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0 军神教学设计
展开《军神》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军神》是统编版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中,应挖掘出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组织学生对文中的语感点进行重锤敲击,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领悟,从而深化对人物的认识,促进语感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龄”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1.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刘伯承相关资料,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董存瑞和黄继光的图片。并提出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他就是刘伯承,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他为“军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军神”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2.介绍刘伯承。
3.介绍背景。
4.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5.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2)重点字书写指导
(3)重点词语解释。
(4)多音字讲解: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
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
(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四、探究交流
1.自由读课文,找找在手术的不同阶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刘伯承各是怎么表现出他不同寻常的坚强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小结:
4.手术前:
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质: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什么是“麻醉剂”?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使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疾病的治疗。麻醉剂是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之一。)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被尖锐的物体刺伤或被锋利的刀具划伤会有什么感觉。
(3)结合刘伯承的资料思考他为什么坚决不肯用麻药?仅仅是为自己考虑吗?
(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继续从事革命事业。)
(4)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从而对他产生敬佩的心情。)
(5)读一读,读好人物语言,读出坚定的语气,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5.手术时
通过人物动作和神态感受人物品质: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这两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
(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病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开刀的情景)
(2)作者主要抓住当时刘伯承的什么来进行描写?
(句中的“抓住”、“暴起”、“汗如雨下”、“使劲”等词语突出了病人强忍痛苦的神态。)
(3)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你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病人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自我克制忍受能力。)
(4)读一读,通过“抓住”、“暴起”、“汗如雨下”、“使劲”等词语表现出病人的痛苦,读出刘伯承的坚强,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6.手术后
抓住“七十二刀”感受人物品质:
(1)“七十二”这个数字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割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
(2)你从“七十二”中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无麻药手术的漫长、痛苦,感受到刘伯承当时头脑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
五、总结提高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讲述故事的发展。
2.谈话过渡: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为什么刘伯承被称为“军神”,这篇文章中又从哪些地方表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听写本节课勾画的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情绪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二、回顾交流
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回顾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
问题预设: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
……
2.汇报交流。
(1)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
(2)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
(3)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自主解决。
3.问题探究: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三、课文研读
(一)抓住重点,感受“军神”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师生交流。)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指导朗读: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这段话,师生评议,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读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时读出惊讶、激动、赞美、崇敬……的语气 。
3.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师生齐读。
4.探究交流: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二)汇报交流,崇拜“军神”
1.学习“求治”时,引导学生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
(1)从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你感受到什么?(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板书:伤势严重)
(2)从“‘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你又感受到什么?(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冷冷地”到“目光柔和了”这样的变化?(正是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使沃克的“目光柔和了”。)
2.学习“术前”部分,引导学习抓住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进行体会。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①刘伯承动手术为什么拒绝使用麻药?(因为眼睛离脑子太近,刘伯承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为了非常清醒的大脑。)(板书:拒用麻药)②往日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的紧张表现说明了什么?作者点出这一点有什么作用?(医生紧张的表现说明他担心年轻人的忍受力,衬托了年轻人的坚强。)
(2)简要介绍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学生了解清醒的大脑对刘伯承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4)指名多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交流。
①从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的坚毅。)
②从沃克医生“生气”“愣住”“有点口吃”“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等神态、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刘伯承的坚毅,表现出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3.学习“术中”部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1)“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主要描写了刘伯承的哪一方面?(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病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开刀的情景,句中的“抓住”“暴起”“汗如雨水”“使劲”等词语突出了病人强忍痛苦的神态,尽管疼痛之极,而病人却一声不吭,这里病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我克制忍受能力,情况就不可能这样。)
(2)“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描写了刘伯承的什么?(语言。)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超凡的意志。)(板书:超凡意志)
(3)“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沃克医生吓了一跳……沃克医生惊呆了” 主要描写了沃克医生的什么?(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能感受到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进一步体会到刘伯承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4)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①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是沃克医生发白内心深处的赞美!)
②老师小结: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齐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
4.写法小结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的一种描写方法。侧面描写则是不直接描绘所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写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描写对象的描写方法。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使得人物特点得到充分展示,加深读者的印象。
本文中对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属于正面描写,表现了他超凡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而对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则更加凸显了刘伯承的坚毅勇敢,表现了沃克医生对他的赞扬和崇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得“军神”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术后”部分,了解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为认识了他深感荣幸。(板书:肃然起敬)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抓住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2)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故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之情。
五、拓展阅读
1.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假如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2.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学生交流汇报。)
钱学森: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六、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3.写一写你所了解的刘伯承。100-200字即可。
小学语文军神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军神教案设计,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0 军神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0 军神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0 军神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0 军神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