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课 题 |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 | 人教版 | 七年级 上册 | 第 1 单元 | 第 1 课时 | |
新课标要求 | 1.地球在宇宙中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太空探索 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 |||||
学习目标 | 1.回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能够列举出相关的生活实例。 2.能够利用相关数据准确描述地球的大小,感知地球仪的用途。 | |||||
学习 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 |||||
学情分析 | 本节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从难度上来说属于学科的入门的阶段,以知识了解为主,知识点较少,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大。因此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主要还是延续之前的教学风格,在帮助学生们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树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基本学习方法和思维逻辑。 | |||||
教学辅助 | 课件、多媒体 | |||||
教学过程 | ||||||
学习任务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学习任务一 | 导入 出示太阳系图片、中国空间站拍摄的地球美图,让学生感知到地球的形状。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球的形状,初步感知地球的形状其实非常简单。接着进入新课,在人类历史上,地球形状的探究过程却是非常漫长的。 | 这样的呈现方式非常直观,并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中国空间站全景相机拍摄的地球,旨在渗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
学习任务二 | 地球的形状认知过程
在第一阶段拓展: "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货币等方面的表现。 在第二阶段拓展1: 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 在第二阶段拓展2: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 在第三阶段拓展: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索精神。 在第四阶段拓展: 中国航天史的十大高光时刻,让学生感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建立初步的科学宇宙观,树立爱国意识。
|
展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有关科学史的教育。
启发引导学生思索、观察生活,并且通过对知识点的探究,使学生明白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定论。
鼓励学生探索科学,要敢于克服困难、执着追求。树立爱国意识。
| ||||
学习任务三 | 地球的大小 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歌谣学地理 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拓展: 结合地球极半径和赤道半径,描述地球的形状? 通过数据分析,认识到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
通过歌谣帮助学生记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 ||||
学习任务四 | 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对比地球仪和地球的区别 3.认知地球仪 ①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②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③初步认识经线和纬线 |
这里注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发现新知。 | ||||
学习任务五 | 进行课堂归纳 课堂练习 |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练习进行课堂巩固。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作为开学后第一堂真正的地理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激情非常重要。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适当地普及地理知识能够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并且促使他们对地理课产生好感,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 |||||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精品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精品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优秀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优秀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10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精品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