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乙醇,题图分析,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1. 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
B.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2. “珍惜水、爱护水”是 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下列有关生物体中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漠地区的仙人掌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 细胞内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抵抗寒冷能力越强
C. 结合水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
D. 一定条件下,水在细胞中的两种存在形式可相互转化
3.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淀粉和糖原都是细胞中的重要能源物质
B. 当糖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C. 胆固醇和磷脂都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 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现固态
4.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
A. 葡萄糖 B. 脂肪 C. ATP D. 蛋白质
5. 绿色荧光蛋白能发光,可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荧光蛋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 组成绿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
C. 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绿色荧光蛋白
D. 可以用绿色荧光蛋白做标志,研究肿瘤细胞的活动
6. 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待测组织样液中的蔗糖,可以使用斐林试剂
B. 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要用 50%的酒精洗去浮色
C. 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D.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浓度相同,使用方法不同
7. 如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b为核糖核苷酸,则真核细胞中c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 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肝脏和肌肉细胞中可能为糖原
C. 若c具有参与组成细胞结构、运输等功能,则b为氨基酸
D. 若c为DNA,则b为脱氧核苷酸,a为C、H、O、N、P
8. 如图是新冠病毒模式图,其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表面的S蛋白(病毒自身的糖蛋白)通过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的生活离不开活细胞
B. 包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
C. S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 病毒的侵入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具有相对性
9. 冷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用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冷箭竹和大熊猫形态迥异,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大熊猫用手抓握竹子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C. 一株冷箭竹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一定自然区域内,冷箭竹和大熊猫及其他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10. 下列有关细胞组成及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组成,锚定并支撑多种细胞器
B. 变形虫的变形现象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C. 细胞质是由呈溶胶状的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
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11. 如图是某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⑤是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B. ⑧是中心体,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
C. ①②③⑦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D. 图中能产生 ATP的结构有②和④
12. 如图是几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B. 乙中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
C. 丙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面积大大增加
D. 丁主要分布在低等植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13. 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④是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
B. ①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②和③的数目较多
D. 通过③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4. 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O2、乙醇、甘油等可以通过方式a进出细胞
B. 方式a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被转运分子的浓度
C. 方式b的物质转运速率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
D. 降低环境中氧气的浓度对方式a和b均有影响
15. 向U形管一侧加入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加入等体积的清水,使两侧液面持平,一段时间后出现图所示现象,且Δh不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U形管A侧加入的是0.3g/mL蔗糖溶液
B. 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C. 当液面稳定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D. 若提高蔗糖溶液的浓度,Δh将会增大
16. 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道蛋白协助的物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 两种蛋白在协助物质运输时,其作用机制不同
C. 两种蛋白协助的物质运输方向都是顺浓度梯度
D. 水分子主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出细胞
17. 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凸出( )
A. 当温度为 t2时,最适合酶的保存
B. 温度在t1和t3时,酶促反应速率相同
C. 酶的空间结构在t1时比t3时破坏更严重
D. 反应物浓度提高时,酶的最适温度随之升高
18. 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两组对比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都需用NaOH溶液去除空气中的CO2
B. 实验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都能产生使酸性橙色重铬酸钾变灰绿色的物质
D. 实验结果都需通过建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19. 如图表示适宜温度下,玉米植株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点可表示黑暗中玉米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
B. 图中b点玉米植株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C. 适当增加环境中的CO2浓度,b点左移,c点右移
D. 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强
20. 下列科学史实验与方法或结论相符的叙述是( )
选项
科学史实验
方法或结论
A
细胞学说的建立
完全归纳法
B
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一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实验。
细胞膜含有脂质分子
C
细胞中细胞器的分离
差速离心法
D
萨姆纳用丙酮做溶剂,从刀豆中提取出了脲酶的结晶
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A. A B. B C. C D. D
21. 运动可促进细胞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加速受损、衰老线粒体的特异性消化降解,保证运动后机体不同部位对能量的需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可以加速细胞中线粒体的更新 B. 线粒体中葡萄糖的分解可释放大量能量
C. 不同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可能不同 D. 线粒体的动态变化利于为运动提供能量
22.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B. 老年人皮肤上会长出“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结果
C.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的变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D. 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可能和细胞不断产生自由基有关
23. 在哺乳动物中,神经干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不对称的,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一个仍然是干细胞,另一个只具有有限的自我更新能力,最终不得不走向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个子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B. 两个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数量不同
C. 干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核膜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D. 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发育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24. 某兴趣小组观察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用碱性染料染色,如醋酸洋红液、甲紫溶液等
B. 该细胞所处时期是染色体形态观察、数目统计的最佳时期
C. 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D. 若统计视野中各时期的细胞数目,有较多细胞处于该时期
25. 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细胞不同时期的核DNA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段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B. bc段染色体数/DNA数=1
C. cd段产生的原因是细胞分裂 D. bd段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化
26. 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器膜、_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和膜上的 ______有关。
(2)若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 ______,最后出现在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3)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血液透析膜就利用了细胞膜的 ______特性,可以把病人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干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可通过 ______方式,将大分子药物运送到细胞内。
27. 1965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其平面结构如图所示(注:图中圆圈表示氨基酸,数字表示氨基酸的序号),据图回答:
(1)结晶牛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通过 ______方式形成,其所含肽键的数目为 ______个。图中①所指的化学键名称是 ______。
(2)已知有4个半胱氨酸参与A链合成,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推测其R基可表示为 ______。
(3)成功合成胰岛素的前提是弄清楚构成A 链和B 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______。
(4)胰岛素保存温度一般为2~8℃。温度太高,胰岛素会失去活性,原因是 ______。
28. 为寻找“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理想材料以及适宜的取材时间,某实验小组选取了洋葱、大蒸、百合幼苗的根尖进行实验。根据观察和数据统计,该小组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模式图(如图甲所示)和三种材料在不同时间的有丝分裂指数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
(1)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流程为:______→______→染色→制片。制片时可用拇指轻地按压盖玻片,目的是 ______。
(2)为了观察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根尖细胞,要先找到分生区,其细胞特点是 ______。
(3)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将图甲中细胞A、B、C、D排序:______。其中细胞A含 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个DNA。
(4)由图乙分析可知,这几个时间点中,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取材时间是 ______;这三种材料中,最适合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______。
29. 某兴趣小组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图甲所示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A发生了细胞壁和 ______的分离。若要将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可将装片向 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若观察到细胞A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则说明该细胞仍具有 ______。
(2)农作物反复遭受洪水浸泡会出现烂根,原因是根细胞无氧呼吸积累的酒精的毒害作用。该兴趣小组想探究不同浓度酒精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取0%、5%、10%、15%、20%、25%、30%的酒精溶液,置于7个培养皿中;
②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分别置于上述7个培养皿中,处理30min;
③将洋葱表皮取出漂洗后制成临时装片,经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后,观察并统计细胞的质壁分离情况;
④计算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如图乙所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 ______对照;实验结果表明 ______。
30. 图甲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乙是某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分别用18O标记反应物H2O和CO2。若实验者检测到A为 ______,B为 ______的现象,则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水。
(2)概括图乙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
(3)图乙中,①过程表示 ______;如果夏天的中午,气温过高,最先受到影响的是 ______(填“Ⅰ”或“Ⅱ”)阶段。
(4)过程Ⅰ的产物有 ______(填物质名称)和NADPH。③上分布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______。过程Ⅱ是暗反应,现在也称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细胞学说提出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A错误;
B、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B正确;
C、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C正确;
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D正确。
故选:A。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答案】B
【解析】解:A、干旱沙漠地区的仙人掌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
B、细胞内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抵抗寒冷能力越弱,B错误;
C、细胞内部分水与蛋白质、脂质等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
D、一定条件下,水在细胞中的两种存在形式可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B。
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本题考查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答案】D
【解析】解:A、淀粉和糖原都是细胞中的重要能源物质,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当糖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可以直接氧化分解供能,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
C、磷脂都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而植物细胞膜中不具有胆固醇,C错误;
D、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现固态,多数植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现液态,D正确。
故选:D。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本题考查学生对糖类和脂质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糖类和脂质的功能及其理化性质,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4.【答案】C
【解析】解: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能量,可以直接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ATP被称为直接能源物质,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远离A那个特殊化学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了ADP。
本题考查学生对ATP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ATP的分子结构及其基本功能,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5.【答案】C
【解析】解:A、绿色荧光蛋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
B、组成绿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B正确;
C、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多肽链经过其他方式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绿色荧光蛋白,C错误;
D、可以用绿色荧光蛋白做标志,研究肿瘤细胞的活动,D正确。
故选:C。
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元素组成,很多蛋白质还含有P、S元素,有的也含有微量的 Fe、Cu、Mn、I、Zn 等元素。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使用斐林试剂,A错误;
B、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
C、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不需要加热,C错误;
D、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不仅部分试剂的浓度不同(前者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g/mL,后者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g/mL),而且使用方法也不同(前者现配现用,后者分开使用),D错误。
故选:B。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要求考生具有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解:A、若b为核糖核苷酸,则c为RNA,真核细胞中c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A错误;
B、若b为葡萄糖,则c为多糖,在动物肝脏和肌肉细胞中可能为糖原,B正确;
C、若c具有参与组成细胞结构、运输等功能,则c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C正确;
D、若c为DNA,b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D正确。
故选:A。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即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一个核苷酸分子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本题为识图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a、b、c三者的关系,并结合所学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8.【答案】C
【解析】解:A、新冠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其生活离不开活细胞,A正确;
B、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B正确;
C、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其表面的S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
D、病毒的侵入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具有相对性,D正确。
故选:C。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病毒的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明确病毒的起源与细胞之间的关系,理解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9.【答案】C
【解析】解:A、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冷箭竹和大熊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故大熊猫用手抓握竹子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B正确;
C、一株冷箭竹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无系统层次,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一定自然区域内,冷箭竹和大熊猫及其他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正确。
故选:C。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本题综合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D
【解析】解:A、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组成,锚定并支撑多种细胞器,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A正确;
B、变形虫的变形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B正确;
C、细胞质是由呈溶胶状的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C正确;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D错误。
故选:D。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题考查细胞的组成及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1.【答案】A
【解析】解:A、⑤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A正确;
B、⑧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B错误;
C、①是细胞膜,细胞膜不是细胞器,C错误;
D、ATP的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因此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②⑥,④细胞核不能产生ATP,D错误。
故选:A。
据图可知:①是细胞膜,②是线粒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核糖体,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内质网,⑧是中心体。
本题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甲为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A正确;
B、乙中类囊体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分布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有利于光合作用,B正确;
C、丙为线粒体,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面积大大增加,C正确;
D、丁为溶酶体,其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D错误。
故选:D。
题图分析:图中甲为高尔基体,乙为叶绿体,丙为线粒体,丁为溶酶体。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3.【答案】C
【解析】解:A、④表示核膜,是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的属于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的属于原核细胞,A正确;
B、①表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③核孔数量较多,但②染色质数目不变,C错误;
D、通过③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中为细胞核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核仁,②为染色质,③为核孔,④为核膜。
本题以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为素材,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判断细胞核的结构,掌握细胞核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中档题。
14.【答案】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a为自由扩散,CO2、乙醇、甘油等物质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A正确;
B、方式a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能量,影响因素主要是被转运分子的浓度,B正确;
C、由分析可知,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C正确;
D、方式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降低环境中氧气的浓度,抑制细胞呼吸可能会影响方式b的转运速率。方式 a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降低环境中氧气的浓度,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方式a的运输方式,D错误。
故选:D。
由图示可知,曲线a中物质运输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成正相关,则a为自由扩散,曲线b中物质运输速率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定数值后,因受载体数量的限制而保持稳定,则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图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解:A、据分析可知,A侧液面下降,A侧水分向B侧运输,因此A侧是清水,B侧是0.3g/mL的蔗糖溶液,A错误;
B、该实验结果的出现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B错误;
C、当液面稳定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达到平衡,不是不再通过半透膜,C错误;
D、若提高蔗糖溶液的浓度,,两侧浓度差变大,Δh将会增大,D正确。
故选:D。
向U形管一侧加入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加入等体积的清水,使两侧液面持平,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上升,水分向B侧运输,B侧溶液浓度较高,因此B侧是0.3g/mL的蔗糖溶液,A侧是清水。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解;A、通道蛋白协助的物质运输过程需要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两者作用机制不同,B正确;
C、通道蛋白协助的物质运输是协助扩散,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载体蛋白协助的物质运输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或者逆浓度梯度,C错误;
D、水分子主要借助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出细胞,D错误。
故选:B。
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答案】B
【解析】解:A、酶适合在低温保存,因此温度在t1时比在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A错误;
B、据图可知,温度在t1和t3时,酶促反应速率相同,B正确;
C、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因此酶的空间结构在t3时比t1时破坏更严重,C错误;
D、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可能会加快,但酶的最是温度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t2))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直至失活。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相应的曲线图,能够分析题图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明确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丧失活性。
18.【答案】B
【解析】解:A、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需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是为了消耗瓶中的氧气,A错误;
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都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能使酸性橙色重铬酸钾变灰绿色,C错误;
D、实验结果不需要通过建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D错误。
故选:B。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有氧呼吸装置需要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两个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能检测CO2的产生。无氧呼吸装置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澄清石灰水瓶,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
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19.【答案】D
【解析】解:A、图中a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表示黑暗中玉米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A正确;
B、图中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玉米植株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B正确;
C、适当增加环境中的CO2浓度,光合速率加快,而细胞呼吸速率不变,因此b点左移,c点右移,C正确;
D、光照强度在c点之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强,但c点之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不再改变,D错误。
故选:D。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a点光照强度为0,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的绝对值代表呼吸速率;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c点表示光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0.【答案】C
【解析】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
B、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由于人们已经发现了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故推测细胞膜中可能还含有蛋白质,B错误;
C、分离细胞器用的是差速离心法,C正确;
D、在酶本质的探索中,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1、酶的发现过程:
时间
国家
科学家
成就或结论
1773年
意大利
斯帕兰扎尼
鹰的胃液可以消化肉块.
19世纪
欧洲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1857年
法国
巴斯德
发酵与活细胞有关;起发酵作用的是整个酵母细胞.
1857年
德国
李比希
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德国
毕希纳
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1926年
美国
萨姆纳
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脲酶,并证明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
美国
切赫、
奥特曼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时间
科学家
重要发展
1543年
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
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
1665年
英国的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
17世纪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
19世纪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1858年
德国的魏尔肖
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酶的发现历程,膜成分的探究历程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探究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21.【答案】B
【解析】解:A、结合题意“运动可促进机体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可知,运动可以加速细胞中线粒体的更新,A正确;
B、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正常细胞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
C、不同细胞含有的线粒体数量可能不等,细胞呼吸作用强度也可能不同,C正确;
D、结合题意“运动可……保证运动刺激后机体不同部位对能量的需求”可知,线粒体的动态变化利于为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识记内环境稳态的实时,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过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答案】A
【解析】解:A、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A错误;
B、老年人皮肤上会长出“老年斑”,是细胞衰老色素沉淀的结果,B正确;
C、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是不可逆转的,它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C正确;
D、根据自由基学说可知,细胞衰老的原因可能和细胞不断产生自由基有关,D正确。
故选:A。
1、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3、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答案】B
【解析】解:A、人体内干细胞的分裂是一种不对称分裂,亲代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类型不同,因此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A正确;
B、两个子细胞是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因此两个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数量相同,B错误;
C、干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C正确;
D、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发育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人体内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指的是亲代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一个仍然是干细胞,另一个只具有有限的自我更新能力,最终不得不走向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是两个子细胞是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因此两个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数量相同。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4.【答案】D
【解析】解:A、该实验可以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如醋酸洋红液、甲紫溶液等,A正确;
B、该细胞所处时期是中期,该时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B正确;
C、由于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该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的动态变化过程,C正确;
D、若统计视野中各时期的细胞数目,有较多细胞处于间期,而不是处于图示所示时期——中期,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5.【答案】B
【解析】解:A、ab段DNA正在进行复制导致DNA含量加倍,A正确;
B、bc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2,B错误;
C、cd段DNA含量减半的原因是细胞分裂,C正确;
D、bd段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后期染色体数目会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末期染色体数目会因细胞质分裂而减半,D正确。
故选:B。
分析曲线图:图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细胞不同时期的核DNA数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答案】细胞膜 核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选择透过性 胞吞
【解析】解:(1)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和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若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最后出现在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3)血液透析膜就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药物通过胞吞的方式运送到细胞内。
故答案为:
(1)细胞膜 核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选择透过性 胞吞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
2、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有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答案】脱水缩合 49 二硫键 -CH2SH 排列顺序 高温破坏了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会导致其功能丧失
【解析】解:(1)结晶牛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形成的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其所含肽键的数目为51-2=49个。图中①所指的化学键名称是二硫键,共有3个。
(2)已知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推测半胱氨酸的R基表示为-CH2SH。
(3)成功合成胰岛素的前提是弄清楚构成A链和B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
(4)胰岛素保存温度一般为2~8℃。由于高温破坏了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会导致其功能丧失,所以温度太高,胰岛素会失去活性。
故答案为:
(1)脱水缩合 49 二硫键
(2)-CH2SH
(3)排列顺序
(4)高温破坏了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会导致其功能丧失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题图分析:题图是结晶牛胰岛素的平面结构图,由图知胰岛素含有2条肽链,其中A链由21个氨基酸构成,B链由30个氨基酸构成,另外分子中还含有3个二硫键。
本题结合结晶牛胰岛素的平面结构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解离 漂洗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BCAD 0 8 10:00 大蒜
【解析】解:(1)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制片时可用拇指轻地按压盖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2)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A图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是有丝分裂后期;B有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是有丝分裂前期;C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D出现细胞板,是有丝分裂末期,所以顺序是BCAD。A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没有染色单体,所以染色单体为0,有8个DNA。
(4)由于上午10:00时细胞分裂指数高,可知取材最佳的时间是10:00;分析图中三种植物有丝分裂指数的实验结果,大蒜细胞分裂指数高,生根数量多,因此最好选择大蒜作为实验材料。
故答案为:
(1)解离 漂洗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2)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BCAD 0 8
(4)10:00 大蒜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载玻片,制成装片。
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相关知识,对该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原生质层 右 活性 酒精浓度 空白对照、相互对照 酒精浓度低于20%,对细胞几乎无毒害作用;浓度高于20%,随着酒精浓度的逐渐增大,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增强,直至细胞全部死亡
【解析】解:(1)据图甲分析可知,图中的A细胞的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已经发生了分离。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若要将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可将装片向右移动。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若观察到细胞A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则说明该细胞仍具有活性。
(2)④根据题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酒精浓度,因变量是酒精对根的影响。该实验中酒精浓度为0%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各酒精浓度组为相互对照。实验结果表明酒精浓度低于20%,对细胞几乎无毒害作用;浓度高于20%,随着酒精浓度的逐渐增大,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增强,直至细胞全部死亡。
故答案为:
(1)原生质层 右 活性
(2)酒精浓度 空白对照、相互对照 酒精浓度低于20%,对细胞几乎无毒害作用;浓度高于20%,随着酒精浓度的逐渐增大,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增强,直至细胞全部死亡
1、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题图分析:图甲有颜色的是原生质层以内的液泡部分,无颜色的部分是外界溶液。
本题主要考查的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等相关实验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30.【答案】18O2 O2 C3的还原 Ⅱ O2、ATP 蓝紫光 碳反应
【解析】解:(1)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水,图甲中中H218O产生的是18O2,而H2O产生的是O2。
(2)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反应式为。
(3)图乙中,①过程表示C3的还原,如果夏天的中午,气温过高,为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暗反应阶段,即Ⅱ过程。
(4)过程Ⅰ表示光反应阶段,其产物有O2、ATP。③类囊体上分布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过程Ⅱ是暗反应,现在也称为碳反应。
故答案为:
(1)18O2 O2
(2)
(3)C3的还原Ⅱ
(4)O2、ATP 蓝紫光 碳反应
分析图甲:图中A、B代表氧气,其中H218O产生的是18O2,而H2O产生的是O2。
分析图乙:图中Ⅰ阶段表示光反应阶段,Ⅱ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①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②表示ATP,③表示类囊体,④表示氧气。
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正确分析图形,再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正确答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gATP,是静卧时的18倍,【答案】D,【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十五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