原和淀粉 D. 纤维素和蔗糖
2. 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3. 某一多肽链内共有肽键109个,则此分子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数目至少为( )
A. 110,110 B. 109,109 C. 108,108 D. 1,1
4.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 大肠杆菌细胞 B. 玉米的叶肉细胞 C. 酵母菌细胞 D. 人的肝细胞
5. 如图为某多肽物质水解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物质由7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
B. 图示反应前后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不变
C. 产物为三肽和二肽
D. 反应物中有8个肽键
6. 草莓缺少Mg2+时叶片叶脉缺绿、叶片变黄变白,缺Zn2+时幼叶和茎生长受到抑制,这说明无机盐( )
A. 是植物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B. 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
C. 在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其浓度决定了细胞吸水或失水
7. 人体的胆固醇含量过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长期摄入过多糖类,容易导致糖尿病。下列正确的是( )
A. 合成胆固醇需要氮元素作为原料,而合成糖类则不需要
B. 胆固醇和糖类摄入过多会导致各种疾病,因此要选择低糖和不含胆固醇的食物
C. 人体消化道很难消化纤维素,但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胃肠蠕动
D. 胆固醇是所有生物的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可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8.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胆固醇、脂肪、维生素D的组成元素相同 B. 核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
C. 淀粉的功能与组成其分子的单糖种类有关 D. 脱氧核糖和脂肪都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
9. 科学家将两种不同的海绵体分散成单个细胞后混合在一起培养,发现分离的细胞迅速重聚成团,并且只有同种海绵细胞才能聚集在一起。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细胞间信息交流 C. 催化化学反应 D. 实现能量转化
10. 抗体是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与③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B. ④在物质的囊泡运输方面起交通枢纽作用
C. 抗体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
D. 抗体分泌过程中,④的膜面积最终基本不变
11. 多数植物细胞无溶酶体,由液泡执行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结构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中含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苷酸等多种含N有机物
B. 液泡中的酸性水解酶在高尔基体上合成
C. 成熟植物大液泡的破裂不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D. 液泡需要合成ATP,为其进行细胞内消化提供能量
12. 下列关于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 与内质网相连的核膜上附着的核糖体,可参与蛋白质合成
C.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特定位置的融合,由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
D. 真核细胞中相互联系的生物膜上都分布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13. 下列关于细胞中的有机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 磷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C. 细胞核内的核酸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溶胶
D. 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
14. 关于细胞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看见 B. 都具有生物膜结构
C. 在一种真核细胞中,都含有各种细胞器 D. 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
15. 下列生理过程中,需消耗ATP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 肾小管吸收水分
C. 血浆与组织液间气体交换 D. 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16. 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体条件下去除叶绿体的外膜,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 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其C5的含量会下降
D. 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17.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形虫摄食过程就是胞吞作用
B. 将变形虫放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C.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等大分子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D. 植物细胞在水中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直到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相等时保持动态平衡
18.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②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深变浅渐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
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非常明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 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图中的②在人体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则②也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
B. 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C. 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4个
D. 甲图中的④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基粒中,在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20.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为反应过程供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C. 酶在活细胞以外不具有催化性
D. 对于一个活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可发生变化
21. 在下列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中,均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①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②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③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④卡尔文的实验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2. 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②处丙酮酸彻底分解,有DNA分子
B. ①②处出现丙酮酸和葡萄糖
C. ①处产生少量ATP和[H]
D. ③处[H]与O2结合生成水,放出少量能量
23. “格瓦斯”是一种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形成的饮料,其中含有微量酒精、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两种生物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B. 这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主要是环状的DNA分子
C. 酵母菌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了 CO2和有机酸
24. 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 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B. 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 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25. 如果人体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全部是葡萄糖,那么当剧烈运动时,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之比为( )
A. 等于1:1 B. 大于1:1 C. 小于l:1 D. 不能确定
26.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②酶在代谢中只能起催化作用
③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④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能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27. 马铃薯块茎储存不当时会出现酸味,苹果储存不当时会出现酒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酸味和酒味的出现均是因为储存过程中缺氧
B. 产生酸味和酒味的物质由同一种物质转化而来
C. 产生酸味和酒味的过程中不产生ATP
D. 两种细胞的线粒体中均可能产生CO2
28.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B.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厌氧呼吸
C.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一样的阶段是糖酵解阶段
D. 线粒体内膜含有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有关的酶
29. 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A. 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B. 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 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D. 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30. 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1. 如图为细胞中四类有机化合物的组成,请分析回答:
(1)E在动物体内是指______,其基本单位A是指______.
(2)F是指______,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和______.
(3)C是指______,生物体中约有______种,其结构通式是______,由两分子C形成G时,相对分子质量会______,分子之间通过______(以化学结构表示)连接。有些C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这些C叫做______.
(4)D是形成______(填中文名称)的单体。H通常由______条链构成,主要分布在______内.
32. 如图A、B两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 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其主要依据是无 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⑥所指的是 ______,它是细胞合成 ______的场所。
(3)图B中②的功能是 ______。
(4)图B中⑤是 ______,它是细胞进行 ______的主要场所。
(5)若图B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
33. 图1表示紫花苜蓿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不同的过程。某科研团队以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物质有 ______、ATP合成酶等,为增大这些物质的附着面积,其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 ______。
(2)图1中过程③称为 ______。过程②和③进行的场所是 ______。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其他因素不变,则短时间内图1中含量增加的物质有 ______。
(3)图2中,与不含NaCl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均下降,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答两点)。当NaCl溶液浓度为1.2%时,图1中过程①产生O2的去路有 ______。
(4)据图2分析,添加NaCl溶液的实验组中,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是否一定会出现同步性的变化,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A错误;
B、葡萄糖和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B正确;
C、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C错误;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蔗糖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D错误。
故选:B。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本题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其基本组成单位,明确DNA的初步水解产物为脱氧核苷酸,而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解答】
A、DNA中不含有氨基酸和葡萄糖,A错误;
B、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B错误;
C、DNA分子中不含有氨基酸和葡糖糖,且核苷酸是DNA的初步水解产物,而不是彻底水解产物,C错误;
D、DNA分子的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蛋白质脱水缩合的相关计算,掌握在蛋白质分子中,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并运用这些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且都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连接在同1个碳原子上,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是1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发生反应产生1分子水,因此形成的多肽链中,一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解答】由于在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1条肽链至少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和-COOH个数分别为1、1。
故选:D。
4.【答案】A
【解析】(1)玉米的叶肉细胞、酵母菌细胞和人的肝细胞中除含有细胞膜,还含有多种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2)大肠杆菌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都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故选:A。
将一个细胞中的所有磷脂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说明该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它的膜结构.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除细胞膜外,无其它的膜结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5.【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可知,该多肽物质由7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A正确;
B、图示反应后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各增加1个,B错误;
C、产物为三肽和四肽,C错误;
D、反应物中有6个肽键,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图:该化合物分子中具有6个肽键,是由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七肽化合物,水解为两条肽链时,氨基和羧基数目都各增加1个。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植物细胞内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A错误;
B、草莓缺少Mg2+时叶片叶脉缺绿、叶片变黄变白,缺Zn2+时幼叶和茎生长受到抑制,这说明无机盐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B正确;
C、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
D、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其浓度决定了细胞吸水或失水,但题干信息不能说明该功能,D错误。
故选:B。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A、胆固醇的元素组成为C、H、O,不需要氮元素作原料,A错误;
B、胆固醇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此外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故食物中应适当含有胆固醇,B错误;
C、人体消化道很难消化纤维素,但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故应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C正确;
D、胆固醇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而非所有生物细胞膜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本题考查脂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解:A、胆固醇、脂肪、维生素D均属于脂质,组成元素是C、H、O,A正确;
B、核糖组成RNA,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构成淀粉的单糖是葡萄糖,C错误;
D、脱氧核糖属于单糖,能被直接吸收;脂肪需要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A。
细胞中的化合物
化合物
分 类
元素组成
主要生理功能
水
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无机盐
①构成化合物(Fe、Mg)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
糖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C、H、O
①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
脂肪
磷脂(类脂)
固醇
C、H、O
C、H、O、N、P
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④保护和保温
蛋白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C、H、O、N、S
(Fe、Cu、P、Mo…)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核酸
DNA
RNA
C、H、O、N、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②控制生物性状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等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属于基础题。
9.【答案】B
【解析】解:糖蛋白具有特异性,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由于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不同,因此将两种不同的海绵体分散成单个细胞后混合在一起培养,发现分离的细胞迅速重聚成团,并且只有同种海绵细胞才能聚集在一起。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故选:B。
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0.【答案】C
【解析】解:A、①核膜与③内质网的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如:有利于蛋白质进入细胞核,A正确;
B、④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能够接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自身也能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故④在物质的囊泡运输方面起交通枢纽作用,B正确;
C、抗体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是借助于膜的流动性来实现的,C错误;
D、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包裹蛋白质转动至高尔基体和其融合,然后高尔基体又以小泡形式转运至细胞膜和细胞膜融合,在此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即抗体分泌过程中,④高尔基体的膜面积最终基本不变,D正确。
故选:C。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核膜,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线粒体,⑥是细胞膜。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1.【答案】A
【解析】解:A、液泡中含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苷酸等多种含N有机物,A正确;
B、酸性水解酶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不是高尔基体,B错误;
C、成熟植物细胞的大液泡破裂,代表植物细胞渗透压紊乱,植物细胞可能会死亡,C错误;
D、具有进行细胞内消化功能的细胞器是溶酶体,而不是液泡,液泡也不能合成ATP,D错误。
故选:A。
液泡是单层膜的细胞器,它由液泡膜和细胞液组成,其中细胞液容易和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混淆,其中主要成分是水,不同种类细胞的液泡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如无机盐、糖类、色素、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注意:成熟的植物细胞才会具有液泡这个结构。液泡具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A、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但原核细胞不需要,A错误;
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与内质网相连的核膜上附着的核糖体,可参与蛋白质合成,B正确;
C、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特定位置的融合,由神经元相关的基因决定,但该基因不是特有的基因,该基因只在神经元中表达,C错误;
D、核膜与内质网膜相连,但这些膜上无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真核细胞中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错误。
故选:B。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功能有:(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要求考生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答案】D
【解析】解:A、DNA、RNA中都有磷酸二酯键,DNA有氢键,部分RNA也可以形成氢键,如:tRNA,A错误;
B、磷脂由甘油、磷酸和脂肪酸等组成,广泛分布于所有细胞中,B错误;
C、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RNA中的mRNA能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溶胶,C错误;
D、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结构不同,但二者都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这说明结构不同的蛋白质也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1、核酸: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2、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和细胞结构,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解:A、光学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其他细胞器都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
B、核糖体和中心体这两种细胞器没有生物膜结构,B错误;
C、一种真核细胞不一定含有各种细胞器,如动物细胞没有液泡和叶绿体,C错误;
D、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D正确.
故选:D.
细胞器的分类: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
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④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
⑤与碱基互补配对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
⑥含有DNA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⑦含有RNA 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⑧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细胞器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答案】A
【解析】解: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ATP,A正确;
B、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血液与组织液间气体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ATP,C错误;
D、酒精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其进入胃黏膜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
故选:A。
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常见的有水、气体、甘油、苯、酒精等。
2、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3、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钾离子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16.【答案】D
【解析】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故破坏叶绿体的外膜,光合作用仍可进行,A错误;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是会发生变化的,如秋天叶子变黄,是由于叶绿素分解,叶黄素没有分解,比例明显改变了,B错误;
C、暗反应过程若突然停止CO2的供应,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下降,而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率不受影响,因此C3的含量将降低,C5的含量将升高,C错误;
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只是ATP和NADPH,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D正确。
故选:D。
1、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答案】A
【解析】解:A、变形虫从周边环境中摄取食物是胞吞,体现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将变形虫放在蒸馏水中,细胞吸水膨胀,一段时间后形态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
C、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C错误;
D、植物细胞在水中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由于细胞壁的束缚作用,平衡时细胞液浓度仍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A。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实际例子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8.【答案】A
【解析】解:①②由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所以细胞失水,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①正确,②错误;
③细胞失水,液泡逐渐变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③正确;
④细胞膜、液泡膜与细胞质紧紧贴在一起,结构不明显,④错误。
故选:A。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答案】C
【解析】解:A、甲图中的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若其在人体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则②是胆固醇,也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A正确;
B、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为DNA,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A、C、G、T,共6种,B正确;
C、乙图中若单体是4种氨基酸,说明其为四肽,则该化合物水解需要3分子水,水解后的产物中增加了3个氧,C错误;
D、甲图中④的组成元素是C、H、O、N、Mg,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基粒中,在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则④可能是叶绿素,D正确;
故选:C。
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是由C、H、O组成。
2、分析题图甲: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ATP或核酸,④的组成元素是C、H、O、N、Mg,可能是叶绿素。
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结构和功能,解题关键是对比、识记各种化合物的结构、功能,并结合选项信息正确作答。
20.【答案】D
【解析】解:A、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
B、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只要条件适宜,酶在活细胞以外也具有催化性,C错误;
D、对于一个活细胞来说,处于不同的分化程度,酶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促反应原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C
【解析】解:①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即2H218O→4[H]+18O2,①正确;
②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萨克斯采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的方法,证明了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②错误;
③恩格尔曼的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③错误;
④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14CO2→14C3→(14CH2O),④正确。
故选:C。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明确各位科学家的基本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2.【答案】A
【解析】解:A、②处为线粒体基质,此处丙酮酸分解为CO2和还原氢,线粒体中有DNA,A正确;
B、①是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之间的位置,该位置无葡萄糖,B错误;
C、①是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之间的位置,该位置不进行呼吸作用,无ATP和还原氢的生成,C错误;
D、③是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物:[H]+6O2产物是:12H2O+能量( 34ATP、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D错误。
故选:A。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为:
第一阶段:反应物:C6H12O6产物是: 2丙酮酸+[H]+能量(2ATP、少)场所: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反应物:2丙酮酸+6H2O产物是:6CO2+[H]+能量(2ATP、少)场所: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反应物:[H]+6O2产物是:12H2O+能量( 34ATP、多)场所:线粒体内膜
①是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之间的位置,该位置不进行呼吸作用,②是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③是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
本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物质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23.【答案】A
【解析】解:A、这两种生物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即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A正确;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呈链状,B错误;
C、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
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只能产生乳酸,D错误。
故选:A。
1、无氧呼吸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不产能
2、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除支原体外都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细胞呼吸,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产物,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答案】C
【解析】解: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于-NH2和羧基(-COOH),A错误;
B、在缺氧的条件下,③过程仍然是葡萄糖的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B错误;
C、M物质的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
D、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②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D错误。
故选: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是糖酵解阶段,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M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
对于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A
【解析】解: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能来自有氧呼吸,因此,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之比总是1:1。
故选:A。
本题是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方式和产物的考查,回忆有氧呼吸和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产物,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解答.
对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有氧呼吸过程的反应式的记忆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A
【解析】解:①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还有少数是RNA,①错误;
②酶在代谢中只能起催化作用,②正确;
③酶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③正确;
④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④错误;
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⑤正确。
故选: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等特点。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C
【解析】解:A、马铃薯块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苹果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酸味和酒味的出现均是因为储存过程中缺氧,A正确;
B、产生酸味和酒味的物质由同一种物质丙酮酸转化而来,B正确;
C、马铃薯块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苹果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者第一阶段相同,都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ATP,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因此两种细胞的线粒体中均可能产生CO2,D正确。
故选:C。
1、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会释放能量,产生ATP;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中,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的丙酮酸分解成乳酸。苹果细胞中的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答案】AB
【解析】解:A、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A错误;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厌氧呼吸,B错误;
C、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一样的阶段是糖酵解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C正确;
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所以线粒体内膜含有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有关的酶,D正确。
故选:AB。
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答案】D
【解析】解:A、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这不能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A错误;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不能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B错误;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这不能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即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这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D正确。
故选:D。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进而推断其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原因。
30.【答案】D
【解析】解: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结合分析可知,分泌蛋白从合成、加工修饰到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到细胞膜,线粒体在整个过程中提供能量。故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故选:D。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本题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背景,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难度不大。
31.【答案】糖原 葡萄糖 脂肪 固醇 磷脂 氨基酸 20 减少 -CO-NH- 必需氨基酸 脱氧核糖核酸 2 细胞核
【解析】
【分析】
本题依托四类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的示意图,对于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理解和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所以E是多糖,A是葡萄糖,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脂肪,所以F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细胞的结构物质是蛋白质,所以G是蛋白质,C是氨基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H是DNA,D是脱氧核苷酸。
【解答】
(1)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原,组成糖原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F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表示脂肪;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3)由分析可知,C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大约有20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2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脱去1分子水,两条氨基酸残基由肽键(-CO-NH-)连接,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有些C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这些C叫做必需氨基酸。
(4)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2条链组成。
故答案为:
(1)糖原;葡萄糖
(2)脂肪;固醇;磷脂
(3)氨基酸;20;减少-CO-NH-必需氨基酸
(4)脱氧核糖核酸; 2; 细胞核
32.【答案】动物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核糖体 蛋白质 对来自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线粒体 有氧呼吸 ⑥ 液泡
【解析】解:(1)图A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但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
(2)图A中⑥为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图B中②为高尔基体,对来自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4)图B⑤是线粒体,它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5)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⑥液泡中。
故答案为:
(1)动物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2)核糖体 蛋白质
(3)对来自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4)线粒体 有氧呼吸
(5)⑥液泡
分析A图:A图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膜,②为线粒体,③为高尔基体,④为染色质,⑤为中心体,⑥为核糖体,⑦为核膜,⑧为核仁,⑨为内质网。
分析B图:B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壁,②为高尔基体,③为细胞核,④为核糖体,⑤为线粒体,⑥为液泡,⑦为叶绿体。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识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以及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答案】光合色素 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三碳化合物还原 叶绿体基质 NADPH、ATP、C5、(CH2O) 叶片气孔导度减小、胞间CO2浓度降低 一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二是释放到大气外 不一定。NaCl溶液为0.8%时,气孔导度上升,但胞间CO2浓度下降,可能原因是光合作用对CO2利用率高,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
【解析】解:(1)图1中膜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光合色素、ATP合成酶等。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为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2)图1中过程③为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过程②为二氧化碳固定,②和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其他因素不变,则光反应增强,则短时间内图1中含量增加的物质有NADPH、ATP、C5、(CH2O)。
(3)分析图2柱形图可知,与不含NaCl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叶片气孔导度减小、胞间CO2浓度降低等所致。当NaCl溶液浓度为1.2%时,净光合作用大于0,①产生O2的去路:一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二是释放到大气外。
(4)据图2分析,添加NaCl溶液的实验组中,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不一定会出现同步性的变化,如NaCl溶液为0.8%时,气孔导度上升,但胞间CO2浓度下降,可能原因是光合作用对CO2利用率高,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
故答案为:
(1)光合色素 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2)三碳化合物还原 叶绿体基质 NADPH、ATP、C5、(CH2O)
(3)叶片气孔导度减小、胞间CO2浓度降低 一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二是释放到大气外
(4)不一定。NaCl溶液为0.8%时,气孔导度上升,但胞间CO2浓度下降,可能原因是光合作用对CO2利用率高,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CO2与C5(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识图分析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图表,进行实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阜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无机盐的功能,功能上不同之处,功能上相同之处,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C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