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运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物理学家的研究及其成果,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坐在家里就能实时收看到姚明在万里之外的NBA比赛、航天飞机已将人类的足迹延伸到宇宙深处…请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物理学家的名字,并写出他(她) , 。
2.(2分)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请推测下列物理量的单位:
①交警部门要求,城区电动车的速度不能超过30 ;
②同学们常用的中性笔笔芯的长度大约130 。
3.(2分)编钟(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 不同。乐队演奏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4.(2分)如图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 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5.(2分)小明乘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电梯在10s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m m/s。
6.(2分)用“频闪摄影”可以记录一个物体相隔同样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做变速运动的是 球;你是用 的方法来判定的。
7.(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8.(2分)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速度为10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5cm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30m/s
D.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1mm
9.(2分)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几个环节。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有同学认为“铅球”应该是铅制作的,有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作的,看是否相吸。对于“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10.(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2分)最近巴西工程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所示),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B超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低 D.频率太高
12.(2分)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说航天员处于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月球 B.地球 C.飞船 D.太阳
13.(2分)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4.(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的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15.(2分)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 )
A.2:9 B.9:2 C.2:1 D.1:2
三、作图题(共4分)
16.(4分)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在跑步的过程中女同学超过了男同学。请你在乙图中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速度的大致情况。
四、实验探究题(17、18题每空1分,19题每空2分,共23分)
17.(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18.(4分)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此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法。
19.(16分)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如图所示,斜面长2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保留一位小数)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表格要填空)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1=2
T1=5
V1=
S2=1
T2=3
V2=
五、综合运用题(20题6分,21题7分,共13分)
20.(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1.(7分)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
(1)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 Hz到 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经过10s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求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物理学家的研究及其成果,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坐在家里就能实时收看到姚明在万里之外的NBA比赛、航天飞机已将人类的足迹延伸到宇宙深处…请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物理学家的名字,并写出他(她) 法拉第 , 电磁感应现象 。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的了解与掌握解答。
【解答】解: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故答案为: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点评】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物理学家很多,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式结构…,可以任选一个作为本题的答案。
2.(2分)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请推测下列物理量的单位:
①交警部门要求,城区电动车的速度不能超过30 km/h ;
②同学们常用的中性笔笔芯的长度大约130 mm 。
【分析】据日常生产生活中关于速度和长度的常识进行估测。
【解答】解:①交警部门要求,城区电动车的速度不能超过30km/h;
②同学们常用的中性笔笔芯的长度大约130mm。
故答案为:①km/h;
②mm。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和长度的估测,属基础题目。
3.(2分)编钟(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 频率 不同。乐队演奏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
因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所以乐队演奏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故答案为:频率,空气。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两个方面去考虑。
4.(2分)如图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 振动 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
【分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答】解:(1)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竹管内空气柱的质量和体积,改变了简易乐器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这条规律课本上没有明确指出,但是应用比较广泛。
5.(2分)小明乘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电梯在10s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m 2.1 m/s。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已知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距离,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乘客,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但是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上升的距离s=3m×7=21m,时间t=10s==2.1m/s。
故答案为:运动;2.8。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楼高的算法,我们平常说上8楼,计算时要计算7层楼的高度。
6.(2分)用“频闪摄影”可以记录一个物体相隔同样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做变速运动的是 乙 球;你是用 在相等的时间里,比较通过的路程大小 的方法来判定的。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小球所运动的距离都相等;而频闪照相中两个球之间时间间隔相同,则由图可知两图中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变化,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照片中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相等;而乙图中,故乙球做变速运动;
故答案为:乙;在相等的时间里。
【点评】本题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考查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不同,注意掌握频闪照片的特点及速度定义。
7.(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低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
【分析】(1)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解:
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音调越来越低;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故答案为: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点评】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8.(2分)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速度为10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5cm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30m/s
D.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1m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步行速度约为1m/s;
B、一支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5cm;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则中学生百米平均速度不可能大于10m/s,故C不符合实际;
D、一张试卷的厚度较薄,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9.(2分)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几个环节。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有同学认为“铅球”应该是铅制作的,有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作的,看是否相吸。对于“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
10.(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
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不符合题意;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不符合题意;
C、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用来击碎身体内的结石,符合题意;
D、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特点,声音的特征和防治噪声的途径,是声学中的综合题目,要结合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难点。
11.(2分)最近巴西工程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所示),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B超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低 D.频率太高
【分析】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解答】解:B超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频率太高。
故选:D。
【点评】超声和次声人们都听不到,但是生活中确实存在。
12.(2分)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说航天员处于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月球 B.地球 C.飞船 D.太阳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月球为参照物,不合题意;
B、以地球为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
C、以飞船为参照物,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符合题意。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13.(2分)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解答】解:A、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量时产生的,故A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14.(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的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由图象可知,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所用的时间都是8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15.(2分)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 )
A.2:9 B.9:2 C.2:1 D.1:2
【分析】已知速度之比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求出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
由v=得,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
t甲:t乙=:=:=2:8。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三、作图题(共4分)
16.(4分)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在跑步的过程中女同学超过了男同学。请你在乙图中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速度的大致情况。
【分析】由图可知男女同学的速度大小,图象上,让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路程),可得v﹣t图象或s﹣t图象,进而表示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解答】解:由图知,女同学追赶并超过了男同学;
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人的v﹣t图象:
由图知一开始女同学是落后于男同学的,即男同学在前,其图线的倾斜程度更大一些
。
故答案为:见上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物体描述的方法,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t图象和s﹣t图象的画法是本题的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17、18题每空1分,19题每空2分,共23分)
17.(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 c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1.35 cm。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相垂直,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6cm;
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尺面相垂直,由图可知B方法是正确的;
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在1.3cm与8.4cm之间,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35cm。
故答案为:6.1;B;1.35(8.34~1.38均正确)。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8.(4分)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此可以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科学推理 法。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
【解答】解:(1)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能够激起水花,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由于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所以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
故答案为:振动;真空。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要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现象。
19.(16分)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和 停表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v= 。
(2)如图所示,斜面长2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保留一位小数)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变速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表格要填空)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1=2
T1=5
V1= 0.4
S2=1
T2=3
V2= 0.3
【分析】(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解;
(2)由表格中数据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速度发生变化,为变速运动。
【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
根据的实验原理是v=;
(2)v1===3.4m/s
v2==≈0.3m/s
(3)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4.5m/s,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1=7
T1=5
V3=0.4
S6=1
T2=7
V2=0.7
(3)变速。
【点评】本题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好题;实验现象的分析计算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需要掌握。
五、综合运用题(20题6分,21题7分,共13分)
20.(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1)已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的行驶速度以及行驶时间,根据s=vt得出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根据s=vt求出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进而可求出该汽车在600s内行驶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1=v1t3=8m/s×500s=4000m;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s2=v3t2=20m/s×100s=20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s=s1+s8=4000m+2000m=60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v===10m/s。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m/s。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21.(7分)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
(1)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 20 Hz到 20000 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经过10s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求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
(3)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
【解答】解:(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0s=2s,
由v=可得
s=vt=1500m/s×5s=7500m;
(3)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20﹣20000;
(2)7500m;
(3)不能;月球上是真空。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这一点容易失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