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第1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第2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第3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第4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第5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第6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第7页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第8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察举制,进一步发展,日益僵化,知识体系,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解读: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要勾勒起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官员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时间脉络,在此基础上,运用纲要上册相关知识,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政治统治需要、阶级关系变动、主流思想演变等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增强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课本,以时间轴方式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时空观念),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唯物史观)2.借助史料,比较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在方式、标准等方面的不同,从而理解科举制的进步之处。(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归纳其发展趋势及原因。(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观看微视频《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思考:年过半百的孟郊因何春风得意?科举制是一种怎样的选官制度?它与以往的选官制度有何区别联系?
    阅读课本关于秦汉至明清选官制度的内容,以时间轴方式梳理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
    (一)禅让制是粉饰还是真实?材料一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材料二 “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问题: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是否存在?阐述理由
    (二)世官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三)荐举功劳制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摘编
    形成: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下诏,“令郡国 举孝、廉各一人”含义: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标准:孝廉(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品行))到门第(东汉)特点:⑴由地方官推荐取士;⑵形式多样化组成:常科: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秀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影响:察举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 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但具有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 人权,国家用人权力受到极大侵蚀。
    (四)汉代察举制材料一 韩非子严厉批评秦国军功爵制,“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韩非子·定法》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设问:察举制在选官标准方面有何进步之处?汉代选官制度与主流思想之间有何联系?
    (五)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 材料二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左思《咏史》设问:九中中正制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弊端?
    (六)科举制1.科举关键词:“投牒自举”“取士不问家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设问:分析这些关键词,从中你可以得到关于科举制的哪些认识?
    2. 科举制发展历程:补充完善下表中关于科举制发展的阶段特征
    设问:(1)运用史料分析说明科举制是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 (2)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梳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回答问题。
    设问:归纳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1.隋唐时期,某种制度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该制度是A. 九品中正制 B. 察举制 C. 世官制 D. 科举制2.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唐代岀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这表明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 官吏考核逐渐规范C. 封建秩序等级森严 D. 官员选拔日渐科学3.西汉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据此判断“刺史”A. 是地方的封疆大吏B. 是中央朝廷的重臣C. 是皇帝的内侍人员D. 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4.《吕氏春秋》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称为上计。”这一制度A. 保证中央控制地方财政 B. 提供了评定政绩的依据C. 促使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D. 避免了地方官弄虚作假5.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 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 B. 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C. 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 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举孝廉,举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本课小结,思维导图,学业评价,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品行和才能,管理官员,秦汉上计制,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发展趋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八股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