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3 等比数列一等奖教案
展开第四章 数列
4.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课时)
【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
2.会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培养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3.能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抽象问题
引导语:上一章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本节课将模仿等差数列的研究方法继续探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情景: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假定千粒麦粒的质量为40,据查,2016-2017年度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为7.5亿吨,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呢?
(1)分析情景,将文字语音转化为数学符号
分析发明者的要求:
格数 | 麦粒数 |
第1格 | 1 |
第2格 | 2 |
第3格 | |
第4格 | |
... |
|
第63格 | |
第64格 |
如果把各格所放的麦粒数看成一个数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比数列,该数列的首项是1,公比是2.
而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为:,即求首项是1,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记为:
问题1:如何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景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实际问题分析方法,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回顾旧知,发现数列求和本质
方法1.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假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则的前n项和是
因为
根据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关系:,则
化简,得 ①
问题2:①式两边是否可以同时除以?
因此,当时,即时,我们就得到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
问题3:上式(*)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吗?
因为,所以公式(*)还可以写成
问题4:当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多少?
我们发现,当时,等比数列为以为通项的常数列,因此
方法2.由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在等差数列的求和推导过程中,根据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关系:,利用倒序相加法进行相减消项,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在等差数列求和的过程中,公差d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等比数列中,,所以对于等比数列求和,不能照搬倒序相加的方法。
问题5:在等比数列求和过程中,如何利用公比q进行化简求和呢?
假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则的前n项和是
为了看清式子的特点,我们不妨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把各项都用首项和公比来表示.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上式可写成
②
根据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关系:
我们发现,如果用公比乘②的两边,可得
③
②③两式的右边有很多相同的项,用②-③,消去相同的项,
可得
即
问题6:对于上式两边是否可以同时除以,也要对进行分类讨论.模仿第一种推导方法,
当时,即时,我们就得到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
又因为,所以公式(**)还可以写成
当时,即时,等比数列为以为通项的常数列,因此.
问题7:同学们思考除了以上两种推导的方法,还可以有其他方法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吗?大家可以课后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类比教学,让学生发现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通过问题串,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增强应用意识。拓展设计,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在知识.
(4)归纳总结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已知量 | 首项,公比q(q≠1),项数n | 首项,末项,公比q(q≠1) | 首项,公比q=1 |
求和公式 |
|
|
|
(5)回归情景,应用公式
有了上述公式,就可以解决本节开头提出的问题了.由,可得
如果一千颗麦粒的质量约为40,那么以上这些麦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000亿吨,约是2016-2017年度世界小麦产量的981倍.因此,国王根本不可能实现他的诺言.
2.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 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
(1)若,,求;
(2)若,,,求;
(3)若,,,求.
解:(1)因为,,所以
(2)解法1:由,,可得
,
即
.
又由,得
,
所以
(3)把,,代入,得
.
整理,得 .
解得 .
问题6:对于等比数列的相关量,,,,,已知几个量就可以确定其他量?
回顾例1的解答过程,可得
| |||||
(1) | 8 | √ | √ | ||
(2) | 27 | √ | 9 | √ | |
(3) | 8 | √ | √ |
结论:对于等比数列的相关量,,,,,五个量“知三求二”.这也是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掌握列方程求解的基本方法,明白等比数列五个基本量的关系,同时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例2.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前n项和为.
证明:,,成等比数列,并求这个数列的公比.
证明:
解法1: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因为
所以 .
因为为常数,所以,,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解法2: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存在两种情况:,所以在证明时可分类讨论:
当时,
,
,
,
所以,,成等比数列,公比为1.
当时,
,
,
.
所以 .
因为为常数,所以,,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例3. 如果一个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等于10,前10项的和等于50,那么这个数列的公比是多少?
【解析】1.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列方程组进行运算;
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分两种情况:,故在解题时需分类讨论;
3.等比数列前n项和可以使用定义进行化简运算求解.
解法1:当q=1时,由题意,得
所以,方程组无解.
当时,由题意,得
由可得,
所以
即
解法2:由题意,得
即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解法1的证明过程中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证明,避免了对公比的分类讨论。解法2应使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必须进行分类讨论,加深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两种情况的认识,提醒学生在解答时应注意的地方。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解题方法。本题在于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3.课堂小结,凝练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已知量 | 首项,公比q(q≠1),项数n | 首项,末项,公比q(q≠1) | 首项,公比q=1 |
求和公式 |
|
|
|
4.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在数学的学习上,通过布置适合同学们学情的作业,让每位同学都能在数学上有所提高,体验成功的快乐。
(1)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前n项和为,若求公比
【解析】若则
所以
当时,由得
整理,得
即
所以
(2)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求和.
【解析】解法1: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
由,,可得
由,得
化简,得
解之,得 或
所以,当时,得
则
当时,得
则
解法2:把代入中,得
化简,得
根据韦达定理,,为关于的方程的两个根,
所以 或
所以,当,时,
当,时 ,
.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3 等比数列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3 等比数列优秀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典例解析,达标检测,小结,课时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3 等比数列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3 等比数列一等奖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典例解析,达标检测,小结,课时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3 等比数列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3 等比数列优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与内容解析,目标与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解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