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突破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突破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1页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突破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2页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突破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突破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展开

    实验三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过程】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做两次实验。【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F1F2为邻边用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发现过O点的对角线与F′几乎重合而此时对角线为F1F2的合力F4比较F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得到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3两分力F1F2间的夹角θ过大或过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相对误差也越大。4减小误差的办法:(1)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要按有效数字和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2)作图时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读数相同。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60°100°为宜。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移开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长一些。教材原型实验【典例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某同学用两把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端点拉到点O,作出这两个拉力F1F2的图示(图甲),然后用一把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端点仍然拉到O,弹簧测力计示数F如图乙所示。(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__N(2)请帮他在图甲中画出力F的图示(图中a为记录F方向时所记录的一点)(3)该同学用虚线把F的箭头末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末端连起来。他观察图形后受到了启发。你认为他紧接着应进行的两个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A.整理实验器材B.提出求合力方法的猜想C.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D.与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创新型实验类型一 不变目的变装置(悬挂重物)【典例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类型二 不变目的变装置(两个滑轮)【典例3(2021年河北适应性测试)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准备了以下器材:支架,弹簧,直尺,量角器,坐标纸,细线,定滑轮(位置可调)两个,钩码若干。支架带有游标尺和主尺,游标尺(带可滑动的指针)固定在底座上,主尺可升降,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1)仪器调零。如图1,将已测量好的劲度系数k5.00 N/m 的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在弹簧挂钩上用细线悬挂小钩码作为铅垂线,调节支架竖直。调整主尺高度,使主尺与游标尺的零刻度对齐。滑动指针,对齐挂钩上的O点,固定指针。(2)搭建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钩码组mA=40 g,钩码组mB=30 g,调整定滑轮位置和支架的主尺高度,使弹簧竖直且让挂钩上O点重新对准指针。实验中保持定滑轮、弹簧和铅垂线共面。此时测得α=36.9°β=53.1°,由图3可读出游标卡尺示数为________cm,由此计算出弹簧拉力的增加量F=_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3)请将第(2)步中的实验数据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在图框中作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4)依次改变两钩码质量,重复以上步骤,比较F′F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实验中铅垂线上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选填”)影响。   答案解析教材原型实验【典例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某同学用两把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端点拉到点O,作出这两个拉力F1F2的图示(图甲),然后用一把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端点仍然拉到O,弹簧测力计示数F如图乙所示。(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__N(2)请帮他在图甲中画出力F的图示(图中a为记录F方向时所记录的一点)(3)该同学用虚线把F的箭头末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末端连起来。他观察图形后受到了启发。你认为他紧接着应进行的两个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A.整理实验器材B.提出求合力方法的猜想C.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D.与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2 N,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8 N(2)根据图示法作出F的图示,如图所示;(3)用虚线把F的箭头末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末端连起来。观察图形后受到了启发,提出求合力方法的猜想,然后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故BC正确。答案:(1)2.8 (2)见解析图 (3)BC创新型实验类型一 不变目的变装置(悬挂重物)【典例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解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以及读数规则可知A的示数为3.6 N(2)要验证的关系是AB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与M的重力等大反向,所以应测量M所受的重力。为减小测量误差,应该做到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校零,拉线的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ABC对。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O点位置可以不同,D错。(3)A的拉力超过其量程,为减小A的数值,有多种方法。例如,使B拉力减小,减小M的重力大小,A换成量程更大的弹簧测力计,改变B的拉力方向等。答案:(1)3.6 (2)D(3)使B拉力减小;减小M的重力大小;A换成量程更大的弹簧测力计或改变B的拉力方向等(任选两个)类型二 不变目的变装置(两个滑轮)【典例3(2021年河北适应性测试)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某同学准备了以下器材:支架,弹簧,直尺,量角器,坐标纸,细线,定滑轮(位置可调)两个,钩码若干。支架带有游标尺和主尺,游标尺(带可滑动的指针)固定在底座上,主尺可升降,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1)仪器调零。如图1,将已测量好的劲度系数k5.00 N/m 的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在弹簧挂钩上用细线悬挂小钩码作为铅垂线,调节支架竖直。调整主尺高度,使主尺与游标尺的零刻度对齐。滑动指针,对齐挂钩上的O点,固定指针。(2)搭建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钩码组mA=40 g,钩码组mB=30 g,调整定滑轮位置和支架的主尺高度,使弹簧竖直且让挂钩上O点重新对准指针。实验中保持定滑轮、弹簧和铅垂线共面。此时测得α=36.9°β=53.1°,由图3可读出游标卡尺示数为________cm,由此计算出弹簧拉力的增加量F=_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3)请将第(2)步中的实验数据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在图框中作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4)依次改变两钩码质量,重复以上步骤,比较F′F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实验中铅垂线上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选填”)影响。【解析】(2)游标尺精度为=0.1 mm,读数为97 mm+8×0.1 mm=97.8 mm=9.78 cm,则弹簧拉力的增量为ΔF=kΔx=5×9.78×102 N=0.489 N(3)根据题意可知,OA绳产生的拉力为FOA=mAg=40×103×9.8 N=0.392 NOB绳产生的拉力为FOB=mBg=30×103×9.8 N=0.294 N,力的合成如图所示:(4)在求解合力的过程中,求解的是弹簧弹力的变化量,所以小钩码的重力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