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7656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7656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7656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一 条件反射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一 条件反射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课堂总结,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授课年级:7年10班 学生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代飞航 授课学时:1学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选取的教材内容为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本节课所讲内容为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方式。本节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即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反射的两种方式: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有机的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标要求
概念5.5 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解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对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阐明其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学生理解知识很轻松,分析问题也很到位。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组成和反射发生的过程,并且已经明确刺激、兴奋、神经冲动等有关概念。本节课接触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知识内容。学生接受此内容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阐明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
尝试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
概述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科学家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并观看“狗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动画视频,使学生进一步分析总结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通过对“吃杨梅,看杨梅,谈杨梅都分泌唾液”三个反射的分析总结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训练小动物建立条件反射,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情感,增进人与动物的和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2.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2.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谈话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课程复习和导入
1.复习旧知:复习上节课主要概念,大家一起回顾并说出横线所填内容:
(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提问:手碰含羞草合拢,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这些活动是不是反射呢?
讲解:对,他们不是,因为含羞草是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他们都没有神经系统。
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叫做反射弧。它是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的第三课时——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进行板书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回答横线应填内容:
反射;神经系统;规律性
回答:不是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加强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环节二:非条件反射
观察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片,它们分别是什么水果呢?老师这里有切好的柠檬,大家可以尝一下,那么大家在吃柠檬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呢?在看到这两幅图片时会有什么感觉呢?大家谈论柠檬和杨梅时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2.评价并提问:大家回答的非常好这三种情况都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属于反射并且都会引起唾液的分泌,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三种反射是同一种类型吗?
相信大家学完本节课内容这些问题就会弄明白了。
3.观察图片:我们先来看这四幅图片,这是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几种反射活动,大家还记得吗?他们分别是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唾液分泌反射,请大家想一想:
这几种反射是天生的还是出生以后形成的?
这几种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
评价: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4.非条件刺激概念讲解:
这几种反射都是先天的,那么引起先天性反射的刺激我们把它称为非条件刺激,一般来说非条件刺激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的事物,如这两种先天性反射他们受到的刺激分别是第一幅图是针头,第二幅图是食物。
将概念在书上p75画出来
进行板书:刺激
过渡语:由于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所以它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大脑皮层一下(脑干或脊髓处)如缩手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将概念在书上p77画出来
5.非条件反射概念讲解:
刚才所讲到的婴儿打针时大声啼哭,和婴儿吸奶这些都是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反射,我们把他称作是非条件反射。
6.那么结合以上学习的内容我们继续思考一个问题: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种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称为吮吸反射。这种反射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这种反射可以保证初生的、几乎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的弱小生命能获得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反射一。
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些最本能的反应活动,所以非条件反射也就是人们的本能,那么仅靠这些非条件反射能不能很好的去适应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呢?
教师评价:对,很显然是不能的。
7.下面我们进行小结:
(1)非条件反射的概念
(2)非条件反射的刺激
(3)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
(4)非条件反射的意义
1.学生观看图片回答:杨梅和柠檬。
回答:尝的时候很酸,会分泌唾液,看到图片也会分泌唾液,谈论时也会。
2.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学生回忆并回答:
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唾液分泌反射。
天生的
不是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针头,食物
在书上画出概念。
6.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可以保证幼小生命获得基本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
学生回答:不能
7.学生一起回答:
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非条件刺激
位于大脑皮层一下(脑干或脊髓处)
这种反射可以保证初生的、几乎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的弱小生命能获得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反射一。
让学生尝柠檬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
巩固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讨论总结,培养学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环节三:条件反射
播放图片并提问:这只狗为什么听到铃声就流口水?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俄国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做了一项实验,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阅读p75的讨论问题,在播放完视频后,让大家讨论并进行回答。
2.讨论问题:
(1)狗能够对食物刺激产生唾液分泌反射,这是它生来就有的吗?
答案:是的
教师评价:回答的很好,因为分泌唾液是消化食物所必须的生理现象没有这种反应食物的咀嚼、吞咽等最起码的功能就会有障碍。
(2)对未受过训练的狗给予铃声刺激时,并没有引起唾液的分泌反射,这说明什么?
答案:铃声本不是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适当刺激。
教师评价:铃声是一种无关刺激无法引起唾液分泌
(3)经过训练,只给铃声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种反射对狗有什么意义?
答案:为摄入食物做好了准备。
教师评价:食物的出现和铃声的到来是有关系,铃声的出现意味着食物出现,也就是为摄食做好的准备。
(4)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答案:铃声与食物刺激适当地结合
3.总结唾液分泌反射:给小狗食物它分泌唾液,当第一次听到铃声的时候没有分泌唾液,然后先让它听到铃声随即分泌唾液多次结合,当再次听到铃声的时候分泌唾液,一开始给小狗食物它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是非条件反射,而听到铃声出现了唾液分泌的反应是经过训练以后形成的,后天形成的,与非条件反射相对应,我们称为条件反射。
4.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提问: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教师讲授:无关刺激(铃声)和非条件刺激(食物)多次结合后无关刺激会变成条件刺激,进而建立条件反射,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5.条件反射的概念:
像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我们称为条件反射。生活中条件反射的例子有很多大家能想到的条件反射的例子有哪些呢?
评价:大家回答的非常好
6.条件刺激的概念:
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我们称作条件刺激,一般来说条件刺激都是一种信号刺激,这些信号可以是比较具体的像声音,外形当然也可以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刺激像语言和文字。
提问:观看图片,这里的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条件刺激应该是什么呢?
画出书上p76条件反射和条件刺激的概念
由于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活动所以它的神经中枢位于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过渡:我们继续分析刚才的实验
提问:假如在狗已经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之后,总是只响铃声而不喂食物,那么这种反射还能够持久存在下去吗?为什么?怎样才能使这个反射持久下去?
答案:不能,狗也能再学会“铃声与食物不再有关系”的新经验。
必须用非条件刺激(食物)不断强化
提问:当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用非条件刺激(食物)强化,条件反射就会消退。说明条件反射的持续时间是怎样的呢?
答案:暂时的、可消退的
那么给狗喂食, 狗发生唾液分泌反射,这种反射能持久存在下去吗?
答案:固定的、不会消退
进行板书
提问:那我们的学习过程是不是一个条件 反射的过程呢?如何才能使我们学过的内容不容易忘记呢?
教师回答;是,需要及时复习巩固,当然条件反射在学习的过程中改建或者重建,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摒弃从前错误的知识,而重新建立正确的知识,也就是说条件反射不像非条件反射那么固定,而是有着相当的可塑性,这些对于人或者动物适应环境能力来说显然要比非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我们将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条件反射水平越高,适应环境的生活能力也必然越强。
3.人类在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上比所有其他动物都强。
因此:条件反射对于人或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7.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小结:
(1)条件反射概念
(2)条件反射刺激
(3)条件反射神经中枢
(4)条件反射的意义
(5)条件反射持续时间
(6)非条件反射持续时间
分析几个反射
引导学生分析
先来看吃杨梅分泌唾液是杨梅中的酸味刺激了味觉感受器位于舌头中的味蕾产生了神经冲动,把神经冲动传给了神经中枢再把神经冲动传递给效应器唾液腺,从而分泌了唾液,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所以是非条件反射
看杨梅分泌唾液,它建立在是在吃过杨梅知道杨梅是酸的,所以看到这个形态知道了它是杨梅,也就是说形态刺激了我们的视觉感受器,从而产生了神经冲动传给了视觉中枢,再把神经冲动传给另外的神经神经中枢,最后也同样传给效应器唾液腺,产生唾液分泌反射。
谈杨梅分泌唾液,它也建立在是在吃过杨梅知道杨梅是酸的,然后讲到杨梅这两个字的时候也就是语言的刺激,刺激了我们的听觉感受器由此产生神经冲动,把神经冲动传给了听觉中枢,听觉中枢再把神经冲传给了另外的神经中枢,最后也传到效应器唾液腺产生唾液分泌反射。
看杨梅分泌唾液,谈杨梅分泌唾液是在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是条件反射。
提问:由此可以看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小组进行两分钟讨论。
答案: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1.学生阅读讨论中的问题,观看视频并讨论
2.学生讨论后回答:
(1)是的
(2)铃声本不是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适当刺激。
(3)为摄入食物做好了准备。
(4)铃声与食物刺激适当地结合
学生订正答案
学生跟随老师进行总结
学生根据以上的学习思考并回答:无关刺激(铃声)和非条件刺激(食物)多次结合
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课铃声响我们回到教师,动物的杂技表演
学生回答:铃声
并将概念在书上画出
学生结合以上学习内容,分析回答:不能,狗也能再学会“铃声与食物不再有关系”的新经验。
必须用非条件刺激(食物)不断强化
学生回答:暂时的、可消退的
学生回答:固定的、不会消退
学生回答:是,及时复习
学生思考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
7.学生一起回答
(1)出生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2)条件刺激
(3)大脑皮层
(4)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条件反射水平越高,适应环境的生活能力也必然越强。
人类在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上比所有其他动物都强。
(5)暂时的、可消退的
(6)固定的、不会消退
学生讨论并回答: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培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
锻炼学生思维敏捷能力。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解决遗留问题,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环节四、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
在我们学习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后,我么如何帮助鱼缸里的鱼建立条件反射呢?
书本上给出了参考方法:
①准备未经过特殊训练的小金鱼若干条
②每天两次在固定的时间内给小鱼投喂少量食物。
③在每次喂食前,先用手指敲击鱼缸壁3~5次,随即投喂食物。
④注意观察小鱼的反应。
大家再想一想小鱼会出现什么反应呢?
最初敲击鱼缸壁会使小鱼惊慌地游开,喂食会使小鱼作出“摄食”的积极反应;后来,小鱼受到敲击鱼缸壁振动的刺激后不再惊慌,并且当只敲击鱼缸壁的时候,也会随即作出“摄食”动作。这说明,小鱼对这种敲击已经建立了“摄食”的条件反射。
学生思考如何帮助鱼缸里的鱼建立条件反射。
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研究能力和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环节五、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记忆本节课相关内容。
依次快速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记忆能力和思维敏捷能力。
环节六、课堂练习
1.学生进行连线,回答问题,并说明原因。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学效果。
环节七、课后作业
参考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范例,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其他小动物来做实验,下节课在班里交流以下内容:
①实验设计(包括目的、原理和方法等) ;
②实验实施过程;
③实验结果记录和整理的资料;
④实验结论。
课下认真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教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