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阅读专题江苏省苏北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语文试卷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题。月下吟三首(其二)王守仁江天月色自清秋,不管人间底许愁。谩拟翠华①旋北极,正怜白发倚南楼。狼烽绝塞寒初入,鹤怨空山②夜未休。莫重三公轻一日,虚名真觉是浮沤③。【注】①翠华:用翠羽装饰旗杆的旗帜,一般代指帝王仪仗。②鹤怨空山:南朝齐周颙曾隐居北山,后受诏出仕,有人以“鹤怨空山”讥之。③浮沤:水面的泡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江边月色清澈,上下辉映澄明,清秋明净的月色用烘托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的不平静。B.颔联精选“翠华”“北极”“白发”“南楼”等典型意象,想象奇崛,虚实结合,对仗工稳。C.颈联下句“夜未休”写出了长夜漫漫,诗人思绪联翩,夜不成寐的复杂情感。D.全诗写月下所见所思,将写景、抒情、用典、议论相结合,风格高华,意气自足。16、后人评价这首诗“一任胸臆”,请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胸臆”。14、答案:①赈济饥民;②优抚老人;③尊重人才;④体恤亲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宋国的公子鲍对国人加以优礼,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可知,宋国的公子鲍对国人加以优礼,宋国发生饥荒,把粮食全部拿出来施舍。由此可概括为:赈济饥民。由原文“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可知,对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没有不送东西的,还按时令加送珍贵食品。由此可概括为:优抚老人。由原文“国之才人,无不事也”可知,对国内有才能的人,没有不加事奉的。由此可概括为:尊重人才。由原文“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可知,对亲属中从桓公以下的子孙,没有不加周济的。由此可概括为:体恤亲属。15、答案:A解析:A.“烘托”错,应是“反衬”。首联写秋夜江边月色清澈,上下辉映澄明。诗人借写明净美好的月色反衬人间的忧愁,属于以乐景衬哀情。故选A。16、答案:①“正怜白发”表达了年华易逝、人生多忧;②“狼烽绝塞”表达了作者对边境战事不休的忧虑。③“鹤怨空山”表达了诗人隐居和出仕矛盾的心情;④“莫重三公”“虚名浮沤”表达了对利禄虚名的鄙弃。解析: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许浑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注】。【注】鲁将军,指三国名臣鲁肃。当地百姓有在社日祭祀鲁肃的习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并借助“长”“渐”二字,写出了时光的流逝。B.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诗句的意境与“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相似。C.尾联描写了锣鼓喧天、祭祀鲁肃的画面,表达老百姓对鲁肃的崇敬之情。D.诗人游山访寺,诗歌却主要刻画村民生活,体现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关注。16.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请结合该说法,谈谈你对本诗颈联“相应相避”的理解。(6分)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①作刘克庄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②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注】①牛山:春秋时齐国景公登临牛山,观览都城临淄风景而堕泪,感叹自己如果能够长生不死该有多好。②吹帽:东晋孟嘉参加桓温的龙山雅集,一阵风吹来,嘉帽被吹落,但他并未发觉。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标题点明写作时间,词人顺应习俗而登临,并因登临之地而产生怀古之幽情。B. 词人以“吹帽插花”的风流与“残照西风”的萧索相应,表达人到暮年的独特况味。C. “炊烟三两人家住”用语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蕴与陶潜的“依依墟里烟”相近。D. 词作中典故运用不落斧凿,包有登临传统、田园意象和行旅之感,文化意味浓厚。16. 面对“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和“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的现实,作者陷入力图自我宽慰,却又无法消解的矛盾之中,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词人写梦游江南,“烟水路”三字写出了江南景物的特征,使梦境显得更优美。B. “江南”一词前后重叠,写出梦境之广;“消魂”一词前后重叠,写出梦境之乐。C. 词中的“沉鱼”写出女子的无奈,与“ 沉鱼落雁”中的“沉鱼”表意完全不同。D. 词人用“缓弦”“移破秦筝柱”这样的动作描写来表达难写的幽怀,笔力不俗。16. 有人论此词的离情,认为“节节递进,沉挚有力”。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省淮阴中学、海门中学、姜堰中学、苏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 艾可叔①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②日日看。注①艾可叔,南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②投簪:“簪”,固冠用的簪子;借代弃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船在水中的进退两难暗示自己仕途的进退两难,虽然老迈但赤诚之心没有改变。B.颔联借用陶渊明和张良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终究不愿入仕元朝。 C.颈联写人身处穷困、地位低下却无忧是因能坚守道义,遭遇流离时最幸运的是没做官。D.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他借此诗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16.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与本诗中的“岁寒谁似东篱菊”,都写了“菊”,试分析两句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之处。(6分)江苏省南京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苏轼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蝶恋花”是词牌,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与声律,也决定着词作的语言风格。B.词人用一个“幽”字修饰“恨”,写出了“恨”的特点:藏于内心,深沉难消。C.“一纸乡书”等三句照应了题目,也点出了乡书的主要内容,即问何时归乡。D.末尾“千行泪”用夸张手法写词人因为思乡之情难以抑止,所以泪流满面。16.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碧琼梳拥青螺髻”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检测高三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中渡晚眺韦庄魏王堤①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家寄杜陵②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注】①魏王堤: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河堤,贞观中赐魏王李泰,名魏王堤。为当时一大胜景。②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韦庄的家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曾经繁华一时的魏王堤,如今堤畔绿草如烟,胜景不再,表达昔盛今衰之叹。B.落日的余晖洒满山川,但一个“空”字,营造了凄凉落寞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感慨。C.“千重”“万缕”,景象繁盛,“碧”“红”,色彩鲜艳,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D.尾联写诗人船到中流,离家越来越远,眼见家乡在自己面前慢慢消失,不禁潸然泪下。16.有人说,韦庄诗中不乏“大我之悲”,亦有“小我之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古诗阅读专题江苏省苏北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语文试卷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题。月下吟三首(其二)王守仁江天月色自清秋,不管人间底许愁。谩拟翠华①旋北极,正怜白发倚南楼。狼烽绝塞寒初入,鹤怨空山②夜未休。莫重三公轻一日,虚名真觉是浮沤③。【注】①翠华:用翠羽装饰旗杆的旗帜,一般代指帝王仪仗。②鹤怨空山:南朝齐周颙曾隐居北山,后受诏出仕,有人以“鹤怨空山”讥之。③浮沤:水面的泡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江边月色清澈,上下辉映澄明,清秋明净的月色用烘托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的不平静。B.颔联精选“翠华”“北极”“白发”“南楼”等典型意象,想象奇崛,虚实结合,对仗工稳。C.颈联下句“夜未休”写出了长夜漫漫,诗人思绪联翩,夜不成寐的复杂情感。D.全诗写月下所见所思,将写景、抒情、用典、议论相结合,风格高华,意气自足。16、后人评价这首诗“一任胸臆”,请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胸臆”。14、答案:①赈济饥民;②优抚老人;③尊重人才;④体恤亲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宋国的公子鲍对国人加以优礼,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可知,宋国的公子鲍对国人加以优礼,宋国发生饥荒,把粮食全部拿出来施舍。由此可概括为:赈济饥民。由原文“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可知,对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没有不送东西的,还按时令加送珍贵食品。由此可概括为:优抚老人。由原文“国之才人,无不事也”可知,对国内有才能的人,没有不加事奉的。由此可概括为:尊重人才。由原文“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可知,对亲属中从桓公以下的子孙,没有不加周济的。由此可概括为:体恤亲属。15、答案:A解析:A.“烘托”错,应是“反衬”。首联写秋夜江边月色清澈,上下辉映澄明。诗人借写明净美好的月色反衬人间的忧愁,属于以乐景衬哀情。故选A。16、答案:①“正怜白发”表达了年华易逝、人生多忧;②“狼烽绝塞”表达了作者对边境战事不休的忧虑。③“鹤怨空山”表达了诗人隐居和出仕矛盾的心情;④“莫重三公”“虚名浮沤”表达了对利禄虚名的鄙弃。解析: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许浑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注】。【注】鲁将军,指三国名臣鲁肃。当地百姓有在社日祭祀鲁肃的习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并借助“长”“渐”二字,写出了时光的流逝。B.颔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诗句的意境与“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相似。C.尾联描写了锣鼓喧天、祭祀鲁肃的画面,表达老百姓对鲁肃的崇敬之情。D.诗人游山访寺,诗歌却主要刻画村民生活,体现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关注。16.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请结合该说法,谈谈你对本诗颈联“相应相避”的理解。(6分)15.B16.①承颔联,进一步描写村民生活;②由颔联之幽静,转为颈联之热闹,描写村民雪地耕件、夜晚烧荒的场景;③既前后勾连,浑然一体,又得以拓展,富于变化。(共6分。每点2分)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①作刘克庄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②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注】①牛山:春秋时齐国景公登临牛山,观览都城临淄风景而堕泪,感叹自己如果能够长生不死该有多好。②吹帽:东晋孟嘉参加桓温的龙山雅集,一阵风吹来,嘉帽被吹落,但他并未发觉。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标题点明写作时间,词人顺应习俗而登临,并因登临之地而产生怀古之幽情。B. 词人以“吹帽插花”的风流与“残照西风”的萧索相应,表达人到暮年的独特况味。C. “炊烟三两人家住”用语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蕴与陶潜的“依依墟里烟”相近。D. 词作中典故运用不落斧凿,包有登临传统、田园意象和行旅之感,文化意味浓厚。16. 面对“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和“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的现实,作者陷入力图自我宽慰,却又无法消解的矛盾之中,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15. C 16. 上片写登临。重阳节词人登上牛山,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感喟;他登高望远,“不用深怀古”表明词人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来;“向来”二句写岁月的无情是普遍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实,作者自我安慰,进入一种旷达超脱的境界。
下片写写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词人虽然超脱,但仍不免感叹自己的岁月迟暮和漂泊流离,客中的寂寞更增添了他心境的悲凉;“欲携”二句,写他试图振起豪兴,以斗酒唤起壮怀,但山路阻隔,难觅黄花,理想只能归于破灭,准确地表达了处于风雨飘摇的末世文人,凄凉悲哀的心态。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词人写梦游江南,“烟水路”三字写出了江南景物的特征,使梦境显得更优美。B. “江南”一词前后重叠,写出梦境之广;“消魂”一词前后重叠,写出梦境之乐。C. 词中的“沉鱼”写出女子的无奈,与“ 沉鱼落雁”中的“沉鱼”表意完全不同。D. 词人用“缓弦”“移破秦筝柱”这样的动作描写来表达难写的幽怀,笔力不俗。16. 有人论此词的离情,认为“节节递进,沉挚有力”。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B(“销魂”一词的重叠,写出梦境之悲。)16.(6分)首先写梦游江南找不到离人,表现离愁重;然后写写信寄情却无从寄出,表现思念深;最后写弹筝排情却移遍筝柱难抒怨情,表现相思苦。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江苏省淮阴中学、海门中学、姜堰中学、苏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 艾可叔①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②日日看。注①艾可叔,南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②投簪:“簪”,固冠用的簪子;借代弃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船在水中的进退两难暗示自己仕途的进退两难,虽然老迈但赤诚之心没有改变。B.颔联借用陶渊明和张良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终究不愿入仕元朝。 C.颈联写人身处穷困、地位低下却无忧是因能坚守道义,遭遇流离时最幸运的是没做官。D.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他借此诗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16.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与本诗中的“岁寒谁似东篱菊”,都写了“菊”,试分析两句在表达意义上的异同之处。(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物象的能力。要结合诗歌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经历来鉴赏“菊”意象,分析诗人通过此意象传达的感情。【解答】(1)D.“表达离开官场后内心的失落与伤感”分析有误,借此诗表达自己对南宋的眷恋、忠诚之心,以及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
故选:D。
(2)本诗“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中“东篱菊”典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代指隐居;结合作者生平思想和“投簪”“借代弃官”来理解,诗人在江南被元占领以后便没有再做官,借“东篱菊”表现了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
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松菊”象征着正直与高洁,是陶渊明正直、高洁形象的代表;松菊犹存,以喻坚芳之节仍在。诗人借“松菊犹存”表达自己坚贞的节操,抒发了归家时的喜悦之情。
答案:
(1)D
(2)同:两句中的“菊”在意义上都指向隐居。
异:①《归去来兮辞》通过描写小院中依旧保持原来风貌的菊花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抒发了自己抵家归隐时的欣喜;②本诗则通过“东篱菊”表现了国家灭亡后归隐田园的无奈与伤感。【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江苏省南京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苏轼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蝶恋花”是词牌,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与声律,也决定着词作的语言风格。B.词人用一个“幽”字修饰“恨”,写出了“恨”的特点:藏于内心,深沉难消。C.“一纸乡书”等三句照应了题目,也点出了乡书的主要内容,即问何时归乡。D.末尾“千行泪”用夸张手法写词人因为思乡之情难以抑止,所以泪流满面。16.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碧琼梳拥青螺髻”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15.A 16.①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因收到故乡亲友书信而引起的思乡之情。②“碧琼梳拥青螺髻”以“碧琼梳”比喻环绕北固山的碧绿江水,以“青螺髻”比喻青翠的北固山,写出了北固山碧水绕青山之美。③山水虽美,终非吾土。本句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思乡之情。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检测高三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中渡晚眺韦庄魏王堤①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家寄杜陵②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注】①魏王堤: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河堤,贞观中赐魏王李泰,名魏王堤。为当时一大胜景。②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韦庄的家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曾经繁华一时的魏王堤,如今堤畔绿草如烟,胜景不再,表达昔盛今衰之叹。B.落日的余晖洒满山川,但一个“空”字,营造了凄凉落寞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感慨。C.“千重”“万缕”,景象繁盛,“碧”“红”,色彩鲜艳,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D.尾联写诗人船到中流,离家越来越远,眼见家乡在自己面前慢慢消失,不禁潸然泪下。16.有人说,韦庄诗中不乏“大我之悲”,亦有“小我之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15.D(“眼见家乡在自己面前慢慢消失”错误,无中生有,诗中并未提及家乡就在诗人眼前。)16. ①“大我之悲”:忧国伤时,如“妖气欲昏唐社稷”点出社会动荡,国运堪忧;“夕阳”也象征着落寞的唐王朝。②“小我之叹”:羁旅之愁,如“有客伤时独扣舷”表达独居异乡的寂寞;家园之思,如“家寄杜陵归不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之情。(6分,每点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共9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19题,三两句写乐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专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