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1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2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3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4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5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6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7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知识体系导学,考点一水循环,4沼泽的形成,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宽而浅,河流水系特征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纲呈现]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核心素养解读】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水循环的类型,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差异。3.地理实践力: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能解释有关自然现象(如古诗词的有关描述)。4.人地协调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
    【必备知识落实】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________的关系。(3)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其水量虽然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2)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________;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塑造着________。
    【特别提醒】水体更新速度快慢的原因分析(1)从水循环环节分析水体更新的速度需要考虑的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再结合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
    (2)从进水量和出水量分析较封闭水体的更新速度。以湖泊为例分析如下:
    【关键能力突破】1.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分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海洋上空的水汽 陆地(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3.利用水平衡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水资源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损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即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收入-支出。①收入——大气降水;河、湖、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②支出——蒸发、植物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等。(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5)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6)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典题精析】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学以致用训练】[2022·北京市丰台区期末]2020年4月北京最大的“吸水海绵”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竣工;近两年,通州海绵城市试点工程也在建设,“渗、滞、蓄、净、用、排”是海绵城市改造中的六大措施。据此完成1~2题。1.上述两大工程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  )A.降水和下渗 B.径流和水汽输送C.径流和下渗 D.降水和植物蒸腾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两大工程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径流与下渗环节。故选C。
    2.两大工程均可(  )①蓄滞洪水,缓解北京西部洪水进城②缓解北京市水系下游排洪压力③促进雨洪的下渗,回补地下水④改善周边环境,提高生态效益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通州位于北京东部,其境内的相应工程不会缓解北京西部的洪水,①错;上述两大工程都属于海绵工程,可以缓解北京市水系下游排洪压力,②正确;两大工程可以促进相应区域的雨洪的下渗,可以起到回补地下水的作用,③正确;上述两大工程均可以改善周边环境,提高生态效益,④正确。故选D。
    径流深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 334 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 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 mm。据此完成3~5题。
    3.该流域5月降水量较4月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下列说法与此相关的是(  )A.3~4月地表较为干燥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C.4~5月农业用水较少D.3~4月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饱和状态
    解析:该流域5月降水量较4月明显增加,但3~4月地表较干燥,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因而下渗到土壤和地下溶孔裂隙中的水分较多,A项正确、D项错误。我国西南地区4、5月植被覆盖率差异小,水流的汇聚速度差异小,B项错误。我国西南地区4~5月农业用水较多,C项错误。
    4.若不考虑人为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解析: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地表和地下径流量盈余,故该流域水资源总量会增加,A错。自然状态下,该流域与其他流域之间被分水岭分隔,因而不会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B错。用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去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可知该流域理论上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 334-920=414 mm,但该流域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约757 mm,大于414 mm,说明有流域外径流汇入,最可能是地下径流汇入,C对。据图可知,该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深差别不大,说明地下水下渗不严重,D错。
    5.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B.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C.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施用量少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解析:秋季当地作物大多已经成熟,需要施用的化学肥料较少,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较小,C对。夏季植物生长比秋季更旺盛,但矿化度并不比秋季低,A错。秋季(9~11月)的降水量明显小于夏季,B错。若流水溶蚀作用较强,水中溶解的盐类应该较多,地下水矿化度较高,D错。
    考点二 陆地水体的补给
    【关键能力突破】一、明确三类水体补给关系1.地下水与河湖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二、理清五种河流补给类型
    三、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1.依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判断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冰雪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四、掌握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1)汛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图中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典题精析】 [2021·浙江1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下水等。(3分)(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3分)(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4分)
    答案: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答案: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学以致用训练】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
    解析:欧洲受西风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较均匀,受其影响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而图中②③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是因为冰雪和积雪融水补给,其补给量受气温影响较大。故选C。
    2.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D.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北部、欧洲西部
    解析:①河流夏季径流量较小,冬季径流量较大,应位于欧洲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②河流夏季流量大,是因有冰川融水补给,应位于海拔较高的阿尔卑斯山区;③河流春季流量大,是因有积雪融水补给,应位于欧洲北部,纬度高,冬季有积雪;④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应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故选D。
    [2022·重庆六校模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A.夏季降水变多B.冬季降雪量增多C.冰川融化量增大D.冬季气温升高
    解析:新疆境内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故C正确。新疆地区距海洋十分遥远,受海洋气流影响很小,降水量不会因某季节突然增多,A、B错;冬季气温升高与夏季河流径流量增大关系不大,D错。
    4.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A.径流量增大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C.径流量减少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夏季径流量会增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后退,冰川融化量会越来越少,河流径流量将会减少,A错、C对;随着冰川面积逐渐缩小,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径流变差系数会变大,B、D错。
    答题指导系列❺ 河流特征描述『答题思路引领』一、常见河流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角度一 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
    二、常用的答题思路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的分析
    『图形判读集训』[2020·江苏卷,27(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 200 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1)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2分)
    答案: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答案: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区域自然环境,以及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第(1)题,对比表中内陆三角洲上游的马西纳和下游的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径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含沙量减少。进一步分析可推测,内陆三角洲的调节作用会使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原因主要从内陆三角洲地区河湖的调节作用、蒸发、泥沙沉积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图表可知,迪雷—洛科贾河段的尼亚美水文站上游河流流经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旺盛且支流少,因此径流量不断减少;河流流经尼亚美水文站之后,流域内降水量增加,汇入的支流增多,河流的径流量不断增加。由表的统计数据可知,迪雷—洛科贾河段含沙量不断增加。
    考点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必备知识落实】1.水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淡水湖泊水和___________。(2)水资源的分布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特别提醒】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分析方法(1)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2)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水资源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二是人口总数。(3)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二是区域内降水量。
    (4)我国的水资源现状①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时空上:a.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时间上:夏秋较丰富,冬春较贫乏。(5)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①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②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③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关键能力突破】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
    2.水资源相关问题分析思路(1)水资源丰富程度的分析(2)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分析
    3.我国水资源的常见问题及分析思路(1)南方地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水质型缺水(太湖、巢湖、滇池治理)。(2)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黄、淮、海河流域最严重→河流断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资源型缺水。(3)西北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内流河下游生态问题→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
    【典题精析】 [2020·全国卷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学以致用训练】[2022·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月考]蓝水足迹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蓝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是指降水中的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降水部分。单位作物的生产水足迹是作物的需水总量除以其各自产量,下图为“新疆地区单位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图”。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地区主要农作物中,伊犁河谷地区苜蓿的蓝水比例最低,为80.71%。其主要水源为(  )A.雨水 B.河流水C.湖泊水 D.地下水
    解析:和新疆其他地区相比,伊犁河谷开口向西,利于西风带来的水汽形成降水,且伊犁河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因此河流水是主要水源,选B。
    2.与玉米、小麦相比,棉花的生产水足迹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A.水分蒸散发量大,单产量低B.水分蒸散发量低,单产量低C.水分蒸散发量低,单产量大D.水分蒸散发量大,单产量大
    解析:根据材料及生产水足迹图可知,棉花的生产水足迹较高,说明其需水总量大、单产量低,C、D错误。绿水主要是指植物根部的土壤存储的雨水,即源于降水、存储于土壤并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到大气中的水汽。需水总量大,降水中的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降水部分多,则蒸散发量大,A正确,B错误。
    3.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作物蓝水足迹的是(  )A.旱田改水田 B.修建水库C.修建梯田 D.地膜覆盖
    解析:蓝水足迹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蓝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资源量,有效降低作物蓝水足迹应该减少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消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降水少、蒸发量大,能有效降低作物蓝水足迹的措施是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散失,D正确。旱田改水田、修建水库会使蒸发量增加,水分浪费增加,A、B错。修建梯田会改变坡度,可以增加下渗,对降低作物蓝水足迹效果不大,C错。
    三沙市引进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使不毛岛礁变身海上“好江南”。读图完成4~6题。
    4.海岛上发展农业,首要解决的是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该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  )A.位于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B.年降水量少,旱季长C.土地面积小,不易储水D.自然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解析:岛屿土地面积小,储水能力差,淡水资源短缺,C正确;该地位于我国南海地区,年降水量较大,B错;A、D选项对水源影响相对较小,不是该地缺水的主要原因。
    5.三沙市位于永兴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的原因是(  )A.受台风影响,缓解高温酷暑B.四周环海,受海洋的调节C.受寒流的影响,降低温度D.海拔高,气温低
    解析:永兴岛四周环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强,所以无酷暑,B正确;台风能够起到缓解高温酷暑的作用,但台风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A错;该地没有寒流的影响,海拔较低,C、D错。
    6.该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自然灾害少B.火山灰沉积,土壤肥沃C.水热条件好D.交通便利
    解析:该地纬度低,降水充沛,水热条件好,C正确;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自然灾害较多,A错;该地岛屿多为珊瑚礁,且淋溶作用强,土壤较为贫瘠,B错;深居海洋,距内陆较远,对外交通不便,D错。

    相关课件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知识体系导学,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经纬线和经纬网,3经度和纬度,答案D,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12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12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知识体系导学,放射性元素衰变,断裂带,海陆变迁,喷出地表,岩浆岩,变质岩,冷却凝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1讲 洋流: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11讲 洋流,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知识体系导学,水温高,水温低,地转偏向力,副热带,副极地,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