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最新高考物理一轮突破实验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突破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展开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过程】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做两次实验。【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以F1、F2为邻边,用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发现过O点的对角线与F′几乎重合,而此时对角线为F1、F2的合力F。4.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得到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3.两分力F1、F2间的夹角θ过大或过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相对误差也越大。4.减小误差的办法:(1)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要按有效数字和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2)作图时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读数相同。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为宜。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移开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长一些。教材原型实验【典例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某同学用两把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端点拉到点O,作出这两个拉力F1、F2的图示(图甲),然后用一把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端点仍然拉到O,弹簧测力计示数F如图乙所示。(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__N;(2)请帮他在图甲中画出力F的图示(图中a为记录F方向时所记录的一点);(3)该同学用虚线把F的箭头末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末端连起来。他观察图形后受到了启发。你认为他紧接着应进行的两个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A.整理实验器材B.提出求合力方法的猜想C.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D.与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创新型实验类型一 不变目的变装置(悬挂重物)【典例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类型二 不变目的变装置(两个滑轮)【典例3】(2021年河北适应性测试)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准备了以下器材:支架,弹簧,直尺,量角器,坐标纸,细线,定滑轮(位置可调)两个,钩码若干。支架带有游标尺和主尺,游标尺(带可滑动的指针)固定在底座上,主尺可升降,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1)仪器调零。如图1,将已测量好的劲度系数k为5.00 N/m 的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在弹簧挂钩上用细线悬挂小钩码作为铅垂线,调节支架竖直。调整主尺高度,使主尺与游标尺的零刻度对齐。滑动指针,对齐挂钩上的O点,固定指针。(2)搭建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钩码组mA=40 g,钩码组mB=30 g,调整定滑轮位置和支架的主尺高度,使弹簧竖直且让挂钩上O点重新对准指针。实验中保持定滑轮、弹簧和铅垂线共面。此时测得α=36.9°,β=53.1°,由图3可读出游标卡尺示数为________cm,由此计算出弹簧拉力的增加量F=_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为9.80 m/s2。(3)请将第(2)步中的实验数据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在图框中作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4)依次改变两钩码质量,重复以上步骤,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实验中铅垂线上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选填“有”或“无”)影响。 答案解析教材原型实验【典例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某同学用两把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端点拉到点O,作出这两个拉力F1、F2的图示(图甲),然后用一把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端点仍然拉到O,弹簧测力计示数F如图乙所示。(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__N;(2)请帮他在图甲中画出力F的图示(图中a为记录F方向时所记录的一点);(3)该同学用虚线把F的箭头末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末端连起来。他观察图形后受到了启发。你认为他紧接着应进行的两个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A.整理实验器材B.提出求合力方法的猜想C.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D.与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2 N,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8 N;(2)根据图示法作出F的图示,如图所示;(3)用虚线把F的箭头末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末端连起来。观察图形后受到了启发,提出求合力方法的猜想,然后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故B、C正确。答案:(1)2.8 (2)见解析图 (3)B、C创新型实验类型一 不变目的变装置(悬挂重物)【典例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解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以及读数规则可知A的示数为3.6 N。(2)要验证的关系是A、B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与M的重力等大反向,所以应测量M所受的重力。为减小测量误差,应该做到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校零,拉线的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A、B、C对。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O点位置可以不同,D错。(3)A的拉力超过其量程,为减小A的数值,有多种方法。例如,使B拉力减小,减小M的重力大小,A换成量程更大的弹簧测力计,改变B的拉力方向等。答案:(1)3.6 (2)D(3)使B拉力减小;减小M的重力大小;A换成量程更大的弹簧测力计或改变B的拉力方向等(任选两个)。类型二 不变目的变装置(两个滑轮)【典例3】(2021年河北适应性测试)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准备了以下器材:支架,弹簧,直尺,量角器,坐标纸,细线,定滑轮(位置可调)两个,钩码若干。支架带有游标尺和主尺,游标尺(带可滑动的指针)固定在底座上,主尺可升降,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1)仪器调零。如图1,将已测量好的劲度系数k为5.00 N/m 的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在弹簧挂钩上用细线悬挂小钩码作为铅垂线,调节支架竖直。调整主尺高度,使主尺与游标尺的零刻度对齐。滑动指针,对齐挂钩上的O点,固定指针。(2)搭建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钩码组mA=40 g,钩码组mB=30 g,调整定滑轮位置和支架的主尺高度,使弹簧竖直且让挂钩上O点重新对准指针。实验中保持定滑轮、弹簧和铅垂线共面。此时测得α=36.9°,β=53.1°,由图3可读出游标卡尺示数为________cm,由此计算出弹簧拉力的增加量F=_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为9.80 m/s2。(3)请将第(2)步中的实验数据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在图框中作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4)依次改变两钩码质量,重复以上步骤,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实验中铅垂线上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选填“有”或“无”)影响。【解析】(2)游标尺精度为=0.1 mm,读数为97 mm+8×0.1 mm=97.8 mm=9.78 cm,则弹簧拉力的增量为ΔF=kΔx=5×9.78×10-2 N=0.489 N。(3)根据题意可知,OA绳产生的拉力为FOA=mAg=40×10-3×9.8 N=0.392 N,OB绳产生的拉力为FOB=mBg=30×10-3×9.8 N=0.294 N,力的合成如图所示:(4)在求解合力的过程中,求解的是弹簧弹力的变化量,所以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