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657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657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7657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5 Cu-6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铜仁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化学
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宇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古籍中记载说法错误的是
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制造“司母戊鼎”的青铜和举世轰动的“超级钢”均属于合金
C. 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 《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 53 B. 78 C. 25 D. 131
3. 2021年12月26日铜仁市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消防人员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在道路上撒盐融雪,目前融雪所用的盐主要为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和都易溶于水
B. 和均属于离子化合物
C. 中只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 撒盐是利用了盐溶于水后,使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雪融化而不结冰
4.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水
B. 可用一束光区分溶液和胶体
C. 烟、云、雾、有色玻璃等都属于胶体
D. 可用过滤方法将溶液和胶体混合物分离
5. 我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随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入太空,开始了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质”和“暗物质"的研究工作。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制造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的材料是
A. Fe B. FeO C. Fe2O3 D. Fe3O4
6. 为了使字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或颗粒的装置。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为白色的固体粉末
B.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C 与或反应都能产生
D. 在飞船内每提供,电子转移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将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
B. 将氧化镁与稀硫酸混合:
C. 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D. 将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
8. 分类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在学习中更为重要,下列对物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化合物
混合物
A
稀硫酸
二氧化疏
液氯
蒸馏水
B
铜
盐酸
氢硫酸
自来水
C
水
乙醇
臭氧
纯净水
D
氯化钠
氨气
液氨
矿泉水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无色溶液能大量共存离子组是
A. 、、、 B. 、、、
C. 、、、 D. 、、、
10. 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 分离泥水混合物,选①
B. 从溶液获得晶体,选②
C. 将油水混合物分离开来,选③
D. 用溶液除去中的,选④且气流方向短进长出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1. 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医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中,下列有关同位素说法错误的是
A. 、、互称为同位素
B. 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
C.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研究反应进行的机理
D. 利用元素形成不同核素存在的比例可计算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2. 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电子数为
B. 被氧化时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
C. (标准状况)水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D. 的溶液中含有的个数为
13. 医院、学校,疫源地等公共场所常用一定浓度的含氯物质水溶液进行消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
B. 氯水可用于杀菌消毒,其中起杀菌作用的是
C. 能杀菌消毒是因为它具有强的氧化性
D. 是良好的消毒剂,其还原产物一般为
14. 下列关于和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比稳定
B. 比易溶于水
C. 和都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 和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5.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100米短跑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个人历史最佳成绩,也是亚洲历史新纪录。在田径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从到发生了氧化反应
B. 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
C. 上述反应中消耗时,电子转移
D. 产生的白烟是生成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Ⅰ.下图是某儿童微量元素体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分析项目
检测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1
锌()
115.92
66~120
2
铁()
6.95↓
7.52~11.82
3
钙()
1.68
1.55~2.10
……
根据上表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报告单中“”是___________(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
(2)从表中可知,该儿童缺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转化为从而被吸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维生素C的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一些补铁剂以硫酸亚铁为主要成分,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推测糖衣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Ⅱ.我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碳的氧化物主要有和。回答下列问题。
(4)相同物质的量的和的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5)相同质量的和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17.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
(4)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____。
选项
a
b
c
d
Ⅰ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Ⅱ
浓硫酸
硅胶
无水氯化钙
碱石灰
Ⅲ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5)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溶液为紫红色,下层几乎无色,根据实验得出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为___________。
(6)装置F中用足量的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8. 已知A、B是中学常见的金属单质,其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B、C和J的化学式:B___________,C___________,J_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_试剂可以检验K溶液中的阳离子。
(3)当K中混有少量D杂质时,可加入___________除去。
(4)写出B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写出F转变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写出向K溶液中加入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9. 下表列出了①~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一
①
二
②
③
④
⑤
三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
(2)画出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写出元素①和④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4)表中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
(5)元素⑨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6)元素⑧的单质与⑩和①的化合物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7)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元素⑥的金属性比元素⑦强的原因___________。
20. 实验室需配制的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2)请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
①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用天平称取固体多少g_______?
②将的溶液与的溶液反应,得到固体,则消耗溶液多少_______?
铜仁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化学
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宇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错误的是
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制造“司母戊鼎”的青铜和举世轰动的“超级钢”均属于合金
C. 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 《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是指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A正确;
B.青铜是铜锡合金,“超级钢”是铁碳等形成的合金,均属于合金,故B正确;
C.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青蒿素的提取是利用了萃取的原理,该提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2.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 53 B. 78 C. 25 D. 131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中子数N=质量数A-质子数Z=131-53=78,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3,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78-53=25,故选:C。
3. 2021年12月26日铜仁市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消防人员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在道路上撒盐融雪,目前融雪所用的盐主要为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和都易溶于水
B. 和均属于离子化合物
C. 中只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 撒盐是利用了盐溶于水后,使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雪融化而不结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属于钾盐,易溶于水,属于钠盐,也易溶于水,故A正确;
B.和均含离子键,均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中CH3COO-和K+存在离子键,CH3COO-内存在C-H、C-O等极性键,C-C的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盐能使雪融化,是利用了盐溶于水后形成盐溶液,凝固点降低,使冰雪很快融化,故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水
B. 可用一束光区分溶液和胶体
C. 烟、云、雾、有色玻璃等都属于胶体
D. 可用过滤方法将溶液和胶体混合物分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可用于净化水,故A正确;
B. 可用一束光区分溶液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故B正确;
C. 烟、云、雾是以灰尘颗粒为分散质,空气为分散剂,分散质粒度介于1-100nm,属于胶体中的气溶胶,有色玻璃是固溶胶,都属于胶体,故C正确;
D. 可用渗析的方法将溶液和胶体混合物分离,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胶粒不能,故D错误;
故选D。
5. 我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随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入太空,开始了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质”和“暗物质"的研究工作。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制造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的材料是
A. Fe B. FeO C. Fe2O3 D. Fe3O4
【答案】D
【解析】
【详解】制造阿尔法磁谱仪的核心部件的材料是一种具有磁性的物质,在铁的各种化合物中,只有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物质,其他均不具有磁性。
答案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化学和航天技术相结合的考题,涉及金属铁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用于制造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的材料是永磁体,根据具有磁性的物质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来回答判断。
6. 为了使字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或颗粒的装置。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为白色的固体粉末
B.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C. 与或反应都能产生
D. 在飞船内每提供,电子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为淡黄色粉末,A错误;
B.过氧化钠中有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B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C正确;
D.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D错误;
答案选C。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将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
B. 将氧化镁与稀硫酸混合:
C. 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D. 将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将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氯化银沉淀:,故A正确;
B. 将氧化镁与稀硫酸混合生成硫酸镁和水:,故B正确;
C. 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银和硝酸铜:,故C正确;
D. 碳酸钙难溶于水,将碳酸钙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D。
8. 分类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在学习中更为重要,下列对物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化合物
混合物
A
稀硫酸
二氧化疏
液氯
蒸馏水
B
铜
盐酸
氢硫酸
自来水
C
水
乙醇
臭氧
纯净水
D
氯化钠
氨气
液氨
矿泉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液氯是单质,蒸馏水是纯净物,A不合题意;
B.铜是单质,盐酸是混合物,二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合题意;
C.臭氧是单质,C不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液氨是化合物,矿泉水是混合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 下列无色溶液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不选;
B. 溶液呈蓝色,故B不选;
C. 、、、之间不反应,故C选;
D. 、与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铝或铝离子,故D不选;
故选C。
10. 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 分离泥水混合物,选①
B. 从溶液获得晶体,选②
C. 将油水混合物分离开来,选③
D. 用溶液除去中的,选④且气流方向短进长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泥土和水互不相溶,可用过滤操作分离,①为过滤装置,故A正确;
B.可蒸发结晶NaCl溶液得到晶体,即图中的装置②,故B正确;
C.油和水互不相溶,出现分层,可用分液操作分离,选③装置,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而氮气不能,可利用洗气瓶除杂,则选④装置,长导管进气,故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1. 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医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中,下列有关同位素说法错误的是
A. 、、互称为同位素
B. 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
C.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研究反应进行的机理
D. 利用元素形成不同核素存在的比例可计算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是三种氢分子,不是质子相同中子不同的三种核素,不能互称为同位素,故A错误;
B. 具有放射性,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故B正确;
C.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可研究反应进行的机理,故C正确;
D.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核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 利用元素形成不同核素存在的比例可计算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12. 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电子数为
B. 被氧化时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
C. (标准状况)水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D. 的溶液中含有的个数为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已知1个OH-含有10个电子,故含有电子数为1mol×10×NAmol-1=,A正确;
B.已知Fe与Cl2等强氧化剂反应时生成Fe3+,而与盐酸、S等弱氧化剂时得到Fe2+,故被氧化时失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B错误;
C.已知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故无法计算(标准状况)水中含有的原子总数,C错误;
D. 的溶液中含有的个数为=,D正确;
故答案为:AD。
13. 医院、学校,疫源地等公共场所常用一定浓度的含氯物质水溶液进行消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
B. 氯水可用于杀菌消毒,其中起杀菌作用的是
C. 能杀菌消毒是因为它具有强的氧化性
D. 是良好的消毒剂,其还原产物一般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故A正确;
B. 氯水可用于杀菌消毒,其中起杀菌作用的是HClO,故B错误;
C. 能杀菌消毒是因为它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故C正确;
D. 是良好的消毒剂,发生还原反应,其还原产物一般为,故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关于和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比稳定
B. 比易溶于水
C. 和都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 和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AB
【解析】
【详解】A.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难分解,故比稳定,A错误;
B.比易溶于水,B错误;
C.NaHCO3+Ca(OH)2=CaCO3↓+NaOH+H2O,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和都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C正确;
D.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故和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正确;
故答案为:AB。
15.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100米短跑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个人历史最佳成绩,也是亚洲历史新纪录。在田径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从到发生了氧化反应
B. 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
C. 上述反应中消耗时,电子转移
D. 产生的白烟是生成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是氧化剂,磷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是还原剂,因此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每消耗6mol磷,转移30mol电子,因此每消耗3mol磷,转移15mol电子,C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分散到空气中可形成白烟,D正确;
答案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Ⅰ.下图是某儿童微量元素体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分析项目
检测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1
锌()
115.92
66~120
2
铁()
6.95↓
7.52~11.82
3
钙()
1.68
1.55~2.10
……
根据上表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报告单中“”是___________(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
(2)从表中可知,该儿童缺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转化为从而被吸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维生素C的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一些补铁剂以硫酸亚铁为主要成分,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推测糖衣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Ⅱ.我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碳的氧化物主要有和。回答下列问题。
(4)相同物质的量的和的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5)相同质量的和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浓度 (2)还原性
(3)保护亚铁离子不被氧化
(4)1:2 (5)11:7
【解析】
【小问1详解】
报告单中“”是浓度(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表示每升溶液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毫摩尔。故答案为:浓度;
【小问2详解】
从表中可知,该儿童缺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转化为从而被吸收,说明Vc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维生素C的还原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小问3详解】
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推测糖衣的作用是保护亚铁离子不被氧化。故答案为:保护亚铁离子不被氧化;
【小问4详解】
1个CO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CO2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相同物质的量的和的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
【小问5详解】
相同质量的和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7。故答案为:11:7。
17.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
(4)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____。
选项
a
b
c
d
Ⅰ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Ⅱ
浓硫酸
硅胶
无水氯化钙
碱石灰
Ⅲ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5)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溶液为紫红色,下层几乎无色,根据实验得出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为___________。
(6)装置F中用足量的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 ①. 除去氯气中的HCl ②. 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且不断上升
(4)c (5) ①. Br-+Cl2=2Cl-+Br2 ②. Cl2>Br2>I2
(6)2OH-+Cl2=Cl-+ClO-+H2O
【解析】
【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以实验室制氯气,并探究氯气的性质,装置A为氯气的发生装置,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装置B为除去Cl2中的HCl,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止堵塞的作用,装置C为探究氯气的漂白性,装置D为探究Cl2和Br2氧化性强弱的装置,反应为2Br-+Cl2=2Cl-+Br2,装置E为探究Br2和I2氧化性强弱的装置,反应为2I-+Br2=2Br-+I2,装置F为尾气处理装置,反应为:2OH-+Cl2=Cl-+ClO-+H2O,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由有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即实验室制备氯气,故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且不断上升,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HCl;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且不断上升;
【小问4详解】
由于C装置左端是湿润的氯气,故C中I放湿润的有色布条,II为干燥氯气试剂,故为浓硫酸、硅胶或无水氯化钙均可,III中为干燥的有色布条,可以观察到I中布条褪色,III中布条不褪色,则说明Cl2本身无漂白性,Cl2水有漂白性,故答案为:c;
【小问5详解】
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即NaBr和Cl2反应生成NaCl和Br2,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2Cl-+Br2,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溶液为紫红色,说明有I2生成,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I-+Br2=2Br-+I2,下层几乎无色,根据实验得出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故答案为:2Br-+Cl2=2Cl-+Br2;Cl2>Br2>I2;
【小问6详解】
由分析可知,装置F中用足量的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故答案为:2OH-+Cl2=Cl-+ClO-+H2O。
18. 已知A、B是中学常见的金属单质,其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B、C和J的化学式:B___________,C___________,J_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_试剂可以检验K溶液中的阳离子。
(3)当K中混有少量D杂质时,可加入___________除去。
(4)写出B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写出F转变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写出向K溶液中加入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①. Na ②. H2 ③. AgCl
(2)KSCN溶液 (3)氯气
(4)2Na+2H2O=2Na++2OH-+ H2↑
(5)4Fe(OH)2+O2+2H2O=4Fe(OH)3
(6)2Fe3++Fe=3Fe2+
【解析】
【分析】由F到G的颜色转化,可知F为Fe(OH)2,G为Fe(OH)3,逆推D为FeCl2,A为Fe,C为H2,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则B为Na,E为NaOH,H为NaCl,加入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J为AgCl和I为NaNO3溶液;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为Na,C为H2,J为AgCl;
【小问2详解】
Fe(OH)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K溶液为FeCl3溶液,检验阳离子Fe3+的试剂为KSCN溶液;
【小问3详解】
K为FeCl3中混有少量D为FeCl2杂质时,利用氯气氧化FeCl2为FeCl3,可加入氯气除去;
【小问4详解】
B为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 H2↑;
【小问5详解】
F为Fe(OH)2被氧气氧化转变成G为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小问6详解】
FeCl3溶液中加入Fe反应生成Fe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19. 下表列出了①~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一
①
二
②
③
④
⑤
三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元素是___________,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
(2)画出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写出元素①和④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4)表中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
(5)元素⑨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
(6)元素⑧的单质与⑩和①的化合物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7)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元素⑥的金属性比元素⑦强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r ②. HF
(2) (3) (4)Al
(5)HClO4 (6)2Al+6H+=2Al3++3H2↑
(7)Na和Mg在同一周期,钠和镁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
【解析】
【分析】由元素的位置可知①~⑪的元素分别为:H、C、N、O、F、Na、Mg、Al、S、Cl、Ar;
【小问1详解】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最稳定,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越靠近周期表右上角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最稳定的是HF;
【小问2详解】
元素⑦是Mg,为12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问3详解】
元素①和④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为H2O,其电子式为:;
【小问4详解】
表中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Al;
【小问5详解】
⑨S和⑩Cl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最强的是HClO4;
【小问6详解】
⑧的单质Al与⑩和①的化合物水溶液为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小问7详解】
元素⑥为Na、⑦为Mg,由于Na和Mg在同一周期,钠和镁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
20. 实验室需配制的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2)请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
①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用天平称取固体多少g_______?
②将的溶液与的溶液反应,得到固体,则消耗溶液多少_______?
【答案】(1)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 ①. 20.0 ②. 150mL或350mL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实验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是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①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用天平称取固体的质量为:m=cVM==20.0g,故答案为:20.0;
②将的溶液与的溶液反应,得到固体,当NaOH不足时,根据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则n(NaOH)=3n(Al(OH)3)=3×=0.15mol,则消耗溶液的体积为:=0.15L=150mL,当NaOH过量时,根据反应方程式: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则n(NaOH)=3n(AlCl3)+0.1L×1mol/L-=3×0.1L×1mol/L+0.1L×1mol/L-=0.35mol,则消耗溶液的体积为:=0.35L=350mL,故答案为:150mL或350m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5 Fe56 Cu64,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