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十五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十五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十五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下列生物中均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HIV病毒
②青霉菌
③大肠杆菌
④乳酸菌
⑤颤藻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发菜
A. ①③④⑦ B. ③④⑤⑧ C. ③④⑤ D. ②④⑥⑦⑧
2. 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向图1所示方向游走,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取同一植物组织,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中,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功能可能不同
B. 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含有氨基和羧基各n个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方式结合
D. 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保持不变
5. 菠菜叶片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但对一些实验来说则不适合。下列哪些实验适合采用菠菜作实验材料( )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D. 观察多种植物细胞的形态
6. 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示意图,此过程发生在( )
A. 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 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 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 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7. 如图所示,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8. 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中,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
A.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B. 具有保温作用
C.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9. 真核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的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B. 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
C. 是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 D. 维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10.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C.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D.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11. 如图表示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结构③⑤均由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静态结构
B. 靠近④的囊泡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定相同
C. 囊泡的转移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
D. 分泌蛋白在结构②上合成,但受结构①的控制
12.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提高
B. 细胞凋亡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C. 对于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衰老细胞,可通过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及时清除
D. 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13. 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则能通过图甲中c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 Na+ B. K+ C. 胰岛素 D. CO2
14. 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它的抗拒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痕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B. 青蒿素可以破坏疮原虫细胞的完整性
C. 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D. 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不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
15. 如果改变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会引起相应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然中断 CO2 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比值增加
B. 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5/C3 比值增加
C. 突然中断 CO2 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5/C3 比值减少
D. 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比值减少
16. 如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
B. 图甲中ac段过程和图乙中ac段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 图乙中b点到c点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 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17. 完成以下知识框架图:
A.______ B.______ C.______D.______E.______ F.______
G.______ H.______.
18. 图1为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常用装置,图2表示在相同环境条件下,Ⅰ、Ⅱ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图1中甲、乙装置测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乙装置中X溶液为 ______。X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甲装置红色液滴右移距离为a,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距离为b,则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为 ______(用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
(2)图2中,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Ⅰ表观光合作用速率 ______(大于、小于、等于)植物Ⅱ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此时限制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因有 ______(答两点);若12小时光照强度为B,12小时黑暗,24小时后植物Ⅰ比植物Ⅱ多吸收CO2______mg。
19. 如表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③控制温度
0℃
60℃
90℃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
(1)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______,在实验中应该控制 ______(写出两个)等无关变量保持相同。
(2)实验步骤④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______。
(3)实验的第⑤步最好选用 ______(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_____(填“反应量”或“剩余量”)。
20. 如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三种物质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 ______。存在于动物肝脏细胞中并能调节血糖的是 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 ______。
(2)甲乙两图中的大分子物质都是以 ______为基本骨架。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可用图中字母 ______表示,它是由 ______三部分组成,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 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细菌的遗传物质中含有b ______种。
(3)由b形成的多聚体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原因是 ______。
21. 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中填写图中数字)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_。
(2)甲图中囊泡X由[______]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____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22. 图甲是洋葱根尖细胞示意图,图乙为洋葱根尖某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标号。
(1)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______→染色→制片,需选取[______]______区细胞进行观察。
(2)在一个有丝分裂过程中,A、B、C、D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细胞分裂图象是______(填字母)。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______,染色体数:核DNA数=1:2的细胞分裂图象有______。
(4)经过有丝分裂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中DNA含量稳定,其意义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①HIV病毒属于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①错误;
②青霉菌、⑥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⑥错误;
③大肠杆菌、④乳酸菌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③④正确;
⑤⑧颤蓝、发菜是一种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⑧正确;
⑦衣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⑦错误。
故选:B。
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
2.【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视野中微生物向左下方游走,由于显微镜观察的是倒像,实际上微生物是向右上方移动,微生物越向右上方移动,呈现的物象就越向左下方偏离,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即向图中丙方向移动。
故选:C。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玻片移动的方向选出选项即可。
本题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视野中物象偏离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有关知识,题干中要求“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此时细胞会发生少量吸水,因此选择时选择不发生质壁分离的即可。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
A、A图中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A错误;
B、B图细胞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没有发生分离,说明细胞没有失水,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最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B正确;
C、C图细胞的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了局部分离,说明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
D、D图中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解:A、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其空间结构不一定相同,因此蛋白质的功能也不一定相同,A正确;
B、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至少含有氨基和羧基各n个,B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按相同方式脱水缩合,C错误;
D、高温能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而变性,D错误。
故选:A。
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
3、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识记蛋白质的功能及实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D
【解析】解:A、还原性糖的检测需要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因此选择材料应选择无色或白色的,因此不合适,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利用甲基绿和叶罗红染液染色,观察绿色和红色,色素的颜色会掩盖颜色反应,因此不合适,B错误;
C、菠菜叶肉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均有细胞分裂的能力,因此不合适,C错误;
D、取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可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D正确。
故选:D。
菠菜叶片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也可以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同时,菠菜叶片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但菠菜叶片细胞已经高等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菠菜是真核细胞,有多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不适合与细胞膜的制备。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6.【答案】C
【解析】解:据图分析,该细胞的特点是出现染色体,而且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核膜在逐渐解体,核仁已经消失,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故选:C。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结合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其所处的时期,再选出正确的答案。
7.【答案】B
【解析】解:A、脂肪和固醇属于并列关系,都属于脂质,A错误;
B、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蔗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糖原、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B正确;
C、葡萄糖、果糖是单糖,蔗糖不是还原糖,C错误;
D、固醇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B。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原。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本题考查糖类、脂质的分类、分布,意在考查学生利用集合图形归纳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A、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A正确;
B、脂肪具有保温作用,B错误;
C、糖类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
D、固醇类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A。
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
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
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1)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本题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A正确;
B、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B正确;
C、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常见的分裂方式,其次还有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等方式,原核细胞是通过简单的二分裂增殖的,C错误;
D、有丝分裂通过复制将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的特征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答案】C
【解析】解:A、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A正确;
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B正确;
C、没有叶绿体的细胞可能是植物细胞,如植物根部细胞,C错误;
D、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这是动植物细胞的重要区别之一,D正确。
故选:C。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答案】D
【解析】解:A、结构③⑤均由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动态结构,A错误;
B、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靠近④高尔基体的囊泡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完全相同,B错误;
C、囊泡的转移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分泌蛋白在结构②核糖体上合成,但受结构①细胞核的控制,D正确。
故选:D。
1、由图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核,②表示核糖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高尔基体,⑤表示细胞膜。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膜以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2.【答案】A
【解析】解:A、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错误;
B、细胞凋亡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
C、对于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衰老细胞,可通过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及时清除,C正确;
D、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D正确。
故选:A。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答案】A
【解析】解:A、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运输出细胞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c主动运输,A正确;
B、钾离子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运输出细胞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与图c不符,B错误;
C、胰岛素是生物大分子,运输方式是胞吐,C错误;
D、二氧化碳运输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图甲可知,上侧含有糖蛋白,表示膜外;a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物质,c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物质。
图乙是不同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因为“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并由题图可知,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所以为胰岛B细胞,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它们进出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胰岛素只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难度不大。
14.【答案】D
【解析】解:A、根据题干中,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青蒿素,可知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A正确;
B、根据题干中“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可知,青蒿素可以裂解疟原虫,破坏疮原虫细胞的完整性,B正确;
C、根据题干中“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可知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C正确;
D、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可见青蒿素破坏膜结构。线粒体具有膜结构,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1、基因对生物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是真核需氧生物。
3、细胞膜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本题以青蒿素为题材,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获取题干中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突然中断CO2供应使C3减少,因此三碳化合物还原利用的ATP减少,导致ATP积累增多,而ADP含量减少,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比值增加,A正确;
B、由于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C5减少,C3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比值减少,B错误;
C、突然中断CO2供应,使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还原仍在进行,因此导致C3减少,C5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比值增加,C错误;
D、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导致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而ADP相对含量减少,因此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比值增加,D错误。
故选:A。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而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速率。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色素的吸收光谱等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能够对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引起的物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识记色素的吸收光谱,难度中等。
16.【答案】B
【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A正确;
B、图甲中ac段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和图乙中ac段过程(包括间期、前期和中期)代表的时期不完全相同,B错误;
C、图乙中b点到c点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C正确;
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即细胞质分裂,D正确。
故选:B。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的变化.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含量
2a→4a
4a
4a
4a
2a
染色体数目(个)
2N
2N
2N
4N
2N
2、分析曲线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的变化,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7.【答案】脂质 蛋白质 选择透过性 流动性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胞吐
【解析】解:根据以上分析及框架图可知:A表示脂质、B表示蛋白质、C表示选择透过性、D表示流动性、E表示主动运输、F表示被动运输、G表示自由扩散、H表示胞吐.
故答案为:
A.脂质 B.蛋白质 C.选择透过性 D.流动性 E.主动运输 F.被动运输 G.自由扩散 H.胞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是流动性.离子小分子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大分子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胞吞和胞吐.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学生识记糖被的组成和细胞膜的成分;识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内容简单,只要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正确解答.
18.【答案】碳酸氢钠溶液 保持容器中的二氧化碳量基本不变 b-a 小于 光合色素的含量、酶的含量 12
【解析】解:(1)如果用图1中甲、乙装置测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乙装置中X溶液应能保持容器中的二氧化碳量基本不变,为碳酸氢钠溶液。实验一段时间后,甲装置红色液滴右移距离为a,表示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的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变化,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距离为b,则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为b-a。
(2)图2中,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Ⅰ与植物Ⅱ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同,即其表观光合作用速率相同,小于植物Ⅱ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此时植物Ⅱ已经达到饱和点,限制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因有光合色素的含量、酶的含量;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Ⅰ的净光合速率为8mg/h,植物Ⅱ的净光合速率为6mg/h,植物Ⅰ的呼吸速率为2mg/h,植物Ⅱ的呼吸速率为1mg/h,若12小时光照强度为B,12小时黑暗,24小时后植物I比植物Ⅱ多吸收CO2=(8×12-2×12)-(6×12-1×12)=12mg。
故答案为:
(1)碳酸氢钠溶液 保持容器中的二氧化碳量基本不变 b-a
(2)小于 光合色素的含量、酶的含量 12
1.解答(1)题,应以题意“用图1中甲、乙装置测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切入点,对比甲、乙装置的区别,明确甲、乙装置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找出自变量(植物是否有生命)、因变量(红色液滴左移距离),进而围绕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2.解答(2)题,需明辨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零时,曲线对应的纵坐标数值表示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大于零时则表示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式并围绕光合作用的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19.【答案】温度 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 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实验温度下恒温后再混合 碘液 剩余量
【解析】解:(1)根据题意可知,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而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该保持相同。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下的酶和淀粉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不能看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故实验步骤④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相应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
(3)淀粉遇碘液变蓝,因此实验的第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
故答案为:
(1)温度 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
(2)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实验温度下恒温后再混合
(3)碘液 剩余量
据题意可知:该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淀粉剩余量,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该保持相同。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酶的特性,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0.【答案】淀粉 肝糖原 纤维素 碳链 b 磷酸、含氮碱基和五碳糖 ② 4 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是多种多样的
【解析】解:(1)由题图知,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其中属于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淀粉,纤维素和果胶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的;乙图所示化合物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即图中的b表示,它由磷酸、含氮碱基和五碳糖构成;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即图中的②。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
(3)由于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是多种多样的,故可以由b构成的多聚体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故答案为:
(1)淀粉 (肝)糖原 纤维素
(2)碳链 b 磷酸、含氮碱基和五碳糖 ②4
(3)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是多种多样的
分析甲图:甲图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分析乙图:乙图中核酸单链片段,由核苷酸构成,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五碳糖组成。
本题结合多糖结构模式图、核酸分子片段结构图和肽链结构图,考查糖类的种类及功能、核酸分子结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明确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识记R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1.【答案】脂质和蛋白质 ① 细胞核 ③ 内质网 ④ 高尔基体 溶酶体 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解析】解:(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和细胞膜相同,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甲图中的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甲图中囊泡X由③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④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故答案为:
(1)脂质和蛋白质 ①细胞核
(2)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溶酶体
(3)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1、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2、分析题图:
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其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
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等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关键。
22.【答案】漂洗 ③ 分生 A→D→C→B D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D 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解析】解:(1)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需选取[③]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因为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细胞分裂旺盛。
(2)在一个有丝分裂过程中,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B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C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D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先后顺序是 A→D→C→B。
(3)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数:核DNA数=1:2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两染色单体,分裂图象有A、D。
(4)经过有丝分裂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中DNA含量稳定,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
(1)漂洗[③]分生
(2)A→D→C→B
(3)D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D
(4)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分析图甲可知:图中①是根毛细胞,含有大液泡;②是伸长区细胞;③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④是根冠细胞。
分析图乙:A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表示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出现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C细胞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D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根部结构,能准确判断丙图中各细胞所在的部位;识记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乙图各阶段所代表的时期,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十五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