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12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12讲 内力作用与地貌,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知识体系导学,放射性元素衰变,断裂带,海陆变迁,喷出地表,岩浆岩,变质岩,冷却凝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纲呈现] 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核心素养解读】1.综合思维: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2.区域认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会解释各种宏观地形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3.地理实践力:利用地质构造规律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板块运动
【必备知识落实】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______________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是________;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________(或沉积岩)。2.地质作用:①为________;②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为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为________。
【特别提醒】常见的变质岩类型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即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及原有岩石如下:
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_)。
(2)六大板块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3)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地球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________火山地震带)。2.板块的边界类型(1)生长边界:多位于板块________地带。(2)消亡边界:多位于板块________地带。
【特别提醒】板块分布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在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特别提醒】常考的板块边界
【关键能力突破】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岩石圈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概念及其特点
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①岩浆:三进一出。②岩浆岩:一进三出。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典题精析】 [2020·全国卷Ⅲ]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学以致用训练】[2022·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月考]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写的天门山位于长江下游,是均为砂岩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合称。天门山地势险要,扼守长江咽喉,素有“长江锁钥”之称。下图示意天门山地理位置和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望天门山》中诗句描写“天门中断”的主要成因是( )A.流水搬运 B.河流改道C.地壳下陷 D.板块张裂
解析:天门山位于长江下游,地质历史时期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地壳运动活跃,形成大断裂带,地壳下陷,使连成一体的天门山一分为二,东梁山、西梁山相对而出,选C。
2.构成天门山山体主要岩层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C.侵入岩 D.喷出岩
解析:构成天门山山体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均为砂岩,属于沉积岩,选A。
3.图示船舶选择靠东梁山一侧航行,是由于( )A.水流相对平稳 B.航道水位较深C.位于河流沉积岸 D.自然景观优美
解析:根据图示长江流向且北半球受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可知靠近东梁山一侧为河流侵蚀岸,航道水位深,有利于船舶航行,选B。
[2022·山东省菏泽市模拟]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地质历史时期,秦岭造山带属于扬子板块北缘,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共存的格局。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在距今3.75亿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南秦岭隆起,露出海面。下图示意秦岭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据此完成4~6题。
4.秦岭的主要成因是( )A.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B.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地垒C.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D.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
解析:根据图示板块运动可知,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位于两大板块之间的地壳抬升,形成秦岭山脉,选A。
5.图示地质历史时期,与南秦岭相比,北秦岭( )A.煤炭资源更丰富 B.植被种类更少C.岩层中化石更多 D.山坡短且陡峭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地质历史时期,南秦岭以海相沉积为主,相对平缓。北秦岭位于两个板块交界处,上升为陆地的时间较久,地壳岩浆活动频繁,且山脉主脊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所以山坡短且较陡峭。北秦岭以岩浆岩为主,煤炭、化石较少,植被种类与南秦岭差别不大。故选D。
6.下列关于勉略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洋面不断扩大 B.洋壳稳定C.多玄武岩 D.多珊瑚岛
解析:据图可知,勉略洋洋底位于南秦岭与扬子板块内部相交接的部位,附近有岩浆喷出洋壳,岩浆活动频繁,洋壳不稳定,洋面不断缩小,勉略洋地区未来会演变成陆地,A、B错;岩浆喷出洋壳冷却凝固后可能形成玄武岩,可能存在火山岛,而不是珊瑚岛,C正确、D错。故选C。
考点二 山地的形成
【必备知识落实】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2)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2.断块山(1)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和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发生破裂,如果两侧的岩体沿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2)断层的位移类型
3.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2)火山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__________或管道喷出而形成。②组成:包括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特别提醒】地形倒置注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主要是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特别提醒】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特别提醒】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关键能力突破】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向斜,背斜建隧道3.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②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典题精析】 [2021·河北卷,9~10]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学以致用训练】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甲处可能是( )A.背斜山 B.向斜谷C.背斜谷 D.向斜山
解析:根据表格中7个观测点的海拔可知,甲处对应的岩层为d。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甲处岩层最新,从甲处向两侧,岩层由新到老,甲处应该为向斜;依据等高线走向可知甲处为山岭(山脊),因此判断甲处为向斜山。故选D。
2.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
解析:读表格数据可知,乙处对应的岩层为b。由岩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乙处为背斜;由等高线可知乙处地貌为谷地,因此乙处为背斜谷。故选C。
[2022·天津和平区期末]江西省龙虎山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这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龙虎山发育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解析:龙虎山景区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为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后形成的侵蚀地貌。最初应较为平整,为丁时期;后受内力作用产生断裂,形成断层,为乙时期;再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峰林,为甲时期;最后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为丙时期。故选D。
4.下列关于图中各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在断层线上,易被侵蚀成谷B.②处是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C.③处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D.④处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化石
解析:①处在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A正确;从断层线附近沉积岩的位置可以看出,②处是相对下降的地堑,B错误;该地位于湿润地区,③处是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山峰,C错误;④处岩层为岩浆岩,不含有化石,D错误。
图形判读系列❺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图形判读技巧』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1)看沉积岩:正常的沉积岩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如图1中断层晚于图中所有岩层。(3)看岩浆岩: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切穿的岩层,如图1中岩浆岩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Ⅲ岩层和Ⅱ岩层。(4)看变质岩:变质岩是岩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5)看侵蚀面:若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隆起后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地壳下沉。
2.地质构造的判断(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老翼新为背斜,中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和垂直运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图形判读集训』[2022·四川攀枝花市期中]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区域曾经是( )A.高原地形,沉积物深厚B.由海变陆,海岸线进退频繁C.浅海环境,气候温暖湿润D.位于大陆中心,泥沙来源丰富
解析:图中③为石灰岩,而石灰岩形成于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C对,D错;高原地形因地势高,不利于接纳沉积物,A错;图中岩层信息中不能表明当地海岸线进退频繁,B错。
2.图示地区曾经发生过地壳运动,其判断依据是( )A.花岗岩侵入地壳的上部B.上覆沉积物形成较晚C.各种岩石沉积厚薄不一D.岩层倾斜、断裂错位
解析:花岗岩侵入地壳的上部属于岩浆活动,A错;上覆岩层形成较晚,指的是岩石形成的年代,B错;各种岩石沉积厚薄不一,与地形、地势和泥沙来源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不一定是地壳运动的结果,C错;地壳运动会引起岩层的弯曲变形和断裂错位,图中②附近岩层出现不连续断裂错位的现象,图中沉积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这些证明该地区有地壳运动的发生,故选D。
3.图示岩石的形成年代,由老到新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解析:图中②③④三个沉积岩层中,②位于最下面,应最先形成,岩石最老,从老到新排列顺序是②③④。图中①岩石为侵入型花岗岩,该侵入岩侵入到②③④岩层中,说明该岩石形成于④岩层之后。故选B。
[2022·北京密云区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⑥B.岩层②断裂之后相对下降C.形成岩层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D.⑤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解析:从图中看,岩层⑥被断层①切断,故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⑥,A错。从图中的断裂处看,岩层②断裂之后左侧相对上升,右侧相对下降,B错。岩层④为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岩层③为在岩浆岩周围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岩层③④形成的内力作用不同,C对。⑤处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故物质主要来源于软流层,D错。
5.下列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适宜开凿隧道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解析: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适宜开凿隧道,A对。b处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喷出岩,花岗岩为侵入岩,B错。c处有断层,地质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由图可知d处岩石为石灰岩,该岩石易渗水,故不适合储水,D错。
[2022·云南重点中学高考模拟]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 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断裂抬升C.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D.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解析: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A错;庐山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断裂抬升而形成,形成的是断块山,B对;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C错;根据图示指向标和受力方向可知,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D错。
7.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时间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但并不是人为保护,A对、C错;图示区域地质条件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图中显示背斜顶部已被侵蚀不完整,D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4.1 内力作用与地貌,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④应用,接触带,变质带,大理岩,片麻岩,石英岩,石灰岩,花岗岩,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5讲内力作用塑造的主要地貌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断层对地貌的影响,答案1B2A,答案3D4B,六大板块,答案1A2C,答案3D4C,答案1C2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13讲 外力作用与地貌,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知识体系导学,太阳辐射能,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